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估值水漲船高,中國人工智能泡沫隱現 AI也需要打假

來源: Twinlight 2017-04-07 06:10: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046 bytes)

項目估值水漲船高,人工智能泡沫隱現

來源:新京報    作者:      2017/3/2 8:23:51

導語: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正在成為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中的佼佼者,資本的助推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也出現了不少偽人工智能。

3月的第一天,科技圈發生兩件大事。一是百度通過內部郵件宣布,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由百度“二號人物”、集團總裁兼COO陸奇擔任總經理。二是,三星宣布以2.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人工智能初創公司Viv Labs。

兩家巨頭在同一天不約而同向外界宣布押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的野心,正是當今人工智能浪潮一個強有力的注腳。

一個半月之前,百度的“李廠長”將陸奇收至麾下,一係列圍繞AI的戰略徐徐展開。兩周前的2月16日,百度宣布全資收購成立僅僅兩年的渡鴉科技,成為百度人工智能生態的一個部分。

正如百度昨日在內部通告中所說:“無人駕駛、智慧出行、高精地圖、車聯網,是人工智能時代下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也是百度戰略業務和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百度希望在人工智能的時代,通過技術改變世界。

巨頭之外,創業公司顯然也成為這輪AI熱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正在成為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中的佼佼者,資本的助推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偽人工智能。

1 一年前,AI還叫“黑科技”

盡管整個2016年中國的創投市場都在資本寒冬論的陰霾中蔓延,“大器晚成”的AI領域在2016年可謂獨領風騷。清科數據顯示,2016年,人工智能融資事件就有73起,資金規模超過15億元。

要知道在去年“阿法狗”成為全球網紅之前,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國際市場,人工智能都沒有被投資機構列入一個專門的類別予以重點布局。

“2013年我們就投資了Face++,現在大家都說他們是優秀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但直到2016年我們才要把Face++歸到人工智能分組裏,在此之前一直是分在企業應用組裏麵。”創新工場高級投資經理陳俊峰對尋找中國創客記者說道。

通過清科數據庫的融資信息也可以看出,2016年之前,盡管有一些人工智能標簽的項目,但是數量很少,更多的機構會使用高新科技、前沿科技、黑科技等這樣的名稱來分類。

這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有很大關係。此前人工智能曾經曆兩次浪潮,但在科學家和從業者的實踐中發現,當時的技術水平隻能應用到很簡單的任務中,稍微超出範圍就無法應對,人工智能始終沒有走進大眾視野。

“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的一些底層技術和基礎算法已經非常成熟了,最新這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跟前兩次相比有質的提升。”美國中經合集團副總裁王帥這樣告訴記者。

而讓人工智能成為投資人新領域的原因,非2016年3月一場獲得全世界關注的圍棋人機大戰莫屬。AlphaGo以4:1的成績戰勝了韓國名將李世石九段,這一應用層麵的飛躍不僅讓全世界震驚,也讓神經科學和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AI)概念進入公眾視野。

2016年2月,Face++創始人兼CEO印奇應邀探訪矽穀,在斯坦福大學分享關於中國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的亮點與不同。印奇介紹說,公司成立的2011年,正值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熱潮,而人工智能這個概念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全球來說都極為冷門,即使跟很多公司的合作也是相關技術合作,不會太多地提及人工智能概念。

搭上Alpha Go的順風車後,Face++不僅成為很多AI創業的榜樣、收獲大量的合作夥伴,更成為投資人爭搶的對象,現估值高達20億美元。

隨著AI熱潮迅速席卷全球,各行各業開始思考如何與人工智能相結合。作為市場敏銳度更高的資本市場,紛紛把目光投向AI領域的創業,伴隨著資本和創業者的湧入,人工智能的第三波浪潮正席卷而來。

陳俊峰說,“可以說是Alpha Go讓投資圈在這個領域做到了統一,人工智能投資也可以說是2016年才出現的,包括矽穀在內。”

2 161家投資機構紮堆布局AI

“其實從去年底開始,投資圈裏大家見麵都會談AI,幾乎每家機構都說會關注AI創業項目,甚至一些原來專門看文娛等領域的機構,不管這個市場能否孕育出下一個BAT,最起碼資本都湧向了這裏。”一位投資人這樣感慨說。

Alpha Go帶來的人機大戰後,2016年5月底,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網信辦聯合印發《“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18年,中國將基本建立人工智能產業體係、創新服務體係和標準化體係,培育若幹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骨幹企業,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

在概念的火爆和政策的加持下,人工智能創業已經成為了國內創投市場的主流,成了名副其實的風口行業。

一向看好人工智能的李開複,很快將這種傾向性體現在了創新工場的布局上。2016年年中,一個由7個人組成的人工智能投資小組成立,專注看國內外人工智能項目。2017年1月10日,創新工場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工程院”,李開複親任院長。

創新工場在過去幾年已經投資了超過30家直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創造商業價值的創業公司,而研究院的成立也是旨在為了更好地幫助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者。

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也不甘袖手旁觀。2016年8月,真格基金宣布正式聘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科學家王田苗擔任其科技顧問,後者是國內機器人領域的領軍人物。

“隨著這個領域的興起,有太多優秀的人和團隊值得投資了”,真格基金投資經理尹樂說,目前已經累計投資超過20個人工智能項目,有近一半的項目是2016年投資的。盡管真格基金的投資策略一直是先看人再看項目,但她相信接下來人工智能的項目會更多。

2016年10月,鬆禾資本旗下的鬆禾創新孵化器在深圳開門營業,希望用“創投機構+孵化器”模式聚焦在人工智能與生命科學領域的項目孵化。鬆禾資本創始合夥人厲偉表示:“人工智能的興起,可以將製造轉化為智造,通過智慧製造的方法,抵消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

