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黃金儲備全球第一?

本帖於 2014-12-03 08:40:57 時間, 由普通用戶 皇爺 編輯

中國央行可能悄悄增加大量黃金儲備,有可能黃金儲備已經世界第一?

沒有數據可以參考,隻能推測,如果推測成立,可以找到人民處國際化的進程線索。 中國央行沒有固定的公告係統,此前20多年時間裏,中國沒有報告任何改變,直到2001年底,500噸;2002年底,600噸;2009年4月,1054噸。央行在這方麵是任性的,想報告,才報告。

央行進口途徑是不明確的。滿足中國黃金需求的途徑可以量化的主要分為以下部分:1、上海黃金交易所交割並最終流向公眾的黃金;2、通過香港進口的黃金;3、上海黃金交易所庫存的黃金變化;4、重新回收澆鑄的黃金;5、中國自己生產的黃金。 以往市場主要分析從香港進口到內地的詳盡數據,但現在已經背離,自今年3月起,黃金新的進口渠道北京和上海,似乎已經成為了黃金進入中國大陸的主要管道,上述兩者的差距也就隨之拉大,香港進口黃金數據已經不再具有標誌性作用。中方委托交易者從倫敦、瑞士等地購入黃金,以及儲藏在海外的黃金數量,目前並不清楚。

分析師都在推測中國黃金儲量已經暴漲,雖然這樣的推測就像對牆喊話一樣,沒有回音。

今年4月7日,黃金評論網站goldmoney專欄作家AlasdairMacleod撰文指出,從2008年1月以來,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交易量已經從每季度362噸上升至每月1100噸,交割數量則從每月44噸上升至212噸。值得注意的是,從2013年4月國際黃金價格下跌開始,交易量開始迅速攀升。自2008年1月開始,上海黃金交易所已經累計交割了6776噸黃金,這些批發黃金都流入到大眾手中。

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交割分析數據大行其道。根源在於世界黃金協會(WGC)今年2月公布的2013年黃金需求報告,中國隻有1066噸,而上海黃金交易所高達2097噸,兩者相差1051噸,遠遠超過了5年前200噸左右的水平。

因此,harelynx.com和Bullionstar.com的兩位分析師Nick Laird和Koos Jansen仔細地跟蹤SGE數據,這一數據是進口黃金與國內礦產交易的首站,相對準確,SGE的交割數量以及超出LBMA價格的溢價水平,認為SGE的交割數據正好同中國整體的黃金需求,是更好的指標。

不同的推測數據不同,幾乎肯定的是,中國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黃金儲備都有了驚人的增長。

Alasdair Macleod指出,2013年中國的黃金需求暴增至4843噸,同比翻了一番。而且該數據可能還比較保守,因為其中還沒有包括中國政府在倫敦等地購買以及貯藏在海外金庫的黃金。

新加坡靈狐資本組合資金經理 Grant Williams8月發表博文稱,他從黃金研究員Koos Jansen的中國黃金的統計數據推斷,從上海黃金交易所公布的數據,可得知或估計中國黃金進口和來自中國黃金組織的整體消費數據。他提出了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總量,接近15000噸,這一數據不包括民間儲量。這是驚人的數量,考慮到Grant Williams是黃金死多頭,恐怕未必那麽客觀。

最新、最大的數據還是來自於上海交割數據分析的發明者Koos Jansen,今年11月24日他發表博客指出,從每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提現”量,推測現在黃金儲備量遠不止官方公布的1054.1噸,總儲備接近16000噸,有可能每年增長量在1761和1746噸之間。如果官方公布的2009年準確,也就是說,中國過去5年黃金儲備增長15.2倍左右,過去十年,俄羅斯黃金儲備上升3倍,中國遠超俄羅斯,成為黃金市場真正的支撐者。

Jansen的長期數據表示,自1995年以來中國黃金儲備的總數(不進入市場,可能會直接進入中國儲備),加上進口黃金的估計,約有8000至9000噸,如果這些黃金真的是進入中央銀行,中國官方黃金儲備已經超過美國。

別嘲笑黃金市場大媽,她們與俄羅斯、中國央行同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