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學位智商140的移民 淪為無家可歸者(圖)

本帖於 2017-09-15 10:56:11 時間, 由普通用戶 alafaya 編輯

  到過溫哥華市中心東端的人都知道,無家可歸者問題十分嚴重,但除了溫東外,有大量華裔(專題)聚居的列治文市也正麵對相同問題,而且人數多達近150人,甚至還有華裔人士。他們不一定是精神病患者或吸毒的癮君子,更大原因是收入低而租不起住房。一個擁有碩士學位,智商高達140的墨西哥移民(專題),就因為沒錢置業或租房,而淪為無家可歸者。

  來自加東的28歲白人青年加蘭特(Mike Gallant),完全沒有惡習,卻曾在列市某草叢紮營寄居。加蘭特告訴《星島日報》記者,他去年7月從紐賓士域省來到列市,原本投靠哥哥,但因哥哥是問題賭徒,常問他借錢,但被他拒絕,哥哥終把他踢出門,加入無家大軍。

  所謂無家可歸,一般定義是超過30天沒固定住所者。所以,除流落街頭人士,其餘住在庇護所、睡在親友家中沙發等,都屬無家可歸者。

    白人青年沒錢租屋 草叢紮營

  由於沒錢租屋,加蘭特幾個月前僅能買個帳篷,躲著住在列市威廉斯路(Williams Rd.)夾蜆殼路(Shell Rd.)一處草叢,一周前才幸運獲誌願機構加拿大救世軍(Salvation Army)收容,住進列市唯一的露宿者庇護所。

  該間名為Richmond House的庇護所,坐落列市北部蜆殼路(Shell Road),鄰近橋港路(Bridgeport Road),外觀就像一幢普通獨立屋,沒有任何招牌或標誌。庇護所目前隻有10個床位,僅收容男士,每天提供三餐夥食外,還有冰箱、電視一應俱全。由於床位不足,列市政府已計劃明年另建一個擁有36張床位的全新庇護所(詳另文)。

  加蘭特說,在列治文露宿街頭相對安全很多,"我實在不敢住在溫市中心東端,如果在那裏露宿街頭,我會怕得睡不著。"

  目前在建築地盤或裝配工廠打散工的加蘭特說,現在和他一起住在庇護所的無家可歸者,都沒患精神病,也沒吸毒,他們多半隻是租不起房子,"我的收入不穩定,根本付不起房租,何況我計劃存錢買機票,早日飛回紐省"。據溫市政府的報告發現,該市其中近三分一的無家可歸者稱,他們是有工作的。

  樂觀的加蘭特說,他已離婚,4歲女兒由前妻帶著,他不時還需接濟女兒,實在無力負擔房租,但他相信未來會時來運轉。

  另一個Richmond House住客、墨西哥裔移民Robert則向記者抱怨,投機者在大溫炒房,導致樓價高企,才令無家可歸人士愈來愈多。63歲的Robert還聲稱,他擁有碩士學位,智商高達140,但不幸淪為無家可歸者。

  

 

 

 

    唯一庇護所僅提供10張床位

  庇護所經理伯吉斯(David Burgess)說:"由於床位不足,一般收容時間為3到6個月不等,我們希望無家可歸者盡量出去工作,而不是整天坐在屋內看電視。"

  列治文救世軍發言人趙詠琴(Kathie Chiu)表示,她最近曾接待一個無家可歸人士,是年僅20多歲華裔青年,完全沒有口音,相信是第二代華裔移民;他因曾染上毒癮、又患有精神病,估計遭家人斷絕往來,才淪為無家者。

  趙詠琴說:"列市露宿者不像溫市中心東端集中在街頭,更多人是隱藏在後巷、橋底及公園等過夜。"記者在近河旁路(River Rd.)的2號路(No. 2 Rd.)橋底,就可見到無家可歸者的家當。

  根據卑詩非牟利房屋協會(B.C. Non-Profit Housing Association,簡稱BCNPHA)公布的數據,大溫共有3,605個無家可歸者,較2014年的數字增加3成,其中溫哥華有超過2,000人,列治文則有70人(詳附表)。不過,趙詠琴表示,這是根據今年3月8日在24小時內進行點算而得出的結果,實際上,列治文無家可歸多達近150人。

  丈夫為華裔的趙詠琴說:"華人也不都全是有錢人,更多是低收入工人,部分人士不但沒有能力置業,連租住房屋都沒能力,亟需政府伸出援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