邁向發達國家的最後十年,中國經濟躍升時代來臨ZT

邁向發達國家的最後十年,中國經濟躍升時代來臨

大家都知道,最近在開會,在會議報告的表述裏麵,有很多令人喜悅的細節,比如計劃生育這個詞第一次消失不見了,另外還有很多細節就不說了,敏感你懂的。

 

我們還是看看經濟方麵,看到了大會報告對中國未來發展前途的新表述:

“第一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這個和之前官方對中國未來發展目標的表述進行了大大的改動,以往我們都說,“要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也就是說,我們以往認為中國要到2050年才能成為發達國家,注意是中等程度的,也就是比發達國家後段還要好。

這次的表述把時間提前到了2035年,提前了整整十五年,以至於人民網專門發了文章討論此事。

事實上,按照官方的習慣,定下的時間基本都是保守的,比如官方曾經說,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目標是2010年比2000年翻一番,2020年再比2010年翻一番,也就是四倍,但是實際上呢?按照名義值計算,2000年中國GDP僅僅為10.8萬億元,2010年就達到了41.3萬億元,10年就完成了增長四倍的目標。

2035年到現在還有18年,所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實就是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注意是中等。

事實上,根本不需要18年,我們再用10年就能達到發達國家的入門門檻,也即是10年後我們就將成為發達國家,隻是總體來看是低水平的發達國家。

 

中國經濟平均大概七八年一個周期,下圖來自世界銀行數據庫,顯示中國曆年的經濟增長率,四個紅圈就是經濟增長率的穀底,可以清楚的看到,四個穀底分別是1989年—1991年,1999-2000年,2008-2009年,2015-2016年。

當然從2010年以後,中國經濟體量已經大到了超過世界經濟總量15%的地步,總體經濟增長率是向下走的,也就是所謂的新常態,但是中國經濟七八年的周期規律並沒有改變,為什麽會呈現出這樣一種規律,值得經濟學家們去研究。

 

從今年開始,相信各位也感受到了,各項數據開始回升,

首先是進出口貿易,2017年上半年進出口總值13.1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6%。其中,出口7.21萬億元,增長15%;進口5.93萬億元,增長25.7%!

然後是代表中國力量核心的規模以上工業利潤,2015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利潤下降2.3%,

2016年工業利潤為增長8.5%, 表現大為提升;2017年1-6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2.0%,在去年高增長的基礎上增長速度快了一倍。

作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這是非常驚人的速度,世界上的其他工業強國,工業利潤能夠一年增長20%以上,恐怕都要追溯到幾十年以前了。

 

隻要不出意外,2015年-2016年就是中國經濟的穀底了。官方也表示,經濟增速將在今年扭轉連續7年下滑的趨勢,實現回升,甚至表示經濟增速可能會重回7%的水平。

從今年開始,中國經濟將迎來又一波的回升周期,這一波上升周期不一定是說中國經濟一定會回到多高的增長速度,例如回到8%甚至9%的高增長,而是說中國經濟將會穩定的保持7%左右的增長,樂觀的話甚至可能回到7.5%以上,按照之前的規律,這一波增長預計又會持續七八年左右。當這一波的景氣結束的時候,也就是大概2025-2027年,世界的麵貌將會徹底改變:

1: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易主,中國登頂世界第一,恢複到該有的位置

2:中國的工業產值將會和所有發達國家(西方+日本)不相上下,並駕齊驅

3:中國人均GDP將會邁入發達國家門檻

這三件事每一件都是改變人類曆史和中國曆史的大事。

 

對於前兩點,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懷疑了,因為前兩點都是和總量相關,我們有14億人的力量,現在經濟總量又這麽大,完成這一目標沒有困難。

以經濟總量為例,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非常一致,2014年按照購買力計算我們就已經超過美國是世界第一了,嚇得當年中國財政部副部長趕緊出來強調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2014年8月8日在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舉辦的一場論壇上說,在經濟增長質量上中國與美國還有很大差距。他強調,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還需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來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

 

朱光耀是針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公布的比較數據作上述表態的。IMF的統計顯示,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美國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7.4萬億美元,而中國則達到了17.6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不過按實際匯率計算,美國2014年GDP為17.4萬億美元,而中國則為10.4萬億美元,中美之間的差距依然較大。

除IMF外,世界銀行也進行了類似統計。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考希克·巴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14年10月10日超過美國。不過巴蘇強調,將市場匯率因素計算在內,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經濟體,中國要超過美國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也就是說,不管是世界銀行,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認為2014年中國經濟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超過了美國。到了三年後的今天,我們實際上已經在拉大和美國的差距了。

