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命脈線:血液已經無法維持泥足巨人

來源: Mao_8341 2017-01-03 09:41:4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4688 bytes)

中國經濟的命脈線:血液已經無法維持泥足巨人

 

  

  作者|三馬兄

  來源|庚子事務所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血液已經無法維持泥足巨人。

  

  國貨幣供給的指數性增長,為中國經濟的盛衰劃出了一條生命線。

  

  數據來源:Wind資訊(注:貨幣供給,一般指廣義貨幣M2,此概念在後文中有解釋)

  指數曲線的可怕之處就在於,隨著時間的推移,斜率越來越陡峭,維持增長的條件就愈加難以為繼。稍有常識的人從各種渠道感受到了中國經濟形勢的危如累卵,本能的猜測暴烈的過程伴隨著暴烈的結局。

  真誠的左派為了論證天下烏鴉一般黑,無疑會跳起來說,世界各國的廣義貨幣不都是指數增長麽?的確如此,如果你把世界上可搜集的廣義貨幣數據整理匯總,分別畫圖,就會發現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指數曲線,個例寥寥無幾。

  但是隻有外行才說世界上隻有一種黑色,敏銳的色彩專家可以輕易地分辨不同種類黑色的區別。曲線的擬合參數如同衣服的尺碼,展現出不同指數增長的高矮胖瘦。

  

  白烏鴉

  但在分析參數以前,一個敏銳的分析者不可能沒有察覺到,單憑現有的信息就能推斷出一個完整的圖景。除了廣義貨幣的指數性之外,剛性是這條曲線體現出的另一大重要特征。

  所謂剛性就是指,如果一條廣義貨幣曲線完全是指數曲線,可以合理地假定有一股無法違逆的力量在推動著廣義貨幣以指數形式增長,係統無法支付違反指數性的代價。這股力量不可能是主觀性的,因為沒有人會把廣義貨幣設計成長期指數增長,然後背負濫發貨幣的罵名。

  遍觀各種事物的規律,哪種方式能夠兼具指數性與剛性?答案是:負債。負債的指數性質尤其容易論證,數學公式勝過千言萬語:。問題就在於,剛性如何解釋?

  每個人都清楚,事物的發展自有其周期與規律,生意是不大可能長期維持指數增長的。從一個國家的角度來講,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的GDP能夠每一年都維持同一參數的指數增長。

  如果自身的積累足夠豐富、能夠還上舊負債的話,新負債沒有借新還舊的壓力,會按照生意的實際資金需求量體裁衣,也就是說,不大可能是指數性的。

  唯有一種情況:每一期都無法還上舊負債,那麽你隻能采取借新還舊的方式填補越來越大的窟窿,在這種情況下,才能使負債長期維持指數增長。

  這種人在有足夠競爭的市場上無疑是會被淘汰的,誰會無節製地長期支持一個賠錢貨?但是由於廣義貨幣竟然維持了長期指數增長,那我們就可以逆向推斷出:賠錢貨並沒有被淘汰,反而活得很好。

  這種賠錢貨居然沒有被淘汰,隻能有一種推論:市場並不是有足夠競爭的市場,社會上存在著一個較為穩定的階層,雖然他們是賠錢貨,但是由於手中的公權力,可以通過轉移支付的手段維持自己的存續,無法被淘汰。

  如果把這種人定義為指數型玩家,把其他人定義為普通玩家,那麽整體上的格局就是,普通玩家向指數型玩家輸血,以維持他們的長期存續。指數型玩家的地位越穩固,廣義貨幣的長期增長越接近於完美的指數曲線。指數曲線的剛性,就是指數型玩家地位的穩固性。

  

  世界各國的廣義貨幣都呈現指數型增長,說明指數型玩家在世界各地都占有一席之地。其實這隻是一戰以後大眾民主化的一個縮影。有產階級專政定然會阻止廣義貨幣指數增長,因為貨幣貶值,受害最大的恰好就是有產階級自身;大眾民主化賦予無產者影響財政政策的權力,無產者巴不得擴大公共財政支出,采取擴張的貨幣政策,來養活社會中的寄生蟲;陷入社會性內戰狀態的列寧主義國家更是如此,通過汲取小共同體的養料與接受外部的秩序輸入,維持指數型玩家的存活。

  指數性的程度與剛性的程度完全可以定量化衡量,所用方法並不複雜,就是普通的指數曲線擬合,擬合曲線為:。其中兩個參數是重要的:b體現了指數性的強弱,b越大,指數性越強,係統無法維持指數增長的可能性越高,指數型玩家的轉移支付能力越強;決定係數R-squared體現了剛性的強弱,R-squared越接近於1,說明擬合效果越好,漲勢越接近於完美的指數增長,指數型玩家的穩定性越高。(注:R-squared是擬合過程中產生的新參數,並不是公式中的a,但讀者無需了解此數的計算過程,隻需要明白它的含義即可。)

