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在北京的 80 後北漂們的未來在哪兒?

流落在北京的 80 後北漂們的未來在哪兒?
最近老與一些身邊的80後的朋友聊天。大多數北漂,來京十年以上的占大多數,沒有北京戶口的占大多數,幹IT互聯網的占大多數,年薪在20-50萬的占大多數。

就這樣一類人群,當之無愧算得上中國的中產階級吧?但最多的問題是,這群人的未來在哪兒?

留在北京?沒有戶口,孩子的教育是最主要的問題,遲早要回去高考。家裏的父母雙親逐漸年邁需要照顧,而我們卻在千裏之外。接到北京,一是北京的氣候和交際老人不習慣,沒有道理讓老人到了落葉歸根的年紀還要陪你在外打拚。二是醫保還沒有做到異地就醫靈活報銷。再加上霧霾和堵車以及每天投胎一樣的擠地鐵,北京已經越來越不堪重負!

回老家去?到底做什麽?如何與家裏的人融合?離開了北上廣等一城城市,其它內陸城市的IT互聯網幾乎一片荒蕪。在這個行業打工自然不可能。

回家創業?在北京這麽好的機會這麽好的環境都不容易成功。回去又憑什麽成功?

幹其它的小買賣?第一是自己能不能彎下腰。第二,即便你彎下腰,你未必有哪些靠這個掙錢吃飯的做得好。第三,收入如何保證?

相信這是所有漂在大城市的80後共同關注的問題。期待能有理智而清醒的分析!

PS:請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收入討論上,請關注問題主體!謝謝!
按投票排序按時間排序
650 個回答
李鬆蔚,普通的心理學工作者
根據題主描述的情況,一句話:沒有出路。
為什麽呢?不隻是房價,不隻是戶口,不隻是異地高考。
還包括很多,比如問題描述裏一開始就提到的:
家裏的父母雙親逐漸年邁需要照顧,而我們卻在千裏之外。接到北京,一是北京的氣候和交際老人不習慣,沒有道理讓老人到了落葉歸根的年紀還要陪你在外打拚。二是醫保還沒有做到異地就醫靈活報銷。再加上霧霾和堵車以及每天投胎一樣的擠地鐵,北京已經越來越不堪重負!
這段話等於是說:我在千裏之外的北京,又不願把父母接過來,又想在父母膝前盡孝。
這個矛盾存不存在解決方案呢?——在人類掌握瞬間移動技術之前,不存在。

別的幾個問題也都可以類推,是同一個句式:
我的現狀是A,而我的心願是B,我覺得沒法實現B,我的出路在哪?
拋開情緒化的牢騷不談,目前大家討論的方向是:是否有可能讓那些B被實現?得到的結論大抵是:在北京幾乎不可能,在別的地方也許有可能。這部分我覺得已經論證得很充分了。

我隻是想補充一點對這種句式本身的看法。
這個句式背後隱藏了一個前提:我這樣的情況應該有一條出路(最好就在北京)。
這個前提,首先我不得不說,它是錯誤的。一個普通人要想運籌帷幄,提前看到未來的出路,除非他生活在一個極其穩定的,幾乎一成不變的年代。人們各司其職,各得其所,沒有變革,沒有挑戰,當然也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幾十年前,個人服從國家安排,服從組織分配,那個年代差不多就是這樣,可以一眼望穿自己的人生去向。組織會幫你安排好一切:吃食堂,住宿舍,孩子在大院裏從小玩到大,上子弟學校,學習不用太拚,長大反正是接父母的班。生於斯,老於斯,說來也是很美好。但這個年代已經過去了,留下我的祖父母這一代人,迷惘而失落。幾年前我還在為房子發愁的時候,我姥姥就覺得很費解:「你都考上北大了,這麽優秀的人才,國家為什麽不管你?」
我向她解釋:國家不會操心我的事了,我的出路在哪,誰都不知道,國家它老人家也不知道。
國家恐怕連它自己的出路在哪都不知道。變化太快了。幹脆說,已經不存在一條所謂出路了。

——再說一句題外話,被大家吐槽最多的戶籍管束,正是那個「能看到出路」的年代的產物。
那時候,大多數普通人根本連「去北漂」這個選項都沒有。

再說回「應該有一條出路」這個想法。剛剛說了它是錯的,現在說,它並且是有害的。
這樣的想法,等於說我們希望把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轉化為一條確定的途徑。就算是HARD模式,總應該存在通關的策略吧!——這種想法,說難聽點是逆天而行,是狂妄的。道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們這些芻狗卻說:「天地應該給我們留一條出路!」憑什麽?我們以為自己是誰?難道就因為我們「帝都北漂80後」人又多,又可憐,又很努力,命運就應該暗搓搓地為我們埋伏一條通道(最好在北京),讓我們又能買得起房,又能從事對口的職業,生活質量還不低,還能陪在父母身邊(並且讓父母就像生活在老家一樣習慣),醫保報銷,小孩接受高質量教育,高考分數線還比別的省份低?——這就是狂妄。這跟我姥姥說的「國家為什麽不管你?」沒什麽本質區別。
這樣想的人,既不笨,也不懶。他們有的是才華,大多數也願意拚搏努力(真的,你告訴我有這條路,你讓我怎麽拚命都行)。但他們的問題在於,不願意直麵現實。必須依靠一個幻想中的,帶有確定性的,完美的未來,才足以支撐他們奮鬥下去。從心理感受上講,這樣當然會安全很多。但這種安全感是虛妄的,是飲鴆止渴,一旦得不到這種虛幻的保障,就感覺現實寸步難行。
對未來的期盼,人人都有。但是曆朝曆代,不會有人相信「我盼望的,就一定能實現」。唯獨今天這個時代,也許是有太多人致力於提供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了:學習、溝通、戀愛、生子、教養、職場、創業……都搞出一套一套的教程、方案、成功案例,連出門吃個飯都有按口碑排序,旅個遊都能搜出最佳線路,跟朋友見個麵都要打開手機記入日程,在工具理性主義的全麵圍攻下(加上技術的不斷升級),人生好像已經變成了電腦上的思維導圖,一個可以拚裝拆解的模型。所以才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我可以為我的未來找到一個最佳解決方案」。這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幻覺。

沉浸於這種想法的人,一路順風順水還好,一旦遇到挫折,或者幹脆像題主一樣,發現模型中怎麽也找不到出路,就很可能一蹶不振。他們不會直麵現實:「我在荊棘叢生的地方四處摸索,我需要接受這就是我此刻的人生」,而是會選擇逃避,逃避的方式就是去尋找更好的模型:「應該有一條給我這樣的人的出路吧?」如果他們實在找不到這樣的出口,就隻能自責:「當初*****了,怎麽會選擇這個專業?」或者「都是因為我過去不夠努力」。然後被負能量裹挾,然後自暴自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就算未來變得更好了,不如意恐怕還是十之八九。從古至今,有誰敢說把事業、住房、子女教育、父母養老都解決得十全十美呢?不是這裏有遺憾,就是那裏有犧牲,這就是人生常態。在北京要遭遇種種限製;回到二三線城市又覺得池子小不甘心;出國移民,離父母更遠,把父母接過去語言文化還不通。能怎麽辦呢?生活不就是這麽亂七八糟的嗎,活著唄。

回到問題上來:帝都80後北漂的未來在哪裏?我的回答是:站在今天是看不見的,也不必看;過五十年再回頭,自然就能看到。也許這一代人其實是時代的寵兒,也許這一代人成為了時代的炮灰,也許這一代人挽起袖子改變了這個時代。都有可能。但站在今天不宜多想,多想無益。
看不到未來在哪,但還能堅持向前走,沿途偶爾還能樂嗬樂嗬。能做到這樣的,了不起。
看不到未來在哪,但還能堅持向前走。能做到這樣的,也是正常人。
看不到未來在哪,就沒法向前走,亟需看到一條出路……這樣,就是被幻想毒害的一代人。
借用弗洛姆的說法,安全和自由不可兼得。你想要生活得更自由,就必須承擔相應的不安。
世界上本沒有路,你走過去了,它就是你的路。
可能有些答主沒明白題目的意思。我解釋一下,也順便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說吧,樓主所說的20-50萬是一個範圍,從我身邊的朋友和當初招聘的員工情況來看,大部分在20W左右,至少占了70%,30萬左右的20%,能上50萬的寥寥可數,不到1%。大多數是碼農,產品經理,BD商務。相信這是北京互聯網公司普通至中層員工的主流薪資,也是大多數人的薪資標準。當然,有牛逼的人,但畢竟是少數,也不在這裏的討論範圍。

按北京大多數IT公司的13薪的標準,20W的年薪,實際月薪也就15000左右,繳完各種社保公積金3330,基本上拿到手的隻有11670。一般女性收入差得多,兩口子能到手2W/月就算相當不錯了。一年淨收入頂多25W。

這個收入,如果純粹在北京過日子,肯定是沒有問題的。算不上過得好,但至少過得還不錯。其實問題的關鍵是孩子,以我身邊的情況舉個例:

我家附近的公立幼兒園,每月900元,而旁邊稍稍過得去的私立幼兒園,基本沒有低於5000/月的,一年就是6W。可能有人會說了,為什麽不上公立的啊?那我就告訴你吧,公立幼兒園除了要在對口小區有房子,還有要戶口,不光要有戶口,還要相應的某區某鄉的戶口。看到這個,基本上95%以上的北漂就隻能選擇上私立了。

再說說小學,沒有孩子的人,基本是不會知道北京的幼升小有多慘烈。從網上查,市教委公開的外地學童在北京借讀規定是5證,但是5證可以衍生出近20多證。
對 了,這些證準備齊了,沒有北京戶口,你小學也未必能在北京借讀。北京的幾個區會有一些額外的要求,比如有的區會要求夫妻雙方工作生活都在這個區內,有的會要求夫妻雙方的社保繳在這個區內,有的會要求社保必須在本區繳納一年以上,有的會要求暫住證必須提前半年以上辦理,還有的會告訴你,開的證明格式不對,重新回老家開。嗬嗬,在北京有多少人是住在一個區,上班也在同一個區的?往上投訴?沒用!而且市教委是默認這種要求的。

沒辦法上公立的怎麽辦?上私立?直接百度了一下,相對中等偏上的私立學校。基本上一年的學費在12-24W/年。你有這個實力麽?上差點的,我有同事的孩子就在裏麵上,一年2W,算很一般般了。。。

好吧,你牛逼,你進了公立。但即便你在北京上完小學,上完初中,到了高中,基本沒有學校會願意收你。為什麽?因為你沒辦法在北京參加高考,會影響學校的升學率!因此,除了繼續交錢讓學校收你,你就隻能回家念高中!

即便讀完高中,依然解決不了問題。目前北京非京籍子女所謂的高考隻能在北京考高職院校。說白了,要想考個普通大學,你還必須回原籍考去。但考得怎樣就不好說了,北京的教育方式講究素質教育,能力是強,但分數的確不強。回去同一群隻看分數不看其它的學霸競爭大學名額,你憑什麽?

教育還隻是一方麵,再說說北京的空氣。說多了就麻木了。咱們這一代人習慣了無所謂。有心人可以去北京的兒童醫院或其它醫院看看,小孩子看病的占大多數,而這裏麵治療感冒咳嗽呼吸道疾病的至少占了90%。我身邊曾經有不隻一個北漂的朋友嚐試過,讓孩子回家呆一段時間,回去咳嗽馬上就好了。回北京,咳嗽又重新複發。。。看一次病多少錢?北京好點的專家大夫掛次號都至少是50-100,買點藥至少是5,600.如果做點其它,其它不會少於1000,一個孩子生病一兩個月不好是常事,一周去醫院一次。所以在看病這塊基本一個月就要幹掉5000以上。隨便生個病幹掉幾千上萬是常事!不要覺得匪夷所思,沒孩子時我也覺得有這麽破費嗎?但有了孩子發現真TM就有這麽破費!!!別告訴我可以報銷,北京規定,非京籍是享受不了北京的“一老一小”保險,所以隻能自己掏腰包。。。

如果在北京租房,4環內的2居基本得5000-6000吧。一年算上水電其它一起不到10W。算了,不細說了,相對於孩子來說,這都是小錢。有人說為毛不合租?哥又笑了。。。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兒不知道養兒費。除了萬不得已,有幾個家長會帶著孩子跟人合租?不說其它,單一個安全問題,一個衛生問題,就可以讓你省的錢全部交給醫院!

說白了,在北京,家庭25W的年淨收入,除去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兩個人一年能存十萬,就已經算是牛逼中的戰鬥機了!!!

這實力,還敢在北京買房麽?當然,有膽肥的。。。現在北京北五環邊上80平米左右的兩居室(一 家三口,要求不為過吧?),價格不用我說了,各位都可以查查,300W左右應該是普遍市場均價。即使按這個價格來算,首付30%+稅費,準備100W不為過吧?100萬是什麽概念?就是我上麵說的,兩口子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十年能夠交得起首付。注意:這個十年,還是指你從剛畢業到現在,收入一直保持在這個水平。事實上不可能,因為大多數人這個年代的人剛畢業的時候也就能夠拿到2,3000塊,能拿到這個水平基本上是工作五年以後。另外,你要一開始就遇到你的另一半,兩個人一起掙錢。兩個前提條件缺一不可,否則這個時間會繼續延長。所以如果現在不靠家裏,不靠父母,不靠幹爹,純粹靠自己快速在北京買房,有是有,但絕對是鳳毛麟角!大多數在京買房的普通北漂,基本都是自己前幾年沒壓力的時候小存了一點,然後結婚時讓雙方父母讚助大部分,然後自己供月供!

