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的落成:上升通道即將關閉的中國社會 中國的下一代需要多讀毛澤東傳記

來源: Twinlight 2017-02-21 07:41:2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533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Twinlight ] 在 2017-02-21 07:41:5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城堡的落成:上升通道即將關閉的中國社會

世界華人周刊<更多內容2017-02-17 22:09:47

吊橋已經升起,我們這代人剛好處在城堡大門剛剛關上的時代。

作者:肥肥貓

微信公號:肥肥貓的小酒館(ID: zhihufeifeimao)

編輯提示:本文約7000字,可先收藏再閱讀。

最近這幾年來,隨著資產價格的門檻暴漲,“階層固化”這個詞終於進入了社會視野。很多人出現了個誤區,他們說現在的社會“上升通道逐漸關閉”“階層日益固化”,是社會病了。

但其實,社會沒病,這才是社會原本的常態。

中國過去的兩千年裏,大部分時間都是階層非常穩定的社會。西方這種數百年穩定發展的社會,階層固化更是早已天經地義。

穩定的年代並非沒有上升通道,但是穩定年代的上升通道是受控的。這是和動蕩年代最大的區別。

? 時代變了?還是回歸正常了?

階層劇烈變動的年代才是曆史所不常見的,是曆史的異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之所以成為千古名句,恰恰就是因為這一幕不多見,很稀奇,不然何必寫成詩來感慨?

一個流動性過大的社會,一定是製度不完善的,完善的製度絕不會容忍高流動性。

但恰好,我們這代人的祖輩和父輩生在了中國數百年來變動最劇烈的幾十年裏,每個大家族都有那麽幾個人的人生之跌宕起伏,簡直可以拿來拍電影。

中國在短短一百年時間裏,經曆了不下七八次政權變更和近乎180度的政治經濟轉向。

《霸王別姬》《大宅門》這樣的影視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成功反映了我們這一百年來的個人命運之不可預測,並引起了億萬家庭的共鳴。

《大宅門》劇照

這種人生經驗導致我們這幾代人誤把這種階層大幅波動的局麵當成了世界的常態。而最近20多年看著塵埃落定,要回歸曆史長河的真·常態了,很多人就不適應,受不了了。

你再去聽一遍大宅門的片尾曲,唱的是什麽?~亂世風雲,亂世魂~。這聽著像是正常的年代嗎?

人就是要分等級的,沒等級誰還願意奮鬥?又不是沒吃過大鍋飯。

良好的家庭環境在任何年代都會極大的幫助後代晉升到社會高階位置。

將相無種在絕大部分時間裏隻是平民階層的幻想和安慰劑,盡管這句話是中國普通人千年來的精神支柱(甚至可以上升到民族格言),但最先喊出這句話的陳勝吳廣,最後改變了他們的階層嗎?

即使動蕩年代,勝出者也是以“王侯將相居多”的子弟居多。陳勝字涉,四個字說明一切,本來就已經並非平民。

《陳勝吳廣起義》插畫

劉邦固然具有流氓天賦,屬於百萬裏挑一的天才選手。但跟劉邦同時起兵的沒有十萬總有八萬,最後封侯的有幾個?如果你認為你有這樣的運氣,直接去買一百注同號的彩票還快點。

三國算亂世中的亂世了,正史加野史加演義留下姓名的也不過千多個,這裏麵還包括顏良文醜,五關六將這些出來就被宰的。這些可是從東漢近五千萬人口拚殺出來的。

平均四萬人才留下一個有名字的。這個比例換成現在也絕不會比地市級官員和億萬富豪的級別差。

三國時的州官你能說出幾個?資產雄厚的商人你又知道幾個?現在的地市級官員,別說以後了,就現在不去百度有幾個被人知道的?難道你有底氣說你的運氣,素質和能力比周圍的四萬人更好?

《三國》劇照

儒家統治的遊戲規則向來就是區分階級且各階級做好自己的事,中國一直都是內儒外法,將相無種隻是畫給平民的蛋糕。

隻不過相對於動蕩年代殺人放火受招安的上升通道。穩定的年代從底層通過學習,創業,考官上升的渠道雖然窄但是存在。

這個通道上隻要你不鋌而走險,失敗最壞也不過是前功盡棄被打回底層。

動蕩的年代上升的渠道倒是多,但是一旦失敗輕則大牢裏麵見,重則人頭落地。

戰爭

如果流動一直都有著大量隨機性的因素,父輩的努力又如何體現?這樣的社會就一定公平嗎?

