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現在的生活,。。。(圖)

來源: europe 2015-06-09 22:52: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0454 bytes)

和尚逛車展與車模撞衫 開百萬豪車摟美女(圖)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被閱讀 11726 次)


時代在前行,社會在發展,每一個群體的生活都在發生著改變。曾經吃素念經的一群大師們也被這個隨波逐流的社會所改變,今天的他們不再靜心思坐,不再吃素念佛,他們都在追求個人“高品質”的生活。


現在的大師們都開上豪車了。大師也查,這交警不想混了。



大師的奧迪A6加油中。


現在的大師們都開上豪車了。



看什麽看,沒見過路虎嗎?


皖R56789輝騰大眾頂級車,據說是觀音峰住持獲的。
 




寺廟專車:保時捷卡宴。


皖R55555寶馬百歲宮住持慧慶和尚獲得寶馬7係列。



大眾輝騰低調豪車,大師在4S店看車中。


吃飯。



大師的行李,直飛港澳台。


和尚擦自己的愛車。



尼姑也開上了汽車。


時代在前行,社會在發展,每一個群體的生活都在發生著改變。



和尚在寶馬車前留影。

小矛 發表評論於 
和尚存在的原因不是要讓大家減少欲望嗎?如果和尚本身都充滿欲望,那我們為什麽要養這麽大幫和尚?
挺沒勁 發表評論於 
現在有多少真和尚
老李子 發表評論於 
俗家弟子
羽林林 發表評論於 
佛界敗類!這種人不是真僧人,佛界沒有這王八!
飄過的雲 發表評論於 
這幇子禿驢……和紅十字會一個貨色。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佛陀在世時,對世界的解釋已形成九十六家學說,可謂眾說紛紜,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六十二家,稱為“六十二見”,這“六十二見”可以歸納為三種:宿命論、神佑論、偶然論。佛教哲學認為,無論是宿命論、神佑論還是偶然論,都隻是從一個角度出發來觀察世界,帶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麵性,因而它們對於世界的認識都是不究竟的。現在的量子力學解釋本質上就是偶然論。

事實上,任何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都有內在的聯係,也就是它所產生的原因和由此帶來的結果,兩者包含了世上一切事物(有情世界和器世界)的信息。這就是佛教哲學的因果律,佛教哲學認為,它是宇宙的根本規律。但是,我們人類,如果隻依據前六識,則不可能完全認識宇宙的因果律。由於不了解因果的規律,不了解偶然背後的必然,因而對世界和人生充滿困惑。如要完全認識宇宙的因果律,必須要努力修行,開發出人人本具的如來智慧。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業,有個人單獨造作,也有與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雖然單獨造作,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雖然與他人共同造作,但也各有輕重不同。因此,業的種類,從大體上說,分為“共業”及“不共業”的兩大類。由於共業,所以感得同樣的業報;地球,便是由於地球世界的眾生──過去、現在、未來的無數眾生的共業所感,而有各類不同的共業,所以也感得各種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間,有著無數無量的世界,它們的成因,都是由於各類不同的無數眾生,所造各類不同的共業而成。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佛教哲學認為,宇宙形態的變化,生命過程的流轉,都是由於眾生所造的“業力”的結果。業力是指有情眾生(動物)使每一樁或善或惡的行為,像各種顏色一樣,陸續不斷地薰染到生命的主體──識田中去,再從識田之中,等待外緣的誘導而萌芽生長,正像播種子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氣、水的誘導而萌芽生長,這在佛學中稱為業力的現行。業的造作是業力現行的因,業力的現行,是業所造的結果,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就是這個意思的說明。
tankbig 發表評論於 
這些都是職業和尚,與真心出家禮佛的不是一種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佛學認為,人的各種活動皆會有記錄,這些記錄變成業識種子存在第八識中,肉體死亡時,這些記錄隨著心識(包括所有八個識)輪回轉世而不滅亡,心識會隨著其自身條件的不同而投生到其相應的去處,這種自然的動力亦類似一種力量,稱為業力。佛學是以八個識來說明所有有情眾生之一切現象,前六識配合肉體之六根以從事見聞覺知的功能,作為和外界溝通的工具。而第七識是“動”的主宰,是“生”的意誌表現,沒有動念就沒有生命。它控製人的體溫、心跳、呼吸等(經由意根),而第八識職司儲存,因此才有因果、業障,才會有森羅萬象的顯現,唯識論所謂“萬法唯識”,此識即指第八識而言。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佛學認為,人除了由這六識的能力外,經過修行還可以開發出第七識(末那識)和第八識(阿賴耶識)以及轉識成智。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佛陀就是具足四智的人。