至於工業產值,中國2010年就已經超過美國了,中國和西方國家經濟結構最大的不同就是,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都是以第三產業為主,工業在GDP中的比例都已經大大下降,最高的德國和日本,工業也隻占GDP的20%左右,歐洲和美國大多在10%-15%之間,甚至更低。

但是有兩個國家,不僅是世界經濟大國,而且工業占GDP的比例都非常高,

這兩個國家一個是韓國,一個是中國。我在前麵的文章裏麵寫過,在過去的七年,世界經濟15強國家裏麵,經濟增速最快的是中國,印度和韓國。

韓國不僅經濟增速快,而且經濟結構和中國非常類似,那就是工業產值占GDP的總量都在30%以上,大大不同於其他的發達國家,具有非常鮮明的崛起階段國家的特征。

 

我們從工業產值占GDP總量比例這個簡單的數據,也可以一窺為什麽韓國的經濟增速近年來這麽快。現在韓國人均GDP是日本70%左右,但是其人均工業產值已經和日本不相上下了。可以想象韓國的後勁是非常足的,人均GDP像人均工業產值一樣趕超日本並不是夢。

2013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已經占世界20.8%,到2017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會突破四萬億美元(2016年為24.786萬億人民幣),這將是美國+日本+德國之和。可以說到2025年,中國工業增加值等於所有發達國家之和也沒有太大懸念。

下圖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工信部網站,可以看到2012年美德日三國的工業增加值分別為2萬億美元,1萬億美元,6000億美元,合計3.6萬億美元左右。所以我們今年四萬億美元的工業產值,超過美日德三國之和。

下麵我們來探討下第三點:

2025年--2027年中國人均GDP將會邁入發達國家門檻

可以說,國人最沒有自信的是人均GDP了,目前我國人均GDP和發達國家差距很大,2016年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我國人均GDP大約為8200美元,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已經達到了人均四萬美金,差距是五倍左右。

 

而且按照近年來的經濟增長率,我國幾乎是一路下滑,2015年更是破天荒的跌到了7%以下的水平,並且一直到2017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率也還是6字頭的6.9%,官方也在宣傳我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高增長時代結束了。

所以國人普遍對人均GDP趕超發達國家是很悲觀的,認為我國人均GDP永遠無法超過發達國家水平的大有人在。

實際上,我們如果看看二戰後全球唯一趕超西方的地區---東亞的日本和四小龍的發展軌跡,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相似點,這個相似點我們一起來看下。

 

我們都知道,二戰後的日本可以說是強力崛起,經濟上如日中天,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更是達到了有史以來的頂峰,達到了美國的70%。

因此,很多人以為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結束的。

然而事實不是這樣,日本從1975年開始就結束了戰後的經濟高速成長期,進入了GDP增長率3-5%的中低速增長時代,當時日本的人均GDP是多少呢?4635美元。沒錯,日本在人均隻有4635美元的時候就結束了高增長。即使從戰後的1945年開始算,日本戰後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也隻有三十年(1945-1975),實際上也就二十多年。

1975年之後日本曆年經濟增長率:

1975年:3.092%; 1976年:3.975%;1977年:4.39%,1978年: 5.272%,1979年:5.484%

看到這些3開頭,4開頭,5開頭的經濟增長數字,是不是覺得我們現在居然還保持6.5%以上的增速真的是個奇跡?

到了80年代,人們印象中這是日本經濟逐漸走向巔峰的年代,但是實際上,和人們的印象不同的是,日本在整個80年代平均經濟增長率才多少呢?

1980年:2.818%;1981年:4.177%,1982年:3.377%;1983年:3.061%;

1984:4.464%;1985年:6.333%;1986年:2.831%,1987年:4.107%;1988年:7.147%;1989年:5.37%;1990年:5.572%;1991年:3.324%

從1975年—1991年,17年的時間日本隻有2年的經濟增長率在6%以上.,很多年份僅僅是2%,3%,4%左右的增長率。

然而日本人均GDP卻一路飆升從4635美元到了2.8萬美元,增長了5倍多。原因是日元不斷升值,相對美元從297日元升值到了135日元。

所以匯率升值,是個提升人均的大殺器,而這背後還是因為產業升級和出口商品競爭力的提升。

 