說了這麽多,不是說北京不好。相反,北京是一個給大家帶來夢想和實現夢想的地方。值得大家共同感謝與珍惜。但如同那些80後的朋友們,他們還沒畢業就遇上非典,別說找工作,出門都成了難事。畢業後又遇到一個房價飛漲的時代,工作時朝9晚6甚至沒日沒夜加班加點,其它大多數時間消耗在地鐵公交上。有的人成功了,但大多數人是平凡人,普通人,不可能奢求每一個人都是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周鴻褘。但這樣一個人群,依然要生存,要生活,要養家活口,要教育培養下一代。同時,在北京拚搏的這十餘年,大多數IT人因為職業和工作的原因落下一些身體上的毛病。。。頸椎病,脂肪肝,心髒病,抑鬱症,失眠。持續在北京呆下去,事業當然短時間是有保障的,但是生活如何保障?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又如何保障?父母老人在家翹首以盼,生你養你二十年,你算算一年回去一次,到死還能見你多少次?事業是一個人生命的全部嗎?更何況,IT行業,40歲後的大叔你還期望有人要你寫代碼嗎?做產品嗎?有些人說,轉做管理!我就嗬嗬了,95%的人都是普通人,更何況80後本來就趕上一個生育高峰,都做管理,管理誰去?

我也有些朋友選擇了一些二三線城市,比如成都,比如大理,比如南京,比如重慶,比如青島。在大理的朋友算做得好的,開了一家酒店,至今做得風生水起,但盈虧如何,可能隻有他自己知道。在青島的朋友開了一家雜貨鋪,本來喜歡淘東西的她把一間雜貨鋪+咖啡廳做得有聲有色;在南京的朋友也開始在自己創業做影樓,他自己都說,沒掙什麽錢,但離家人近,壓力小點,充實。在成都的創業的多些,大多自己做開發,做遊戲,做APP,用他們自己的話說,也就掙個稀飯錢。在重慶的朋友自己開了一家瑜伽店,依然在每月虧損中。。。

其實,我要說的是,對於大多數IT人來說,一線城市產業集群的優勢是其它城市短時間無法比擬也無法實現的。如果有夢想,有能力,年輕的時候出來打拚打拚奮鬥奮鬥。當你年過30,膝下有子,父母已然老邁多病時,如果此時還不能在北京拿到戶口,未能成為企業高管,不能持續獲得高薪,缺少明顯的機會,不能為下一代打好良好的物質經濟和人脈基礎的時候。對於大多數普通的80後來說,理智的選擇依然是回去。回到自己老家,回到父母身邊,回到那個生你養你的地方,回到父母經營了幾十年的地方去。同自己的鄉親朋友同學一起,用自己在大城市打工掙下的資金基礎,用自己在一線城市獲得的思維模式和成功經驗,再加上父母親人遺留下來的一些人脈基礎。做點你自己喜歡而有成就感的“小事”,掙點小錢,過點小日子,照顧好父母和孩子。即便,那個地方相對於北上廣依然貧瘠;即使,那個地方的很多習慣你開始不堪;甚至,你的收入隻是之前的一個零頭。但是,相對於父母子女家庭,事業上的成功真有那麽重要嗎?為什麽你能從一個小城市習慣大城市,而就不能從大城市習慣小城市呢?說白了還是精英思維在作祟!但你離開了北京,北京不會少你一個“精英”,但父母身邊會多你這樣一個兒子,子女身邊也會多這樣一個父親!

另外,回複一下下麵某個答主的回貼。對於一些一線城市的本地人(俗稱土著)來說,壓力其實要小得多。而這些北漂的壓力,即使說出來,本地人實際上也很難感覺得到。他們從小生活在這個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的壓力對他們來說其實根本無法理解,即使了解一點,程度也要比北漂們弱得多。但就是這些無形的鴻溝,讓一般的普通人難以逾越。本地人能收入20W以上,的確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好的生活。因為他們在教育,住房,生活養老等各方麵的成本都比北漂們要少得多。我身邊的北京土著朋友,相較於北漂們,大多數收入要略低。其實跟能力和水平沒有太大關係,也沒有其它意思。我的感覺是一種長期在製度保護下的慣性,讓大多數本地人失去了菱角和衝動。麵對同樣的機會,本地人能夠付出的遠遠比不上那些住過地下室,查過暫住證,拿青春和生命在奔跑的北漂們。中國的戶口製度,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種保護製度。之前是保護城裏人,現在是保護大城市裏的人和擁有土地的農民。製度難題,短期無解!

其實說白了,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有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標!當你在畢業後一無所有的時候,你的主要目標是工作和事業,你就應該選擇北京這類大城市去打拚奮鬥;當你有家有室,成為一家之主,擔負老小責任時,主要人生目標就是生活和家庭。如果兩類目標能夠同時滿足,那是皆大歡喜。如果隻能滿足一個,那麽就選擇最主要和你心底最願意的那個。這個世界上,十全十美的選擇,魚與熊掌,能兼得者少之又少!

最後,做個廣告:本人投100W人民幣以內天使,也尋覓有理想有原則的北漂合夥人,有興趣有項目的同學請私信!

2014-11-16補充:
其實沒有想過這個貼能夠這麽火,短時間關注的人都已經3000多了,回貼也遠遠超過我的想像。說明這個問題的確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也有一些朋友提出了質疑,我盡量回複。但有些抬杠性質的,我就不一一作答了。提醒一下:

1.沒在北京呆過一年以上的請慎噴!區域不一樣,即使上海廣州深圳跟北京的區別都很大。拿其它城市的眼光來看待北京,無論戶口問題還是生活問題,其實沒有價值;
2.沒有小孩沒當父母的請慎噴!有孩子跟沒有孩子完全是兩種心態和兩種思維模式。說出來也無法理解,我之前年輕的時候也理解不了,有孩子了自然就理解了;
3.北京土著慎噴!別跟我說什麽漂二代也是漂。有些東西,土著是理解不了也不可能體會得到的。而且部分土著有抬杠亂侃的習慣,一葉障目卻覺得自己是在居高臨下,自我感覺良好。說的東西也讓人貽笑大方,對問題討論沒有意義!
4.糾結於文章內的什麽看病的掛號費,買房的位置等問題的請慎噴。我說的都是普遍現象,有特殊情況,那是少數!看病每個醫院不同,科室不同,大夫不同,價格不同,掛號的難度也不同。有孩子的都會盡量選擇好點的醫院,而好點的醫院基本是緊缺資源。如果普通號能掛上,社區醫院能治好病,北京各大醫院的黃牛也不會如此泛濫,某些醫院的專家號特需號也不會漫天要價。這是現狀,也是某些部門無能的表現,如何辯解也無用。另外樓下有回貼說在中關村上班可以去燕郊南五環買房等的,然後不在燕效買房就是想在中南海住,這類腦殘言論我以後直接無視;
5.那些動不動就說買房很簡單,不就是自己存一點,然後拿父母錢出來做首付的人,請慎噴。因為這種人我真心瞧不上。父母辛苦一輩子,存的養老錢還要給你交首付?這種價值觀我理解不了!

最後,我希望各位把重點放在這個題目的關鍵問題上,也就是未來如何?我的回複前半部分是說問題,後半部分是說未來如何操作,操作正確與否,見仁見智。但說的問題是現實的,某些人非要掩飾得多麽完美也沒意義,不然不會有如此多的人來討論這種題目!關鍵是未來如何走?OK?


再次補充:
剛看到一個兄弟的回貼,短小精悍,卻又一針見血!是為數不多能夠理解本貼的回複。
------------------------------------------------------
原文:
除了極少數的個別人
——你們沒有未來

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廉價,更年輕,更高效的勞動力
把你們從自己曾經熟悉的地方,徹底趕出去。

這個答案雖然冷酷,但是卻是事實
---------------------------------------------------------
袁榮,公眾號zhiketang 簡單粗暴的生意經
呼啦圈知乎用戶、知乎用戶 等人讚同
經營自己的人生是個技術活。
核心技巧有兩個,一是盡量增加非勞動性收入,就是不幹活也能賺到錢。二是盡量和社會管理製度合拍。(當然如果你的收入可觀到一定程度,不和那些狗屁管理製度合拍也不用擔心。)
所以,80後現在要做的是盡量增加非勞動性收入,這是要抓時機的,所以要抓緊。
如果,感覺自己抓不住這樣的時機,做不到擁有穩定的非勞動性收入。那就想辦法換一個方向,培養長期有價值的技能。這還比較容易。
總之,無論如何要脫離由他人支配你的收入的狀況。隻要擺脫了這種狀況,人就輕鬆了很多。
社會管理製度這個東西永遠都是在一個時間段內犧牲一部分人,保護了另一群人。到目前為止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社會管理製度都是保護本地平民擁有的資源。你要理解這種思路,沒法改變。
要不你自己想辦法去合拍,隻要你多做研究,就能合拍。
最好是你對這些無所謂,完全可以把家庭安排在二線城市,活得好,不煩惱。自己在外拚,進可攻退可守。
岩本徹三,敵視威權即熱愛自由
除了極少數的個別人
——你們沒有未來


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廉價,更年輕,更高效的勞動力
把你們從自己曾經熟悉的地方,徹底驅逐出去

這個答案雖然冷酷,但是卻是事實
熊辰炎,PhD在讀@CMU, 搜索,知識圖譜,機器學習
不請自來,從我個人在北京漂了四年的經曆來看,麵對戶口,子女教育,稅收三座大山,實在是看不到未來。

戶口:
我是08年暑假去的北京,當時僥幸過了baidu的麵試,混了進去實習。暑假裏拿了部門季度最佳實習生,所以經理幫忙爭取到了special offer,按照研究生給了我年薪,但是鐵定拿不到戶口。沒戶口小孩上學怎麽辦?找個有戶口的北京大妞?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駐馬(斯特丹)店小農村出來的孩子,家庭背景就那樣了,人不高也不帥,北京社會資源完全沒有,顯然是找不到有戶口的妹子的。一路私立學校送出國更不用提,隨便算下來就要500萬,靠工資幾個人掙得出來?反正我是沒戲。 難不成送回河南高考? 老家縣城十年沒一個清北,總不能折騰爸媽去大城市陪讀去?

其實08年時二十幾萬在北京還是很爽的,想吃烤大腰子吃大腰子,想吃西餐吃西餐,周末看個音樂劇,和同學同事打打桌遊k個歌,來個(正規)按摩足浴啥的,各種運動辦得起會員卡請得起教練。但是想想自己,原來在小縣城讀書,五點起床上學到晚上十一點,還有英語老師那和河南話混在一起說完全區分不出的英語,總不能下一代還回去受這個罪?(鳳凰男的觀念麽,總是想一代比一代強啊。)

當時猶豫了很久,怎麽辦呢?沒家庭背景沒有好看的臉,隻能讀書唄。知識改變命運麽。雖然讀不過清北那些學神,但咱別的更不會了不是?所以就推掉了offer,保研去了中科院。當時戶口政策沒那麽緊,北京高校畢業生還是有渠道爭取一下的。當然現在去IT企業基本都不要想了。

房子:
讀研的時候老媽看著北京的房價天天發愁。獨生子嘛,有算是爭氣,想著能幫我一點是一點,七湊八湊湊了一點點錢,要我去看看房。不要大不要新不要近,起碼有個落腳的地方不是?租過房的都知道,真不是矯情。不用擔心年年被房東趕搬家,能買點自己的家具,不求多好,有個小電視,弄點宜家的,好好布置一下,幸福感完爆租房的。

誰知道看了看房子更加覺得沒未來。05-10年那波房產漲價,真正是中國財富和階層的大洗牌。最有錢的那部分人不說,普通老百姓,趕上了,咬牙貸款買了一套兩套房子的,轉眼就成了百萬或者千萬富翁。靠房租就財務自由了。沒趕上的,基本就沒什麽希望了,首付不提,光月供動不動就要一萬,這還是五環外的幾十平的房子,每天還要擠排隊半小時才能進地鐵站的地鐵。

這樣一下劃出來的有房和沒房階層,生活狀態,安全感天壤之別,和個人努力有關係麽?和個人天賦有關係麽?我覺得沒太多關係。所以才叫做看不到希望,因為能決定住房這種基本需求的各種因素,基本都不是個人可以掌控的。

稅收:
增值稅,汽車關稅,房子土地收入這些都不談,就說說個人所得稅。這是個工薪階層專屬的稅種。為啥呢?中國的大部分(或者說絕大多數)有錢人,掙錢靠的是灰色收入。不承認這點的都是不客觀。即使再退一步說,“有能量”的人,是有辦法避稅的。工薪階層呢?全國上下統一稅率,不考慮不同地方生活成本區別。月薪的個稅,算上企業用人成本等,工作幾年的程序員很快稅率就可以達到40%甚至更高。這在很多國家都是隻對富人階層收的稅率,但是在北京就是收在了戴口罩擠地鐵,搖號買捷達,租住在回龍觀順義的人頭上。 辛辛苦苦掙了錢,再被截胡一次,我的感覺就是加班完回家的路上背上的包袱更加重了。

哪怕是好命,趕上了BAT某家上市,也不見得就能翻身。 當年在baidu很多同事手裏拿著原始股,賣掉變現後發現個稅率達到了近50%。四五百萬的股票,到手就隻有兩百多萬,剛好夠首付。當然這個錢其實還挺多的,羨慕嫉妒ing。。。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趕得上,比起早早買房,財務自由的人,少了很多很多吧?