從這個意義上,留下一些有限的,受控的“上升渠道”就是一種社會信息素,令集體有向心力,令個人有奮鬥動力。

但至於這根通道何時搞流量管製,決定權在別人手上,你不僅沒有決定權,連知情權都沒有。

流量管製落到你頭上了,你就隻能像在機場裏遇到延誤那樣,聽天由命,刷刷微博,等候廣播,了此一生。

法國米歇爾山城堡

? 城堡裏的人

一切權力的核心,是規則製定權。隻要規則製定權和暴力機器兩手在握,留給後來者的騰挪空間就基本沒了。

精英階層在曆史上名頭多變,無論你管他們叫什麽,豪強、士族、門閥、權貴、集團、二代,當他們作為一個整體出現的時候,首先是一座城堡。

城堡的第一功能,是防住別人再進來。所以先進來的人,會不斷地增加城牆的高度,以阻攔尚未進來的人擠來攤薄自己的特權和福利。

不過他們會把砌城牆的行為包裝一下,使得普通人很難分辨。這個“城堡體係”不是被某個人或者某個組織“設計”出來的。而是通過人類有社會性之後數萬年的發展淘汰,被證明有利於人類繼續發展的體係。

城堡總會住滿,城堡注滿了,吊橋就會升起。

我們這代人剛好處在城堡大門剛剛關上的時代。

穩定年代當然也會有可控的上升渠道,但要知道,一旦“可控”,就意味著城堡核心的成分是不會再有大變化了。

上升通道受限是穩定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果,並沒有一個人在圖紙上規劃著這一切。每一個上層也都是一個個體,他們並沒有真的組成一個秘密會議集團來刻意控製流量通道,隻是他們共同的行為在非故意的情況下造成了這些後果。

今天精英階層的一項殺手鐧,在於他們會為子女預留許多人生止損線:畢不了業可以就業,無心求職給錢創業,開拓業務刷爸媽的臉,就算一事無成,還可以當個列席者。

哪怕廢了,精明的爹總會想出辦法來掩蓋這一事實。比如給大把的錢往藝術上培養,造詣不怎麽樣但一定也有人買帳。所以他們的後代,人生是被設了下限的,差不到哪裏去。

他們用盡一生心血為子孫設置了玻璃地板,使他們不至於滑落到社會的底層。

良好的家庭背景絕不僅僅在於豐富的物質,其實父母自身的視野對子女更為重要,所以良好的家庭背景意味著父母這些方麵有很大可能會更好,這對身於這樣家庭中子女來說更是莫大的無形財富。

譬如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讓人更早地起步。這種影響僅僅通過什麽少年宮補習班是得不到的。而是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好處會伴隨一生。

到了事業開始的階段,良好的家庭更是年輕人前進道路上的指示燈。

如果父輩成就高,那麽他就可以非常具體地指出捷徑和提供方法。當眾人都為一塊金子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另一部分人拿起一塊鑽石走了。搶金子的人不是沒有能力去搶鑽石,而是自始至終就根本就沒人告訴他們有比金子更值錢的東西。

《追風箏的人》劇照

這種無形的鴻溝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彌補。但是也許很辛苦,時間很久。家境好的年輕人可以早早邁過資產門檻,剩下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身上。

家境差的每天被各種貸款纏身,連工作都不由自己,更別說自我實現了。

很多人會說隻要努力就會成功,但現實是,如果同等努力,富人家的孩子會比窮人家的更成功。精英的家庭往往給予了一生的助力,平庸者的家庭則陪伴著無盡的牽絆。

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精英越走越高,平庸者越陷越深。

於是局麵就這樣形成了:上層社會的後代,下限有限而上不封頂,堪稱開掛。何況精英階層還會以相互之間彼此關照對方子女的方式強化這種機製,關照了別人,也就等於關照了自己,這早已是城堡裏的潛規則。

? 城堡外的人

現在主流意識形態開始鼓吹中產階級的崛起。什麽是中產階級?中產階級以專業人士為代表,他們在法律、醫學、金融、會計、技術等專業領域獨當一麵,是各行業的精英。

專業人士的本質,是精英階級的隨從和助手,是城堡內分配酬勞體係中的一環。

這些人以服務上層階級和其他中產人士為生,賺取高昂的專業顧問費用。他們賺錢雖多,但與超級富豪尚有較大距離。但他們除了金錢和權力資本外,對於規則製定並不是完全沒有話語權,對社會也有一定的發聲權。

如果精英是躲在高高的城堡裏,中產階級就是拱衛著城堡的一圈外城。

外城依附於城堡,但又優越於再外層的鄉野。把城堡;外圍;鄉野這3層社會模型落實到今天的中國社會。那就分別對應了:

1.既得利益集團;

2.寄希望通過學曆之類個人奮鬥進階的群體;