  在指數型玩家不那麽穩固的國家,他們不能維持長期的借新還舊,市場會做出選擇,淘汰其中的一部分指數型玩家。退出機製就是所謂的破產。破產的含義不僅僅是保護債務人,更重要的一層含義是,它打斷了負債連續指數化增長的過程。

  體現在曲線擬合參數上,就是R-squared的下降,這是由於曲線是由幾段參數不同的指數曲線拚接而成的,如果用單一的指數曲線擬合的話,擬合效果會不如分段擬合。但是在指數型玩家地位穩固的地方,由於他們有權力撈到資源,使自己不破產,那麽用單一指數曲線擬合效果就會很好,體現為高R-squared值。

  本文考察了50個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2000~2015年的廣義貨幣數據,其中隻有4例沒有呈現出明顯的指數性,分別是:英國,加拿大,哈薩克斯坦,烏克蘭。但這些並不能算是“特例”,因為它們在過去的時間也曾經是指數函數,隻不過之後的增長無法維持,可以將之視為其他國家在今後無法維持指數增長的預演。將其餘46個國家的數據分別擬合,擬合的結果與特例的情況見附錄。

  對整體的格局有了足夠的了解以後,我們就要把眼光集中在中國的身上。中國2000~2015年廣義貨幣的擬合參數為:b=0.1632;R-squared=0.9961。在46個國家當中,參數b排在16位,R-squared排在第2位。情況相當糟糕。隻需要稍微用經驗看一下都是哪些國家排在前,哪些國家排在後,大體上就能感覺出來了。

  

  在此要解釋一下關於中國宏觀數據造假的問題。造假的數據並非沒有意義,因為它敘述了一個邊界:對於越大越好的數據,它劃定了一個上限;對於越小越好的數據,它劃定了一個下限。由於b與R-squared均為越小越好,所以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斷,既然下限的數據體現出來的都如此糟糕,真實的情況會更加惡劣。

  前麵為了與其他各國做比較,所以選用的時間局限於2000~2015年。下麵為了細致討論中國的情況,選取從1996年1月~2016年11月的數據進行重新擬合(需要注意的是,以月為時間間隔,擬合出來的參數b需要在年的基礎上除以12),擬合結果為:b=0.0132;R-squared=0.998,非常接近於完美的指數曲線,剛性極強。

  單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所謂的“貨幣超發論”並沒有講清事實。正確的邏輯出發點是,是否“超發”要看和誰比較。如果以指數曲線為衡量標準,貨幣的確沒有被超發,而且還幾乎是非常精確的按照指數曲線來走的。“超發”與否,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定義標準的問題,沒有多大意義,我們不如直接說,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病態的。

  病態同樣體現在M2/GDP比值(即廣義貨幣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縱觀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M2/GDP比值一般維持在100%以下,超過100%的已經很少,超過200%的,中國獨一份。而由於中國GDP數據造假嚴重,真實的比值還會更高。M2沿著指數曲線剛性上漲,而GDP斷然不可能長期維持指數增長,所以M2/GDP必然一路狂奔。

  數據來源:worldbank.org

  中國的高R-squared值,還可以從另一個側麵體現出來,那就是選擇以破產方式終止的企業的比例極低。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報告及國家工商總局年度報告,2011~2015年,選擇以破產方式結束的案件,數量級隻有千件,但是選擇以注銷和吊銷方式結束的企業,卻達到十萬的量級。指數曲線並沒有通過破產的方式被打斷,債務仍然在滾雪球,從此可見一斑。

  順著時間的線索追溯曆史,有助於我們了解目前的真實處境。如果時間倒退回98年,當時的下崗潮曆曆在目。產能過剩的邏輯就是,通過汲取的手段,大批資產被集中到了有權力的指數型玩家(賠錢貨)的手中,結果資源多了,生產也就多,但是沒有市場需求,賣不出去,造成積壓與虧損。

  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更是雪上加霜。為了應對這一局麵,汲取新的資源續命就成了當務之急。“我不下崗誰下崗”的邏輯,就是剝奪下崗工人的實際利益,為指數型玩家續命。

  