總結:
北京好不好?當然好!我喜歡各種博物館,各種展覽,各種演出,還有無數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機會。以及永遠看不厭的北京大妞 ^_^. 
可是,想了想實習時在微軟和百度各種大牛:拿了原始股的元老為了換到海澱學區奔來奔去,國際知名學者拿著global pay隻能住回龍觀每天為了避開早高峰六點出門。再看看自己,終極此生可能也不見得趕得上人家那麽好的機會,達到人家成就的十分之一,真的是看不到希望。

所以一怒之下考了GT,申請來了美國讀書。相比北京,美國又無聊,又不好吃,妹子又少,唯一的好處就是能有希望:綠卡,不愁生活的錢,和住的舒服的大房子,都是眼睛看得到的。

說真的,如果我有能力在北京搞定戶口和能走路上班的小房子,我是肯定會留在那裏瀟灑快活的。
“可惜,我們的故鄉,容不下我們的夢想。”
匿名用戶
用我個人的案例說說吧,依照慣例這類話題匿了,基層公務員一名,月入2000多,沒有房補車補任何福利獎金,隻有純工資,三月底剛剛放棄了中央某部位offer繼續在基層埋頭幹活。本地很少人知道這件事情。

1.個人背景:
米帝常青藤畢業在西部某地級市基層一線,經貿口工作,公務員之前在帝都某上市公司做過兩年半,離職時月薪大概6W,被同樣幾十萬年薪的同事質疑,各種不理解為何要去那窮鄉僻壤(也不是老家,家在1000多公裏外某二線城市,父母500強國企幹部)。

2.拿到中央offer:
去年11月閑著沒事考了國考報的是中央某實權部位,錄取2人筆試第三,剛剛3月份去帝都麵試已過,由於麵試前早就做了決定不去,隻是想看看中央各位同僚的水平如何,so在體檢前寫了放棄聲明讓給了第三名(第三名是個美膩的小姑娘),當然這些事情都沒跟單位同事說過,對於我們這種十七線地級市而言,幾十年也沒有考進中央的。這種事情還是低調為上(你懂得,地方某些同誌略微八卦)。此次赴京最大感受還是中央人才藏龍臥虎,首先名校出身,與我同進麵試的幾位都是帝都頂級985;其次工作強度很大,加班嚴重。專業麵試那天我經過部委門口武警小哥層層檢查進到院子裏沒有直接進辦公樓,觀察了幾分鍾,周六早上7:15AM站在部委辦公樓前已經有不少人趕來加班,想到我市機關早八點的樣子感慨萬千。。。

3.地方公務員中的“奇葩”
按照地方報道同事的原話“你是本省公務員中的另類,咱們這窮鄉僻壤難有什麽人才,像省直機關裏北航人大畢業的已算鳳毛麟角“我的位置非常囧,本地人除了哈佛耶魯,其他美帝學校基本都沒聽過,自己常常遇到“你是米帝野雞大學畢業的渣渣“那種異樣的目光,慢慢也就習慣了(覺得米帝學校在我朝官場真心不如清北人大好用,前段時間和北大赴某省選調生吃飯了解他們種種優勢很是不錯,哎~早知道當年就考清北了55555~)。

4.基層公務員最大的困境?
首先基層最大的問題在於“沒人看得到你”,直白點說很大概率你會永無出頭之日,一輩子下來還是個小科員退休,在我到基層後也真切目睹太多五十多的老科員,狀態不怎麽好。但是基層想熬出頭比中央難太多,盡管習老大說“宰相必起於州郡”,但在我市混到副處退休已算得上是個人物,八項規定前甚至前呼後擁。而且地方主義也有,像我這種外來的本上就嗬嗬。所以自己也沒指望什麽飛黃騰達,踏踏實實做點事比什麽都好。我對自己的底線定位是“終此一生還是個小科員,但要是不踢皮球不擺衙門臉,不讓前來辦事百姓寒心的辦事員”

5.在十七線城市圖什麽?
“想做一點事”,這是我放棄帝都數十萬年薪和所謂“金燦燦中央實權機關“的唯一原因。
基層政府的問題:在地方工作這段時間,看到了少數人員懶政不作為,非常心痛,尤其部分年輕幹部的不作為,你們可是國家和政府的未來啊!有太多次自己去其他部門辦理公對公業務也遭到冷板凳踢皮球,不能撕破臉掀桌子隻能一遍一遍磨,你不去盡力做這件事情很有可能項目最後黃了或者被其他地市搶走,最後受害的還是本地經濟,絕對不能因為我個人原因使地方喪失發展的機遇
本地有很好的氣候環境優勢和資源優勢區位也很好處於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重疊區,可就是發展不起來,自己思考過許多次認為還是軟環境出了問題。現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建設後感覺這是很好的機遇,倘若這次機會趕不上那本地更難有什麽大發展。此地雖不是我故鄉,還是有感情的,我常常周末一個人開車下到鄉鎮去看,經濟作物有哪些、三通一平情況搞得如何、某些手上負責的項目進度如何。要了解一線情況必須要自己多跑多看

6.為何選擇基層?
中央人才濟濟,這個崗位我不去自然有更優秀的人才頂上,不缺我這個海歸小科員,但我國人才基本都聚集一線城市,名校畢業連二線城市都不太願去,更別說回老家下基層。因此相比之下基層迫切需要人才,so我選更需要我的地方
在帝都和一些中央公職人員聊過,總的來說中央政策製定層麵,地方執行層麵。我自認為屬實幹派,執行力強,因此棄中央選基層
我想引用中組部和習老大都說過的,我們現在最迫切需要的是什麽樣的幹部?原話是“有豐富基層工作經曆的年輕幹部”。當然這種說法具體是否會落地執行我也不知道,不排除隻是中央幾句空談畫畫大餅而已。
我認為這樣的幹部應當具備的特質為:一定程度的教育水平+深入了解基層情況+踏踏實實做事的心。但是高高在上的中央衙門總歸“居廟堂之高”,要了解一線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入基層,哪怕到頭來隻是中央幾句空話給基層的諸位同僚畫了一個大餅而已,就把我當官場實驗小白鼠吧,我也不虧
其次,我讀了知乎上公務員話題的許多回答,有點意外也有點失望,關鍵詞是”鑽營“,怎麽拉關係跑路子的內容滿篇皆是,我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隻會鑽營之徒,隻會為了一己私利隨隨便便放棄甚至損害公眾利益的那種人,那我就真沒必要走公務員這條路了。私企外企賺年薪或者自己做生意更適合這些人。

7.基層苦不苦?
我離開北京赴地方報道時確有“壯士一去兮不複還”之感,覺得下去要受苦。我從小就在省會城市長大,後來去美國、帝都等等都還算在大城市,沒有過在基層生活過的經曆。我市確實建設的很一般,父母第一次來看我時開車帶他們在市裏走了一圈,我媽邊哭邊說“怎麽能受得了這些”
但是作為在地方待了這段時間,我想告訴你“基層沒有你想象的那麽苦”,盡管沒有帝都的高樓大廈和各種便利,但是至少生態環境好、物價低、交通不擁堵,而且基本的生活設施比如超市電影院也都有,生活必需品和必要保障都還是有的。
基層沒你想象的那麽苦,真的。

8.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應該是項目落地簽約時,換算成對本地稅收、就業、公共設施建設能起到不小的貢獻成就感還是有的,盡管我作為一名小小的科員在項目中也隻是龍套角色,但是我能做到不踢皮球不卡要,企業要跑其他部門遇到難處我會自己帶著他們跑,我搞不定時會借助單位發函形式再去跑,總歸是多少有點作用,好歹兄弟單位的人親自帶著過來總歸是給點麵子的。

9.放棄中央什麽感覺?
老實說有過猶豫,有人掰著指頭給我算賬一個北京戶口值多少錢,中央分房值多少錢(部委福利房或經適房),我這一放棄幾百萬嘩就沒了。這還不算中央在職級上提拔的優勢和到基層考察享受到的各種尊重。何必要在“窮鄉僻壤“受這份鳥氣?
我隻說一句話“中央人才濟濟,不缺你一個米帝回來的辦事員,但是地方缺乏人才,尤其是當你看到許多人為為因素導致地方經濟發展滯後時。“我還是想把手上這幾十億投資認真跟萬讓其成功落地的。帶動的經濟增長和新創造的就業崗位能讓多少本地民眾從中受益,這些是你給我一套北京房子或者戶口比不了的。

10.關於錢:
錢是個繞不開的話題,當年我筆試崗位第一,麵試全市第一消息傳開後有不少準備國考省考的人來取經,問我“你覺得什麽樣的人適合做公務員?”。我答的很直接“經濟條件好的,要麽你自己底子厚,要麽你家裏底子厚,其他的真的不建議走這條路,你很有可能禁不住誘惑去犯錯誤”。我認為這是公務員最殘酷的地方,麵對金錢、美色你能不能抵擋誘惑。在我來此地報到前在帝都花銷也不大,衣服全部淘寶偶爾單反燒個鏡頭僅此而已,所以我計算過我銀行卡餘額足夠我來基層保證十幾年ok的生活。
一定的財力保證是你踏踏實實做事不受誘惑的必要條件,通俗點說“錢是人的膽”。對公務員這個群體而言尤甚。


念這麽多年的書,不能總是隻為你自己考慮對吧?有能力的話還是想憑借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過得好一點。



希望能踏踏實實做點事,不負所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於許多評論中要求連載和持續跟新的,因為平時太忙確實沒有時間,得空時我會上來寫點東西。大家感興趣歡迎看看。
作為北漂12年,又不是那麽缺錢的我告訴題主,如果沒有北京戶口,又不能嫁給北京人或者找一個北京戶口的妹子結婚,基本沒有出路

有句話怎麽說的?比你條件好的人比你還努力,所以呢?沒錯,這就是慘烈的現實,因為北京教育資源集中在西城,東城,海澱,因此北京戶口的娃的父母都在想一切辦法送孩子在這些區域讀書。就算你有北京戶口,如果你在朝陽,豐台你怎麽辦?豐台考大學有希望的隻有十二中,十中和豐台二中,小學隻有一小,五小,你怎麽辦?

剛才看到幾個很可笑的分析,大致是北京在發展等我娃高考那是幾十年後的事情,嗯,我很佩服這樣的神邏輯,敢情娃在家自學然後直接參加高考?作為一個北京娃的爹,戶口豐台,我也發愁娃能不能精準的考上十二中。

很多人完全就是自我意淫和幻想,在帝都資源如此珍稀的今天竟然幻想帝都會給外地戶口的娃放鬆高考政策,我也是醉了。來,爺再來點負能量,從畢業開始,打盲目樂觀主義者的臉。

22歲或24歲畢業,進BAT無北京戶口,年薪20萬起(十年前我月收入一萬起,各位可參照,我也被買房子折騰的半死)

設定26歲談婚論嫁,賣血賣腎五環外置業成功,背負貸款150萬,月供12000

28歲娃出生,三年後幼兒園,突然發現五環外沒有好幼兒園,公立園不收非本地戶,3000元每月的私立園還不如750+600的一類公立園(此處秀優越,我娃每月1300,北京市重點一類幼兒園,本班無外地戶口)。不能讓娃輸在起跑線,節衣縮食,去伊頓國際,每月8000,誰讓咱是BAT呢?!

高端,高端了三年,娃上小學,北京小學根本不收,沒學籍,咋辦?借讀基本把娃的前途毀了,借讀到高三回江蘇隻能慘死在考場,回老家讀?老人照看不靠譜啊!繼續伊頓匯佳楓葉?嗯,一年20萬綜合費用,幹不幹?娃從小學讀到高三再SAT出去沒個400萬根本不成才,要不讓娃讀西太平洋大學?呃…

好了,別做夢了,如果不能給娃一個安全兜底的方案(底線是保證娃順利考大學,不管在哪),就別意淫了好嗎?!

指望北京放鬆政策?得了吧,還不如指望你自己在BAT年薪百萬更實際!

