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雷軍和美的,董明珠急什麽?zt

來源: wxcfgh85 2014-12-15 18:44:2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34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wxcfgh85 ] 在 2014-12-15 18:45:4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雷軍:

“小米模式能不能戰勝格力模式,我覺得看未來五年。請全國人民作證,五年之內,如果我們的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明珠董總輸我一塊錢就行了。”

董明珠:

“ 第一,我告訴你不可能,第二,要賭不是一億,我跟你賭10 個億。”

2013 年的雙12,當我們還在糾結買不買的時候。2013 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雷軍與董明珠就這麽一擲千金的定下了5 年10 億之約。沒辦法,土豪們就是這麽有錢,這麽任性。

就在昨天,小米12.66 億元入股美的,也許與賭約無關,但董明珠還是發飆了。對兩個有錢人來說,10 億事小,公司事大。小米創立四年,估值已超400 億美元;格力成立二十多年,屹立不倒。接下來的四年,兩位經濟年度人物領軍的企業要何去何從?

智能家居戰國爭雄

現階段,入局中國智能家居的參與者可以簡單的劃分為三類:互聯網公司、傳統家電廠商、新興硬件公司。前兩者則是主力。

先來說下傳統家電廠商。

從福布斯去年發布的500 強榜單上來看:

美的集團去年營業收入1212億元,位列34位;

格力電器去年營業收入1200億元,位列35位;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去年營業收入864億,位列61位,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營業收入622億,位列90位;

這 也是國內家電廠商的前三強。從營收上來說,這三家公司也超過了位列93 位的騰訊(營業收入604 億元)、位列205 位的百度(營業收入319 億元)。而在消費市場,美的(旗下擁有美的、小天鵝、威靈、華淩等十餘個品牌)、格力、海爾等品牌和logo 基本都遍布在你家裏,占據了消費者的心智和家庭。

而這四家公司,在進軍智能家居市場上也走了完成不同的道路。

海爾在2012 年提出智慧家居戰略。2014 年推出U+ 智慧生活平台,選擇了自主推進的模式。10 月底他們宣布3.2 億元的智慧家庭產業基金打造開放式的生態圈。同時變革組織架構,消滅中層,試推行自主經營。目前已經推出了海爾空氣盒子、海爾星盒等產品。對於合作,海爾一直保持較為開放的心態,既與其他平台合作,也願意其他平台、產品加入到自己的體係中。

美 的最初提出了M-Smart 智慧家居戰略,現在則走了一條與海爾不同的路。昨晚,小米科技與美的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小米科技將斥資12.66 億元入股美的集團,獲得1.29% 的股份。美的集團將以每股23.01 元價格向小米科技定向增發5500 萬股。雙方將在以下三個方麵進行進行深度合作:智能家居產業鏈全麵協同發展; 移動互聯網電商業務全麵合作;智能家居生態鏈、移動互聯網創新的共同投資。根據這份通告,小米和美的雙方在這三個領域建立合作團隊和高層溝通機製,小米可 以指派一名高管進入美的董事會。

那格力呢?今年年初,格力電器副總裁、總工程師黃輝,曾對外表示,格力也將著力發展智能家居,“以能源和環境為中心”。格力會在產品中統一植入智能芯片,收集產品位置、用電情況、溫度、用戶使用習慣等信息,並將用戶信息建立數字檔案,這些檔案將存儲在雲端能源管理服務中。格力計劃下半年在家用空調中大規模配置智能芯片,並將與三大電信運營商合作,降低數據傳輸成本。智能家居不是隻涉及格力的產品,希望互相之間能夠在一個平台上聯接起來。但這一平台如何建立,格力並未透露。

格力要往何處去?

互聯網公司有流量,有線上渠道,還有已經不能再俗的“互聯網思維”。傳統家電廠商則有生產能力,有線下渠道,還有售後維修能力。這是多麽完美的優勢互補的前提。

不過,作為家電廠商的三英,格力麵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產品線太單一。

因為我覺得剛才我聽了我們主持人說,一個企業做到一千億,現在家電行業有三個超千億,但是空調超千億隻有格力,沒有第二家,我們和第二家的差距,在空調領域已經接近了500 億的差距。

在“2014(第十三屆) 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董明珠如是說。而這些格力引以為傲的數據,在智能家居時代,也成了格力的硬傷。

智能家居並非僅僅是單一的智能家電,它需要不同的家電、電器聯接起來,能夠通訊、聯動。在不同產品互聯暫時難以實現的前提下,像海爾、美的這樣產品線豐富的企業,無疑擁有天然的優勢。

小米為什麽會投資美的,先來看下2013 年美的各產品線的市場份額,似乎就一目了然了。

在 互聯網到來之前,專注是格力的優勢。千億級的營業收入,是格力的驕傲。但在智能硬件時代,對於廠商來說,硬件不一定非得是賺錢的,用戶產生的數據才具有無 限的想象空間。而這就需要大量的產品進入千家萬戶。想想每年格力有幾百台帶有格力模塊的空調被使用,而每年美的、海爾可能由幾千萬台帶有自己模塊家電進入 消費者家庭,未來格力還能淡定麽?

