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華為的年銷售額達到了驚人的2202億元——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
同年,華為宣布利潤突破154億元(這還不包括用來給員工發獎金的125億元紅包)。當年華為的研發費用高達299億元,相當於中國許多頂級企業的年產值。
華為2015年銷售收入為608億美元,3900億人民幣。而阿裏巴巴、騰訊、百度三巨頭去年總營收合計不足2500億人民幣。
華為2015年研發投入92億美元進行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占銷售額的15%,超過蘋果的85億美。
雖然有此傲人的成績和對科研的重視力度,但是,任正非的危機感一直在。有人說,這是中國最優質的一家民營企業,沒有之一。
今年5月30日,這位72歲的企業家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說:“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演變成一個智能社會,其深度和廣度我們還想象不到。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這一言論引發一眾討論——華為正進入“無人區”,但這種令人心生敬意。
低調而永遠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11月17日,第三屆2016互聯網世界大會在烏鎮召開,首次發布了15項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其中就包括華為麒麟960手機Socx芯片。
目前麒麟960芯片隻在Mate9上運行,雖然仍然無法與高通等擁有壟斷地位的國際通訊巨頭抗衡,但必須要有人敢於走出這條路,即使前路坎坷,投資巨大。
從一開始任正非給華為定名,緣起於“中華有為”開始,這個充滿理想主義和偉大抱負的企業就擔負起遠超一個以商業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所應承擔的責任感。
一位低調的商業思想家,率領著十多萬20到30歲的中高級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知識型大軍,縱橫全球五大洲。
他們過去三十年成功的關鍵是什麽?
還能繼續持續嗎?
年收入三千多億元,華為的賺錢密碼是什麽?
下一步華為會走向哪裏?會崩潰或消亡嗎?
中國通信業四小龍“巨大中華”中,中興通訊和大唐電信早已在國內上市,巨龍則在四處借殼,隻有“龍頭大哥”華為一直遠離資本市場。1999年,華為銷售額首次突破百億元,達120億元;2000年飆升到220億元……以後連年攀升,到2015年,已經接近4000億元。如此好的業績,又承受著巨大的資金壓力,那麽華為為什麽不上市呢?
1998年以前,誰在任正非麵前提上市的事情,他就跟誰急,他認為股票純粹是“不務正業”。任正非曾向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教授表示:我的公司永遠不會和股票打交道,永遠也不會和證券打交道。據說,中國證監會某負責人曾多次與任正非商議,邀請華為在國內上市,但都被婉言謝絕。
在企業中廣泛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一直靠自身積累滾動發展的華為從來不考慮上市,因為其自有資金很充裕,根本不需要通過上市去募集資本。華為也時不時有同樣的表示。
第二種說法:華為高層對存在嚴重不規範行為和大量泡沫的中國股市不屑一顧,忽略了上市對品牌塑造、公司治理機製的改善作用。如果在國內上市,可以將員工的股份收集起來成立一個公司,以法人股的身份進入上市公司,但不可以流通。
一名華為高層在接受筆者的采訪時稱,華為當初沒有上市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內股票市場缺乏激勵內部員工的功能。他認為,在當時國家的金融政策條件下,企業上市與否,與公司內部的激勵政策沒有太大關係。在國外,上市公司發行的流通股30%可以留給內部員工,員工股可以上市流通,員工就可以隨著企業的發展而獲利。但是,國內主板市場並無此功能。加之二板遲遲未開,華為就逐漸放棄了國內上市,轉而考慮國外上市。
第三種說法:處於通信業鼎盛時期的華為,致力於在國內市場上與海外跨國公司形成競爭態勢,以求得在國內市場上占據有利地勢,華為一步步編織了一張與各地用戶從高層到執行層密不可分的關係網絡。這張網為華為帶來了大量銷售收入,但是也讓華為有太多需要保守的秘密。如果上市,首先要改變的就是遠離公眾、回避媒體的態度,就會使那些秘密公開,這顯然是華為不願看到的。
最後一個說法是:華為特殊的股權結構非常複雜,國際級券商看了都大喊“看不懂”。多年來,華為為了上市多次嚐試清理股權,但是,無論內部員工持股,還是郵電職工的股份,都已經變成經營模式和資金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積重難返,強行手術,不免傷筋動骨。
但華為公司的幹部則不這樣認為,一名華為中層領導稱,華為的分配製度和財務製度都是參照國際知名公司,嚴格按照國際慣例做的,怎麽會存在“看不懂”?他指出,2003年,華為的財務報表是由國際上五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嚴格審計的,如果有什麽問題,怎麽可能通過?
2014年6月16日,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首次麵對國內媒體接受采訪。對於外界關注的資本問題,任正非一再強調,華為不片麵追求企業規模,華為的發展不缺資金,因此不會進入資本市場,絕對不上市。“如果大量資本進入華為,就會多元化,就會摧毀華為20多年來還沒有全理順的管理”。
任正非還說:“華為上市會造富一大批公司員工,這可能會讓我們越來越怠惰,失去奮鬥者的本質色彩”。
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上市的那一天,就是他退休的那一天。全員持股過於分散,華為上市必將導致控製權喪失。員工股份大幅度增值,會導致凝聚力渙散,毀掉團隊競爭力。過去,華為老員工離職,股份按1∶1兌現現金,曾遭致訴訟。華為的股權結構、股東組成、股本金擴張、股份析出,存在很大的隱患。這就是為什麽華為能夠成為世界500強,卻不敢輕易上市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