夢是要做的,但別老做白日夢,北京市落戶政策很清楚,弄盆開水照照自己有多大能耐落戶,實在沒希望的,就別做萬一實現的夢了,有那時間還不如去深圳上海南京成都武漢更實際

多說幾句關於帝都發展的,首都現在已經是不堪重負和超載,首都未來精英化,資源稀缺化是大勢所趨,這城市的前途很簡單,這就是中國的政治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和資源最珍貴的地方,就憑這個,外地狗就很難存活。

有人說市場經濟會使得北京資源合理化,現在首都恰恰就是按照市場規律在運作,資源稀缺,必然導致價高者或身份尊貴者留存,淘汰沒有足夠資質和資本的人留在這裏。

首都本來就是要把沒有資質的人往外麵逼,現在首都已經外遷了許多工廠和機構,未來還會在大河北和環渤海生態圈內趕走更多的人,留下的,除了本地土著,就是這個國家精英中的精英。

我早就說過,北京是個國家,其他城市隻是北京資源輻射的殖民地而已,上海好點,其他的,嗬嗬嗬嗬。

其實關於為什麽沒有戶口就等於沒有出路,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經寫得很好了,作為一個過來人,女兒也是北京戶口的人,我隻能友善建議北漂們,如果你們沒錢沒資源給自己爭取一個名分,就不要在北京安家,你可以在這裏混,但這裏永遠都不是你的家,有錢,要看量級,幾百萬在北京,你拿不到一個有尊嚴的地位,遠比不上每天吃小菜啃包子,每月3000元的土著。

北京有些父母也曾幻想未來,但是娃一轉眼就上幼兒園,再一轉眼就上小學,有些父母就是這麽把娃的未來給毀了,個別辦了借讀的父母賭博一樣的賭北京高考政策鬆動娃可以在北京高考,等來的是什麽?晴天霹靂而已。永遠都不要拿你孩子的前途去賭你的預判,永遠都不要幻想自己一定可以送孩子去國外名校留學(說實話我都不敢確定我一定可以送我娃在匯佳讀三年然後參加SAT和托福,申請美加的好學校,雖然我資源很多,所以我給我娃的兜底方案是考上北京十二中,然後踏踏實實的參加高考),永遠都要想到最差的結果,給孩子一個兜底的方案,否則,你會愧疚你孩子一輩子。

所以我真心負能量的善意的勸各位,不能為孩子謀求前程的,還是該咋地就咋地吧
豬鐵,OK
李維知乎用戶、小市民 等人讚同
真的是個人就能工作幾年20萬+?華為夠屌絲了吧,上海華為應屆本科除非複,交,一般都是985工科碩士。BAT一般都要名校的尖子,名校cs專業拿得到BAT等offer的人不會超過20%。4大行和一些商業銀行的管培生,最差都是交大級別,一般是海歸名校,清北,為什麽啊?就招幾個人,這幾個學校簡曆都夠挑選了,即使是這些人,要過上體麵的生活也是很困難的,那其餘的芸芸眾生該怎麽辦?
上海2500萬人,年收入過12萬的大約是90萬人,年薪過30萬的人大約是30萬人(來源統計局和各種社科院文檔,上海在職工作的人大約是1k萬人)
80後收入過12萬的大約10%,過30萬的1%,過50萬的0.3%,前段時間社科院專家統計出來。
能稅前上20萬,這個工資在打工階層算高的了,矯情實在說不過去,天涯論壇時常有這部分人出來發牢騷挨罵,但是如果細想下下,也不無道理。
典型舉例;某30歲大型網絡公司高級工程師,未婚,待遇2w * 15月,年薪30萬,月到手約1.5萬不到。年底3個月獎金許多畫大餅的,要打折扣,算到手3萬。
開銷如下:
1 房租 3k.
2 生活雜費 3k。
3 交女朋友,動不動幾k一個月正常,我見過許多國慶情人節一次性用掉5,6k的男的。
算月均剩餘8k。如果家裏出得起30萬首付,那要買一套250萬的房,首付80萬,還差50萬,起碼工作5,6年,這還是房價不漲的情況,如果還要結婚生子,上幼兒園的大筆開銷,基本是月光族,何況沒買房,在丈母娘眼裏連結婚生子的資格都沒有。這是近憂,遠慮呢?我認為是有的。
1 高薪伴隨著高強度的工作,晚上9點後回家是常態,你要老板的錢,老板要你命,外人看似高薪,其實舉例人物說白了就是高等點的碼農,也是看人臉色做事的,職業成就感不是很高,而且上漲通道窄,很難上升到管理層,哪怕最基層的。
2 年薪30萬以上工種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金融等更新換代,依賴於腦體力的行業,一定程度重複勞動,除非個別出眾的人上升到管理層,不然對行業影響力並無提高,隨著年齡增大,工作狀態下滑,完全可能被更能加班吃虧,待遇要求更低的90後取代。
你高薪人士忙10幾年,充其量有套250萬的沒還清貸款的房子,上海土著隻要不是平民窟的,有個1,2套房,固定資產600萬問題不大,土著2代即使拿個年薪7萬工作,靠房租一年10萬活的很好無壓力,土著的工資是零花錢,而80後打工階層工資是活命錢。
創造社會財富相對低土著人群,生活質量超前者,這種狀況在可預見未來無法改觀,所謂的高薪人士遠遠過不上他們想要的衣食無憂的生活,這才是困擾這些所謂高收入階層的真正原因,大城市特有社會價值觀衝擊著北上的精英打工階層。

事實上打工確實沒前途,還是前麵為例,年薪30萬,以月薪2萬 * 15計算。
單位月繳納保險等,大約有7k。這樣算上去每個月創造了2.7W財富,因為單位繳納的費用也是用工成本。
1 年到手22萬,被政府吃掉8萬,單位繳納的也是被政府持掉7萬,號稱年薪30萬,被政府竟然持掉15萬,即使這樣,政府還是嫌少,延遲退休年紀壓力很大,而個人繳納的養老金要至少等35年才能拿到手,和稅無異。
2 買房子,月供1.1萬,前4年基本70%都是利息,4年被銀行搞掉30萬利息。
這樣算上來,工作4年創造財富了(2.7 * 12 + 6)* 4 = 150萬,但是竟然有90萬以各種形式截胡,回流到政府,銀行,開發商等國家機器手中。而打工仔幾乎成為了月光族。

不是高薪人士創造的財富少,而是被隱形剝削了太多,掌握的著大量財富的人群可以利用規則躲避各種稅收,比如馬雲買飛機,邁巴赫,可以通過公司走賬逃稅,價值幾億的股票套現可以合理避稅,而打工仔卻成了國家機器眼中的唐僧肉,中國的稅收主要是有工薪階層來承擔。

一般正常it公司金字塔結構是這樣的,領導層,前1%,年收入7位數以上,完全掌握這個團隊命運,一般都是創業成功者。
骨幹,主管,占5%到10%,活的也不錯,一般年收入30到80萬,基本都有房有車,有一定事業,要進入這個階層一般也不是很容易,機會運氣都要有。
能在任何單位進入以上2個階層,應該說在北上廣立足了,是生態係統的優勝者。
難就難在其餘90%的流水線的兵了,無核心競爭力立足,而且隨著年齡增大,競爭力不增反減,隨時有更便宜的勞動力所替代,危機就在不遠處。
大部分80後就處於這尷尬第三層,事實上據我觀察,能進入前2階層的人中,80後占比例不超10%, 回老家,連目前收入狀況都沒有,留下來,似乎有無法突破的瓶頸。
婉嫕,認真回答,對關注者timeline負責
2008年,美國碩士畢業北漂,23歲起薪10來萬,自己覺得不錯,亦莊房價9000,一個房間月租800,最大的錯誤是當時沒及時借錢買房. 
2010年,薪水沒怎麽大變,但亦莊房價已經16000,芍藥居一個房間月租1500,房價30000加,馬上意識到北京根本不會有任何希望,雖然我已經有了北京戶口,但仍然找機會從北京去了杭州. 


2012年,在杭州薪水一年15萬吧,慚愧,製造業比不得你們搞程序員的,但當時杭州房價已經20000+. 房子沒有的外地人連戀愛都不好談,當時感覺那房價逼的相親女見麵第一句話都是有沒有房,所以雖然公司好,環境美,但也毅然離開杭州. 那時聽聞北京四環的單間漲到2500,我覺得月薪1萬的估計待著都艱難.

2013年,在北京杭州動輒三四萬的情況下,看到蘇州10000的房價,都覺得這簡直是外來人的天堂. 杭州是浙江老板的天堂, 蘇州才是我的天堂——一年內,園區買了三室兩廳,娶了個老師做媳婦,媳婦嫁妝代步車一輛. 然後打聽當年一起在北京待著的同事,除了通過家裏支持能買下房的或者轉行做金融的,其他的都走光了. 


我覺得在北京待著如果覺得艱難就趕緊走. 走的越早越覺得離開是正確的. 
現在是2015年
北京應該4-5萬了吧
而蘇州三年來移民湧入,園區已經2萬了,相城區1萬多一點 
無錫不到9000,常州不到7000. 蘇錫常如果你來了就知道,生活質量比北京還高. 
還不行就去長沙,也是省會,房價6000. 跟我一起畢業的國內碩士同學,住著156平每個月還房貸不到2000,吃喝玩樂樣樣有,買房子省的錢,別說買車,都足夠送兒子去國外了. 

非要呆在北京受罪,隻能說人各有誌吧.

