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兩會:一地雞毛下的國家賬本

來源: Twinlight 2016-12-29 06:07:0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450 bytes)

2016兩會:一地雞毛下的國家賬本

  •  

在主席台就坐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政協主席俞正聲。李克強向到場代表鞠躬致謝。(2016年3月5日 美國之音金子瑩拍攝)

在主席台就坐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政協主席俞正聲。李克強向到場代表鞠躬致謝。

 

2016年的北京兩會,議題可謂一地雞毛,代表們誰也不敢觸及這個國家的深層問題,各種瑣事被做成一道道兩會大菜端上桌來,以表示“國家承平,我們也在思考過國家大事”。朝野共憂的財政赤字,在兩會上也是化憂慮為信心,擴大赤字不僅有理有利,還預估了迅速上漲的空間。

中國財政赤字坐三望四奔五

兩會上,財政盤子尺寸是重中之重,財長樓繼偉透露了三個要點,一是國家財政赤字從去年占GDP的2.3%上升到今年的3%,理由是 “適當提高赤字率,支撐經濟,還能實現一個中高速的增長,防止經濟出現一個大的下滑”。二是債務。中國政府的債務目前占GDP的40%左右,其中中央政府的債務大約11萬億元人民幣,仍有舉債空間;但地方政府負有直接償還責任的16萬億債務,需要控製。三是個稅改革方案即將出台,新體係下房貸利息、教育和撫養子女費用將可抵稅。

三項都與財政有關,中國財政赤字主要來源於借債,而且主要是國內債務;個稅改革當然不是為了減輕中國人的個人稅負,而是擴大“新稅基”。樓財長為了安撫人心,當然要說“中國債務保持黃金原則,用於資產而非吃飯”,仿佛前不久他在G20峰會上說的麵臨財政懸崖全是他國的事情,與中國無關。

關於財政赤字破三,除了財長安撫之外,還有不少專家論證必要性與合理性,認為“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中國基本上是財政‘連年赤字’,但在總結調控經驗之中,赤字安排掌握已比較成熟,2015年度的赤字率(赤字規模與年度GDP之比)在2.3%-2.7%,明顯處於安全區”。2016年雖然可能會高出3%,但也也不必擔心,早在今年2月,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曾發表一份題為《可較大幅度提高我國財政赤字率》的研究報告,稱“經對中國政府負債率測算研究,未來一段時期,可將中國財政赤字率提高到4%,甚至更高水平”。

由於黨媒姓黨,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噪音,因此,今年兩會內外,一眾金融界人士財政破三望四表示相當程度的認同。一個說法是,根據中國2015年的GDP測算,中國的財政赤字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意味著政府可支配6700多億元的財力,三個點意味著增加2萬多億可支配財力。少數人則為公眾打預防針:根據此前公開的數據,2015年中國的財政赤字率高於預測,上調為2.3%,一些研究機構測算,認為已達到3.5%。據此,2016年財政赤字目標上調為3%至3.5%,實際破5也有可能。

中國與美、歐財政收入及稅收原則有何不同?

樓財長說中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隻有30%左右,低於一般國家的比重。這話不算是真話,因為他用來比較的財政收入占GDP比例,是以宏觀稅負的窄口徑(隻計稅收)計算,沒將政府的全部收入計算在內,而國際社會通常使用的是“寬口徑”,即政府的全部收入。

中國政府收入由四部分組成,包括公共財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如果使用“寬口徑”,將政府收入全部計算在內。中國財政收入占GDP之高,再考慮到福利超低的現狀,中國人稅負可能居全世界之首。2014年,中國媒體的生存環境還沒有今天這麽糟糕,曾經有過一場關於中國宏觀稅負的討論,有研究者指出,中國2014年上半年宏觀稅負達到44%(即財政收入占GDP之比),人均宏觀稅負高達6338元,北京、上海、天津名列前茅,分別為20347.8元、19192.8元和17993.5元。討論中,有網友吐槽:按照這個標準,自己的生活簡直是“一個饅頭半個稅”。最後由《人民日報》發表評論一錘定音,中國宏觀稅負沒那麽重。媒體迫於壓力,不再討論。但天津財大教授李煒光在接受鳳凰財經采訪時,還是堅持認為,如果按照宏觀稅賦寬口徑計算,中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可能要達38%以上。

中國常用來比較的發達經濟體主要是歐盟與美國。歐盟多是高福利國家,宏觀稅負當然很重。2015年三季度,歐元區國家政府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46.5%;歐元區的政府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赤字率),為2.3%。近十年以來,歐元區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經曆了急劇變化,從2007年的0.6%,激增到2009年6.8%,財政狀況嚴重惡化,陷入債務危機。歐盟不得不從2010年開始實行財政穩固政策,歐元區政府財政赤字迅速降低,德國一度還實現了財政盈餘。歐元區的整體情況也從2009年的6.8%峰值,降低到2015年三季度的2.3%。

拿中國與歐盟比較必須考慮一點,歐元區國家的社會福利水平遠非中國能比,就算是前社會主義國家的中歐四國,其福利覆蓋範圍與水平也高於中國,基本實現“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稅收原則。中國的財政稅收基本是“取之於民,用之於官(社保醫療福利主要覆蓋黨政事業機關)”,宏觀稅負接近歐盟,實在不能自認合理。

2015財政年度,美國全國財政收入占GDP之比高達36%,其中的個人所得稅新增加部分主要是富人稅。2013年1月小布什政府的減稅政策到期後,奧巴馬政府推出2013年增稅方案,將最高所得稅率定在39.6%,和克林頓政府時期為同一水準。那些居於美國收入金字塔頂端的人群麵臨自1986年以來最高的所得稅率。因為政府開支擴大被國會嚴格限製,再加上富人稅,美國的財政赤字迅速減少,2015年財年已經降至2.5%。

中國的富人逃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福利覆蓋麵很窄,但財政收入占GDP比率與美國接近,財政赤字卻超過美國,並還將繼續攀升,這一現象無論如何不能解釋成還有“空間”。

國家賬本上的赤字關係到國運興衰

扒開中國國家賬本上的一地雞毛,將其與歐盟、美國這兩大經濟體的國家賬本做一比較,誰離懸崖更近,實在是一目了然。更何況,歐盟的主體德國經濟發展勢頭不錯,美國更是一枝獨秀,與中國實體經濟紛紛陷入破產,銀行壞帳率奇高不可同日而語。因此,中國政府在滑入更高的財政赤字之際,不應該多方論證繼續擴大財政赤字比率的合理性,應該多想想,通過赤字得來的兩萬多億怎樣花才能減少浪費,盡可能用在振興產業、擴大就業與舒緩民生等方麵。如果今年繼續以前那種隻管花錢(投入),不管後果(產出),就算再多幾萬億,也無法將中國經濟從困境中拉拔出來。

一個政府的財政危機往往始於不能控製赤字,古今中外,因為財政危機而導致政治危機的事例數不勝數。比如法國大革命前夕,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因其揮霍成性,被稱為“赤字夫人”(Madame Déficit),她的奢華與那句“窮人沒麵包吃,何不吃蛋糕”的話(後證明是編造的)成為革命導火線之一。歐盟因違反《馬斯特裏赫特條約》與《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財政政策基本規則深陷債務泥潭;美國因伊位克戰爭而債台高築,都曾為中國媒體及專業人士在媒體上大加嘲笑,沒想到十年過去,財政赤字之冠輪到中國,當真應了那句話:誰笑到最後,才是贏家。

何清漣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