“GGV一直積極地在前沿科技領域投資,我們看好人工智能在機器人、智能出行以及空間探索領域的發展方向。但我們也需要認識到,目前這一領域的商業應用還在從1到1.5的漸進之中,需要資本的耐心和長期投入。”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李宏瑋這樣說。

清科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中旬,近5年內共有161家投資機構完成了217起人工智能領域的融資事件,而超過一半的機構都是在這兩年投資的相關項目。

“其實投資市場是有主題的,比如前幾年的電商、O2O到去年的企業服務,2017年的主題就是人工智能,這也是幾乎所有機構都在投資或表示要投資這個領域的原因。”尹樂這樣告訴新京報記者。

3 項目估值水漲船高

在王帥看來,人工智能按照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這也是現在機構判斷一個AI項目的依據。第一個階段是能存會算,比如把大數據存儲並運用起來,它是人工智能的一個基礎;第二個階段是能感知,包括計算機視覺、語音語義的識別等感知能力;第三個是能決策,因為想要做好人工智能,就是如何更好地實現模擬人的行為、思考、判斷。

AlphaGo在去年和今年的兩次人機圍棋博弈中碾壓人類的表現,讓人們看到人工智能的分析決策能力。機構隨之而來的追捧,讓創業項目的估值水漲船高。

“AlphaGo之後,我們從3月份開始融資,4月份(估值)可以加一億美元,5月份可以再加一億美元,6月份可以再加一億美元上去。我什麽都沒幹就可以這樣。”2016年一次人工智能主題的演講中,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朱瓏說道。

這家主攻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的公司成立於2012年,應用場景包括安防、智慧城市、健康醫療等領域。朱瓏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計算機專業博士學位,當時的老師是被譽為全球計算機視覺領域“教父”的Alan Yuille。

“相比於其他領域,AI領域的創業項目背後都有一個優秀的團隊,估值一般會更高,他們一旦成熟運作起來帶來的價值會更高,所以值得更高的估值。”華登國際投資總監蘇東這樣告訴記者。

極客幫創投的創始人蔣濤說,很多AI領域的頂尖技術專家如果出來創業,成功的概率會高一些,但是這個領域真正的好項目之所以這麽貴,就是因為掌握深度學習技術的人才數量太少。

通過對投資項目的梳理,王帥發現,公司最後選擇投資的人工智能項目,創始團隊成員基本都是博士以及以上的教育背景,而且基本有著多年大公司或者科研的經曆。

“但即便有著高門檻、高水準,也不一定能夠成功,創業者和資本想進入這個行業都應該理性再理性。”王帥說,“如果沒有海量的數據做支撐,任何一個AI項目都不能成功。”王帥說。

所謂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除了優秀的團隊、海量的數據,應用場景的挖掘關係著人工智能的發展。

陳俊峰表示,AI行業除了需要爭奪專業人才外,更需要找到能影響和改變未來的商業機會,“如何用AI技術讓生活更加方便,讓傳統行業因為AI帶來極大的突破,除了懂技術,更需要了解真實的場景需求,這也是AI項目能否做好的關鍵。”

線性資本王淮也表示,作為投資人更關注實際應用場景的結合,AI技術到產品,產品變成商品,最終消費者願意買單才是成功的前提。

4 投資人吐槽遇到了假AI

“如果要說AI投資有泡沫的話,我覺得是那些為了融資而標榜自己是人工智能公司,但這些項目實際並不具備人工智能的專業能力。”蘇東說。

“2016年我看的人工智能創業項目近300個,最後我們選擇投資的項目不超過5個。大家都說AI創業迎來了風口,但我認為超過95%的項目都是偽人工智能。”王帥說。

王帥說這個領域是高壁壘、高要求的代名詞,但現在的AI創業有點像前兩年智能硬件市場,“有一些原來智能硬件項目重新包裝一個人工智能的概念又出現了。”

“AI創業現在確實是風口,但我們需要認清的現狀是魚龍混雜。”陳俊峰也遇到了王帥麵臨的尷尬:2016年他保持著每周看三個人工智能項目的節奏,一年下來見了大概160個創業者,而最後值得投資的項目也隻在5個左右。

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打著AI旗號的項目在市場上不在少數。

在2016年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記者走訪發現,有不少的兒童概念機器人盡管外形是機器人的樣子,除了能進行簡單的對話外,有的還會加上聽兒歌、學英語、報天氣這樣的功能,更多的是把手機甚至是兒童學習機上的功能移植了過去。

“我不會給孩子買這樣的機器人,一方麵是價格比較貴,另一方麵就是像幾個APP的集合,也不智能。”家長宋女士這樣告訴記者。

陳俊峰最近看了一個AI創業項目,項目要做一個提供智能設計方案的工具,這個工具可以智能設計海報、賀卡、廣告頁等,隻需要用戶輸入簡單的需求,然後就可以輸出用戶需求的設計方案。

“實際上背後就是一堆預先設計好的模板,係統根據用戶選擇與後麵的模板進行匹配,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隻是披了一層AI的外衣。”陳俊峰說。

陳俊峰說,偽人工智能項目其中一個特點是表麵看起來是機器智能提供服務,通過機器輸出結果,實際上背後是人工操作,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種模式或許是成立的,但肯定不是人工智能項目。

另一個特點是不具有學習能力。AI需要形成一個閉環,即係統輸出結果以後應該獲得來自外界的反饋,然後把這個反饋返回到數據庫,能夠讓機器通過不斷學習變得更加精確有效,偽人工智能不具有這個能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