2015/12/11
好吧,今年沒來蘇州的先不要來了,考慮無錫常州吧. 蘇州移民湧入,今年暴漲超過北上廣.我買的房子漲了100萬,唉
青嵐,不定期接受北京知友的麵基邀請(通過咱們…
李小胖仙忘知乎用戶 等人讚同
說一個60後吧,80,90可以參考一下,是我爸一個朋友,叫他C叔吧。
想當年,C叔在我心中絕對是偶像級別的,八十年代的重點大學畢業生,計算機專業,國內最早的一批程序員,鳳凰男,是他們村高考唯一考上大學的,而且,長的還帥,身高182cm,C叔大學畢業後回我們當地當了幾年公務員,後來借著單位去美國考察的機會,奇跡的在美國找到了工作,並在美國留了下來,後來國內互聯網熱,在馬上要拿到綠卡的時候,腦袋一熱,沒經住大學一個官二代同學忽悠“誒,這綠卡啥時候不能拿啊,但這發財的機會可不是啥時候都有的啊,過了這村可沒這店,再說了,真有錢了,想去哪不能去啊,是吧?”,放棄工作以及綠卡,回北京創業去了,他屬於技術副總,在我們當地普遍月薪1000多的情況下,他在北京年薪就20幾萬,公司配車,後來也在北京買了200多平的房子,反正妥妥的成功人士,輝煌了很多年。
後來在他47歲的時候,公司發生內訌,他被踢出了管理層,但年薪還是照拿(當時年薪50多萬),又過了半年,變成了月薪5000,他氣不過,去找老板理論(就是當初拉他入夥的大學同學),結果被一頓奚落:“你知道現在畢業的大學生給他5000他能玩命給我幹,別以為公司沒了你就玩不轉,技術嘛,學幾年也就會了,我是念在舊情才沒把你趕出去,你好自為之吧。”C叔聽後,遞了辭職信,之後就開始了創業生涯,剛開始是做老本行,IT,把積蓄基本賠光了,後來把北京的房子抵押,回我們當地開了一家工廠,也是年年賠錢,前一陣跟我爸喝酒的時候說,創業這幾年基本把老底賠沒了,北京的房子也賠沒了,今年再不掙錢,這個廠也維持不下去了。
人們常把聚焦點放在那些富豪,成功人士身上,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人們通常也隻會注意到他輝煌的時候,像C叔這樣的人,又有誰會留意呢。
蘇耷水,常為客
big白yijun wang知乎用戶 等人讚同
這篇是去年這時候自己寫的一個日誌,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來了。貼在這吧。
晚上的城鐵裏,盡是滿臉倦態的人。手機沒電了,沒法看書,於是我就一直端詳對麵座上的一個女人,看她一邊懶洋洋的打電話,一邊隔著裙子搓大腿,眼妝遮不住的倦怠從眼角處溢出來。這時候兩個男人上車,正站在我麵前,擋住了那個女人。好吧,女人看不成了,聽這哥倆聊天吧。
兩位中一個特別瘦,一直蜷著腰。聽他說,忙完手頭的活要去做個手術,把腰直過來。唉吆,車廂遇病友啊,趕緊跟病友搭話。曾幾何時,我也曾以身試了各種法,差點去拜師學醫。什麽叫有病亂投醫呢,這位老兄見我坐的鬆肩拔背,語速又慢的出了點莊嚴感,似乎已經得了道,於是各種請教。最後,他竟然坐過了兩站。
瘦兄下車後,他朋友接著跟我聊,講瘦兄的腰已經變形了,保守治療怕是沒用了。這二位是大學同學,都是程序員。瘦兄早先自個整了個公司,接活幹,終日累的不死不活,又趕上家裏出了事,拉下了饑荒山。這不腰疼了三年,沒找過一次醫生,搞成今天這樣。
這位老兄說,都已經三十五、六了,應該也算活的明白點了,同學裏有發達的,有慘的,大部分都一般情況,當然也有沒了的,人怎麽活,不都是活一輩子麽?早些年做程序員,那時候收入高,地位也高,現在呢?我就說,這程序員,大部分就好比是虛擬世界裏的管道工人、保潔員、建築工一樣,每天修修補補。他大笑,說是。
出來霍營的城鐵站,外邊都是黑車。司機們為了省燃料費,打開車窗下來推著車攬活。老兄他說你年輕啊,還有希望,然後各自走開。
這是兩周前的事了,今天想,如是昨天。時間過的多快,回到北京已經一年了。年輕?晃悠幾下,不久也老了。
剛畢業後回到老家某號稱國內第三的都市報做記者,大領導欣賞,小領導排擠,但如果隻想拍拍照片寫寫稿子而不願意去跑跑廣告,無論如何工資都一直極低,多數時候不到3000,搞到最後自己也沒好好幹。辭職回來北京到現在整整兩年了吧,前一年一直在各種亂七八糟的媒體混,寫過稿子,拍過照片,畫過插畫,遇見了許多說出去沒人信的奇葩經曆,混到最後幾乎吃不上飯了,多虧了在北京的同學和朋友接濟撐著,業餘還能給人定做些皮具、寫幾個毛筆字什麽的手藝活掙口飯吃。第二年終於做了以前看不上眼的企宣,這才把收入穩定下來,但跟做IT的同學比起來,我那點收入簡直就是乞丐了。現在不敢提自己畢業的學校,怕給母校丟人。大學時器重自己的那些老師,現在也不敢去拜訪探望,覺得沒臉見老師。
樓上有人講在國內隻有進體製內最好,要不就出國移民去,這些年我自己體會著,差不多就是這樣。前兩天一個在航天係統的邊緣混了幾年的同學要回老家了,我們同宿舍的三個人一起回學校吃飯,同席的另一個同學說自己剛回家結了婚,聽起來女方家世不錯,他自己現在在航空係統內跟空軍倒騰軍火。每次同學小聚,以往的許多同學如今都在體製內混的不錯,也多結婚生子了,搞得我也有點小感慨。
有幾個在體製內的同學,有在研究所的,有在國企的,收入沒有互聯網企業裏那些同學那麽高,都說要是有能力,還是去個企業能發揮自己的能力。他們當初進研究所,也是為了個北京戶口。
說到北京戶口,北京本地人沒啥感覺,我以前也沒啥感覺,但這兩年感覺就深了。有北京戶口簡直就是古羅馬帝國時的羅馬公民一樣啊,在中國,北京人所享有的是一等公民待遇,雖說拿北京戶口跟發達國家綠卡比有點誇張了,但也差不多。這點隻有北京人真正在北京以外的中國落地生活過才能體會到,北京這幾年空氣不好,環境惡化,但是別忘了,這是因為北京是集中了全國所有能搜刮來的資源建起來的,在北京周圍活不下去的人們隻能擠進北京這個發展中國家中的發達國家才能活下去,這才導致北京的城市病。
北京戶口為啥那麽多福利呢?有個小事,聽說過很多次,認識的很多北京人,上一輩有人在國企工作的,都經曆過上世紀80年度末的風波,那會北京國企的員工都給發個棒子,說是去打學生用的,當然那些人說後來都沒打成,但是不少人家還有那時候發的棒子,據我以前的女朋友說,她家那個還是紅木的,現在還留著。古來所有的中央政府駐地,對所在地的居民都要額外關照。當然有例外,曆史上也有不關照的,比如周厲王人家就不關照,然後公元前841年的時候,周厲王被京城的老百姓揍跑了。什麽?您有了北京戶口覺得沒啥用啊?那是您用法有問題。您拿著美國護照去阿富汗遛彎也是作死不是?
已經有北京戶口的人們,再努把力就隻能是去移民了吧。比如我幾個北京的同學不是去美國就是去瑞士的。其實做個北京人也不是特別值得向往的事情,多少北京本地人一家人擠在胡同裏的棚戶裏吃著低保,哪怕那個低保水平不低呢,吃低保總歸不是什麽特好的生活,看看也挺心酸的。誰讓北京是北方的最大的城市啊,大城市裏那麽多人才,競爭那麽激烈,不給本地老百姓留什麽安貧樂道的空間的。北京要隻是個政治中心還罷了,但是中國這錢、這經濟,都要看政治臉色,所以隻能一起擠進北京來,北京就成了各種東西的中心了,這中心邊上可真不是過日子的地方,所以北京本地人很多覺得自己過得並不好。
中國這個國家比較特殊,中央政府特別有權利,所以才能保持幾千年的相對統一穩定,這種權利是自從漢武帝實行鹽鐵專營之後鞏固下來的,在漢武帝之前,玩鹽鐵的人都是能左右政府富可敵國的大商人。也就是說中國的中央政府永遠掌握著這個社會中最穩定、最暴利、最無法替代的財源,而這個財源是從商人那裏搶來的,國家對商人是提防的。需要給大家提個醒,都說咱國家政府啥的不民主、不聽老百姓的的嘚嘚,這還真不是單純的政治製度問題。俺奶奶在世時寬慰工作中受挫的俺爹:“吃誰的餑餑,聽誰嘚嘚”。咱們國家這個政府啊,還真不是吃的老百姓的餑餑,他憑啥聽老百姓嘚嘚呢?因為政府早就把最賺錢的行業壟斷了,優質資源都是國企,中央政府也不缺你們這幫老百姓的小錢,所以做百姓的也別學著西方人說自己是納稅人,要求納稅人的權利啥啥的,您那分量真不夠格。惦記著老百姓手裏小錢的是誰呢?是地方政府。所以您看前幾年地方賣地賣的那叫一個歡,逼得多少家庭家破人亡。
改革開放以來,有幾波發財的機會,都是政府開放一部分原來政府壟斷的領域造成的。比如第一波發財是開放消費品市場,讓一部分人發財了;隨著消費品市場飽和,政府又把部分國企變成私營,開放對外出口貿易,並開啟商品房市場,這一波發展紅利一直到現在也差不多被瓜分完了;現在這屆政府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首先放出來的是金融市場,於是有了這幾年的民間金融熱,這波紅利估計在兩年內會成就新一批富人。
至於互聯網,比較特殊,是純粹在民間底層發展起來的,國家在這塊的控製一直有心無力,現在這屆政府開始意識到互聯網經濟按以前的控製的方法沒有用,官方建的網站沒幾個活的好的,於是開始嚐試新的控製方法。現在基本就是詔安的辦法。
另外互聯網經濟之所以在中國發展的格外快,並且現在大有超過美國的勢頭,我想還是因為中國政府在技術原因下被迫開放了一直被封閉的信息領域,互聯網經濟的繁榮,說到底是信息經濟的繁榮而已,在歐美信息經濟一直是大生意場,傳媒大亨個個富可敵國。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一直依靠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壟斷著信息領域,直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撕裂了原本被國家壟斷的信息市場。所以我認為中國互聯網經濟的發達,本質上與中國改革開放期間的房地產、消費品、金融等市場領域的繁榮是相似的。
中國絕對是當今世界上最獨特的大國,我們跟基督教文明不搭邊,頂層設計也沒有像印度一樣完全複製西方體製,政治傳統一直極端穩定。中國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而且這些稠密的人口相對來說人均受教育水平要比印度、非洲這樣的地方高的多。大家看中國從漢朝以來的曆史,隻要全國統一,整個東亞大陸就成為一個統一的巨大市場,一般二、三十年就能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這方麵現在的歐盟也沒法比。可以說中國是以武力統一的方式在東亞大陸建成了一個巨大的自由貿易市場,這個貿易區內政治製度、語言文字、宗教信仰、貨幣製度都高度統一,明清時的人的自負來源是有道理的,明清鎖國相當於關閉了西方國家進入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市場的渠道,想像一下如今歐盟或北美自由貿易區限製中國資本的進入就好了,基本上一回事。那時候大清拒絕英國人進入中國市場,就好像原來的WTO拒絕中國差不多,都是一個發達的、內部相對統一的市場體係不願意帶圈外的人玩。自己日子過得好好的,就不喜歡外來的人進來攪局。
中國政治未來會走向何方?我想大統一還將是最重要的政治特點,隻要中國還想保持大統一的中央集權這一延續了幾千年的政治傳統,政權統治工具體係就永遠是占有最多社會資源的社會集團,在統一的強大的中國裏是不允許商人有能力幹涉國家政治走向的,商業也隻能是為國家積累財富的工具,國家不會為了商業發展讓出最核心的領域的。中國也不可能有羅斯柴爾德家族那樣巨大的商業力量存在,除非政權易手,統一不在。誰也別說什麽天賦人權之類的,沒有能力去維護的權利那不叫權利。千萬別忘了誰手裏有槍。
美國的獨立跟商業力量在歐洲不能獲得統治地位有很大關係,有錢的人在歐洲一個武裝貴族控製的社會裏搞革命奪權很費勁,在美國這個新大陸就容易多了,以前老說“美國夢”,其實美國夢就是你隻要努力掙到大錢,隨便你的錢是咋來的,都能享受原來在歐洲隻有世襲貴族享受的社會待遇。納粹當年總是把美國當成一個猶太人控製的、要摧毀西歐文明的國家,實際上美國是當時最徹底的被資本家控製的國家,隻不過資本家大部分是猶太人。而兩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的貴族幾乎死光了,美國的價值觀得以通行天下了。所以很多人說國內混不下去,就移民去西方,這也是因為西方世界槍是在有錢人手裏,你隻要能掙到足夠的錢成為有錢人就能成為所謂納稅人,你就是那幫能掌權的人,你的權力大小可以直接由錢來決定,當然如果不考慮種族和文化問題的話。這在中國是辦不到的。在中國你有錢你也不是遊戲規則的製定者,掌權的把規則一調整,你就成人民公敵了,你的錢是誰的還不一定呢。
好在什麽呢,中國現在這個各方麵製度還不完善,農村什麽的還有點法外之地的感覺。歐美那個製度太完善,不容易有特別好的發財機會。如果是梟雄啊,要想發財還是在製度比較亂的地方,發了財就趕緊去製度完善的安全地方關門過日子去了。

我覺得了解中國的曆史發展脈絡,還是有利於我們做一些人生選擇的。有機會也要多看看新聞,看看時政,雖說新聞大部分沒啥價值,不過在這社會上還是要多長幾隻眼,別哪天快要被賣了自己還不知道。

這些話說起來都是物質層麵上的,要想過的好,精神上還是要有個信仰好。當然,最好還有愛情,最好。
是不是有點跑偏了呢?好像是。聊起來就刹不住了。大家來這看的大概也不是真想找到啥出路的,這也就是一起交流交流,抱團取個暖吧。人各有命,誰的建議也不太當用,自個還是要忙活自個的事啊。
————————————————
沒成想這個答案的讚同數過了百,還是頭一回呢。說來好笑,我一度想把這個有點跑題的答案刪了,結果放了一天,半夜發現點讚的人越來越多,一天就過了百,整個過程中我一直觀察來點讚的人是怎樣的情況,留意點讚的人最集中的時間段。看來大家真的很關心這個話題,這是題主關注到了咱們這幫人的痛處啊。
最早來點讚的人是周日晚上和周一的淩晨,足見關注此話題者的作息習慣了。我自個有點覺得自己挺無聊的,幹嘛關心這個呢?不過分析沒啥用的事成了一種習慣了,也算種樂趣。
看來大家都很焦慮,這也正常,我這裏說這個點讚的情況,也是想告訴大家,其實你不是一個人在孤單,那些每天早上跟你肌膚相親擠在一個車廂裏上班的人們,都是半斤八兩。北京那上下班時等車的人群,誰看到誰都難受。
難受就要想出路啊。知道體製內好混,但是一來進體製不算容易,二來確實也不喜歡體製內那個環境,進去也未必能混好。相信在北上廣混的各位,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吧。
昨天看到一個中學同學在南方一個省會辦了個美術培訓的學校,幹的很紅火。我第一反應是:他哪會畫畫啊?關於畫畫這個事,在跟我一起學畫的人裏還真沒見過比我畫得好的,但是我就是沒信心畫下去,也是很多原因吧,根源還是自己覺得找不到繪畫的意義。我覺得大家老提夢想理想什麽的,其實也是都有一個差不多定下來的價值判斷,符合這個價值判斷的事情,大家才會認同,才會甘心去付出。要不然,說真的,就北京這交通,擠過一次就精神失常了,別說一直堅持到收入提升到30萬、50萬了。
以前做新聞跑口,接觸過很多部門很多級別的公務員,其實同齡人的話,大家都一樣,而且考上公務員的人優秀人才還是很多的。我從報社辭職後,也有過進入體製內的機會,到底還是自己放棄了,因為知道自己在那裏麵玩不轉。對於體製這個東西,心態還是要開放點,隻是種活法而已。事業編裏的那些人的辛苦也有,他們的福利也有,他們裏麵也有每年登個雪山潛個海的,個人追求也沒妨礙著。
我剛畢業那會在義烏呆過一段時間,有發小在那邊辦個小廠子,掙錢還不少,生活也算輕鬆。中國這個南方,跟北方還是不一樣的,要是想憑自己本事吃飯,經商創業什麽的,還是去長江以南吧,天高皇帝遠,當地政策對商業也寬鬆。有個小細節很有意思,那就是對陌生人的尊稱:北方飯局相互稱某領導、某主任,還有某老師、某總;南方就比較直接,叫某老板。另外就是寒暄,北方人見麵是問您哪個單位啊,在哪裏高就?南方人是您做什麽生意啊,在哪裏發財。你看看,這就不一樣。馬雲當年要是賴在北上廣,阿裏也不會有今天,這段曆史大家可以查查看,還是挺能啟發人的。
以前喜歡玩《帝國時代》那個遊戲,經常有主城被摧毀的時候,這種時候要想反敗為勝,那就要拋棄守城的概念,要把戰略眼光放開,把整個地圖都當成自己的土地來經營。哪裏有金礦我就去哪裏,哪裏資源豐富我的人就放在哪裏,一旦有機可乘就主動進攻,消耗對方的力量。如果各位誰想創業的話,請記住一個事情,那就是資本無疆界,越自由的資本流通越能創造價值,而資本永遠是要流向利潤最高的地方。商人重利輕別離,我做記者時和私底下接觸過的所有事業有成的商人,都是輕別離的,沒有什麽主基地的概念,哪裏有生意就去哪裏,不要留戀什麽故鄉啊、大城市什麽的。如果你要決定盡量遠的離開體製,又想過的好,那你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我黨就是農村包圍城市啊,要想造體製的反,想革命成功,那就要到體製最薄弱的地方去。
現在電商已經瘋狂的布局農村市場了,隻不過我們在城市裏看不到這些事情。別說IT出了北京就玩不轉,剛剛城鎮化的農村社會的經濟互聯網化還剛剛起步,現在手機這種移動終端也很便宜了,三四線城市已經是下一步中國經濟的主要增長點了。房地產那也不是隻有北上廣,房地產也是靠著全國農村的城鎮化發大財的。
要是能力夠呢,還可以把眼光放在海外上。代購那也算是國際貿易啊。聽老家的人講,好多人還去非洲種地去了,過的聽說還行。北京啊,自古也不是什麽宜居的地方,建在長城腳下,胡漢之交的地方,古代更多時候隻是個軍事堡壘,現在其實也是出於軍事考慮,防禦北方某軍事強國麽。您看這北京周圍,哪有富裕的地方?
先說這些吧,挺希望之前關注這個問題的人回來看看的,說不定能引來個新的好答案呢。
還是說啊,人生沒有完美的答案,沒活到最後就都說不準。
我覺得其他答案裏好多說題主矯情的人並沒有找準問題根源。