所以日本的高速增長時間其實沒有那麽長。

我一再強調一個觀點,國人要打破對西方和日本的盲目崇拜,

近代500年西方之所以領先我們,並不是因為他們發展有多麽快,實際上大部分的時間裏麵,他們的發展速度並不高,他們領先我們這麽多的原因是中國自己沒有學習,沒有對外交流,發展處於停滯。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數學來計算,兩個國家,一個增長2%,一個增長1%,300年後兩個國家經濟總量能差到多少?19倍。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好學的民族,近代幾百年閉關鎖國,沒有對外學習是當時領導層集體意誌的結果,而並非民族性不好學,曆史上我們從四周少數民族那裏,從外國那裏都學來了不少東西。例如土豆,番茄,椅子,火槍,火炮…….好學的文化深深的植根於中華文化之中,這也是中國從公元前八九百年開始文明史以來,一直在世界上處於第一文明集團的原因之一。

近代以來被西方拉開這麽大的差距,不是因為西方人多麽聰明,西方文化多麽優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中國自己不學習了。清末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本質上就是中國自下而上的要求對外學習來挽救民族命運。

所以外國要想遙遙領先超過中國,唯一的前提就是中國自己不學習。和歐美一樣,日本領先我們,僅僅是因為他們開始現代化的時間比較早。我們從1975年日本就結束了經濟高增長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實際經濟高增長的時間並不長。

不隻是近代史,建國後的曆史也是這樣,1949年—1958年我們就很愛好學習,從西方召回了大批留學生,這些都是世界一流人才;同時從蘇聯引進大批工業技術和標準體係,所以這10年中國的實力突飛猛進。

突飛猛進到什麽地步呢?舉個例子,中國造出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距離二戰結束僅僅10年,要知道1945年我們連個像樣的螺旋槳戰鬥機都不能造。

 

遺憾的是什麽呢,1956年我們開始搞運動了,本來到1956年初我們總共從西方引進了1500名優秀科學家回國,我們22個兩彈元勳有20個有國外學習背景。

1956年以後,由於懼怕國內政治環境,從西方回來的科學家就寥寥無幾了,人數隻有區區數人,關於建國後從西方吸引優秀中國籍科學家回國,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zhihu.com/question/5609

再加上我們後麵又和蘇聯分道揚鑣了,這樣我們徹底斷絕了和世界最先進的兩大國家集團學習的通道,雖然這中間我們自力更生的搞研發,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我們的衛星上天了,我們的洲際導彈發射成功了,但是實事求是的說,在技術遠遠落後的情況下,關起門來搞研發隻會讓總體技術差距越拉越大。

 

等到1978年改革開放一看,不要說輕工業水平不如香港台灣,還要吸引港資台資來大陸建服裝廠電子廠,連作為重工業的鋼鐵,化工,汽車,造船等技術水平比起韓國都差了一大截。

八十年代台灣就在搞集成電路製造了,而中國大陸連個影子都沒有。

所以中國要想強,或者說中國要想迅速的強,必須保證不斷地對外學習。

和日本類似的還有香港,我們都知道香港是發達社會,但是香港的經濟高速增長是什麽時候結束的呢?1988年香港首次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以後經濟高速增長就結束了,

以後曆年的香港經濟增速: 1989年2.3%, 1990年3.8%,1991年5.7%,1992年6.2%,1993年6.2%,1994年6.2%,1995年2.4%,1996年4.3%,1997年5.1%,1998年為負數-5.9%,1999年為2.5%

我們可以看到1989-1999年的十一年間,隻有三年增速突破了6%,有四年增速在2%或者以下這個水平,2000年以後的香港經濟增速更是已經進入常態低速化,但是這不妨礙香港人均GDP 從1988年的1萬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4.36萬美元。

我們都知道,香港和日本都是亞洲人均四萬美元地區,他們的經濟增長軌跡對我們具有很大的參考性。那就是這些趕超了西方的發達經濟體,其實都在人均GDP並不怎麽高的時候就結束了高增長,一樣穩步的邁入發達社會。

而目前來看,我們人均現在已經8000多美元了,今年很有可能超過9000美元,經濟增長速度甚至還在從穀底回升不斷加快,成為發達國家的時間隻會更快。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6年,中國人均GDP是8123美元,排在世界第68位,那麽發達國家的末尾是多少呢?希臘18104美元,葡萄牙19813美元,捷克18266美元,三個國家排在36-38位,人均都在2萬美元以下。我們就把兩萬美元作為發達國家的門檻,達到2萬美元,人均就可以超過這些最低水平的發達國家了

