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見聞之一:傳統媒體的沒落

來源: fffafff 2017-06-27 07:51:5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683 bytes)

回國見聞之一:傳統媒體的沒落


我回國剛兩三天,有一次吃飯時,在座的一位親戚說:某某報社借我們銀行的錢還不上
了,現在連每月的利息都支付不了。我一聽,那不正是我多年前曾供職的單位嗎,當年
是多麽輝煌一時。我不禁問,借了你們多少?幾千萬。天,還好,這還不算大數。

令我驚訝的是,紙媒從前幾年就不行了,他們銀行還向報社貸款,真有點後知後覺了。

我問他:你們貸款有抵押嗎?沒有,當年報社的信譽是一等。是呀,他們就愛主動借錢
給國企。雖然是眼看他樓塌了,好在報社還真有幾座大樓屹立著呢,估計老樓債已還得
差不多了,應該擁有產權。親戚開玩笑說,那我們搶占一層辦公樓好了。

和報社關係一向比較“磁”的銀行是建行和工行,而親戚所在的銀行並非四大銀行,都
借到他們那裏了,可見把銀行幾乎借遍了。現在是楊白勞比黃世仁還牛,欠債還錢不再
是天經地義,而隻能算銀行的不良資產。

近年來,傳統媒體因受到電子新聞的衝擊,都在逐步走向衰落。我上一次回國時,就聽
從前的同事說,幾家報社的工資都削減了百分之三十,現在單位是每月從銀行貸款發工
資,因為報紙銷量大幅下降,廣告流失,幾乎沒有了收入,因而隻靠著過去的空架子勉
強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報社如此苟延殘喘,竟然還在全球支持著將近五十家華文報紙,宣傳部
拍下來的任務,隻好執行,何況還掛了個“一帶一路”的標簽,當然,領導可以借此到
各國考察一圈。

幾天後在車上,聽一位電視台主持人說她準備辭職,我問這麽多年都熬過來了,怎麽現
在要辭職了。電視台管理一向比較鬆散,很多人長年在外開公司做生意,因此他們都是
多重身份。她說換了一個新台長,要求大家每天一大早得去簽到,受不了。我說你們真
是自由慣了。據她介紹,現在很多非常好的節目都直接和網站合作,電視台太黑,隻是
搭了一個平台,內容都是別人辛苦製作的,卻要拿走絕大部分利潤,所以電視台那些能
幹的人也都走了。新來的副台長找她談話,說她一星期隻製作一個節目,工作量太少,
讓她去化妝部兼職化妝,這等於把她變相發配了;她說隻要你們不怕我把大家都畫成封
神榜就行。她可是曾主持一屆春晚的,當年也算是台裏頂尖的主持人了,現在年齡漸長
,當然還是因為上班吊兒郎當,可眾人都這樣已多年了。

據說現在宣傳部有計劃把一大批報紙、雜誌、電台、電視台的人合並一起,發個基本工
資。她說:我們也快下崗了,但大家還沒打算進集中營。。

我忽然想起上次回國時曾聽報社老總說正準備製作一個APP,名字起得蠻好,有疑問、
有節奏、有特色,於是我見到親友同學就問,誰安裝我們APP了,沒想到他們回答說:
什麽?沒聽說過。沒安,安“頭條”了,還安那玩意幹啥?唉,氣餒。是啊,我看了一
眼“頭條”,那種迅速和互動真能把紙媒甩得無影無蹤了。

現在每至年末,都有一批報紙雜誌停刊,我印象較深的是上海的《外灘畫報》,那是一
本很有特色的地方雜誌,也令人惋惜地消失了。

不久前,在一個大型圖書會上,我忽然感到圖書的冬天似乎也悄悄臨近了;隻有兒童的
彩色圖畫書一枝獨秀,依然熱賣。

想起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再過多少年後,將看不到紙張印刷的報紙、雜誌和書籍了。

這個預言應驗得真快。

記得原來我們有一個專跑紙漿的副社長,常年在東北、加拿大等森林資源豐富的地方出
差。伴隨每日出品的海量報紙,是大片的樹林倒下,地球上又有某個地方減少了一小片
綠色。如果傳統的紙媒消失了,卻換來了豐饒森林的保存,對人類社會來說也不失為一
件造福未來的好事。

所有跟帖: 

您能不能標一下作者?作者是我朋友 -firstuncle- 給 firstuncle 發送悄悄話 firstuncl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7/2017 postreply 08:14:1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