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非常不全麵的觀察,80歲左右這一代老人的養老主要還是依賴子女。這代老人在1949年時,20多歲。剛剛踏入社會。他們一生經曆了各種災難和政治運動:抗日戰爭,中國內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肅反,三反五反,大躍進,60年自然災難,與蘇聯決裂,四清,文革,下放,直至近30年的經濟大發展。他們一生中沒有什麽積蓄。曾經在一個極度計劃經濟的體製裏,也沒有形成經濟頭腦和個人理財的概念。等到“改革開放”時,他們已經50-60歲了。多數人已經開始下坡路了。很難跟上互聯網,電腦,信息時代的步伐,更不要說去引領潮流了。因此,個人經濟上的確處於一個劣勢的狀況。
好在這批人在年輕時,國家提倡大家庭,多生孩子。大有“人多力量大”的口號。所以,獨子較少。兩個孩子都還算少的。三個四個孩子,很多家庭。所以,這批人得益於多個子女。而他們的子女們的確需要擔負起這代老人的照顧責任。
這代老人都不願意住養老院。子女也屬於比較保守類型(對父母)。所以,多數老人是在自己家裏,或子女家裏,雇人或自己照顧。這代老人們自己認為子女照顧,理所當然。子女也認為有此義務,雖然他們感到自己已經不可以這樣要求下一輩也這樣對待自己。這代老人的子女們將在今後養老方麵,起到一個轉折點的作用(我認為)。
這代老人們享受著自己家人的照顧。多數人有親情,而且能享受到兒孫滿堂的樂趣。有些老人們甚至會有些挑三揀四,對子女頗有要求,而且對得到的照顧很有評論。老人們多年獨立自主,會反感子女在照顧中的“控製”。而且老人們對自己生活的安排,很有自己的獨立看法。往往子女們需要去根據老人的意願安排老人的生活,常常不惜放棄自己一些“利益”去保全“孝順”。
等到他們80歲左右,已經沒有任何改變的可能了。子女們也已經是50-60+歲的人了。也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盡其所能,照顧父母。這大約是現在的現狀。需要再等十幾年後,才能看出子女一代如何處理自己的養老安排。尤其現在的家庭越來越小。獨生子女家庭居多。這將對中國傳統的養老觀念和方式造成巨大衝擊。
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