2017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38.1490萬億元,實際增長6.9%,名義增長值為12%,我們保守一點算,按照未來10年每年8%的名義增長值算,到2027年,人均將增長2.33倍,也就是1.89萬美元,我們考慮人民幣比2016年的低點升值10%(這也是比較保守的算法),人均將是2.09萬美元,將超過發達國家最末的希臘,葡萄牙,捷克。

實際上,今年我國GDP的名義增速將會是11%以上,遠遠超過8%。

 

為什麽隻考慮人民幣比2016年升值10%,要知道2016年我國人民幣是貶值的,導致當年以美元計算的GDP總量竟然幾乎沒有增長,原因很簡單,我國各地區差異大,發展不平衡,高端的產品已經具備很強競爭力的同時,國土內部同樣還有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出口,不像日本那樣可以把低端產業轉移出去,我國隻想搞內部轉移。

富士康就是一個好例子,逐漸撤離深圳和江蘇昆山以後,現在河南,成都,重慶等成了最主要的基地

 

在中國這樣的超級國家,最高端的產品和最低端的產品使用同一個匯率出口是長期現象,因此匯率升值我國必然會非常慎重,預計會壓製人民幣升值的步伐,當然這會進一步提高我國高端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必然會招致各種摩擦和指責,緩慢升值應該是人民幣後麵的走向。這是後話。

實際上,我們到2027年超過的絕不會僅僅希臘,葡萄牙,捷克這樣的低段發達國家,而且還會更多。為什麽呢,因為從2017年開始,中國將啟動新的《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係2016》來計算經濟總量,這個新核算體係根據SNA 2008進行修訂,美國等絕大部分發達國家已經應用了SNA 2008,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應用了SNA 2008. 這些國家在應用SNA 2008的核算辦法之後,當年的GDP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

在新的核算體係下,預計我們的GDP還會上升,更接近真實值,也更有利於國際橫向比較。

 

舉個例子,中國國家統計局本來公布2015年的GDP總量為67.6708萬億人民幣,後來在2016年7月開始部分使用SNA 2008的內容,把研發支出核算辦法進行了修訂,結果這樣一個修訂使得GDP增加了8798億元人民幣(差不多1325億美元),修改成了68.5506萬億人民幣,增加了接近1.3%。

 

 

今年全麵實施SNA 2008算法後,我國以往曆年的GDP都會進行調整,預計會上升不少,會增加以下幾個大內容:

1:擴展核算內容,增加衛生核算,旅遊核算和新興經濟核算。

大家都知道,我國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興經濟蓬勃發展,調整新興經濟核算方法,將會大大增加我國GDP,另外還有一個就是旅遊了,我國一年幾十億人次的旅遊量,消費金額其實非常高。

2:將研發(R&D)支出計入GDP。這一點我國已經在2016年開始實施了,根據據國家統計局公告,2015年我國GDP因此“擴容”8798億元,相當於老口徑當年GDP的1.28%。2013年美國經濟分析局將R&D投入和娛樂、文學、藝術產業的支出等原本納入中間成本的計入GDP,結果2012年美國GDP總量因此增加3.6%。

3:采用市場租金法計算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產出。自有住房服務是國民經濟核算中的特殊內容。盡管沒有市場交易,客觀上自有住房服務對居住者有著收入效應和消費效應,作為增加值是GDP的有效組成。目前美國自有住房服務形成的增加值在GDP中占7%以上,自有住房服務虛擬消費在全部個人消費中占11%以上。

過去我國采用成本法計算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與國際主流不盡相同。

由於我國居民住房自有率高的驚人,因此使用市場租金法取代原有成本法,將會大大提高我國GDP總量

因此,使用新算法進行核算之後,估計我國GDP總量會增加5%左右,也就是人均不隻是8123美元,而是8529美元,那麽按照本文前麵的算法,到2027年人均GDP為2.1945萬美元。超過發達國家的後段生,這是實實在在的,不依靠自然資源,依靠科技進步達到的成就。

如果樂觀點計算,使用SNA2008算法之後,GDP總量增加不隻5%,而是6%,甚至7%,那麽人均的金額還會更高。

這也是符合邏輯的,日本和四小龍高速增長30年,成為與歐美比肩的發達經濟體,我們起點低,到2025--2027年高速發展接近50年,人均GDP邁入發達國家也是正常的事情。

今年是2017年,所以說我們距離發達國家還有最後十年。發達國家國民將是我們的新身份,我們要逐漸習慣自己是來自一個發達國家,就跟歐洲人,韓國人,香港人,台灣人一樣習慣自己發達社會公民的身份。

 