例如:眼識傳來一個紅色的圓型東西,而耳識同時傳來尖銳的斷續聲音,意識就判斷這是警示燈。但意識怎麽會有警示燈這個名詞,原來在第六識的記錄上(佛學稱此為名色)早就有了,而這些名色是複雜的小念頭所組成的,這些小念頭(佛學稱為業識種子)是存在倉庫中,這個倉庫佛學稱為第八識或阿賴耶識,而把倉庫中的小業識種子取出變成大的名色念頭是第七識的作用。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事實上,共業,也是不共業的分類,比如地球眾生的共業與他方世界眾生的共業相比,便成了不共業;同樣的,不共業,也是共業的分類,比如非洲的黑種人與亞洲的黃種人,是由不共業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類,所以仍由共業所感。以此類推,同在一個國家的人民,也有千差萬別,乃至同在一個家庭,兄弟姊妹,也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這就是佛學對於宇宙生命的起源及其存在的看法。

佛教哲學認為,人的感覺器官有六根(即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及大腦六種肉體器官),各根有自己的“識”,稱為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在空間上,根與識是一起的,傳導神經屬意識範疇,這些識主司見、聞、嗅、嚐、觸與知的功能,其中以第六識(即意識)最重要,它綜合判別前五識傳過來的信息。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每一個世界是依因緣而生,不是常一不變,而是受“成、住、壞、空”四大基本規律支配運行。成即宇宙的生成階段,住即宇宙保持旺盛的階段,壞是宇宙進入衰減的階段,空是宇宙毀滅的階段。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都要經曆從生成到衰減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時間觀,佛教用“劫波”來表示。
至於生命在地球上最早的出現,佛學相信是由變化而來,下至單細胞的生物,上至人類,都是一樣。實際上,那也是出於他們的業報所致,既然先由共同的業力,感成了一個地球,豈能不來接受地球生活的果報?一旦在地球世界的業報受完,又將往生應往的他方世界中去。又由於不共業的理由,雖然同樣生在地球世界,品類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蟲,上至人類,人類之中,貧富貴賤,上智下愚,也有千差萬別。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生命的流轉也是如此,身體的物質轉化為其它物質和能量,心識也處於不斷地遷流變化之中,如果它再與另一身體結合,就又可以輪回轉世。因為物質能夠轉變為非物質的能量,所以它決不能有固定不變的本體,同時也不能說它沒有本體。因此,佛說物質的本體是空,那空並不等於無,乃是說本體不可以言語文字來描述,它可以自由靈活地應付一切的轉變,不受任何限製、損壞和汙染,但不能被第六意識(即人們的思想意識)所認識,隻能用智慧來觀察。因此,這個本體並不是像哲學家康德所說的“不可知”,而是可知的。但要達到轉識成智的人才能可知。
佛教哲學認為時間和空間的幻象組成宇宙,有情生命和無情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二者圓融一體,相互依存,協調統一。精神境界的不同又可以分有情界為三界,即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在《增一阿含經》卷十二三寶品中,“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因緣識來受胎,雲何為三,於是,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處與共止宿,然若複外識應來報,便不成胎……”這段話說明受胎要有“識”前來參與才可。佛教稱這種前來參與受胎的識叫“中陰身”,這種神識是非物質的眾生,它有生滅、有我相、有形體,其特性會隨時間或作為而改變,因此,中陰身還不是自性。
佛教講的自性是無處不在,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無分別、無形相、不生不滅、不可被知但可被“悟”。因此,自性與神識的涵義不同,佛教認為凡所有相皆虛妄,虛妄則會變。即所有可以感知的物質世界都是虛妄,是一種相對的存在,而不是所謂“絕對的客觀存在”,都是會變化的。但我們必須認識到,物質的毀滅隻是現象滅,不是本體滅,因為就在物質毀滅的同時,能量產生了。一滅一生,隻是轉變,因此滅不是真的滅,生不是真的生。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理解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知道,一切物質都是可以從空無所有處隨緣變現的。這個緣是什麽?按照佛教哲學,它就是眾生的心識。佛教哲學把有意識的生命稱為“有情”,如人、狗、各種動物等皆是,佛教認為其組成要素:除地、水、火、風、空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識”,即有知覺與認知的功用。
