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先掙一個億”撕裂社會,源於下層仇富上層冷漠

來源: Twinlight 2016-10-30 08:27: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401 bytes)

冰川:“先掙一個億”撕裂社會,源於下層仇富上層冷漠

2016年09月01日08:45   新浪新聞 我有話說(196人參與) 收藏本文

 

作者: 陳季冰   來源:冰川思想庫

  當下層(大眾)總是在批判上層“沒人性”,上層(精英)總是在指責下層“不理性”時,許多社會問題的嚴肅討論經常迷失在豔羨與仇視、輕蔑與怨恨的對立情緒中,如同近年來我們在幾乎每一個社會熱點事件中聽到的嘈雜爭吵。

  在評論中國首富麵對電視觀眾為自己設定的“小目標”(“先掙他一個億”)時,青年作家侯虹斌提供了一個典型的“大眾視角”。

  在昨天發表於冰川思想庫的《請王健林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好好說話》(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獲取)一文中,她引用了另一位青年專欄作家張明揚之前在一篇文章裏指出的觀點,“中國的精英們不習慣好好說話”。而不習慣好好說話的背後,則是他們與正常價值觀的斷裂。

  在侯虹斌看來,我們已成功地建立了一個“慕強”和“仇弱”的社會,對成功人士,也就是有錢人,完全無條件地拜服,“大家都默認:你這麽有錢,說什麽都對。”

  由於這種視角是由下而上的仰視,所以可以稱之為一種“下層視角”。

  不過我覺得,侯虹斌的文章隻說出了這枚硬幣的一麵,而忽略了它的另一麵。或者更準確地說,她的觀點仍過於克製了,尚未觸及問題的真正核心。

  如果當下的中國真是一個人人爭先恐後以強為善、以強為美和以弱為惡、以弱為醜的社會,那應該說是,一種錯誤的全民價值共識——那些“人生贏家”們可以無所顧忌地自鳴得意,而那些“人生輸家”們,則隻能自認倒黴或“見賢思齊”、發奮圖強。雖則錯誤,但仍存在共識,而不是她文章裏提到的“價值撕裂”。

  真正的撕裂,是因為達不成任何共識而形成的兩級對立,這便是眼下無可逃遁的生存境遇。因此或許有必要引入一個“精英視角”,方能更全麵地看清問題。由於這種視角是從上往下的俯視,所以可以稱之為一種“上層視角”。

  在精英階層或以精英自詡的一些人眼裏,目前中國的底層民眾中彌漫著一種非理性的盲目仇富情緒。他們敵視一切成功者,對各個領域裏的權威充滿毫無來由的不信任,不管他們的成功是不是通過自身的聰明才智和艱辛奮鬥得來的,也不管他們的權威地位是不是與金錢權力直接勾連。例如,部分網民喜歡將“教授”稱為“叫獸”,或者幹脆將“精英”稱為“精蠅”……

  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事實,它的真實性與首富父子在電視屏幕上肆無忌憚(甚至是無意識地)的炫富同樣牢靠,隻不過這種情緒很少有機會在光彩照人的主流公共空間裏得到充分宣泄而已。我相信,這是當代中國社會中比所謂“精英霸權”更令許多人擔憂的根源。

  當下層(大眾)總是在批判上層“沒人性”,上層(精英)總是在指責下層“不理性”時,許多社會問題的嚴肅討論,經常迷失在豔羨與仇視、輕蔑與怨恨的對立情緒中,如同近年來在幾乎每一個社會熱點事件中聽到的嘈雜爭吵。

  複雜的是,甚至不能將這種尖銳對立輕描淡寫地斥為盲目的情緒化和標簽化表達。鑒於人們經常討論到的“原罪”問題,當下精英階層的財富和權力的來路並不全然幹淨,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如果他們出言行事再不懂得收斂,那麽遭受口誅筆伐難道不是咎由自取嗎?同樣,網絡上數不盡的網民每天都在無端地以最大的惡意揣度名人們的一言一行,以發明和傳播這類陰謀論為樂,並自以為智慧過人,這難道不是惡毒和可怕嗎?

  更為吊詭的是,在當下的中國,這種對立說到底並非源於社會價值的分裂,而是源於社會價值的扭曲。我們經常看見,一個人昨天還在批判精英沒人性,今天就轉而開始抨擊大眾不理性了。價值立場的轉變之快,無非是因為他或者他所想要代言的人的地位變了。

  如果大眾(底層)對精英(上層)的敵視並不是基於自身樸素的是非善惡觀念,而是對自己沒有能夠盡早躋身(加入)他們的怨恨的話;如果精英(上層)對大眾(底層)的漠視並不是基於自身更高的認知水準,而是對自己失去精英地位壟斷權的恐懼的話……一個社會想要消弭對立、求得理解,進而爭取共識,將變得難上加難。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