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蔣介石一紙訴狀告到聯合國,指責蘇聯違約,要求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聯合國確認蘇聯違背了條約規定,裁定條約無效。
1953年,在國民黨“七大”上,蔣介石宣布不承認外蒙古獨立,並就此作出沉痛檢討:“承認外蒙獨立的決策,雖然是中央正式通過一致讚成的,但我本人仍願負其全責。但我在當時,對外蒙問題唯有如此決策,或有確保戰果,爭取建國的機會。這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
可此時的國民黨,早已無力收回外蒙古。1950年,毛澤東出訪蘇聯,與斯大林簽訂《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這份條約也承認了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地位。
1955年8月,有18個國家申請加入聯合國,其中就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國,這是美蘇兩國已經達成默契的意見。然而此時,作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合法席位仍屬台灣當局,蔣介石終於有了“出口氣”的機會,投票前他就堅定表示,反對蒙古加入聯合國。
這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趕緊致信蔣介石,建議他不要反對蒙古加入聯合國:“可以不投讚成票,棄權即可……這對我們雙方都十分重要。”
蔣介石沒有同意艾森豪威爾的建議。眼看投票日期臨近,艾森豪威爾再次給蔣介石寫信,聲稱蔣如果“濫用否決權,將是對安理會大多數成員意願的對抗”。這種警告式的口吻激怒了蔣介石,第二天蔣就發布聲明,宣布要投反對票,並且說到做到——在1955年12月13日的聯合國大會上,由於中國投下的反對票,蒙古沒能如願加入聯合國。
蒙古“入聯”是在1961年。這一年,迫於國際壓力,尤其是在與大陸政權爭奪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形勢下,台灣當局妥協了,沒有參加這一年的大會投票。1961年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1630號決議,接納蒙古加入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