根源不是收入、霧霾、擁堵什麽的,而是子女高考。
其餘都不是大問題。

年薪20~50萬當然可以讓北漂生活得很好,隻要別硬要過那種自己收入水平達不到的生活,比如三環內大宅、百萬名車之類,日子還是相當滋潤的。

甚至子女入學都不是大問題,北京市工作居住證能保證免借讀費上中小學,當然,優質教育資源永遠會稀缺,想上好學校要麽有錢要麽有人要麽有特長,這不是一紙北京戶口能解決的。
問題就卡在當前非京籍生源不能在北京高考這問題上。題主的憂慮很現實:既然要回分數線高的老家高考,那就得從小開始抓成績、拚題海,你在北京上到高三再回老家鐵定連個三本都未必能上,所以孩子一定要很小就回老家,就算老家有父母照顧,長期隔代教育影響也不好,那自己回去也是無奈的選擇了。
前麵說的「小城市沒有互聯網公司、創業不易、小買賣不會做」就是這個背景下的無解難題。

當前互聯網從業的年輕人大多還沒有或者不敢往這麽長遠去想,畢竟這行裏未婚未育還是占了大多數,甚至不少人幾年都沒有個穩定的可以考慮結婚的對象。提到子女高考,怎麽也是近二十年後的事了,不願多想也是情理之中的。
況且近兩年戶籍改革正在加快,部分省份已經取消了城鄉差別,很多人還預計十年內地域差別也將打破。被北京戶口憋死這種事說不定幾年後就根本不是問題了。
但誰也不敢打包票,把自己子女的未來就這麽賭上。

當然要解決這個困境也不是沒有辦法:
  1. 老家(不一定是本縣市,隻要在本省就行)如果有信息產業的招商引資項目,可以攜自己多年在北京積攢下的資源去合作試試,確實有不少成功案例,當然小城市的辦事方法和北上廣不同,適當變通;
  2. 出國,移民;
  3. 通過各種渠道比如有進京指標的單位等,拿到北京戶口;
  4. 跟北京人結婚;
  5. 單身,或者丁克一輩子。

哪個比較適合互聯網北漂們,就看你們自己的了。
除了少數人,其實確確實實沒啥未來。

爸媽都要老了,而你還在為你自己都說不明白的夢想努力折騰。

房子沒有車也沒有女朋友也沒有,你除了自以為是的努力之外沒有一點價值

當初爸媽說留在老家進體製吧,你上多了知乎,上多了一些人均GDP完爆梵蒂岡的社交網站——謔,人家起薪就幾千幾萬,人家每天的生活充滿了高大上的體驗,大牛們仿佛在告訴你,你來你也行。大牛們在無情鞭撻體製內工作,大牛們在召喚你們去北上廣浴火重生。於是你說嗬嗬,老子是要賺大錢的人,怎麽能在這種地方浪費青春。

爸媽看著你,有點失落,但是還是表揚你,哎呀,孩子長大了,懂事了,一定要賺大錢回來呀,給爸媽吃好的穿好的啊,再找個好點兒的媳婦呀。

你也很自信,嘻嘻哈哈和父母做下各種各樣的約定,比如要用第一桶金給爸媽買點高檔衣服,比如要賺大錢給爺爺奶奶買高檔保健品,比如要把家人接到大城市過上好日子。然後,你就坐上了去北京去廣州去上海的火車,去了你心中美好的他媽夢想城市。

幾年過去了,當時說不在體製內浪費青春的你,現在卻在某個企業裏浪費時間,每天跟著那些奇奇怪怪的英文名高呼團隊榮譽夢想,想到最後也沒見你有了夢想。當年說要賺第一桶金的你,每個月要交房租的時候臉色都嗷嗷白,自己買一件衣服都要咬牙切齒半天。什麽?給父母買東西?我什麽時候說過了?

結果都二十來歲快三十的人了,爸媽還得跟安慰幾歲小孩一樣安慰你:沒事的,沒事的,一切都會好的,大不了不幹了,回家,回家跟爸媽在一塊,注意身體,多吃點好的。爸媽身體都好,一切都好,你別擔心,快點找個女朋友,請人家姑娘吃頓飯,別在人家姑娘麵前一副窮酸相,缺錢的話爸媽給你寄過去。

電話裏的爸媽聲音似乎不如以前有了活力,你問起爺爺奶奶的情況,爸媽支支吾吾,但還是馬上告訴你,爺爺身體不是太好但還很精神,奶奶有點犯糊塗記不住事,沒事兒的你好好努力,你不敢親自過去問,你內心知道有些事很快就會發生,也許下一次過年回去,也許見到的就是虛弱的,甚至記不清你是誰的老人家,或者。。

然後你回到了知乎或者什麽其他亂七八糟的網站,看到上麵那些女王們,拽爺們紛紛說自己和家人決裂鼓吹獨立自主出來賺大錢,你覺得很無力,你有一個愛你的家庭,沒人逼你這個那個,甚至知道你要出去的時候爸爸媽媽還在想盡辦法編點兒詞兒讓你有點信心。但是呢。

大城市混了幾年,跟土豪二代吃過飯,跟學霸天才聊過天,最後權貴們還是那些個權貴,你還是你,因為你的朋友A去了高大上的公司,你的朋友B去了另一個高大上的公司,就你自己還在一家明天就要倒閉的小作坊裏吹牛逼。你看多了各種雞湯雞血雞脖子,你說自己現在混的屎也不是,都是因為自己的懶或者無能,可是就算你認識到了又能怎麽樣?那些好的工作好的機會能因為你認識到自身缺點就把你招進去麽?

你說不能拚爹,你說當年我沒去當公務員是因為老子懶得和別人拚爹,你說自從大大上台之後拚爹的時代就過去了,現在是拚實力的時代!——你在和別人的飯局中無數次強調著一點,但也隻有你自己知道,你當年是去參加了公務員考試的,隻是行測申論加一塊還不到一百分。朋友公司的年輕高官比你還小幾歲,是真正的二代,又拚爹又拚實力,然而這些你自己是沒想過的。

回家的時候你和朋友說的話都是互聯網上新鮮熱乎的梗和話題,談到手機滿嘴情懷體驗,提到生活滿臉視野見識,張口VCPM團隊組建。閉口天使A輪融資IPO。那一瞬間你好像忘了你下個月的房租都沒錢交了的事實。

你朋友啃著家鄉的豬蹄,看著你,覺得你像個深井冰。你看著他們覺得他們的青春都被浪費了,過著自己看不起的“一眼望到80歲的生活”,可憐,可歎!連生命中的可能性都不去追求!然後你被你朋友開車送回了自己家。

是啊,你的老家朋友全都是low逼,可是也沒見你比老家的朋友強到哪了。你的定位也無非是“哦內誰在北京打工呢”,你指望誰在介紹你的時候說你在追求夢想嗎。

醒醒吧,打工仔們。遠方能給你帶來的,也許就僅僅隻有遠而已。
Panda的知乎樹洞,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金融小民工/業餘關注…
也說一個自己吧,自己88,老公85,來自偏遠四線城市。12年碩畢業老公繼續做科研,剛開始兩人收入不足1w,租過二環非常非常破的房子,2500一月,真非常破,就是那種比你出生時你家裏還破的屋子。那時候工作略無聊,老公科研看不到出路,非常非常理解題主的問題:幾乎過幾天就會問自己:為什麽會留在這裏?!想過出國,想過回省會城市,甚至已經開始有聯係……後來,咬牙堅持了。老公科研發了SCI10+文章,老板給了承諾的職務,自己也慢慢找到工作的快感和方向,收入也提高了,家庭收入能過50稅後。打算明年年底買房。所以當初的那個問題慢慢就淡了……所以一句話,之所以會產生這個問題,根本是你占有的北京的資源不夠(資源包括收入、成就感、歸屬感、人脈等等)並且看不到目前職業三五年後的提升,導致的不自信,引起對未來的擔憂。如果自己感到對未來迷茫,確實需要重新考慮留在北京這個問題。
戶口也好、收入也好、教育養老也好,其實並不是壓垮人的最後稻草,而是你心中那種:臥槽我五年後還這個吊樣,的感覺。如果你心中有那種:沒事,房子破沒關係,路途遠沒關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信念,不管是幾零後,我想都會有希望的。
我想北京給我最大的禮物就是認清自我並有信心讓自己更好。其實周圍牛人非常多,我覺得在北京八年,退掉了剛開始和牛人打交道那種惴惴不安,而是能夠分辨出牛人最可貴的品質並欣賞,能學來的學來,學不來的不嫉妒。
最開始確實很關心自己同學啊,老家同學啊過的怎樣,好像自己苦就不應該似的,現在越來越淡定了,送給題主一句話,就是周迅在紅高粱裏的那句:一個人一個活法。你要做大嫂一樣烈女也好,九兒一樣與土匪私通也好,不過是一種活法,都有光鮮和不堪,內心是不是快樂隻有自己知道。
知乎用戶,黨員,灌水愛好者
xie2008hit飲悅知乎用戶 等人讚同
這個問題的設定有點奇怪:
大多數北漂,來京十年以上的占大多數,沒有北京戶口的占大多數,幹IT互聯網的占大多數,年薪在20-50萬的占大多數。
如果來京10年以上,來京時那是2004年,房價還沒有怎麽起飛,入京戶口也沒有太高的門檻,一個普通打工者,從2004年攢錢到2007年,差不多也能買房了,如果是來京10年了,年薪50萬了,早就在為未來做準備,盤算如何將子女送到國外了。

在北上廣真正感到沒有未來的是2009年以後畢業的人,同樣沒有戶口,沒有房子,還拿著5000元的工資給年薪20~50萬的人當手下,就算買了房,也是需要幾個小時的地鐵和公交,而且最近地鐵還漲價了。
既然題目描述中提到了互聯網行業,那就分享一篇文章,《互聯網亂世之下,那些人才流動中的心酸和無奈》,來自微信號tomsinsight

北京,入秋,霧霾天及社交網絡的分享,讓大家忽略了這個三千多年六朝古都傳承下來的秋悲寂寥。北京的天氣如二進製碼般分明:今天重度汙染,明天就晴空萬裏。而TMT行業也是如此,成王敗寇:一方麵是熱火朝天的互聯網化的顛覆,另一方麵很多企業都在紛紛裁員。讓這個秋天注定成為行業時光柱上的重重一筆。

亂世出英雄,而一將功成萬骨枯。也許真正構成曆史的,並不是那些我們傳頌的英雄,而是和我們一樣的默默小人物。我們奮勇殺敵,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因為榮耀和不朽,隻希望能填飽肚子,能帶著幾兩銀子還鄉,安穩享受自己的餘生,子孫滿堂,無疾而終。

互聯網亂世,也是如此。我們仰視著英雄,追隨之奮鬥,模仿之創業。大多時候不是為了改變世界,更多的隻是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生活。而我們卻不知不覺的迷失了自己,忘記了初心,直到滿地的屍體把我們喚醒。拔劍生死是一種讚歌,而背後的無奈和失敗的苦痛卻隻能散盡在這蕭瑟的秋風中,吹動著英雄的戰袍。

今天,我們就來講述幾個真實小人物的故事,來洞察分析行業的變遷,和背後的無奈。

外企裁員潮與人才流動

北京,東三環,偌大的小區花園隻有Tony一個人坐在休息椅上抽煙,對生活質量要求極苛刻的他卻仿佛沒有注意到霧霾。Tony今年37歲,清華本碩,畢業後就在全球著名的A記公司中國研發中心工作11年,做到資深架構師,圖像渲染(非實時)方向,薪水一年80w左右。在房價瘋漲之前已經在這個東三環挺有名的豪宅置業,老婆全職太太,兩個孩子,父母健康。從各種方麵看,Tony都是人生贏家。

