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矚目 中國“新四大發明”將改變人類生活

來源: alafaya 2017-08-14 13:22:1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06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alafaya ] 在 2017-08-14 13:27:5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你最想把中國的什麽帶回國?”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期間,一項針對20國青年的調查顯示,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成為這些在華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

  “新四大發明”不僅改變中國,而且深刻影響著地球村時尚,吸引著五大洲目光。

  古老中國創造的指南針、造紙、火藥、印刷術四大發明曾經改寫世界曆史。如今的“新四大發明”正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也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從中國走向世界 “新四大發明”為全球矚目

  “新四大發明”中,高鐵與網購並非始於中國,但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與創造,矗立起“新發明”的世界高峰,並將其打造成閃亮的“中國名片”。

  中國高鐵——通車裏程全球第一,並走向世界。

  高鐵技術起源於日歐,如今中國卻一馬當先。

  穿越塞北風區,翻過嶺南山川,從重要城市之間的單線,到“八縱八橫”藍圖徐徐展開。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軌道交通開始由中國高鐵領跑。高鐵不僅成為很多人出行的首選,同時也有力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從追趕到引領,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標準,中國高鐵走過了高效而輝煌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

  “中國標準動車組‘複興號’在研製過程中大量采用中國國家標準,在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占84%。”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陸東福說。

  截至去年底,中國累計投入運行的高鐵動車組達到2595組,超過全球總量的60%,通車高鐵裏程長達2萬多公裏。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4.5萬公裏,比繞地球赤道一周還要長。

  從安卡拉到伊斯坦布爾,從莫斯科到喀山,從匈牙利到塞爾維亞……本土之外,中國高鐵加速走向世界。

  網購——“動動指尖”,商店飯店搬回家。

  1969年,美國啟用了國防部建設的軍用“阿帕網”。25年後,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從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中心連入Internet,中國互聯網蹣跚起步。

  一根網線改變中國。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如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網民超過7億。

  “6·18”、雙“11”、春節、五一、國慶……國民網上購物的狂歡日越來越多。數據顯示,今年“6·18”開場僅7分鍾,天貓國際成交破億元;京東商城15個小時累計下單金額超千億元。

  中國網購為世界經濟輸出“互聯網商機”。從中國本土到越南、泰國等亞洲鄰國,到遠在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巴西……“剁手黨”全球網購嗨翻天。

  支付寶——二維碼取代賣菜大媽的零錢筐。

  鮮有人想過,有一天中國人可以玩一種“魔法”,跨越物物交換,取代各種貨幣,輕鬆“掃一掃”交易即完成。

  “魔法”無邊,支付寶的應用迅速擴散開來。截至2017年7月31日,移動支付活躍賬戶和日均支付交易筆數均超過6億。

  騰訊和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智慧生活指數報告顯示,84%的被訪者表示“不帶錢、隻帶手機出門”可以“很淡定”。今年8月的支付寶無現金日,將有1000萬線下商戶參與。

  共享單車——綠色出行“說走就走”。

  2017年6月,摩拜完成6億美元新一輪融資;7月初,ofo也宣布完成7億美元新一輪融資。短短兩年時間,多彩的共享單車迅速占領了中國的大街小巷。目前摩拜單車在全球運營超過500萬輛,日訂單量最高超過2500萬輛,注冊用戶超過1億。

  自行車生產企業,一度是被邊緣化的傳統行業,卻隨著中國共享單車的出海,一躍成為朝陽產業。今年ofo與鳳凰合作的海外共享單車產能將達到100萬輛。

  “席卷”中國大江南北之後,共享單車的身影出現在了“英國單車之都”劍橋。街頭看到一片片共享單車,那是從中國飄來的橘紅色雲彩。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中國飛速發展的共享單車是中國引領世界創新的一個例子。

  從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到分享知識、技能、勞務……“分享經濟”的概念發端於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如今在中國土地上迅速生長,並帶來生活方式的巨變。

  國家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未來幾年,中國共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

  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杆,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

  如果說高鐵是中國人織就的聯通中國各地、聯通中國與世界的一張有形的網,那網購則是中國人締造的聯通中國各地、聯通世界每個角落的一張無形的網。支付寶則是全球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超越地緣限製在這張無形的網上輕鬆交易的金融血脈。共享單車就是解決“最後一公裏”難題的健身“小夥伴”。

  “新四大發明”緣何“創響”在當代中國?

  20世紀60年代,日本的新幹線就開通運營。中國是在21世紀初才開始走出高鐵之路的。支付寶、網購、共享單車所賴以生存的網絡在中國起步也較晚。那麽“新四大發明”為什麽會在當代中國“創響”?世界求解中國答案,期待破譯這“東方密碼”。

  一些專家指出,無論是高鐵,還是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其興起的一個重要條件在於中國廣袤的國土、巨大的市場和龐大的人口數量。

  國土越大,經濟半徑的束縛力也就越大,突破速度的需求也就越大。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需要“八縱八橫”連接貫通。

  13億多中國人日益豐富多元的物質文化需求,13億多中國人蘊含和待釋放的龐大生產能力和消費能力,在遭遇經濟半徑、支付限製的阻礙後,產生強烈的脫困動力。

  出行累、銀行擠、交通堵……打破百姓生活的痛點堵點糾結點,讓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更便捷,是刺激“新四大發明”在中國“點亮”並“光耀”世界的又一大動因,而且在短時間內形成強大擴散力。

