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遇到的新挑戰:中國年輕人不再崇洋媚外(圖)

“我們這一代人裏,認為中國應該照搬西方的並不多。對這些人而言,中國已然是個偉大的國家。”文章介紹了兩位曾留學海外的中國年輕人,一位是曾經訪學劍橋大學與哈佛大學,現年34歲的李曉鵬,另一位是也曾留學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名叫陳和生(音)。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裏,他們通過“周遊列國”,漸漸地發現,如今,中國已經成為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裏的“力量與穩定的燈塔”。

“我們這一代人裏,認為中國應該照搬西方的並不多”
《華爾街日報》文章稱,在美國領導人遲疑不決的襯托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將中國塑造為自信的世界強國形象。文章認為,從30年前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到30年後的“中國例外論”,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不斷增強,讓中國政府越來越有底氣。
文章援引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0年以來的年度調查數據稱,超過80%的中國人對國家的發展方向感到滿意。去年,7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比10年前更為重要,60%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參與是積極的。
文章介紹,現年34歲曾有多年海外學習經曆的李曉鵬,學生時代的他常常關注海外新聞,對美國也充滿了向往。但如今,李曉鵬認為,中國正在不斷崛起,美國則受收入不平等、分權政府及社會兩極化影響,淪為明日黃花。
“中國終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李曉鵬曾在微博上這樣寫道。

當地時間2017年7月4日,德國柏林,中國留學生準備迎接抵達德國展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覺中國
李曉鵬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自己的博客上,從蘇格拉底到明朝經濟政策,幾乎無所不談。對於中國政治製度的優越性,李曉鵬也花了不少筆墨。
他認為,中國與美國不同——在美國,個人魅力比專業素養重要,贏得總統大選需要錢作支撐,而中國在推動經濟發展、管理大城市和政府機構時,則是任人唯賢。
“我們這一代人裏,認為中國應該照搬西方的並不多。對這些人而言,中國已然是個偉大的國家。”李曉鵬說。
《華爾街日報》介紹,讀經濟學博士時,李曉鵬在劍橋大學呆了半年,對於西方的疑慮也是在那時從他心裏悄然升起。和中國嶄新的基礎設施相比,英國大多數城市的建築稍顯破舊。甚至,辦一張銀行卡也要花數天之久。
2010年,李曉鵬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做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他思想上的轉變開始加速。他驚駭於地鐵站裏有那麽多的行乞者,也為糟糕的社會治安感到驚愕。
他還曾在網上找到美國人口普查數據,對數據進行了篩選分析,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不平等現象正在削弱美國國力。此外,他認為美國分權而治的政治製度也受到特殊利益的束縛,而沒能服務於廣大民眾。
去年12月他在一篇博客文章裏寫道:“在這幾十年間,美國的政治家換了一撥又一撥,上台之前口號都喊得很動聽,要如何如何振興中產階級、促進社會公平等等。但基本都是空頭支票。”在另一篇文章裏,他大力稱讚中國的科學成就,包括在超級計算機領域拔得頭籌等,認為這是中國日益壯大的證據。他寫道:“中國震驚了全世界!”

李曉鵬表示,近距離觀察西方是一段難忘的經曆。他很喜歡引用中國年輕人現在常說的一句話:出國才知愛國。他說:“不出國,就無法真正明白中國有多偉大。”
“周遊列國”讓他們更準確地認識了中國
《華爾街日報》文章認為,美國奉行了幾十年的外交政策信條是,通過與西方充分接觸,中國人會接受西方的價值觀,然而中國人認為自己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美國正在麵臨挑戰。
文章稱,在英國脫歐、特朗普上台以及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憂心忡忡的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裏,像李曉鵬這一代年輕人認為,中國是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裏的“力量與穩定的燈塔”。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深受民眾支持,《華爾街日報》寫道,“在國際舞台上,習近平把中國塑造成了一個有別於西方的大國形象,具有絕無僅有的政治製度和文化思想,同時也是國際貿易,對抗不平等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領導者。”
非營利組織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說:“中國人現在開始自豪起來,這是一種‘你說話有人聽、或必須有人聽’的自豪。因為中國孱弱過。”
《華爾街日報》稱,中國企業、留學生和遊客正以前所未有的數量遍布世界各地,關於中國的新聞見諸媒體顯赫版麵。中國人的說法是,他們現在的愛國情懷不是別的,而是建立在自豪之上,而自豪是因為中國快速脫貧致富,因為中國經濟的傲然於世。

皮尤研究中心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接受調查的10個歐洲國家裏有七個(包括英國和德國)認為,中國現在是引領世界的經濟強國。近年來中國和美國在全球受歡迎度的差距顯著縮小。
文章還指出,2015-2016學年,中國赴美留學人數總計328547人,創曆史記錄,較六年前增加了160%。以前,大多數中國人完成學業後會留在美國。如今,約80%的中國人都選擇回國,很多人覺得國內有更好的工作機會。

《中國青年研究》雜誌2014年發表了一項小型調查,涉及美國、歐洲、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的131名中國留學生。調查發現,他們在離開中國前並沒有明顯的愛國激情,但近80%說在出國後反而感覺更愛國了。
《華爾街日報》文章還介紹,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陳和生(音)2014年曾在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學習項目。而2012年兩名中國留學生就是在該校附近遇害遭槍殺。陳和生晚上不敢出門,他對美國糟糕的公共安全感到震驚。
他對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鼓吹的民主和人權覺得反感:“年輕人並不相信西方做得更好,為什麽你們要對我們說西方更好?”
陳和生說,互聯網與“周遊列國”讓他們更準確地認識了中國。他還常常會在國外社交媒體上駁斥那些自己認為關於中國不準確的看法。
《華爾街日報》稱,對這些在外留學的中國學生而言,如果有同胞妄加貶低祖國的言論,就會立刻引起極大的反響。今年5月,美國馬裏蘭大學一位中國留學生在畢業演講中發表爭議言論後,從大量中國留學生的反應就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