但是Tony卻提前遭遇了中年危機:2014年5月份,A記公司中國研發中心裁員,正如2014年這一波外企裁員一樣,工作久,級別高的員工反而是裁員的重點對象,Tony拿了N+5走人,這個規格的解約金遠超勞動法規定,也算是最後的福利。但Tony並沒有感到絲毫的快意,畢竟畢業就在A記,對外麵的環境並沒足夠了解,雖然多年不斷有獵頭邀約,但離開這個已經構成自己人生的工作,還是非常忐忑。

Tony把自己的求職目標放到國內互聯網公司。畢竟,正處在行業熱點、能開高薪水、有著更好發展前景的國內互聯網巨頭,從紙麵各個方麵看都是機會所在。恰好,國內互聯網巨頭也對有著深厚技術經驗、規範技術背景、清晰職業定位和有職業精神的外企高級技術人才有著濃厚的興趣。沒多久,Tony就以100w的身價,加入了著名的互聯網巨頭B廠。這豈不是人生贏家再創輝煌,怎麽會遇到中年危機呢?而轉折恰恰從此開始。

入職沒多久Tony發現,從A記到B廠,並不僅僅是從國貿到西二旗這點地域變化那麽簡單,也並不是從步行上班到開車1個多小時這點辛苦就能表述,更不是公司平均年齡從35到26這樣可以直接用數字量化。

Tony遇到了全方位的挑戰:首先是工作內容,傳統的IT企業由於是分發軟件產品為主,產品迭代周期長,產品線短,用戶群相對固定,這對於技術人員有比較高的質量要求,特別是對於Tony之前的架構師職位,主要是針對A記的圖像處理軟件其中一些算法進行效率優化。到了B廠後,Tony的工作開始專注在如何利用圖像處理算法進行識別圖片搜索,互聯網講究的是快速迭代,低成本,和更強的組件化通用性,對於算法效率、質量相關技術要求並沒那麽高,甚至不如展現層麵重要,甚至直接從開源社區索取。Tony對我們TOMsInsight的一位調研員抱怨說.

“總是有種《鹿鼎記》中澄觀教韋小寶練武的感覺,澄觀是少林武癡,告訴韋小寶少林派武功講究循序漸進,入門後先學少林長拳,再學羅漢拳,然後是伏虎拳,內外功有相當根底,可以學韋陀掌,聰明勤力的,七八年也差不多了。接下來悟性高的可以學散花掌,接下來能否學波羅蜜手,要看性子近不近練武了。而韋小寶哪有耐心用這幾十年學武呢,隻想著快速的能拆幾招去降服自己心儀的少女阿珂。在A記,我可以用5年的時間去優化幾個算法,可能有2-3年毫無進展。但是在B廠,恨不得每周都在去測試自己的算法能否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對KPI有沒有影響,進行效果分析。”

如果僅僅是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的不同,Tony也能盡力去適應,不過另外還有更多的環境變化:

企業管理上: A記有著典型歐美企業比較成熟的平行管理,雙重匯報及內部平衡機製;而B廠正如國內大多數互聯網巨頭,領袖有著無限大的權力,而中國人之間傳統的信任關係遠遠比職業素質更重要,中層管理相對放大的職權,一線管理中更隨意更人性化的製度,使局部的不公平有著加倍的放大。

企業文化上: A記經過30多年的發展,有著穩定的企業文化,國內傳承總部,最多隻是受到一些香港台灣新加坡的過渡性文化衝擊;而B廠由於員工來自各種類型公司,員工背景也大相徑庭,導致產生了比跨國企業更猛烈的多元化衝擊。Tony發現在B廠大家很自覺的按照自己的背景分成圈子,而自己所在的“前外企”圈總是被排擠到主流之外。政治鬥爭激烈明顯,主要是在“本土派”和“空降派”之間,甚至直接下屬都對自己虎視眈眈。

人文環境上: Tony是典型的70後的價值觀,並被歐美價值體係影響,對生活工作的平衡有著嚴格的要求控製、每年的兩次出國度假、對生活品質上有著小資需求等。但是B廠同事整體年輕化,以互聯網文化、80後文化,甚至90後文化成為主流。更講究奮鬥、而不是享受生活。大多回龍觀租房、北七家買房,開著神車速騰、加班到深夜、聚會去“宇宙中心”五道口,度假刷朋友圈,同事大多談論的是泡妞而不是子女的教育。

“我始終記得2002年的時候,互聯網的第一次泡沫,當時我還讀研究生。那時候各個企業紛紛開始建網站,建站工作室贏來第一波紅利。那時候懂CGI或ASP,會做flash,再了解點JS,很輕鬆一個月兼職都能幾萬塊。”Tony告訴我們的調研員他最介意的還是關於自己的發展。“但是到了06年,幾乎完全沒有價值了。所以我選擇了這麽多年的沉下心的學習鑽研單一的圖像渲染技術,是想投資我的技能發展,而不是投機。”

Tony辭職了。除了上述關鍵原因,他也很難接受身邊環境氣氛的“屌絲”、各種工作上的“浮躁”,以及管理製度上的“不專業”。雖然辭職後很難找到能相應的工作:不能很好的適應互聯網公司,外企整體不景氣招聘凍結,進入體製內早已過了年齡,創業沒有機會和資源當然也沒勇氣。而維持家庭高品質生活還需要不小的開支。Tony在37歲這年,學會了抽煙,喝酒。仿佛人生的不順利,來的稍微晚了一些。

----------------

如果僅僅從Tony的例子,仿佛給了我們一個A記比B廠在國內發展的更好的錯覺。但是事實上,外資互聯網公司進入中國,幾乎沒有成功的案例,甚至大多數都不能順利經營下去。和國內的傳統的IT行業環境不同,互聯網行業幾乎完全是中國創業者的天下。從2013年之後,互聯網行業的強勢發展開始逐步的改變一些消費習慣、消費行為,進一步改變了一些行業的生態環境,影響著傳統行業,首先被波及的是傳統的IT行業。

2014年開始,在華IT外企開始紛紛裁員。互聯網企業在國內攻城拔寨,不斷的贏取用戶、客戶、市場,但是卻俘虜不了“敵人”的軍隊。我們從下圖可看,2014年離職外企員工變化,很少有人流動到互聯網企業。



表麵上看,也許正如之前Tony的故事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但是我們深入一點考慮。傳統的IT環境更像是在爬坡:需要一步步的往上爬,沒有取巧沒有捷徑,技術上的優勢很大程度上就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優化。而互聯網化後的產業,更像衝浪:大家追隨著市場上一波波的浪頭,快速的洞察,對時機的把握,節奏的掌控,更能決定了最終的成敗。但是對於從業人員來說,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運動,也需要截然不同的技能。很難同時成為兩項運動的高手。

但是互聯網行業的人才,也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麽春風得意,我們接下來看下麵的故事和分析。

互聯網人才背後的無奈

阿玨在B廠工作,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北航碩士畢業後,校招順利進入B廠,一路走過,從T3入行,到後來的T6(內部級別),再到項目經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升職速度客觀的說已經能算上重點培養了。2012年開始拿到配股,薪水加上每年解凍的股權,也差不多50-60萬了。

阿玨有時候很滿足,這種滿足總是在工作中才能體會。每當有新員工入職,阿玨都會興奮的給“新同學”們講述當年xx產品上線,影響了多少網民;xx產品上線,讓B廠收入水平邁向了一個新的層次;xx產品上線,團隊多少個夜晚通宵調試等。在“新同學”睜大的眼睛的敬仰目光中,阿玨也會偶爾心虛的講述當年B廠與某某公司的PK;與某某公司的遭遇戰等。心虛是因為這些事情阿玨也是聽別的前輩說起,自己也沒有親身的經曆。

阿玨去年結婚,老婆是B廠的產品妹子,是阿玨的師妹,賢惠大方,懷孕待產。每天中午兩個人都一起在食堂吃飯,晚飯也是在公司食堂解決,一起回家。話題都是公司的人文趣事,老板同事的八卦,以及行業裏麵的趣聞,好玩的app,微博上的論戰,朋友圈傳瘋了的文章。小日子過的很開心。想到這些,阿玨就更加的滿足。

但是常常夜深人靜的時候,阿玨卻有覺得很空虛,擔心,害怕。心底的恐懼慢慢升上來,讓他睡不著覺,隻能打開電腦,登陸公司內網。查看下自己的職位信息、級別、薪水情況,才能稍微安穩一點。雖然那種空虛害怕的感覺還是埋藏的內心的深處,無法消除。有時候阿玨自己也不知道害怕什麽,隻能用拚命的工作來安慰自己。但是卻仿佛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每一次項目完成、被老板嘉獎,或者職級再次上升後,這種不安就會愈發嚴重。

有時候阿玨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在小區抽煙,會感覺到無比的寂寞,但仿佛也沒有原因。而漸漸的,阿玨仿佛明白了什麽:

“到了30而立的年齡,看上去薪水不錯,生活不錯。但是總是感覺隻活在自己和身邊的圈子所構成的一個小世界裏麵,總是在這個小世界中從能得到安慰,找到價值。而自己在B廠也幾乎到了天花板,很難再上一個台階,總覺得自己完全脫離了這個社會。”
“我們都沒有北京戶口,社保也還差幾個月夠5年,所以沒法在京買房、沒有資格搖號買車。隻能租住在公司附近。老婆懷孕,醫院艱難的建檔成功幾乎和中彩票般高興,每次產檢打仗似的一天。感覺自己遊離在這個社會之外,辦任何事情都特別難,好像沒法與這個社會溝通似的,感覺什麽都很難適應,慢慢的越來越憤青。也就每天上班的時候,和同事之間溝通覺得大家是一類人,或者上網,找到自己的世界,周末寧可在家宅著上網看片也不想出門,出門也隻想看手機上網。”阿玨說這些話的時候,理智的好像在描述一個算法邏輯。“也就工作能給我成就感和價值感,但也不穩定,簽的三年的合同,很多和我這樣的老人都是到期不續的。“

不僅僅是阿玨,他的同事構成的小圈子貌似都在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大家通過QQ群、微信群來抱怨著這個社會的各種社會的不公平,就仿佛自己是社會的底層一般,但是他們都拿著幾十萬的高薪。他們喜歡一切都在網絡上解決,必須在現實中解決的問題,總會遇到各種的問題。一般都出現在溝通上、信息對等程度上:“大家都太習慣於互聯網化的信息的對等和實時的信息獲取了。“

“目前的問題還好,隻是不知道以後怎麽辦。”阿玨和他老婆也為未來的問題討論過無數次,阿玨希望繼續留北京,但是沒有北京戶口這個問題就如一個鴻溝般無法跨越。阿玨的老婆主張回老家或者移民:“公司和我差不多級別的同事,過了30歲都和我遇到一樣的問題,主要就是三條路:回家、移民、創業。說實在的創業我沒那個實力也沒有魄力,同事創業的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回家吧心有不甘,畢竟從18歲來北京上學,北京比家鄉更熟悉;其實隻剩下移民一條路了。“

阿玨最近認識了剛從A記空降到B廠的Tony,Tony的生活狀態讓阿玨向往和欣賞:更加融入社會,平穩的心態,平衡的工作和生活,和更多享受生活的精力。阿玨開始申請美企互聯網公司的工作,計劃先去美企互聯網中國區工作,作為跳板然後走內部換崗,換到美國總部工作,再申請移民。這條道路看上去曲折而又有風險,但是貌似也是阿玨和老婆商量出來的唯一可努力方向了。

----------------

目前國內各大互聯網公司的人才中間力量大多都是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的熱潮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公司講究的矽穀式環境或校園環境:同事之間喜歡稱之為同學、簡單文化、直接的溝通方式、一切用數據說話等等,都讓剛走出校園的理工科人才無比的舒服。

這些都是互聯網公司標榜的福利,但是我們辯證的看,這些福利也是陷阱或者是一種逃避。在國內,難道我們可以保持一輩子都在這樣純淨的環境中麽。在互聯網公司工作,就好比繼續上大學,還是總有一天需要走向社會的,隻是這一天越晚,成本越大。

阿玨憑借著自己的技術實力,希望能借助外企的跳板移民,這一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我們看看下圖互聯網人才的流動:



和我們印象中不同,外企在互聯網人才吸引上反而有淨流入的趨勢,當然這個統計僅僅是針對社會招聘,但是也能說明一些問題。有人說在互聯網企業工作就好比演A片,看的人爽,但是演的人不一定爽。特別是在中國目前的大環境下,有時候,我們仿佛隻是選擇逃避了未來,而不是去創造未來。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選擇自己去掌握自己的未來,選擇激情澎湃的創業之路,接著我們繼續看一個沒有多少激情的激情創業故事。

創業者的浮躁與功利性

大鵬是一名職業創業者。他自己喜歡稱之為自己是“連續創業者”。

大鵬已經有七八年沒有在公司正式上過上班了,從青島一個二本學校本科畢業後,大鵬就來到北京討生活。在一個互聯網公司上班半年後,大鵬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大鵬的創業並不是由於工作不下去或者盲目的熱血,更不是由於自己的富二代,而是他在大學時期就開始嚐試這條路子了:“03年那會,自己攢台電腦開始學習做網頁,後來認識了幾個高年級的師兄,跟著他們接活,就成立了一個工作室。那時候.com經濟嘛,幾乎所有的單位公司都從無到有的需要網站,就和現在需要有一個二維碼或者微信公號一樣的需要有個網站網址。”大鵬對TOMsInsight調研員回憶起當初那段曆史的時候,嘴角還掛著微笑。“那是我第一次創業!“,大鵬非常堅定的伸出了自己的食指,盯著,仿佛在盯著一件戰利品。

第一次創業的成功激勵了大鵬,大學幾年時間,幾乎每個月都有幾萬塊的入賬,讓大鵬內心膨脹了起來,但是最後也沒有繼續下去:“畢業後工作室也散夥了,其實最後生意也很不好做了,06年那會,做網站已經不賺錢了。當時覺得應該去大城市看看機會,於是就來到北京打工。開始加入了一個做網站的小公司,一個月給幾千塊,唉。我上大學的時候一個月都賺過幾萬啊!想去大公司開開眼界,但是自己的背景又太差了,大公司根本瞧不上啊!”