這些有知覺的(活的)識也是源於自性,由於作用不同可分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及阿賴耶共八識,由於有前六識(即眼、耳、鼻、舌、身、意),人才能有看、聽、嗅、味、觸、知的功用。有“末那識”,人的生命才有動的感覺。有阿賴耶識,人的一切身心活動才有記錄之處,人(及一切有情)從無始以來的作為(稱為“業”)就存在阿賴耶識中輪回轉世,人的潛意識就是末那識與阿賴耶識所造成的。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對於物質世界的描述,佛教哲學中還有兩句非常著名的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已由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得到了很好的證明。物質就是佛經所說的色,由物質可變為非物質的能量,那就是物質的本體的空。物質變為非物質的能量是色即是空,那麽非物質的能量變為物質就是空即是色了。
科學界已有確實的證明,能量可以變為物質,但從哪一種能量變為哪一種物質,用哪一種方法步驟,卻是到現在還不得而知。
帶刺玫瑰 發表評論於 
現在和尚也加入了騙子隊伍,而且騙得更甚。傻子才信他們。
tomcats 發表評論於 
台灣的叫法:神棍。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目前科學界對物質的定義似乎是取決於“地大”,也就是要在靜止時有質量才算。若如此,那麽光子及誇克就不是物質,而隻是虛空的一些特有性質而已。科學家把空間的性質以體積、自旋等來表示。目前已發現在質子與氘原子之間就有200多種不同靜止質量與自旋量的小粒子存在,而在輕子與質子之間亦有多種介子(Meson)存在,這些不同粒子在佛教看來,就是各種“色邊際相”,含有不同份量的虛空性質所成。
在《楞嚴經》中,佛並未詳列目前科學上找到的各種粒子,隻是列舉一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作為說明而已。科學家以自旋,體積、能量、質量等來表示粒子的性質,而佛家則以地、水、火、風、空的性質來說明,似乎這兩者有一致性。皆可說明物質與虛空的特質。目前科學家尚不知誇克、微中子等的來源是什麽,但佛早就告訴我們,它們來自虛空,一切色相皆虛空所出,而佛更進一步指出,虛空由“自性”所生。自性是無法用目前我們所采用的科學方法知道的,凡可言說皆...  查看完整評論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在佛教哲學看來,自旋量是動的能量,與佛家所說的“火大”有關。佛家認為物質世界的組成要素是地、水、火、風四大,“地大”表堅固之性,“水大”表濕性,“火大”表暖性、能量,“風大”表移動性。若再加上“無礙”的“空大”則稱“五大”,五大是“非情”世界組成的要素,若再包括“認知”作用的“識大”則成“六大”,六大是有情與非情世界組成之要素。體積大小並沒有堅、濕、暖、動之性,故體積隻是虛空的性質而已。
質量有“質礙”性質,應屬地大,至於另一個重要性質是電量。所有分子、原子皆不離電量,但電量看不出屬於哪一大。電子在科學上觀察,它有自旋、質量與電量,因此,它具有火、地、空三大及電荷。而光子沒有質量,也沒有電量,故隻有火大、空大而已。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近代科學研究的結果,知道物質可由大往小不斷細分,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質子、中子與電子組成……一路分析下去,目前最基本的物質組成單位是輕子(Lepton)與光子,以及組成強子(Hadron)的誇克(Quark),還有這些基本粒子的反粒子。這些輕子、光子與誇克的重要性質有:靜止質量、電量與自旋量(SPIN)及空間大小。輕子包括電子、微中子及渺子(Muon),目前尚不知其體積有多大,也不知其內部有什麽結構,但有微小的靜止質量與自旋量,有些帶有電量,有些則呈中性。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佛教哲學對物質的起源與結構也有很多的描述。《楞嚴經》卷三,佛說:“汝(指阿難尊者)觀地性,粗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佛把物質分成微塵,再細分變成“鄰虛塵”,這是很小、接近虛無的塵。它的結構是“色邊際相,七分所成”,佛是告訴我們,物質狀態的細小鄰虛塵,再分下去就變成同時含有物質與虛空性質的東西,最後就是虛空而已。
也就是由虛空產生有色相的半實半空的東西,然後再生出物質。佛在說法的時候科學上還沒有原子、分子、質子、中子、電子、誇克等名詞,所以他隻有以“鄰虛塵”“色邊際相”等名詞來表示。佛的表示方法在當時實在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他對物質組成的說法到今天才被科學逐漸證實。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佛教哲學認為,我們人類為了區分不同的事物,就給出了各種各樣的概念,如世界、宇宙、時間、空間、物質、意識等等,這些概念都是由人安立的,都不是絕對的存在(即所謂的客觀實在)。這些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概念)之間都是有聯係的,遵守“緣起緣滅”的規律。

