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聽這種結果,當時就急了。因為,俗語不是說得好嗎,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幾十個知府級別,甚至比知府級別更高的閹黨官員被消滅了,我們一共才剿獲出幾十萬兩的贓款(甚至隻是十來萬兩贓款)。難道,閹黨就是傳說中清官集團?難道,閹黨成員都是傳說中清官中的清官?
主持處理閹黨的官員說了,這倒不是。閹黨貪汙、受賄的銀子,肯定是個天文數字。隻是,他們在覆滅前,都把這些銀子轉移了。
轉移到哪裏?當時好像沒有一個叫美利堅合眾國的地方,可供他們轉移贓款啊?換而言之,這些閹黨、閹黨家屬都沒有逃出我大明帝國的統治範圍,他的銀子,能轉移到哪裏去?
總而言之,務必給我把閹黨的贓銀,全給我搜出來。
官員們一看皇帝,兩隻眼睛就盯著銀子,滿腦子就惦記著銀子。頓時覺得,這個皇帝怎麽這麽貪財呢?不過也難怪,當年他的祖父(萬曆皇帝),就是一個貪財的主兒,估計是遺傳的基因在作怪。
因為,銀子!銀子!銀子!身為一國之君,你所關心的東西,難道隻有銀子嗎?你不能關心點更高尚的東西嗎?你看傳說中的東林黨,什麽時候開口閉口的銀子、銀子、銀子!隻要有了正確的思想路線,銀子那還叫個事嗎?所以,我們現在應該主要抓的問題,就是思想路線。
所以,官員們自然會提醒皇帝,我們清理了萬惡的閹黨,帝國中興就在眼前了。什麽銀子不銀子的,真的那樣重要嗎?如果您把兩隻眼睛就盯在銀子上麵,會有損您形象的。
因為,這讓天下的百姓一看,您收拾魏忠賢,是為了弘揚正氣呢?還是為了抄家搶銀子呢?你收拾魏忠賢,是為了振興帝國呢?還是為了借機發財呢?
皇帝一想,也是這麽回事。孔夫子曾這樣教導人,君子喻義,小人喻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