大鵬不滿足打工的處境,開始出來創業:07年的時候,大鵬做wap小說站;08年的時候,做基於msn簽名檔的陌生人社交;09年的時候,做速配遊戲類的婚戀網站;10年的時候,做垂直IT行業的sns招聘網站;11年的時候,做兒童教育類的app的海外市場;12年的時候,做微博的輿情監控工具;13年的時候,做民營醫療行業的用戶評測app;14年,大鵬做什麽自己還沒想好 … … 7-8年間,大鵬的項目拿到過5次種子投資,3次天使投資,1次A輪投資。但是大鵬好像卻沒有成功過.

“我說我現在窮的連下個季度的房租都付不起你信麽?”大鵬重重的吐出來一口煙圈。“你是內行,肯定知道,投資都有清算優先權。除非我最後上市了,或者被大公司收購了,或者本身我的項目就盈利了,不然我自己沒有任何好處,就是最後一個下船的。我比較實在,也小膽,那些假賬洗錢的套路,或者和投資經理一塊騙投資機構的套路,一直沒學會,也是不敢啊!”

每天快到中午,大鵬都準時出現在中關村附近的一家創業咖啡廳裏麵,在店裏消費每天唯一的一杯咖啡,和熟悉的朋友交流交流行業內的動態,參加各種各樣的技術、創意、商業、產品、概念等等各式各樣的沙龍聚會。大鵬朋友很多,手機聯係人裏麵有幾千名單,微信上幾乎上萬朋友,上百個群,任何時間打開微信幾乎都有幾十上百條未讀消息。大鵬幾乎在維護圈子和了解信息上花的時間,比在自己的創業項目上都多,但是還是找不到能讓自己靠譜賺錢的事情。

晚上,入夜。創業咖啡廳裏麵小夥伴還三五成群,大家熟悉半熟悉的吆喝一聲,一起去附近的街邊攤上吃點燒烤,吹幾瓶啤酒。看著附近寫字樓上各大互聯網公司的標誌,有時候他們會很不屑,也有時候會很羨慕“自己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創業是為了愛好興趣,慢慢的是為了錢,現在隻是為了錢!就是錢!!!”在談到這個詞的時候,大鵬的眼神變得異常的堅決。

“其實吧,如果有互聯網公司給我一個穩定的工作,一年給二三十萬,我馬上就去了。對,我也麵試過,但是這麽多年我沒有工作經驗,都是在創業,人家都不敢要啊,覺得不靠譜,不安穩。再說了,我也不懂深入的技術,隻會弄弄網站,做些簡單的app,什麽都懂,什麽都不精。”

大鵬今年30,沒女友,租住中關村附近的老舊小的一居室。

“我已經好幾年沒回家了,也完全斷掉了和之前朋友小夥伴的聯係。大家都知道我拿過N次投資,覺得我牛逼的不得了。”也許大鵬不想破壞那種虛幻,或者是不像麵對那種現實。“未來?未來我不想考慮。希望下一個項目,做大!被哪個大公司買了吧!或者,我也不厚道一把,騙個傻逼風投算了!真年頭,聰明人隻會投互聯網項目,屌絲和傻逼才創業!”大鵬越說越激動,酒也越喝越多。

也許喝大了之後,或者看著滿地的空酒瓶,大鵬還能隱隱的記得,04年的時候,在青島,自己每個月的收入,可以買5平方米的海景房!

----------------

幾乎任何一個行業都在享用紅利方麵都遵循古老的二八法則,而高風險行業,會有雙重效應即20%*20%=4%的部分在享用紅利。國內互聯網由於發展迅猛,而且再加上國情一係列現實的問題,另外還有風投在國內一些很特殊的投資條件,使得創業者更多的是浮躁的獨孤一擲的對成功的渴望,而不是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去認真享受創新的過程。

也許,大鵬羨慕的,正是阿玨,還有Tony。我們隨機在北京調查了100位創業者一個問題:“如果三大互聯網巨頭,給你多少薪水,你會放棄創業直接加入。”結果如下:



如果對自己的事業的估價就隻是這樣的情況,那麽創業也就淪陷成一個無奈的不希望麵對現實的浮躁功利性的,被投資人利用的投資遊戲的玩物罷了。

給我們的啟示

這三個故事僅僅是個例,不能代表這三種人群的普遍形態,但是當我們深入的去了解的時候,還是能感覺到很多從表麵數字完全了解不到的故事。有時候,當我們沉浸在互聯網行業如何發展,如何顛覆,如果改變世界的時候,不妨回過頭來反向的看一下,互聯網改變了多少我們自己,改變了多少我們自己的生活。

亂世出英雄,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是英雄。當我們追隨英雄腳步,快意江湖的時候。需要更多的捫心自省,想想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從內心深處認可自己做的事情,追隨自己內心的聲音,踏踏實實的按照自己的計劃學習、工作、進步。那麽雖在亂世,但我們每個人能成就自我,從而成敗隨緣,心無增減。

英雄可以逐鹿中原,我們小人物也可以踏實的歎聲:又是一年秋風起。
聽風的歌,爭做社會主義段子手
之前聽人說知乎是程序員的豆瓣
此言不虛
熊秋悅,懶人發電廠001號廠長
雪色反過來跑知乎用戶 等人讚同
上麵說的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我來說說我的演員朋友吧。
她一直是我的偶像,在電視台一步一步做成了知名主持人,最巔峰(節目組收視率排第一)的時候,義無反顧聽從內心的想法去了帝都拍戲,成為了這個行業的新人,成為了一名演藝圈的北漂。
我覺得她一直活得積極而主動,既然要混好這個圈子,就要進入這個圈子人集中的地方,她去了北京電影學院讀進修班,認識了一大批業內人士,也以最快速度進入了業界,終於在帝都,以演員的身份站住了腳。
即使是站住腳,她的生活應該也沒有超出題主形容的IT人士,一樣上不了戶口,買不了房,和以前的主持人生活相比,我認為甚至是大大不如的。
她在帝都的第二年我去看她,她在京郊租了房子,買了一輛車,上不了北京牌照,就一大早帶我們進城,五點前出城。雖然日子過得沒有以前好,但是快樂地像個兔子。
後來陸陸續續看到她拍的幾部連續劇,收視率沒有很高,但是我覺得已經很厲害了,這個圈子的競爭何其激烈,多少人衝進去又有多少人被甩出來,能從小白入行到有戲可拍,已經非常厲害了。

就在我聽說她可能要和大牌合作,可能功成名就的時候,她回來了。我和她聊了一下,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她說,不愛那個圈子了,夢想也差不多實現了,可以回來了。
這其中應該有很多東西,她不說,我也不問。
以她的資質,應該可以在那邊找到有錢的當地人結婚生子,也可以繼續選擇拚事業,賭一把能不能成為範冰冰李冰冰。
但我認為,她應該已經盡力一試,了卻了自己的電影夢,喜歡,就繼續待下來,不喜歡,就回來,就這麽簡單。
我們在家鄉聚會,聊起來未來的發展。演藝圈就是這麽窄,離開了帝都這個文化圈子,去了其他城市就真的沒辦法生存。小夥伴們有些已經發展成了所在領域的小小領導,而她,麵臨的應該就是從頭開始,重新規劃。

離開帝都,就意味著演藝生涯的停頓,回到這裏,曾經的主持崗位也早就新人換舊人了。很殘酷,很現實。
深夜的時候,我們碰杯,沒有什麽夢想破碎的聲音,她說,那就從新開始規劃嘛,有什麽大不了的,夢想那麽多,一個個去實現好了。還可以開咖啡館,當個小導遊,寫劇本,考個公務員,或者再進媒體圈,從實習生幹起嘛。

她這麽說的時候,感覺好棒好迷人。

回家鄉怎麽融入?創業?打工?還能不能成功?這些問題沒有答案,隻能自己去試。留下來繼續拚搏會更容易成功,還是回家?沒人知道,每個人的情況也各不相同。就如同早期出國留學的華人,有些人刷著盤子念著書,後來也融入了主流社會,功成名就。還有些人選擇了回國,創業發達。還有一些人,回來了覺得不開心不適應,留在那又錯過了國內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怎樣都覺得遺憾。

我倒是覺得不如像我的朋友一樣,說走就走,該放就放,活得明白。
演員都能拋下偶像包袱,咱們也得丟下某個包袱,活得輕鬆一些。
highriver,程序人生
反過來跑知乎用戶、ruanhq 等人讚同
我的真實情況,13年撤回二線城市,以前在北京稅前25W左右,月實領1.3W.老婆無工作。回去買了150平的房子。小孩現在上學前班,識字和珠心算都很棒,我就打算讓她走應試這條路了。父母也跟我們在一起照顧孩子。今年馬年又要了第二個孩子。說一些額外的話,我覺得在北京十多年,從小地方來到大城市,人應該是一個量變的過程。如果你這麽多年一直沒有提高,包括技術、獨立思考、以及和各種牛人共事的經曆。那你回去也很危險,甚至會倒退,因為人是群體動物,你會以回去的人為參照並融入從而迷失了自我,甚至懷念北京的“精英”生活。我的感觸就是回去給你思考的機會更多了,工作的壓力變小了,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變多了。至於收入減少,並不代表你以後的收入也會減少,不要看眼前暫時的收入降低,做技術的有電腦能聯網,隻要你技術有積累,以後會慢慢好起來,其實我是反對做其它工作的,技術行業的特點就是持續積累,沒有1W個小時的積累,你隻會半途而費。開店做生產不如投資底店,將經營的風險交出去。
守望老秀城,我的國道,你的運河。
這是城市層級撕裂導致的躍遷困難問題

具體地說,在尤其是北方地區,“村-鎮-縣城-地市-省會-首都”這個自下而上的城市體係裏,“地級市-省會”和“省會-帝都”的距離都遠遠超出一個正常的層級距離。換言之,省會很可能隻是個三線城市,而帝都則是超一線城市;而其他的地級市則連三線都算不上。

如果我們將最低的農村定為1分,則鎮大概是2分,縣城3分,地市4分,省會7分,但是到首都則很可能跨越到12分。

一省之內,省會獨大;一國之內,北京獨大,這就是城市層級的撕裂。

比較典型的例子:河南的鄭州,山西的太原,吉林的長春,黑龍江的哈爾濱,都是一省獨大的省會,和下麵的地級市差別很大,但這些城市和北京的差距甚至要大於它們下麵地市到省會的差距。

其他省份,遼寧有大連分流,大連整體也比較發達,得分較高;河北最特殊,沒有真正意義的中心,也沒有非省會的突出城市,等於直接從地市一級跳到了北京

一個健康的分層體係,應該是各層距離均較小且等距的(我們可以認為這層距離為1分),一個年輕人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加上家庭的積累,完成1層的躍遷,如果再努力一些,可以有2層的跨越。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從省會到首都的距離,可能是5分以上的距離,而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原始起點都在省會以下(7分以下),這就使得到首都(12分)的躍遷顯得極為困難,他們上不去;但同時,他們的起點分又低於他們的期待(可能是6-8分以上),他們回不來。


上不去,回不來,這就是許多北漂人的命運。


那麽怎麽辦呢?

無非要麽是尋找得分高於起點分,但並沒有首都這麽高分的城市,使得躍遷變得容易一些。有些人選擇家鄉的7分省會,有些人選擇另外一些二線城市(IT人容易選擇蘇州、杭州、成都等)。

要麽就是繼續堅持,在12分的城市裏過10分的苦逼生活,等待下一代,將這個12分的空缺填滿。

---------------------------------------下麵是我的一點私貨------------------------------------------------

所謂層級的不合理,就我的感覺,本質還是北京的發展過於畸形繁榮。曾幾何時,30年代的上海也是如此。伴隨著江浙農村凋敝,上海湧入越來越多的江南農民。工廠開在上海,洋行開在上海,不去上海,又能去哪裏呢?

如今上海周邊的城市也發展起來,農村也早已擺脫民國時候那種局麵,本地早已不見太明顯的“上海情結”了,加之縣域經濟、鄉鎮經濟的強勢,我個人認為江浙的層級體係是較為合理的,也即“村-鎮-縣(地市)-省會-上海”體係,這個體係裏,縣和地市是一個層級,都屬於三線城市或者以下,省會屬二線,上海屬一線,各自的層距也都比較均勻。這個體係,要比北方的首都體係健康得多。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