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移民的,過來評論一下,他們說的對不對,(圖)

來源: europe 2015-02-02 09:37:0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223 bytes)

華人口述親身經曆:加拿大生活的慘痛經曆(圖)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被閱讀 14800 次)
 
 
  加拿大,無數華人所夢想的移民國度,然而移民之後呢?是否就能如願以償的過上幸福的生活呢?或許並不是這樣,或許還不如那些留在中國的人。 


加拿大生活的慘痛經曆

上世紀80年代至今,有近百萬新移民從香港,台灣和中國內地來到加拿大。這百萬人就好像細流入深海,靜默無聲,不知哪裏去了。再出現的時候,往往便是報紙頭條的倫常慘劇主角。這並非事出無因。

對很多加拿大人來說,“新移民”一詞幾乎和社會問題同義,常常和家庭暴力、騙取社會保障援助、貧窮落後等關聯在一起,是個不光彩的標記。新移民既是外來者,同時又被視為社會問題製造者,遂背負雙重的道德原罪。很多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在於將新移民盡快改造成加拿大人,洗去他們舊的次等的不文明的價值,接受新的先進的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新移民進入這個國家的那一刻,便須承認自己在文化上低人一等。這份深不見底的自卑,令新移民不願麵對過去,更加沒有勇氣在公共空間述說自己的曆史。而主流社會不僅沒興趣了解新移民的前世今生,甚至有意無意醜化他們的形象,漠視他們麵對的種種困難和承受的諸多不義。於是,新移民這一龐大群體,在據說是自由開放的加拿大,形成了某種集體性消聲。

一直以來,我也如此相信。以為隻是自己改造得不夠快不夠好,才做加拿大人做得如此吃力。二十年過去,我才開始懂得問,為什麽過百萬的新移民,會在這個言論自由的國家失去聲音?為什麽總有人要選擇死,來表達她對這個國家的怨恨?為什麽一宗接著一宗的人倫慘劇,總發生在新移民身上?我開始意識到,不應隻是問如何改造,而要問為何要這樣改造,改造的代價是什麽,誰去付這些代價。

今天的新移民麵對的困境,很多不是我這個老移民所能了解的。要解決任何問題,了解是第一步。要了解,就必須讓新移民說出他們的故事,道出他們的心聲。以下所述,是我的移民史。我的經曆,不多也不少﹐隻是我的個人經曆。我對這些經曆的反思,不多也不少,也隻是我個人的反思。當然,我們活在同一城市,個人如何分殊,總有時代的烙印。

新移民最難適應的,也許並非居住環境惡劣,而是“生活世界”的突然轉變。生活世界是個複雜的意義係統,包括我們的語言、傳統、價值、社區網絡人際關係,以至日常的生活習慣等。隻有在這樣的係統裏,我們才能確定自己的身份,理解行動的意義,並肯定生活的價值。如果我們由小至大活在一個安穩的世界,我們甚至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因為一切皆理所當然。隻有當我們由一個世界急速轉換到另一個世界,而兩者有根本斷裂時,人才會深刻感受到無家的失落。很多新移民初到加拿大,最難忍受的,就是這種斷裂。沒有鄰居,沒有社群,沒有共同語言,沒有他人的理解和同情,隻有捱和忍。

來加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被一種難言的疏離感籠罩著。表麵上,語言、讀書、生活各方麵,雖有困難。慢慢也能應付。但在內心,我卻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是加拿大人。走在街上,覺得所有人和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回到家中,腦裏隻有昔日的回憶;看到中國和加拿大的運動員比賽,我會為中國隊打氣;每次返回家鄉,我才有著地的感覺。時過境遷,我已很難用語言描述“這個地方不屬於我”的孤獨。未到加拿大前,我是全班最活潑好動的。銀民後,我徹底變成另一個人:自卑、孤僻、不合群、極度憂鬱。伴隨這種心境,我沉迷的不再是武俠小說,而是李煜、李清照、柳永那些憂傷的長短句。

在過往大部分的新移民討論裏,經濟考慮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向度,例如新移民對加拿大人力資源的影響,對社會福利開支帶來的壓力等。政府最關心的,是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令新移民脫胎換骨,成為有利於本地經濟發展的勞動力,並減少他們對社會福利的依賴。至於新移民作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過去的個體,他們在新環境中的實存感受,在精神﹑文化﹑家庭、經濟各方麵遇到的種種困難﹐卻往往被忽略漠視。每當有什麽新移民家庭慘劇出現,媒體要麽視其為個別事件,要麽循例追究一下政府,要求多聘幾個社工,增加幾條電話熱線便了事。