  如果說高鐵“坐地行千裏”,解決的是快速遠行的難題,那麽共享單車則“說走咱就走”,解決的是龐大人口隨時隨地完成“最後一公裏”的難題。

  龐大的市場、眾多的人口、較低的人力成本,讓中國“新四大發明”,一旦落地就會呈幾何級數增長。

  問題的關鍵並不僅限於此,更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在於中國科技創新力量的迸發與技術基礎設施的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裏,中國形成從“小眾”到“大眾”,人人皆可為“創客”的時代洪流。“人的因素越來越多被激活,多方協作匯聚力量實現攻關突破的例證比比皆是,科技創新正加快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說。

  這5年裏,中國科技人才隊伍迅速壯大,全國科技工作者達8100萬;回國人才超過110萬,是前30年回國人數的3倍。

  當一個文明古國把創新作為發展理念之首,把科技創新放在全麵創新的核心位置;當一個工業革命的後來者想要奮勇踏上新科技革命的列車,久久為功,從跟跑到並跑到引領的時候,便會有高科技支撐的標誌性產品服務出現。

  “別小看紅包搖一搖,沒有龐大的雲計算、新一代移動通信、大數據等技術條件強有力的支撐,春節時候上億人同時搶紅包是難以實現的。”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誌剛說。

  “別小看共享單車掃一掃,背後離不開導航、移動支付、物聯網來幫忙。”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說。

  凡此種種,構成了中國發明“噴湧”而出的土壤與氣候。於是,我們看到一個立體多維、接地氣、有人氣的中國的“新四大發明”。

  “頂天”,麵向世界科技前沿,致力於未來發展;

  “立地”,麵向國家戰略需求,贏得戰略主動;

  “惠民”,麵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讓人民擁有更多“獲得感”。

  《華爾街日報》評論:中國曾經以廉價勞動力聞名於世,現在它有了其他東西來貢獻給世界——創新。中國“智造”的結晶,猶如一張張名片,讓中國重新找到了全球發展中的坐標,也讓世界重新定位了經濟版圖中的嶄新中國。

  跨越時空:強起來的中國攜手世界創未來

  猶如在穿行一條長長的曆史隧道:

  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篳路藍縷,穿越草原沙漠,開辟出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我們的先輩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

  從古老的四大發明到“新四大發明”,沉淪與抗爭交織,奮鬥與崛起輝映,再現了泱泱華夏源遠流長的文明史。古老的四大發明曾是中國強盛的標誌,“新四大發明”是中國複興路上的精彩篇章。

  500年來,世界科技、經濟、文明的中心幾度遷移,但科技創新這個主軸一直在旋轉、在發力,支撐著經濟發展,引導著社會走向。

  中國“新四大發明”正在呈現出中國創新走向世界的“百景圖”。

  “印度版支付寶”“泰國版阿裏巴巴”“菲律賓版微信”“印尼版滴滴”……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許多在中國熱門的移動應用實現本土化,讓當地民眾體會到“互聯網+”的方便與實用。

  中國發明,世界受益。支付寶已覆蓋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萬商家,微信也已在19個國家和地區落地。

  在“新四大發明”火起來的十年前,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製造形象仍然是山寨iPhone等外國先進產品的仿冒品。

  如今,在美國《彭博商業周刊》看來,中國已不再滿足於扮演“跟跑者”角色。事實上,中國公司在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方麵正在引領全球趨勢,特別是在超級計算機、智慧交通、數字支付等領域。

  從基礎建設到消費方式,從商業理念到經濟業態,“新四大發明”折射出“中國式”創新的澎湃動能。

  這種動能方興未艾,它讓我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複興號”飛馳,令“墨子號”量子衛星騰飛,它閃耀在超級計算機的電子元件中……

  國家力量牽引的重大工程,在世界麵前書寫下“中國式”創新的濃墨重彩。源於社會生活的那些發明,也在人類經濟發展的曆史卷軸上描繪出萬紫千紅。

  中國,成為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唯一進入前25名集團的中等收入國家;世界上第三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百萬件的國家;國際合作論文發文量躍升為全球第三的國家……

  美國《連線》指出,未來的機會屬於中國。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改變對中國創新的成見。

  英國曆史學家克勞利曾言,絲綢之路“把東方的味道、思想和影響,以及某種浪漫的東方主義帶到了歐洲世界”。如今,越來越多的“發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備受青睞,帶來久違的感覺、獨特的味道。

  中國在變,世界眼中的中國形象也在變。

  應該認識到,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總體技術水平與創新實力仍有較大差距。但中國在快速跨越,並在一些重要領域實現超越。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四大發明”湧現。

所有跟帖: 

發明打上引號比較貼切些 -alafaya- 給 alafaya 發送悄悄話 alafay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4/2017 postreply 13:25:16

Yep. -ZoyaWashington- 給 ZoyaWashingto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4/2017 postreply 16:15:01

No they won't. -ZoyaWashington- 給 ZoyaWashingto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4/2017 postreply 16:15:3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