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儲跌破3萬億. 外資大撤退卷光對美大決戰彈藥

來源: Mao_8341 2017-02-07 15:47:1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6262 bytes)

外儲跌破3萬億. 外資大撤退卷光對美大決戰彈藥 

2017-02-08 中華元智庫

點擊上方中華元智庫即可進行關注

 

中華元點評:一月份中國外匯儲備跌破了3萬億美元,引來網上一片驚呼,分析和出謀劃策紛紛出爐,認為外儲以前太多現在終於減少而慶幸者有之;覺得應淡定者有之;呼籲管製資本者有之;建議中國再掀引進外資高潮者有之;再建議實行自由浮動匯率者有之。但這些都沒能指向最要害之處。

我們智庫早在3年前就指出:由於房價等資產價格大漲,人口紅利盛極而衰,中國資本的財富效應大減,人民幣已被嚴重高估,中國資本流向正發生重大拐點——由大規模流進轉入流出,外匯儲備將會進入下降周期,這時候,中國應該放任人民幣自由浮動,以避免外匯儲備損失——因為中國外儲核心是中國十幾年來以億萬勞工和無數資源換得的財富積累。外儲大幅降低就意味著這些成果毀於一旦。即棄匯率保外儲——我們過去3年來對此反複建議。

遺憾的是,實際執行的是保匯率,結果損失的是巨額外儲,從外儲最高峰到現在,名義上已經減少了一萬億美元,實際上最近二三年的貿易順差和FDI也被消耗在其中,資本項目外流已經超過2萬億美元。

為了阻止資本外流,此前已經采取了資本項目管製、減少海外人民幣存量以減少海外做空人民幣彈藥等舉措。這些措施貌似緩解了資本外流速度,但也隻能限製中國企業和居民的資本外流,比如據媒體報道2016年已經有750億美元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因無法換匯被製止,居民換匯出境也嚴格很多,乃至有傳言中國要限製黃金進口——這客觀上是在扼殺“藏匯於民”。但是,這些舉措是無法阻止合法外資(主要是FDI以及其利潤+貿易順差等)的換匯出境,因為按照國際法以及中國承諾,隻要中國還有外儲,就必須支付這些資金,否則西方有權經濟製裁中國。

即在客觀上,在現在的貨幣外匯政策下,外資如果戰略性撤退,將優先卷走中國的外匯儲備,其本質上是中國企業和居民積累的貿易順差,被支付給外資的投資利潤和匯率利潤。如果繼續下去,不排除我們竹籃打水一場空。

特朗普代表的美國勢力對此是心知肚明的,他們深知,強化外資的戰略性撤退的預期,是對中國最要害最有力的衝擊。因此,他提出複興製造業,對資本回流減稅(從35%降低到15%)、對美國本土製造減稅(從35%降低到15-20%)、發誓對中國進行貿易戰,對中國進口商品大幅增加關稅。都是要繼續刺激在華外資流出中國,流往美國。

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試圖通過資本管製限製國人資本出境;想通過加息留住資本,通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來重新吸引外資回流,其力度都無法與特朗普的力度相比,反而會坐失最後的以人民幣自由浮動而大幅貶值,使在華外資流出前失去大幅匯率收益,且可使國內投資重現財富效應,從而穩定外資的機會。

特別是最近美國國內由於“反穆斯林令”而引發激烈政治內鬥,這給了中國最後一次政策調整的機會,現在就看中國能不能把握這上天賜予的最後良機了。

 

 

摘自:同花順綜合

 

中國1月外匯儲備29982億 失守3萬億美元關口

 

中國1月外匯儲備29982億美元,預期30035億美元,前值30105億美元,為連續7個月下滑,並自2011年2月以來首次低於3萬億美元。(財經問答:外匯儲備的減少意味著什麽?有何影響?)

中國1月外匯儲備數據公布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短線下跌現報6.8347。此外,央行還公布黃金儲備,中國至1月黃金儲備為713億美元,12月末為679億美元。中國1月黃金儲備5924萬盎司,與上個月持平。

外管局解釋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原因?>>>

外匯局回應外儲跌破3萬億美元:仍是全球最高水平

外管局官員表示,中國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是造成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農曆春節等季節性因素造成外匯儲備下降,中國外匯儲備規模是充裕的。

中國跨境資金流出已較前一時期有所放緩,未來會趨向平衡。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等有利因素將繼續支持人民幣成為穩定強勢貨幣,也將促進外儲規模保持合理充裕。

