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許路陽)今天,記者從清華大學證實,著名結構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已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
清華大學新聞網12月9日發布消息稱,施一公以校長助理身份,會見匈牙利羅蘭大學校長巴納·德布勒森一行。
清華大學官網並未公布該校校長助理信息。據清華大學新聞網曆史消息,此前有校長助理經曆的楊斌、薛其坤、吉俊民等人已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校長助理是個什麽職位?此前,北京大學就因校長助理數量過多遭受非議,網友們發現該校校長助理數量要遠超一些國家部委的部長助理人數,對此,北 大曾回應,校長助理是根據工作需要設立的服務性崗位,大部分在學校是兼職服務的,他們或是某個院係的教授,或是某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目前,施一公仍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並非校領導。
曾作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係建係以來最年輕講席教授的施一公,回國就職於清華後,曾批評中國現行科研經費分配體製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成了中國創新能力進一步發展的“絆腳石”。
2011年,他和饒毅在中科院院士評選中雙雙落選,曾引發輿論對院士評選的熱議。不過,去年,施一公終於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當選院士時,施一公曾希望大家不要過分突出院士這個頭銜,“今後無論在什麽場合,我都希望大家繼續稱我為教授,而不是院士。”
根據“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消息,施一公最近又發表演講,抨擊我國大學的導向出了大問題。
他認為,研究型大學從來不以就業為導向,從來不該在大學裏談就業,就業隻是一個出口,大學辦好了自然會就業,“政府不要把手伸的太長,不要一刀切,不要每個學校都就業引導,每個學校都用就業這個指標考核領導,這對大學有嚴重幹擾。”
施一公簡曆:
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1967年5月5日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籍貫雲南大姚。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5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外籍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