3.手頭沒有任何資源的平頭百姓以及迷茫無助的屌絲群體。

中產作為城堡的外城,也有自己的城牆。中產階級的外城牆是學曆,而城堡的內城牆是血緣,這是最最核心的區別。

如果你注意觀察,你就會發現,越上層的人越愛用血緣來區分人,到了最頂層,幾乎隻認血緣,這種城牆是極高的。血緣這玩意是無法避免的。

一個人將財富與權力留給下一代是動物的本性。所謂的上層靠血緣關係,本質就是頂級精英人數不多,婚嫁之類基本上是同階級流動。因此頂級精英之間最終會形成了“一個村”的親戚。

而中產階級的專業主義城牆比起這種血緣構築起的城牆要矮許多,防禦薄弱,所以時不時就有人可以翻進來。

焦慮的中產

中產往下掉落也比城堡內的人要容易得多,這導致了今天中國的中產階級成為最具有身份焦慮,不安全感最重的一群人,往往需要通過消費主義的標簽來維持內心的自信和自尊。

中產與底層之間的對一直都相當順暢。通過幾十年個人奮鬥,從底層成功翻牆成為中產的人不在少數,這些人很容易得出“個人奮鬥能改變階層”的結論,並把這個結論灌輸給下一代。

等到下一代想在中產的基礎上繼續往上爬時,才發現再上麵的遊戲規則和父親當年完全不一樣了。

我知道有人會說,那我們可以選擇攻破城堡啊。但這需要中層和底層的合力。但這時中產階級作為中層,就開始分化和動搖了。

這群人,是精英的盾牌也是底層的利刃,上下兩頭都在爭取,就看哪邊積攢的能量大,都形成不了壓倒性的力量就會動態平衡,這也是為什麽西方的紡錘形社會數百年如此穩定。

再往下的底層,也許你以為你會看到底層戾氣在積累,甚至期待著某天真爆發出個什麽大力量。

但其實不會。底層的戾氣一直存在,但隻要收買、贖買了中產階級,底層就處於毫無自我意識的狀態,簡單的幾個愚民政策,加點虛頭巴腦的小甜頭,再加點刻意挑撥的小鬥爭與關注點轉移,對於平息絕大部分底層平民,足夠了。

《烏合之眾》插畫

如果你專注過營銷和媒體領域這十年來的大事,你就知道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是如此的容易操控。

城堡所保留的小規模流動的通道隻是為一些有能力的潛在危險分子準備的。

越成熟的社會就越深諳“讓利”之道,保留一定通道,不斷將危險分子吸納過來自己陣營,給予一定利益,就像毛說的,“政治就是把我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階層的固化也就因此而更加穩定。

? 從城堡外進到城堡裏

不過,這堵城牆依然是有縫隙的。個人的感覺是,在今天這個時代,平民其實擁有比以往更多的工具來實現階級躍遷,但前提是你得具有以下三者中的一項:

一是“天賦”。有“天賦”的人,我們通常叫“天才”。“天賦”的本質,其實就是基因突變,按人口中的一定比例隨機生成,出現地域無法控製,出現時間不可預測。就算你把一億普通人關起來想一百年也出不來相對論。這種不世出的人類天才一旦出山就光芒萬丈,再保守的既得利益者也不得不考慮將這些天生異能者收編進城堡之內。有“天賦”者,萬中無一,上升難度最易。有天資者命中注定引領國家,平庸者隻能作湍流中的一員。

二是“才華”。我們一般也叫“能人”。而“才華”和“天賦”的區別在於,“才華”不是隨機出現的,而是刻意培養的成果。這些“能人”往往是平民階層舉數代人之心力打造的“特優產品”,功能和特點都是為統治階層精心定製的,用著絕對順手,包您稱心滿意。天賦主要看基因,而才華很多時候是可以用金錢和努力堆砌出來的。統治階級看到平民中居然有人這麽有心,也往往願意接納為自己一員。有“才華”者,千裏挑一,上升較易。

三是“美貌”。這個就不用多解釋了,占人口比例大概1%左右,可以被上層階級拿來直接當裝飾品或是改善基因用。但因為數量最多,上升的難度要比前兩者高好幾個數量級。所以說其實那麽多人抨擊整容,是因為損害了美貌的資源的稀缺性,從而損害了一些人的利益罷了。

以上三大要素,占一個,就有實現階級跨越的可能;占兩個,有實現階級跨越的較大可能。三個都不沾的,在今天這個時代,還想實現階層跨越那就隻能靠彩票了。

所謂上升通道,就是對天賦,美貌,才華等優勢的門檻限製。但需要注意的是,勤奮並不能使人上升到精英序列,勤奮本身隻有在和天賦、才華、美貌這三要素相結合的時候才能發揮其助攻作用。單拚勤奮,隻能保證你上升到底層階級中的上層。