機構點評外匯儲備數據>>>

國泰君安點評1月外匯儲備數據稱,個人購匯或是外儲下降的主因,剔除估值效應,外匯流出370億美元左右。不必過度恐慌。新年伊始,個人兌換外匯的窗口開啟,外儲下降是比較確定的。而且,今年1月份外儲下降(剔除估值效應)要遠小於去年同期的-855億美元。一方麵顯示出個人購匯沒有出現失控的局麵,另外一方麵,企業也沒有像去年那樣對外償還債務。未來我國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國際競爭力依然較強,貨物貿易順差維持高位,人民幣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以及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平衡跨境資本流動的效應將逐步顯現,這些基本麵因素決定了外匯儲備流失不會失控,對此不必過度恐慌。今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可能在二季度凸顯出來,仍有必要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的自動穩定器作用。  

申萬宏源宏觀點評如下:

1、美元回調提振外儲跌幅收窄。1月初美元指數創下短期高點後持續回落至99.6,當月跌幅達2.75%。我們測算,匯兌損益因素拉動外儲增加213億美元,因此非匯兌損益部分外儲實際下降336億美元。非美貨幣對美元升值,使匯兌損益成為拉動外儲跌幅收窄的主因。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元走弱和加強資本監管的背景下,非匯兌損益下滑幅度基本與12月持平,雖然規模仍超300億美元,但考慮年初居民換匯和企業債務重整的衝擊,其實已經比預期要好,顯示資本外流其實有向好趨勢。

2、上半年外儲有望企穩。近期美元兌人民幣NDF走勢大幅回落,人民幣貶值預期出現顯著好轉。一方麵,特朗普新政進入驗證期,歐洲和日本經濟複蘇形勢良好,我們判斷一季度美元仍將維持偏弱格局,加息預期大概率要到二季度才會重啟。另一方麵,隨著1月新換匯額度刷新的短暫影響消退,外匯監管的持續加強,以及國內貨幣政策上調利率更加中性,資本外流的壓力也將繼續改善。

3、外儲跌破3萬億無需悲觀,關注美聯儲下半年加息力度。目前外儲距離合理規模1.5-2.5萬億仍有一定空間,同時隨著人民幣貶值預期打破,資本外流壓力逐漸改善,短期外儲或將出現雙向波動。根據我們對國內經濟形勢和美聯儲加息節奏的判斷,今年外儲變化的節奏在上半年或將以震蕩企穩為主,壓力主要在下半年顯現。屆時需關注美聯儲加息的時間。

 

  

外匯管理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黨委書記劉薇周二表示,2017年外匯儲備管理,要密切跟蹤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變化,不斷優化外匯儲備 貨幣和資產結構,加強投資能力建設和風險管理,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劉薇表示,要完善綜合服務、信息係統、人才隊伍和體製機製建設,為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再上新台階打下紮實的基礎。中國央行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末中國外匯儲備降至3.01萬億 美元的近六年新低,全年減少3,198億美元,但降幅9.6%較上年的13%收窄。國家外匯管理局對此解釋稱,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是外儲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方正宏觀評外儲:中國進入加息周期 外儲壓力將降低

目前金融去杠杆防風險,中國進入加息周期,價量同時進行調控,美國3月加息概率下降,匯率短期企穩,資金流動壓力減緩。未來外匯儲備壓力相對減少,債市繼續調整,首推黃金,其次股票。

延伸閱讀>>>

央行在節後上調逆回購和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國內利率的上升提升了人民幣的內在價值,也有助於人民幣匯率的短期穩定。

保匯率還是保外儲?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中國外匯儲備必須守住3萬億美元這一心理關口,一旦失守,將加劇人民幣貶值預期,並對中國本輪經濟調整產生衝擊。

瑞信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私人銀行高級顧問陶冬認為,外匯儲備下降,已經不僅僅是維護匯率穩定的彈藥有多少的問題,而牽扯到了整個貨幣大環境,觸及金融係統性風險,事關整體經濟穩定了。保外匯儲備,實際上是要維持內部經濟貨幣環境的穩定,茲事體大。當匯率穩定和外儲穩定之間必須作取舍時,央行應選擇保外儲,保外儲是為了維持經濟和增長的穩定。

去年年底以來,嚴控資金外流成為外匯管製的重要方向。根據最新的監管層的表態看,“嚴打外匯領域違規違法活動,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無疑是外匯局2017年工作的當務之急。這既是考慮到外匯儲備規模的驟減,也有外部複雜國際金融形勢的因素。

國家外管局管理檢查司司長張生會談2017年外匯檢查工作的總體思路時明確,將繼續以銀行為切入點,以真實性審核為重點,加大對各類外匯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尤其要嚴厲打擊“逃/騙匯、套匯、非法套利”等外匯違法違規行為和地下錢莊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對外匯管理和跨境資金流動有重要影響的機構,以及重點行業領域、重點主體和關鍵環節的檢查等。


 

 

 

令人震驚的外資撤離中國全景圖!