  這樣的做法能夠緩解幾年時間,但不能解決問題。問題的真正解決有賴於中國加入WTO,融入世界體係。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基礎貨幣構成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簡而言之,就是外匯占款逐步占據了基礎貨幣的主要組成部分,甚至在06~12年超過了基礎貨幣的供應量(這是由於央行通過其他手段收回一部分基礎貨幣造成的,例如央行發放外匯占款120,又通過其他方式收回20,此時基礎貨幣為100)。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強製結匯製度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也就是說,不允許外幣在境內使用,外商投資時,首先要把外匯兌換成為人民幣,兌換出來的人民幣就被稱為外匯占款,構成基礎貨幣的一部分。基礎貨幣通過不斷的借貸,形成了最終的廣義貨幣。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必須在此簡單敘述貨幣銀行學的基礎知識,也就是現代金融體係的信用創造過程。假定我手中有100元,我把其中的80元借給了你,問,此時一共有多少貨幣供給?答案是,180元,因為一共滿足了180元的貨幣需求。

  於是在這個簡單的例子中,基礎貨幣=100,廣義貨幣=180。我們可以總結出如下公式:基礎貨幣×貨幣乘數=廣義貨幣(100×1.8=180)。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正是由於這樣的借貸過程,最終變成了廣義貨幣,也就是貨幣供給。

  於是,我們就可以描述出秩序輸入的整體過程:首先,由於加入WTO帶來各種政策上的優惠,比如關稅減免與補貼,外商加入中國市場,外貿企業融入國際市場;外商帶來的以及出口創匯產生的外匯,由於強製結匯製度,被兌換為人民幣;這些人民幣發放到外商和外貿企業手中,相當於基礎貨幣進入了社會,通過借貸,變成了最終的貨幣供給;而央行得到的這些外匯,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

  一個簡單的問題是,為什麽不能直接開動印鈔機印錢?這是因為紙幣本質上是一種信用貨幣,如果缺少相應的實力做支撐,紙幣就不值錢了。通過外匯占款發放基礎貨幣就沒有這方麵的問題,這是因為,這些外匯本質上是一種信用背書,相當於黃金在金本位製度中的作用。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發放出來的人民幣才具備價值。這是從貨幣的角度討論國際秩序輸入。

  從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西方帶來的技術與組織模因自不必說,更為重要的是,也隻有外部秩序輸入發放的基礎貨幣才能夠進入實體經濟。外匯占款發放的貨幣,首先發到外商或外貿企業手中,外商在經商、采購、售賣的過程中,貨幣逐步地浸潤到其他的實體企業,從而帶動整個實體經濟的發展。

  而如果央行直接通過央行票據、再貼現、再貸款等途徑發放的貨幣,會直接流向高收益低風險的地方,而低收益高風險的實體經濟則會成為最後的選擇而無人問津。西方秩序正是通過這些渠道,源源不斷地將秩序輸送到了中國,從而有了新的資源給指數型玩家續命。

  08年以後,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西方秩序開始撤出中國,這就體現在外匯占款與基礎貨幣比值的下降上。續命的資源要麽來自於外部,要麽來自於內部。從這以後,內部的汲取係統又重新抬頭,著名的四萬億就是這樣來的。

  通過內部資源發放貨幣,實質也於外匯占款的發放類似,都是某些物品作為抵押來發放相應的基礎貨幣。外部秩序的抵押就是外匯,內部秩序的抵押就是內部的優質資產。我們片刻也不能忘記,無論是汲取內部秩序還是接收外部秩序,本質上最終都是為了維持指數型玩家的存活。

  隨著外匯占款比例的進一步下降,貨幣供給最終跟不上貨幣需求的指數型增長,發生在2014年6月。從2014年6月,錢變得不夠用了。在這種情況下,“錢到哪裏去了”不是一個好問題,就像孩子的胃口不斷變大、原先的饅頭填不飽孩子的胃口時,你不能問“饅頭到哪裏去了”。

  數據來源:Wind資訊

  錢不夠用時,某些地方會因為無錢滋養而倒閉,就好像潮水退去時,某些地方首先要幹涸。資金最喜歡去的地方,必定是高收益低風險的,所以潮水退去時,資金首先離開低收益高風險的區域,這個區域就是實體經濟。資金除了往下遊跑,還可以徹底離開這個地方。

  所以2014年6月之後呈現了兩種趨勢:第一,實體經濟大麵積倒閉;第二,外匯管製開始加強。剩餘的資金開始隨著不同區域收益與風險的變化,不斷的遊走,吹起了一個又一個的泡沫。A股的泡沫從2014年6月開始吹起,2015年6月破裂;隨著A股風險的上升,資金湧入房地產市場,造成了各地房價的超指數增長;大宗商品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大起大落同樣如此。