佛法中所說的世界,我國古人稱為宇宙,宇為空間,宙為時間,因此,宇宙與世界本質上是同義的。愛因斯坦相對論以前,人們總認為時間與空間是相互獨立的,但現在,人們知道,時間與空間是相互依存的,這在佛教哲學中早就明確。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因此,它認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兩種極端的看法。哲學上的唯心論,隻承認心,不承認物,所謂“於心執有,於物執無。”釋尊說:“以攀緣心為自性,執生死妄想,認為真實者”。至於唯物論者,恰恰和唯心論者相反,所謂“於物執有,於心執無。”釋尊說:“顛倒行事,誤物為己,輪回是中,自取流轉者。”這就是佛教哲學對這兩種現象的批評。

因為空是永恒的,不生不滅的,而物質與意識是“空”的兩種屬性,因此,意識與物質從本體上來說均是不生不滅的。但意識與物質從現象上來說,均遵從“緣起緣滅”的因果法則。認為物質世界和意識世界均處於運動與變化之中(諸行無常),是互相影響,互相關聯的。但物質世界和意識世界的各種現象(可稱為法)都不是一種實際的存在(諸法無我)。佛教哲學包含緣起性空律、緣起緣滅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本質與現象、原因與結果等範疇。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執著稍深一點就有色界眾生出現,這些眾生隻有色相,但沒有淫、食二欲,在人間修禪定到四禪天以下,死後會生到色界諸天。執著、業力再大的眾生就出生在欲界,欲界天的眾生有食欲、淫欲與睡眠,此界有精神境界的欲界六天,有物質界與神識合一的“人”與“畜生”,亦有很苦的“餓鬼”與“地獄”道眾生。這些不同境界的眾生是因為“心的狀態不同”而產生的。

根據這一說法,我們可以歸納出佛教哲學的宇宙本質是空(自性),即無論是外境還是內心,隻要我們不去觀察,它們就會存在。一旦用心去觀察,就會一無所獲。這是物質世界原本具有的自然規律,是它的本質。由空而生出虛空(即“有”),物質與意識是“空或有”的兩種屬性,不可分割,即有物質就必然有意識,兩者不能區分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對於宇宙間眾生發生的次第(先後),佛教哲學中有一些描述。如《華嚴經》:“世界之初先成虛空,次成無色界,再成色界,再次成欲界。”佛教常講“空”,但此“空”並不是“虛空”,佛教的“空”是指“如來藏”或“自性”,是一種“絕對的境界”,而“虛空”是“因色而有”的相對境界,佛教認為世界、眾生皆源於宇宙之本體(即自性),虛空亦不例外,由自性起“無明”(即微小的執著)然後就先有“虛空”(因分別而有),然後再生出結構簡單(也就是執著很小,業力很輕的)的無色界眾生,這些眾生沒有顏色或物質,隻有“意念”(也就是由“識”形成的生命),我們人類若禪定修得很好,到達“空定”,死後就可能生到這種天界。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佛教哲學創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除人類的痛苦和煩惱,而不著重於一般哲學所強調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佛教哲學認為,煩惱與痛苦的根源是“無明”和“我執”,“無明”就是看世界的方法不對,“我執”就是把“無常”的世界當成“常有”,從而產生執著,由此帶來種種的煩惱與痛苦。要徹底解除人類的痛苦和煩惱,必須破除“無明”和“我執”。因此,佛教典籍中介紹了大量的實踐方法來破除“無明”和“我執”。
為了破除無明,讓人們了解世界的本質和真相,在佛教哲學的一些典籍中也能找到一些關於世界的描述。但佛陀敘述世界的目的不是像今天搞科學研究的人那樣,單純地為了探索世界,而是為了勸人向善。因此,他為了使不同根器的人能夠接受,有時采用了不同的比喻說法,這給後人的理解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大原則上還是相同的。
DZ1020 發表評論於 
善男信女來進貢,成捆鈔票廟裏送
不用白不用
正常瀆者 發表評論於 
八戒,看看你的師兄弟們都混得多好?你還在這裏50c,50c的攢錢。你還是回國去混吧。
邵誌尚 發表評論於 
和尚吃炸雞?
悉尼老頭 發表評論於 
這叫入世 !
seator 發表評論於 
一群花和尚