 

作者:老蠻,來源:劍起龍吟(ID:laoman-1)

 

本文所描繪的,是外資從中國撤離的全景圖。你們將看到整個國民經濟體係中與外資有關的全行業數據。在這些數據中,你們或許能夠感受到一股切膚的悲涼,然後嚐試改變。而改變,才能帶來希望。

 

首先,是各位小清新市民最關注的房地產投資領域的數據。2014年是外資投資房地產開發的峰值年,總額為639億人民幣。然而從2015年開始,外資就從地產開發領域迅速撤離,當年度地產開發領域利用外資總額僅297億。這不算完,2016年1-11月累計,外資進入地產開發領域的金額僅僅隻剩下132億,預計2016年全年的數據也隻不過是140億上下。僅僅兩年時間,地產開發領域的外資使用規模,就從639億,劇烈下降到140億,降幅高達78%!這意味著2016年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地王潮,基本上就是中國人在自嗨,外資避之唯恐不及。而地價泡沫爆滅的結果,也將由完全由中國人自己承受。

 

而整個固定資產投資領域,使用外資的峰值年份發生在2011年,當年度的數據為5087億人民幣,此後就迅速下降。2013年降到4304億,2015年下降到2854億,2016年11月的數據為2078億,預計2016全年外資投入固定資產領域的資金規模也就是2270億左右,較2011年的峰值年份,足足下降了55%。無恒產者無恒心。外資在數據上已經失去了在國內購置固定資產的興趣,甚至連商品房地產的泡沫盛宴都不願意參與了,當然更加不願意投入資源在廠房改造、機器設備升級之上。

 

所以接下來,我們來看外資工業企業的經營數據。考慮到2016年的數據僅公布到11月份,為方便對比,其餘各年的數據同樣取11月份數據,這種數據對比結果與全年數據對比也沒什麽差別。2013年11月,中國的外資(含港澳台)工業企業總數為5.72萬個(這是外資企業家數最多的年份),銷售收入21.80萬億人民幣,其中6.47萬億的收入來自於出口。到2016年11月,外資企業家數隻剩下5.18萬家,較2013年減少9.4%;銷售收入22.76萬億,看起來與2013年基本持平,然而出口規模下降到了5.44萬億,較2013年足足下降了15.9%。最麻煩的是,外資企業的“應收賬款”(也就是貨賣出去了,錢沒收回來)一直在持續上升。2013年11月外資企業的應收賬款3.33萬億,與總銷售收入的比值為15.3%,到了2016年11月,應收賬款額增加到4.05萬億,與總銷售收入的比值上升到了17.8%,這算是中國加入世貿之後的最高值。這些應收賬款有多少會最終變成壞賬,這是誰都說不清楚的事。

 

 

 

 

然後,再讓我們回歸到中國使用外資的數據上。如上圖所示,從2011年到2016年,國內實際使用外資的規模一直維持在1100億美元左右的規模上,這意味著外資從2011年開始,已經不再擴大對中國的投資規模,此後各年也就是勉強維持而已。然而另一方麵,中國打著對外直接投資旗號的資金規模正在迅速放大。這部分的資金的背後,也就是外資在出逃,實業在撤離罷了。2011年隻不過600億美元,到2016年11月已經放大到了1617億美元,較國內實際使用外資的規模高出了足足479億美元。這也是在利用外資方麵,中國第一次出現負值!投入到國外的資金規模,首次超出國內的用資規模!對於一個像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對於我們這種還有上億人口處於貧困線之下,亟待從貧瘠的農村轉移到城市的生產流水線的國家來說,這種情況簡直是匪夷所思!

 

中國,貧窮的中國,發展中的中國,憑什麽向外投資?憑什麽向外轉移工作崗位?我們哪來的底氣?我們到底打算怎麽應對窮人的饑寒,怎麽緩解失業貧民的痛苦?

 

宏觀數據說完了,再來說重大個案。首先是金融領域。到現在這一刻,外資已經基本上算是撤離了中國各大上市銀行。2009年瑞銀和蘇格蘭皇家銀行退出中行,2013年高盛退出工行,美銀退出建行,都曾引起輿論大嘩。然而到2015年德意誌銀行退出華夏銀行,2016年花旗銀行撤出廣發銀行,淡馬錫減持建行,已經是無聲無息,甚至都不太有人知道。渣打和花旗這兩個深度介入了中國金融改革全過程的外資銀行,則在全麵收縮在華業務。曾經我們試圖依靠引入外資來打造一個金融帝國,然而到現在這一刻,我們固然還做著金融強國之夢,然而外資早已棄我們而去。