  隨著川普的上台,美國外交轉向“孤立主義”。“孤立主義”並非是與世界隔絕,而是說,原先都是多邊談判,結果是我總讓著你們,但我不想再吃虧下去了,以後要采取雙邊談判,撇開你們,展現我真正的實力。

  對待中國問題上,川普聯合日本、俄羅斯、東南亞國家,唯獨對中國采取敲打態度,包括競選時承諾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給中國加關稅,政策變得不再有利於中國。同時,各界對美國經濟的未來走勢普遍呈樂觀態度,川普將稅率從35%降至15%,美聯儲開啟加息曆程,世界新興市場的資金回籠至美國。

  在2017年川普上台以後,國際的資源將加速從中國撤離,西方國際秩序的輸入將會終止,致命的後果就是外匯儲備急劇下降→外匯占款急劇下降→基礎貨幣急劇下降→貨幣供給急劇下降→除了高級的指數型玩家以外,其餘的指數型玩家得不到資金,巨型債務缺口無法填補,必定會大批倒閉→維穩費用與軍費開支隨之高升→財政赤字急於填補。

  這時,如果政府沒有能力進行強有力的社會管製,惡性通脹馬上就要來臨。為了彌補巨額的財政赤字,又沒有強有力的國家機器汲取資源,隻能開動印鈔機。由於沒有實際資源的支撐,貨幣失去信用,人們開始用美元計價,本幣一瀉千裏。

  但是列寧主義國家卻會嘲笑前者的軟弱無能,因為直接的汲取對它來說才是更有效的辦法。用列寧主義國家機器治理通脹,成果在上世紀60年代最為顯著。陳雲後來說,當時搞了幾種高價物品,一下子回收了近一半的貨幣。

  ①但陳雲沒有說,這些物品是怎麽來的。在正常的市場上交易物品,並不能回收貨幣,而是使貨幣繼續在體係中流動。這些物品的來源唯有兩種可能,第一是國際援助,第二是對內汲取。

  所謂列寧主義國家的秩序要麽從外部輸入,要麽從內部汲取,就是指的這種情況。失去了國際秩序輸入的中國將會用列寧主義的特有手段汲取內部的秩序資源,在宣布美元、黃金等硬資產為非法的同時,強有力的社會管製隨之而來,極為有限的資源則集中起來,用於“辦大事”,剩餘的資源則采取配給製分配。

  1、“一九六二年貨幣流通量達到一百三十億元,而社會流通量隻要七十億元,另外六十億元怎麽辦?就是搞了幾種高價商品,一下子收回六十億元,市場物價就穩定了”。(《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7頁)

  

  同樣是指數型透支,有些人精力旺盛,能維持的時間就長,有些人弱不禁風,隨便一搞就掛了。從2013年6月以來,錢荒、股災、倒閉、失業、債災,各種亂象昭示著內部秩序的脆弱。外部秩序的加速撤離,好似對貧血的病人猛抽一管血。未來無論是開啟對外戰爭路徑,還是開啟列寧主義式封閉模式,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血液已經無法維持泥足巨人。

  

  “這像的頭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銀的,肚腹和腰是銅的,腿是鐵的,腳是半鐵半泥的。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打在這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於是金、銀、銅、鐵、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秕,被風吹散,無處可尋。”——《舊約·但以理書》

  附錄: 2000~2015年各國廣義貨幣的指數曲線擬合參數

  注1:數據的間隔單位為年。如果單位為月的話,b的值需要除以12。

  注2:某些數據無法獲得,對於這種情況,均標出了年份範圍。

  注3:紅色為同時出現在兩個參數前20名之中的國家;灰色為中間國家;藍色為同時出現在兩個參數後20名之中的國家。

  注4:數據來源:worldbank.org

  

  特例:

  英國:1993~2008為指數性,R-squared=0.9826,隨後維持穩定,稍有波動;

  加拿大:1960~1990為指數性,R-squared=0.9917,但隨後的變化似無規律可循;

  哈薩克斯坦:1993~2008為指數性,R-squared=0.9469,隨後進入平緩的線性增長期;

  烏克蘭:2000~2008為指數性,R-squared=0.9988,隨後進入平緩的線性增長期。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公眾平台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所有跟帖: 

看看上麵的再說 -soccer88- 給 soccer88 發送悄悄話 soccer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3/2017 postreply 13:47:18

米國的美元是特例,是全球流通。人民幣隻在國內 -隨風而來- 給 隨風而來 發送悄悄話 隨風而來 的博客首頁 (134 bytes) () 01/03/2017 postreply 17:11:57

應該說,美國印全球買單 -soccer88- 給 soccer88 發送悄悄話 soccer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3/2017 postreply 19:18: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