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唐
老舍先生:
您快到四十歲的時候,在《論語》第一百期發了一篇文章,講您的理想家庭。家庭太複雜,一篇文章不容易講透,這封信,我隻想和您聊聊我理想的房子。組了理想家庭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有個理想的房子。多數人類包括不少禽獸都有築巢的衝動,盡管生沒帶來一物、死帶不走一物,生死之間,總想有塊兒自己私有的窩兒。我媽是純種蒙古人,我的曆屆,蒙古人居無定所,騎上馬就帶著全部家當走,下了馬放下家當,就是家。但是我媽到了城市,說她想要有個大房子,我想,這些說不清楚但是一定想要的,往往根深蒂固地編碼在人類基因裏。
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要有十個要素。
第一,房間麵積要小。一臥,臥房不超過十平方米,乾隆帝的臥房也不過十來平米,平常人王氣更弱,不僭越。一廚。如今的女性喜歡平等,做完飯不洗碗,所以要有洗碗機。要有烤箱,沒女人做飯的時候可以烤雞翅和羊肉。一起居室。一桌,吃飯、喝茶、看書、寫作都有地方了。有個壁爐,天冷的時候點起一把火,心裏就踏實了。有個寬大的單人真皮沙發,癱在裏麵看書,被書困倒,被夕陽曬醒,午睡前的書都記到腦子裏了。
第二,要有個大點兒的院子。有樹,最好是果樹或者花樹或者又開花又結果。自家的果子長得再難看也甜。哪怕花期再短、平時打理再煩,每年花樹開花的那幾天,在樹下支張桌子,擺簡單的酒菜,開順口的酒,看繁花在風裏、在暮色裏、在月光裏動,也值了。有禽獸,大大小小的鳥用不同方言叫,鬆鼠、野貓、鹿不定時地來看看你在讀什麽書,知道你沒有殺心,見你靠近也不躲避,稍稍側身,讓你走過去而已。
第三,要有好天氣。不要太幹燥,不要太濕,冬天不要太長,夏天早晚不要太熱。
第四,要有景色。盡管你天天看,但是景色依舊重要,或許也正是因為你會天天看,你會發現,盡管你天天看,景色每天都不一樣,想想昨晚的夢,和自己聊一會兒,日子容易豐盛起來。
第五,附近要有公園。公園不用很大,能跑步就好。人過四十,一身不再是使不完的力氣,反而似乎有總拉不開的筋骨,跑步是解藥。每天跑跑,三五千米,汗出透,整個人都好了。
第六,附近要有大學。最好走路能到。有大學就有圖書館,有看不完的書可以蹭看。有大學就有蒼蠅館兒,一年到頭都有便宜的好吃的。有大學就有教授,去蹭大課聽。有大學就有女生,花樹的花落了,還可以在校園裏看女生。
第七,附近要有足夠好的生活設施。開了十幾年的餐館,食材新鮮,廚師踏實。幾家好咖啡館,豆子現磨,聞香進門。獨立書店,時常能翻翻新書,能買到一直想讀但是沒機會讀的舊書。小學和中學都在走路範圍內,否則接送小孩兒上下學就會消耗你不多的自由時間。還有老了之後,醫院是必需的。
第八,所在城市要有曆史。最好百年以上。有很多古董店,家具、瓷器、餐具,買了就用在日常生活裏,一年下來,在古董店買的東西比網購還多。有不少博物館,一些古跡,偶爾逛逛,覺得祖先並不遙遠。
第九,一個小時車程之內有國際機場。人偶爾還是要出去走走,度假、會友、湊熱鬧。
第十,附近要有朋友。酒量不同,酒品接近,術業不同,三觀接近。一生中,除了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剩下最重要的就是和相看兩不厭的人待在一起。如果老舍先生您還健在,您在哪裏,北平就在哪裏,哪裏就是北平。有時候,這些要素看上去是如此基本,但是有時候,又似乎是那麽遙不可及。
您寫這篇《我的理想家庭》是1936年,您在文章結尾的時候說:“這個家庭頂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島,至壞也得在蘇州。無論怎樣吧,反正必須在中國,因為中國是頂文明頂平安的國家;理想的家庭必在理想的國內也。”
我理解您在那時的無奈,佩服您在那時的樂觀。希望我們都有您的樂觀,希望一切無奈落去,希望一切理想成真。
馮唐:理想的房子
所有跟帖:
• 回答關於生活質量問題。 -嘮嘮叨叨- ♀ (53 bytes) () 10/13/2015 postreply 20:52:16
• 挺向往的。不過看糊塗了,這1936年的中國在老舍的筆下: -低頭的穀穗11- ♂ (241 bytes) () 10/13/2015 postreply 23: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