我在之前的文章也寫過,我們現在就有很多比發達國家更好的地方,例如電網效率和可靠性,4G無線網絡覆蓋,高速公路和高鐵密度,移動支付,航天科技,軍工裝備等等。

再比如阿裏的雲計算技術,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華為的通訊設備技術,順豐的信息化物流能力,都是世界一流水平,除了美國沒有任何其他發達國家能和我們相比。

 

到了2025--2027年,我們領先他們的決不僅僅是這些,還會在更多的領域生活水平超過發達國家,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舉個例子,電動汽車在我國的發展就非常迅速,深圳和太原一南一北兩個城市,深圳已經實現公交車100%純電動化,太原市已經實現出租車100%純電動化,這在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沒有做到。中國會不會成為世界第一個地麵交通工具全麵電動化的國家?目前來看至少我們進度最快。

 

實際上,在以前,中國大陸的人出國,按照台灣同胞的話說,都會受到震撼教育,被發達國家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所震撼,

我記得八十年代的雜誌,國內一個教授出了國到瑞典,就感到非常震撼,他在給雜誌投稿時寫道,在瑞典住的這個小賓館有24小時熱水,拿起床頭的電話可以打到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就是被物質文明的富足震撼了。

 

而現在,我很負責任的說,即使是現在,中國人出國到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不會有感覺在生活上有任何東西可以讓我們感到聞所未聞的震撼,甚至還會產生發達國家不過如此,怎麽這裏這麽破的想法。

你在中國任何一個銀行辦理銀行卡,都會當場把卡給你,效率高的令人發指,即使在2017年的今天,你到英國去辦理銀行卡,還需要提前預約辦理,而且銀行卡還不能當場給你,是要等1-2個星期左右才能寄給你。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到底誰才是發展中國家。

 

上個月,和西部某三四線城市負責城市規劃的某官員聊了下,他說了兩件事情我至今印象很深,第一個是他覺得當地的城市建設水平和深圳的差距是在縮小的,一些先進的理念都已經在他的城市得到運用,尤其是新區,綠化優美,道路寬闊,建有以往沿海城市才會有的大型體育館,購物中心,大型遊樂園都已經建成開放,並且新區順利實現了大批人口入住。

他到深圳多次出差,以往很多東西是深圳有,當地沒有,現在在逐漸當地也有了。當地經濟也在迅速發展,增速比深圳更快。

第二件事是他說去美國考察了幾次回來,總體覺得美國的確好,空氣非常好,尤其是美國人住的大house,非常讓人羨慕。

但是他在美國居然發現了在國內很多地方早已絕跡的電線杆空中走線,天空中密集的電線讓他覺得自己回到了多年前搞城市規劃的時候,現在他所在的城市,不要說新區,連老城區也早已經實現所有線纜和管道全部入地,不隻是電線,還包括通信線纜,自來水管道,汙水管道等等。這已經是國內城市建設的常態。

實際上,你有沒有注意過,你身邊的街道,或許電線杆還在,但是天空中淩亂的電線是不是漸漸不見了

我最近在澳大利亞旅行,也注意看了下,黃金海岸,悉尼,perth等各個城市,全部各種電線杆林立,杆與杆之間各種電線連接。這些細節我們都未曾注意,但是事實上我們在很多這樣的細節方麵就超過了發達國家。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說,成為發達國家又怎麽樣,我還不是拿著幾千元的工資生活在底層。現實就是這樣,你到發達國家當底層,日子一樣不會好過,甚至比在中國當底層更難過。

同樣在發達國家,白領可以住在中產階級社區,治安良好,鄰居有素養,有悠長的假期,可以到地中海,到東南亞,到非洲旅遊。

如果你住在暴力街區,鄰居都是外來底層移民呢?

發達國家街上同樣有遊民,很多底層生活在貧民窟與毒品,濫交和搶劫為伴。NBA的巨星羅德曼,艾弗森,詹姆斯,杜蘭特等都是從小父親不知去向,隻靠母親養大,在貧民窟掙紮出頭,像艾弗森成名後盡管億萬身家卻揮霍無度,甚至頻臨破產,就是從小生活在底層,缺乏良好教育的結果。艾弗森至少還有籃球天賦,如果他是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呢?

 

未來十年,中國邁入發達國家門檻是即將發生的事件,我們做的要從心理上逐漸接受這個事實,不要妄自菲薄,就像我在之前的文章裏麵寫的,在今天的地球上,已經找不出任何一個綜合發展水平高於中國的發展中國家,

在發達國家的身後,有十四億人,在距離他們越來越近。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