 

工業生產領域,幾乎所有的知名外資服裝品牌和運動品牌均已關停國內的直屬工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迪達斯、耐克和優衣庫。然而不僅是直屬工廠,代工企業同樣在加速撤離中國。譬如在香港上市的裕元集團,年銷售收入超過550億人民幣,其代工的品牌包括阿裏達斯、耐克等主要運動品牌。2009年裕元集團在中國大陸的生產線占全球生產線的接近一半,但到2015年,中國大陸生產量占比僅剩25%,而在越南的生產量占比則高達42%,在印尼的生產線占比為32%,均超過中國。本土代工企業同樣在加速遷移,東莞規模最大的本土鞋業代工企業,綠洲鞋業,最高峰時期工人約3萬人,現在壓縮到不足1萬人,並已將主要生產線搬到了越南。深圳最大的鞋業代工企業賜昌鞋業,原先有4萬名工人,現在不足5千人,而目前賜昌鞋業在越南工廠的員工已超過5萬人。

 

(越南手機廠)

 

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領域,中國2016年還是世界第一大國,然而三星和富士康均已宣布了工廠遷徙計劃,三星肯定是要搬往東南亞,而富士康甚至是要搬到美國去的。如果這倆也撤離的話,那中國也剩不下什麽了。就在今年的1月10日,2004年就進入中國的全球硬盤生產巨頭希捷科技宣布關閉蘇州工廠,並將產能整體遷移到了泰國。目前希捷在國內也還有個無錫工廠,從現在各方的強硬表態來看,估計離關停也不遠了。此外,關於希捷這事必須要說的是,希捷將新的硬盤生產線基本上都放在了泰國工廠,國內的蘇州和無錫工廠的生產線就沒改造升級過,所以現在就算全麵關停,希捷也沒啥可心痛的,算是企業運營中的一次正常換血,淘汰落後產能而已。然而,對於這兩個工廠的5千員工來說,就意味著失業,或許已經根本沒有了從頭再來的機會。

 

消費領域,樂購這類外資零售商退出中國都算不上新聞,離奇的是,肯德基和麥當勞均已全麵退出中國業務。目前國內的肯德基和麥當勞門店,都隻不過是特許經營,說白了就是內資企業向麥肯付一筆品牌使用費罷了。我們必須知道的是:肯德基1987年進入中國市場,麥當勞1990年進入中國市場,都曾經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標誌性事件!現在它們的退出,同樣也應該算是標誌性事件,隻是這標誌背後的含義,比較耐人尋味罷了。

 

我用這樣一組數據來結束這篇文字:2013年,在外資(含港澳台)企業就業的人數達到峰值的2963人。然而到2015年,外資企業就業人數已經下降到2790萬,降幅5.8%。這意味著有173萬原本還算得上體麵的職業人在2015年已經失業。在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就業持續萎縮的今天,這些人很難再找到一個體麵的工作。

 

2016年的數據現在還沒有公布,我相信也好看不到哪裏去,或許,又多了以百萬計的失業人口,正在街巷中饑寒而又絕望的遊蕩。他們抬頭看著你們映在窗上的身影,眼睛裏閃爍著的,隻能是仇恨的光。

 

然而,無論你們是愛國小粉紅,還是民主小清新,你們隻會異口同聲的告訴我:“我問過我親戚我朋友我同事了,他們都要買房買車呢,日子都過得很好呢,絕對沒有人失業呢!”

 


中華元智庫(Cnyuan Thinktank)簡介

創辦於2009年底,是中國國際金融智庫的最早探路者之一,創辦人張庭賓為前《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從2004年開始研究國際金融,曾在2005年底預測美國金融危機。中華元是中華貨幣元(CNY)之意,也是“中華智慧之元”之意,意在探索將中華兩大智慧精華——大乘佛學的“全息立體思維方式”和中醫係統論的“道”,與西方諸多金融研究方法之“術”相結合,以建立“中國立場的全球金融價值坐標係”,幫助中國人利用國際金融市場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中華元努力還原推動曆史發展的各種動力,梳理其博弈關係;把握市場演變的各種變量,推演其邏輯互動軌跡,以試圖分析和預判國運和市場趨勢,由於能力有限和變量複雜微妙,難免會出現失誤。因此,研究成果一般僅供參考,不建議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智庫對會員的明確投資建議除外。聯係電話:010-88556989 手機13811814191 郵箱cny@cnyuan.net

 

 

特別推薦微信“庭賓觀天下”公共號

由中華元智庫創辦人張庭賓先生主筆,及時點評天下、市場大事,全部為原創文章。長按下圖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添加關注

 

Views 2241
6Report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