然而,要從戰略上改變空調的主營業務,對於格力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缺少互聯網基因的格力,也沒有黑白電、小家電的基因,加上國資背景的股權結構,這個事情可能也並不容易。

小米科技投資了美的,格力電器[-0.57% 資金研報]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發飆了。

12月14日晚,美的集團正式發布公告,確認與小米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公告,美的將以每股23.01元價格向小米定向增發5500萬股,募資金額不超過12.66億元。發行完成後,小米科技將持有美的集團1.29%的股份,並可提名一名核心高管為美的董事。

公告聲稱:除資本層麵外,小米與美的將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態鏈、移動互聯網業務領域進行多種模式的戰略合作,包括雙方在智能家居、電商、物流和戰略投資等領域的對接。

小米科技和美的在一起,媒體最關注格力董明珠怎麽看。2013年,在某電視台的頒獎晚會上,董明珠與雷軍有一個10億賭約。此外,中國僅有三家營收過千億人民幣的家電企業——美的、格力、海爾,而美的與小米的結盟被視為中國家電巨頭對於未來的路徑選擇。

董 明珠很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12月14日,董明珠出席某雜誌論壇時,兩次登上論壇,向小米與美的發飆,內容包括三個方麵,一是小米手機在印度因為專利被禁 售的問題;二是說小米科技營收超過自己沒有多大意思,有本事在手機行業做到第一;三是美的因為專利問題被判向格力賠償200萬元。董明珠諷刺稱“兩個騙子 走到一起,成了騙子集團”。

盡管批評小米與美的言辭如此激烈,董明珠卻稱自己並沒有憤怒,說“我急什麽”?

董明珠急什麽?

據 公告披露,小米科技將以現金認購美的集團這次非公開發行的全部股票。但美的集團董秘江鵬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強調,目前美的集團對資金的需求並不 大,與小米在資本層麵的合作更多是為了給投資者信心,同時為雙方建立一個互信平台,攜手合作發展。“我們特意讓小米往美的派駐一個董事席位,目的就是為了 讓互聯網思維更好地注入公司的日常經營。”江鵬說。

據記者了解,美的自今年3月正式發布智慧家居戰略以來,目前已實現單品牌內多類家電產 品的互通互聯。根據該公司的規劃,到2018年,智慧家居產品銷售將占美的整體銷售的50%以上,今年美的將完成25個智能家電品類的發布,未來三年美的 還計劃提出累計投入150億元來推進智能家居。

江鵬表示,美的與小米的合作,雙方對合作內容也沒有限定範圍,美的與小米在共同打造智能家居平台、構建智能家居生態鏈方麵有巨大潛力可以挖掘。

小米科技的優勢在四個方麵,一是粉絲經濟樹立起來的品牌魅力;二是電商渠道,包括網站、倉、幹、配一體的線下物流;三是軟件,目前主要是MIUI操作係統;四是互聯網生態圈,依托小米平台,有數目眾多的服務提供商。

未來所有的產品都會智能化,包括美的所有產品,這些產品都是格力的競爭產品,依托小米電商,小米軟件開發能力,小米的互聯網服務生態鏈,美的所有產品將具有小米產品具備的勢能。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家電圈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董明珠恐慌,那麽恐慌並非來自小米在營收上可能對格力的超越,而是美的插上了小米的翅膀之後,對於格力的全線超越。

美的選擇的是什麽?

小米為什麽選擇美的?這與雷軍對於小米生態鏈的圈層設計有關。

從智能手機開始,發展僅僅四年的小米科技開啟了自己的多元化之旅,電視,平板,路由器,在硬件領域開疆拓土,設計小米的硬件圈層。美的入駐,小米科技在硬件圈層的豐富性上前進了一大步。

小米硬件圈層的最核心圈層為三大硬件,包括小米手機、小米平板、小米電視,如果計入小米路由器,則為四大硬件。

第二個圈層是小米硬件產業鏈,包括小米電源、華米手環、智米空氣淨化器、小米攝像頭、智能血壓儀等。雷軍透露,小米智能硬件產業鏈已經投資了25家公司,首期目標是投資100家。

第三個圈層是小米電商,小米電商除了銷售小米自己的產品外,向第三方品牌開放平台,銷售他們的產品;四是MIUI操作係統,MIUI係統不僅提供給小米的產品使用,而且提供給第三方硬件廠商,目前一些智能手機廠商選擇使用MIUI。