那麽多年來,我目睹父母親一輩,在沒有任何選擇下,被迫放下生命其他價值,將自己變成徹底的經濟動物,努力撫養我們成人;我目睹很多同輩的新移民朋友,由於欠缺這個社會要求的競爭力,又不能從政府中得到適當支持,被迫過早進入勞動市場,成為社會的低層勞工;我目睹更多的,是那些有理想有能力對社會有關懷的朋友,大學畢業後雖然多番堅持,最後還是不得不棄守曾經堅持的信念。在繁榮安定紙醉金迷的背後,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一個個獨立生命為這幅圖像付出的代價。當然,更加悲哀的,是我們看不到這些代價,不願意承認這些代價,甚至謳歌這些代價。

由此可見,新移民麵對的許多問題,並非隻限於新移民。新移民家庭特別多悲劇,也許隻是因為他們處於社會最底層,處境艱難,遂無力承受種種壓迫。而問題的根源,說到底,實在和加拿大人如何看待和移民的關係有關:

我們怎樣看待彼此的關係?我們是活在同一社群,共同參與公平的社會合作,還是在市場中參與一場弱肉強食的零和遊戲?在種種將人的社會身份劃分切割,繼而產生形形色色宰製的製度中,我們能否在差異背後,看到新移民人同時是自由平等的公民,理應受到政府平等的尊重和關顧?

我們怎樣看待這個屬於我們的國家?我們希望它隻是一個有效率卻冷漠,繁榮卻貧富懸殊,表麵多元內裏卻貧乏單一的暫居地,抑或一個重視公義追求民主,鼓勵多元容忍異見,人人享有平等機會的共同體?

最後,我們怎樣看待自己?人是什麽?什麽構成人的尊嚴和幸福的生活?什麽價值值得我們捍衛和追求?

所有跟帖: 

生活好壞取決於有無工作。沒有收入在哪裏也活不好。 -皇爺- 給 皇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15 postreply 09:46:05

他自己應該擔憂歐洲綠化的問題。 -goto- 給 got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15 postreply 10:06:31

老歐專挑沒工作、沒收入的拿來比較。 -tzbcwbc- 給 tzbcwbc 發送悄悄話 tzbcwb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15 postreply 10:13:39

這個文章捅到了老歐的痛楚:回國吧太老沒人要,德國呆著吧有沒有保姆用,進退兩難啊。 -望自遠方- 給 望自遠方 發送悄悄話 望自遠方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15 postreply 10:17:50

要不要加上綠化風險? -goto- 給 got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15 postreply 10:27:02

-醉臥花底間- 給 醉臥花底間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15 postreply 10:39:46

老歐住的是公寓啊?包熱水不?嗬嗬嗬 -望自遠方- 給 望自遠方 發送悄悄話 望自遠方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15 postreply 11:23:54

我們生活的很好啊,好工作,好福利,我和先生都有很好的加國教育背景,英語也都不錯,我們身邊過的不錯的朋友們也都很多 -千與.千尋- 給 千與.千尋 發送悄悄話 千與.千尋 的博客首頁 (147 bytes) () 02/02/2015 postreply 10:05:03

加拿大福利很好,隻要工作穩定,生活蠻愜意的。我們很少加班,壓力不是很大,很多精力enjoy life -千與.千尋- 給 千與.千尋 發送悄悄話 千與.千尋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15 postreply 10:07:14

是的。有工作就過得很好。不像國內,有工作,壓力山大,請客送禮搞關係,過得很不好。 -tzbcwbc- 給 tzbcwbc 發送悄悄話 tzbcwb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15 postreply 10:11:52

老歐在德國受苦,就相被霜打過的茄子一樣,哈哈哈 -tzbcwbc- 給 tzbcwbc 發送悄悄話 tzbcwb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15 postreply 13:15:13

老歐現在還處於吃飯要飽,手表要準的境界,不太好理解你在說什麽。嗬嗬 -I751- 給 I751 發送悄悄話 I75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15 postreply 12:57:03

+1 -注冊了不能發言- 給 注冊了不能發言 發送悄悄話 注冊了不能發言 的博客首頁 (2 bytes) () 02/02/2015 postreply 17:38:29

我也是加拿大移民,估計這篇文章的作者從沒有在加國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工作過。加拿大的社會底層? 如此寬容的社會,樂觀的多族裔環境和 -注冊了不能發言- 給 注冊了不能發言 發送悄悄話 注冊了不能發言 的博客首頁 (2 bytes) () 02/02/2015 postreply 17:37: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