古人早就說了,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勤奮起到的作用最小。

天賦、才華、美貌之所以得到精英階層的承認,是因為這三樣東西放在任何群體內都是稀缺資源。

值得注意到的一個趨勢是,這類稀缺資源被優化配置的效率,在今天這個時代正在急速地上升。

換言之,懷才不遇的牛人、小村小鎮的美女,在未來將越來越難以被埋沒,隨時隨地都會被挖掘出來並往城堡輸送。過去因為與外界交流不多而可以娶到自己村裏的大美女,這種撿漏的好事以後會越來越不再可能。

城堡內的頂層對於這種“受管控的上升通道”其實也樂見其成。

畢竟,一者他們需要通過定期小規模換血的方式,來彌補自身的後代裏出現廢人的概率損耗;二者,城堡內也是很複雜的,城堡內的上層需要通過引入外來躍遷者這個機製,來時不時敲打一下城堡內的對手,甚至不惜打開向下掉落的通道,來警示城堡內的食物鏈下遊。(城堡是天才建立的,城堡的主人也可以換成別的天才。我天朝參透了改朝換代的本質)

不過,即便是天賦,才華,美貌,其門檻也一直在不斷提高。

比如蘋果創始人之一的沃茲曾經當笑話和人說過:“我看了一下現時在蘋果工作需要的經驗和教育程度,我想喬布斯和我現在都很難在蘋果找到一份工作了。”這就是城堡內的人加高壁壘的一個露骨的範例。

今天一個初級崗位所需要的技能要求,可能比過去的CEO都高,但這改變不了打工仔的地位。

? 幻像與夢醒

舊時王謝堂前燕,何曾飛入尋常百姓家?

穩定的時代,必然指的是底層生活有保障,中產過得有體麵,高層活著有尊嚴的時代,從這點看,中國目前還不是一個穩定的時代,但正在不可阻擋地往建立大小城堡的方向前進,這不以任何人,甚至是領導人的意誌為轉移。

平民中的天資平庸者,盡管生活水平會隨著技術進步持續上升,但相對的社會位階卻是很難再變化了。

但許多人會誤把生活水平絕對值的提升,當成自己在人群地位中相對地位的提升。

有句雞湯說“今天一個普通人所擁有的東西,500年前的皇帝會用半壁江山來換”,就是典型的在故意混淆絕對值和相對值的概念。

社會層級的分隔方式和表現形式本質是一樣的。不論歐美發達國家還是非洲部落,生產資料的總量在增大,但是分配比例沒變。

很多人的祖輩在溫飽線苦苦掙紮,他們的父輩依然物質匱乏,但他今天卻可以頓頓有肉、手機空調,於是就產生了“階層上升”的錯覺。

但其實,今天的小白領,從全人口序列中的所處位置看,也就相當於他爺爺輩的一個普通莊稼漢或者他父輩的一個廠裏的工人,看似生活水平極大改善,實際階層位置分毫未動。

而這種平民的幻覺,正是真·精英階層所需要和鼓勵的。

現在可以預見的是,在我們這代人乃至我們的下一代的有生之年,隻要社會大致穩定,技術持續進步,社會財富不斷增加,這套城堡 - 外城 - 幻象 的三重係統便能完美地持續運轉,目前看不到有什麽可以破壞這個體係。

正所謂,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階層突破的本質就是在社會這場遊戲中幹掉盡可能多的人,一步一步升級,實際就是人和人的廝殺戰鬥,要完成階層跨越,就要在資源不如人的情況下打敗別人。

注意,你努力的時候別人可能比你更努力,並且你要負重前行,所以這本質上是個很殘酷的。

科技突破作為這個體係的突變因素似乎值得考慮,但即便有一些藍海行業,比如互聯網,經過一段時間積累也是逐漸固化,國內BAT當道,掐斷了其他人的活路,其他企業最終免不了被吞並或者擊垮,這種強者愈強的規律適用於所有行業和所有時代,我們隻能選擇麵對。

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偏少,上升之路顯得更激烈,到了讓大多數人絕望的地步。

而遊戲規則設計者們不斷加高壁壘和保持重壓,上一層的會逐漸利用自身優勢封鎖“通道”,最終讓芸芸眾生們認下自己的命格天花板,而那些有階層流動機會的命運加成,如前麵說的天賦,才華,美貌,標準也一直在不斷提高。

當人們生活富足,彼此溫良恭讓,交往講規則,爭端有程序,意外有防範,風險有保障,各安其居,各樂其業,就已經是數百年前顛沛的祖先們眼裏的理想社會了。

總想著擠破頭顱一心向上爬,向城堡裏鑽,也未必能搏來幸福的一生。所以,到了中國
的下一代,想要往上爬,恐怕就隻有學習開國元勳毛澤東的人生路了。

所有跟帖: 

在美華人基本屬於loser 沒幾個有自己的事業最大的遠望僅僅是在下次裁員中幸免於難,能多買棟房 -tellmetruth- 給 tellmetrut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1/2017 postreply 16:45:4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