美的屬於第二圈層,算次核心圈,除了獲得小米的投資外,也可在軟件授權、電商渠道、MIUI生態係統共享方麵具有優先權。

投資美的,解決了小米生態鏈品類豐富性的問題。12月15日,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王川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盡管未來小米、美的仍然獨立運營,但小米短期內不需要進入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產品,這些產品正是美的核心產品,小米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領域。

“小米跟我個人的價值觀一樣,都是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敵人弄得少少的。”雷軍稱,小米是開放性的平台,不站隊,不控製,不排他,是一種開放性的態度。

作為平台,小米提供三方麵資源:一是產品模式,即“軟件+硬件+互聯網”鐵人三項模式;二是銷售模式,即電商模式;三是營銷模式,即粉絲經濟,也可以理解為品牌輸出。

最終的小米模式是這樣的, 小米負責打通兩端,一端是消費者,他們獲得各種互聯網服務與應用;一端是軟件與服務提供商,他們通過小米硬件終端獲得用戶,獲得小米的各種支持,比如小米雲服務,各種SDK(軟件工具開發包)。

而美的作為一家營收超過1000億元的公司,加入小米生態鏈,將左右行業的路徑選擇。

路線之爭

關於與董明珠的豪賭,雷軍說,自己的信心來自小米是用互聯網的方式,而格力依然是傳統公司;而董明珠說,這場賭局的結局,不是雷軍贏,也不是我(董明珠)贏,是一個思維的博弈。她說:“你的思想,你的行為決定了你能贏,還是不能贏。”

雷軍與董明珠的鬥爭,其實是互聯網時代,在新的技術環境下,硬件產業的路線鬥爭。

雷軍的模式是平台的模式,以生態鏈的方式組織資源。雷軍稱其思維是“對稱”思維:互聯網時代,技術將為所有消費者賦能,每個人、每個廠商獲得的信息是均等的,獲得的資源僅與能力相關,與能力無關的交易成本變為零。對稱思維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與基礎。

小米方麵認為,美的接受小米的投資,其實並不是被小米收編,而是對小米路線的認可。美的選擇的路徑就是融入小米生態圈,等風來,跟風走。

格力的路線則是線上與線下渠道融合。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是蘇寧、國美走過的路線,在麵對京東的競爭中,已經處於下風。

董明珠的信心是格力在傳統模式下強大的製造能力,傳統的製造產業鏈的模式是整機廠商,或者整機廠商壟斷供應鏈資源,以規模製造的能力影響產業鏈。這一思維發展的極端,就是1998年長虹在倪潤峰的帶領下企圖壟斷國產彩管的產能。

而小米模式則想證明:在互聯網技術環境,規模製造的壟斷力量不再存在,因為這樣的力量已經被互聯網去中心化的力量消解,隨著產業分工的細分,製造資源已經成為充分市場化的社會資源,任何一家廠商都可以市場價格購得。

在三家千億家電巨頭中,海爾走的是另外一條路線。盡管去年12月,阿裏向海爾電器[-1.19%]投資28.22億元,但主要用於與海爾日日順物流成立合資公司,非海爾的U+智慧生活係統。

對 於海爾的未來發展,張瑞敏做了如下規劃:先是組織變革,然後內部創業,最後平台化。第一步是基礎,難度很大,等於把一家員工超過八萬人的公司拆成數百家百 人小公司,海爾給予資金、渠道、技術等方麵的資源,支持他們內部創業。完成這一變革,海爾也像小米生態一樣,成為一個平台。

明年1月8日海爾將舉行30周年慶典,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整個大會就三個環節,其中一個環節是創客論壇。何謂創客,就是海爾平台上的產品、應用與服務提供商。

其他公司也在進行實驗,比如TCL曾經與愛奇異合作生產互聯網電視,聯想與上海文廣合作,阿裏巴巴與海信等廠商合作,長虹在推行自己的家庭互聯網戰略。

很多人將雷軍與董明珠的賭約視為一場營收的數字比賽。若單純以營收比較,很像拿京東的營收與阿裏巴巴集團的的營收進行比較,兩種完全不同的運營模式,沒有可比性。雷軍與董明珠兩人豪賭,賭的是路線,賭的是思維。

所有跟帖: 

國內的企業,非常有危機感。不像美國有的大企業,像當初的kodak,等,領導人的危機感不強,最後導致企業的失敗。 -相對強度- 給 相對強度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15/2014 postreply 18:55:36

這隻因為沒有危機和前瞻力的企業,早就在中國倒下了。 -wxcfgh85- 給 wxcfgh85 發送悄悄話 wxcfgh8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5/2014 postreply 21:05:5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