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稅負為何降不下來?

來源: Mao_8341 2017-02-02 06:40:0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565 bytes)

中國稅負為何降不下來?

  高稅負,是當下中國的一大特點。根據前幾年《福布斯》推出的“稅負痛苦指數”榜單顯示,中國內地的“稅負痛苦指數”位居全球第二位。與此同時,在2012年的《全球幸福指數報告》中,我國的幸福指數排行為全球112名,排名相對落後。顯然,上述數據已與過去我國的經濟增長狀況存在很大的背離。

  論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普遍的老百姓多半會處於“被平均”的狀況。然而,在官方統計的亮麗數據背後,我們卻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即我們需要繳納多少稅負呢?

  以廣州為例,一位月薪1萬元的白領,在五險一金中,他個人需要繳納的比例分別是養老保險8%、醫療保險2%、失業保險0.5%,住房公積金平均約12%,合計約占總數的22.5%。除此以外,扣除五險一金所需要繳納的費用後,再行扣減個人所得稅,則該白領最終實收的工資略高於7000元。換言之,五險一金及個稅占比他工資總額接近30%!

  假如該白領把全部的工資用於生活消費,那還將牽涉到各種各樣的稅負。其中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等,而間接稅負或將高達其工資總數的45%以上!

  多年來,中國稅負過高的問題已經引發了社會的思考。然而,在實際中,我國稅負依然存在著“易漲難降”的局麵。

  談及漲稅,我們很容易會聯想起前不久的油價消費稅上調。

  2015年1月12日,在我國成品油價格宣布下調的同時,財政部再一次提升了成品油消費稅。隨著本輪成品油消費稅的上調,這也是自2014年7月份以來,我國第三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

  事實上,鑒於接連的成品油消費稅的上調,卻未經多部門的審核,更沒有公開聽證過社會的意見。不過,對於減稅乃至免稅等政策,則需要相關部門進行長時間的規劃,而後才能作出具體的決定。如此一來,從提案到政策的最終落實,多數會經曆漫長的等待。

  再以差別化紅利稅征收為例,2013年1月1日,我國實行了股票差別化紅利稅征收政策,並擬對持股1年以上的投資者,實行稅費減半的舉措。然而,從本質上看,該政策卻屬於典型的“明降暗增”。

  具體來看,雖說對長期投資者給予稅費減半的優惠,但是對於持股不足1個月的投資者而言,卻需要繳納20%的紅利稅。至於持股周期在1個月至1年的,則維持10%的紅利稅不變。顯然,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稅費實質上是提升了,而真正受益者卻為數不多。

  顯然,高稅負已然大幅增加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社會消費能力的提升。不過,對於普遍老百姓而言,他們更關心的,還是在於他們繳納的稅負究竟怎麽用?用在哪裏?

  近年來,網上流傳出一個段子,即“我們繳納著全世界較高的稅負,卻享受了全世界偏低的社會福利。”

  不可否認,多年來,即使普通老百姓為社會貢獻出不少的力量,累計繳納的稅負相當龐大,但是,在實際中,仍然存在部分老百姓無法享受到合理的社會福利。更有甚者,其退休後的養老金竟然達不到每月100元的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雖然我們長期處於高稅負的狀態,而各種各樣的“稅”已經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麵對如此巨額的稅負水平,卻仍然無法彌補我國龐大的養老金缺口,或最終不得不延遲我們的退休年齡來緩解這一養老矛盾。

  按照初步方案,擬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齡同步達到65歲。

  有評論認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且目前實行的退休製度需要與其它成熟國家接軌。因此,結合當下龐大的養老金缺口問題,延遲退休是必然的趨勢。

  有數據統計,當前我國養老金儲備規模僅為GDP的2%。而從各地區的養老金儲備狀況來看,普遍存在空賬率高企、缺口持續擴大的趨勢。至此,延遲退休被認為是彌補養老金龐大缺口的主要應對策略之一。

  對此,筆者認為,高稅負必須要與高福利形成正比。同時,延遲退休並非彌補養老金缺口的唯一方法,而大規模裁減公務員數量,精簡機構才能有效緩解我國財政支出的壓力,從而有利於降低養老金的缺口壓力。

  在國內,大學生熱衷於報考公務員,每年報考公務員的人數持續高居不下。顯然,在公務員福利優厚的大背景下,也直接促發了大學生報考公務員的熱情。

  實際上,中國的公務員隊伍相當龐大,其中不僅包括了各類社會團體、還包括了各類的民主黨派等組織,涉及的機構非常繁多。而在每一項機構部門的設置中,又可以分拆為多個小的機構,累計涉及的公務員數量多達千萬級別之巨。

  雖說基層公務員的薪酬相對低廉,但是在龐大的公務員隊伍中,如果每人每月平均發放2000元,則累計下來,又是一筆天文數字。

  除此以外,對於部分公務員而言,其隱形的福利諸多。就以備受爭議的三公消費為例,就有民間機構統計出過去幾年我國三公消費的年均花銷總額高達9000億元以上。其中,僅幹部公費出國一項,就消耗財政費用高達上千億元。

  如今,我國再度以養老金雙軌製破除為由,為普遍公務員加薪。同時,再行引入了職業年金製度,又恐將淪為了變相的福利工具。

  由此可見,對於一個機構異常繁多,人員非常龐大的公務員隊伍,其需要耗費國家一年多少的財政費用?而當這些公務員退休後,卻又享受著高於普通老百姓的退休福利,那對國家來說,又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如果我國對機關事業單位采取精簡機構、裁減人員的策略,再把節省出來的錢部分補貼剩餘的基層公務員,以提升其工作的效率。與此同時,再把大量削減後的資金成本補貼社會養老金,逐步填補龐大的養老金缺口。那麽,如此一來,老百姓的福利能夠得到適度的保障,又能夠緩解一定的社會矛盾,可謂一箭雙雕。

  筆者郭施亮認為,鑒於我國的特殊國情,我們不期盼能夠享受很高的社會福利。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隻要把高稅負降下來,把社會貧富差距拉近一些,把社會公平性提高一些,那麽他們就會很容易感受到幸福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