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的得失要站在整體交通發展,乃至整體社會發展的角度去看。

高鐵十否是一著鮮,吃遍天呢?顯然不是。也沒任何一種交通工具是。
長距離,顯然是飛機完勝高鐵。短距離顯然是汽車完勝高鐵。高鐵的優勢在於種距離。
還有高鐵和一般鐵路相比,運客有長處也有短處,運貨沒長處。
而要真正發揮高鐵的長處,則高鐵必須在特定的情況下運營。或者說高鐵的應用麵很窄。
這就要求,高鐵的建設必然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局部性。隻有真正需要和真正能夠充分應用高鐵的地方才好考慮去建設高鐵。
同時,高鐵,或者說所有的交通工具和交通係統必須配套發展,這樣才能有分工合作有。從而覆蓋不同方麵的交通需求。同時,又能有機銜接,真正做到從最起始點到最終點的速度方便最大化。

高鐵幾萬億砸下去聽到了響,當然比不響好得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個戰略決策就是正確的。粗淺一點說,隻要高鐵一天在賠錢,就說明決策是錯誤的。說明社會對需求不在這個上麵。如果這個巨大的資源投入到市場決定的其他真正有需求的方麵,會對民生對發展起到好得多的作用。比如說,高鐵是提高了不少線速,但是線速不是當前交通問題的瓶頸。節點交接才是。城市內的交通速度才是真正有待提高等需求。又比如,高鐵提高到是大點到打點間的線速,但是點以外的麵覆蓋的還是很差。比如高速公路的收費等限製了高速公路的應用。而高速公路的覆蓋麵要比高鐵高得多。公路的有效使用,不但是點的覆蓋的擴大,也是點的疏散。點的密度降低了,點的交接效率也將會上來的。而要提高這些方麵的功效,就必須把資源從低效率的高鐵挪出來。隻有點自己活了,點與點之間的線的發展才真正有意義。

以前我坐公共汽車二十分鍾到車站,坐個一般的快車十小時到地,再換二十分鍾公共到客戶處。現在我高大上,出門打車堵車兩小時到火車站,高鐵五小時,又打第兩小時到。省了一個多小時,但路費多花幾倍。算不上有什麽進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