所有跟帖: 

更直白的解釋:(源自佛教網站----顯密文庫) -低頭的穀穗11- 給 低頭的穀穗11 發送悄悄話 低頭的穀穗11 的博客首頁 (273 bytes) () 06/09/2015 postreply 23:11:32

一身兩製的具體體現 -hfhfndt- 給 hfhfndt 發送悄悄話 (42 bytes) () 06/09/2015 postreply 23:43:30

嗬嗬,那尼姑呢? -europe- 給 europe 發送悄悄話 europe 的博客首頁 (15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00:40:42

酒肉穿腸過 -hfhfndt- 給 hfhfndt 發送悄悄話 (166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01:55:15

色就是空 -相對強度- 給 相對強度 發送悄悄話 相對強度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07:46:44

靠自己得救的例子 -好酒- 給 好酒 發送悄悄話 好酒 的博客首頁 (15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04:19:27

天下都一樣,牧師們開好車的也不少,一些mega church的牧師收入是七位數的,住嚎宅開好車,子女去私校有的是,別看不慣,嗬嗬 -潛水員大爺- 給 潛水員大爺 發送悄悄話 潛水員大爺 的博客首頁 (172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07:58:31

嗬嗬。又來了。前幾天沒搞懂現代民主。現在連佛教跟基督教不同都不知道?牧師有個人財產很正常。和尚就很不正常。 -知人知麵- 給 知人知麵 發送悄悄話 知人知麵 的博客首頁 (6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08:16:25

不說你兩句,你就喘起來了,我告訴你,人的本質最深處,都是一樣的,無論你的表層如何,甚至所謂無毛撲式都是一樣的,不過是腦袋的har -潛水員大爺- 給 潛水員大爺 發送悄悄話 潛水員大爺 的博客首頁 (425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09:01:10

嗯,他不是喘的問題, -FL棉農- 給 FL棉農 發送悄悄話 FL棉農 的博客首頁 (27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09:26:28

嗬嗬。這點你說的沒錯。這也就是好的製度永遠不要依靠人的自覺。台灣的寺廟有正經的財務製度,大陸有嗎?牧師是神職人員,可以拿工資的。 -知人知麵- 給 知人知麵 發送悄悄話 知人知麵 的博客首頁 (86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10:44:29

咋叫正經財務製度? -FL棉農- 給 FL棉農 發送悄悄話 FL棉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11:07:18

就是又有賬目,有人查賬,等等。跟你們大公司一樣。嗬嗬 -知人知麵- 給 知人知麵 發送悄悄話 知人知麵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11:18:18

不偷稅(合理報稅),不借錢誰查啊:) -FL棉農- 給 FL棉農 發送悄悄話 FL棉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11:31:19

嗬嗬。又裝可愛。中國寺廟基本上是現金,而且管理混亂。一塌糊塗。 -知人知麵- 給 知人知麵 發送悄悄話 知人知麵 的博客首頁 (6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11:38:57

這是ZF的錯,應強令這類"企業"賬務公開,因為錢自來"捐" -FL棉農- 給 FL棉農 發送悄悄話 FL棉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11:43:37

這比北京朝陽區的那些仁波切差點。嗬嗬。傳北京朝陽區有30萬散養仁波切(鳳凰網)。 -蒙得- 給 蒙得 發送悄悄話 蒙得 的博客首頁 (224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08:43:19

那些都是台灣人帶過來的 -看熱鬧的北京人- 給 看熱鬧的北京人 發送悄悄話 看熱鬧的北京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08:45:49

感覺北京人本身也對西藏的東西感興趣。你不是也對西藏很感興趣?嗬嗬。 -蒙得- 給 蒙得 發送悄悄話 蒙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08:54:26

我是喜歡西藏的風土人情,那些人是對雙修感興趣。 -看熱鬧的北京人- 給 看熱鬧的北京人 發送悄悄話 看熱鬧的北京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09:08:52

雙修說穿了就做什麽子,立牌坊。 -相對強度- 給 相對強度 發送悄悄話 相對強度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10:19:11

沒去過杭州靈隱寺 -FL棉農- 給 FL棉農 發送悄悄話 FL棉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0/2015 postreply 09:49: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