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經翰:香港三個特首,哪個更可信?

 

董建華再出山 因為梁振英不行?

董建華(77歲)率一個代表團在北京與習近平會麵。代表團成員包括香港身價最高的富豪。

1973年創辦《信報》的林行止,多年來獲各界評價甚高,被譽為“香江第一健筆”。

他的專欄文章讀者眾多,尤其金融方麵的文章。他日前撰文,評說香港三任特首的功過。

他認為,董建華最大的失誤在於引進“政治問責製”和試圖推動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以禁止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和顛覆國家等行為。曾蔭權主要的錯失在於靠攏商界和奉承中央。

而現任特首梁振英罪在破壞賦予港人的“兩製”。

林行止的評點很有意思。雖然我和曾蔭權的政見幾乎是南轅北轍,但我依然認為,三位特首中以曾蔭權的表現最佳。曾蔭權信奉自由市場經濟,而我一直主張由政府幹預財富再分配。

曾蔭權和我相交多年,我從未隱瞞過我倆的交情。因此,有些泛民人士曾經嘲笑我是“煲呔針”(即曾蔭權的線人)。大家或許會覺得我有偏頗,但這是我的真實看法。我寫這篇文章也並未谘詢曾蔭權的意見。

林行止形容三位特首都是“愛國愛港人士”,委婉地暗示三人都是親中的機會主義者。但曾蔭權與另外兩人不同;香港回歸前,中共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統戰工作,但曾蔭權並未被拉攏。即便他被選中代替董建華出任特首後,也仍被鐵杆親中人士輕蔑地稱為“港英餘孽”。

正是因為曾蔭權曾任職於港英政府,所以他堅持維護一些基本的西方價值觀,如公民自由和法治程序。他與英國的聯係為香港營造了1997年回歸以來最包容的社會和政治氛圍。在他執政的七年間,每年七一遊行上街人數都相對較少。而且,他也從未試圖打壓新聞自由和集會自由。

任期即將結束時,曾蔭權被“揭發”辜負了民眾對公務人員的期望。正如林行止所言,他是被政敵暗算了。

梁振英競選時,曾誇下海口要走入群眾,自詡有三大武器:一支筆、一個筆記本和一張折疊椅。這些都已被證明隻是空話。他鮮有走入社區,宣傳港府的政改立場。

相比之下,曾蔭權2010年推出的“起錨行動”,則直接向社區民眾傳達信息。他甚至還與當時的公民黨黨魁兼大律師餘若薇在電視上公開辯論。相形之下,梁振英似乎既無意願、也無能力麵對民眾。

曾蔭權本可發揮作用,化解香港現今的緊張局勢。但中央卻讓自2005年蒙羞下台後一直低調行事的董建華重新披甲上陣,協助穩定搖搖欲墜的梁振英政府。

已經77歲的董建華本周率領一個代表團在北京與習近平主席會麵。代表團成員包括香港身價最高的富豪,而富豪們自然隻會唯唯諾諾。

在這場公開展示忠誠的表演秀中,現任特首梁振英完全靠邊站,可以說是體麵掃地。

董建華再次出山,反映梁振英是多麽孤立。但北京依靠董建華提振外界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信心,卻委實令人覺得諷刺。董建華曾要求中央推翻香港法院就居港權做出的裁決,從而削弱了香港司法獨立。他還曾向媒體施壓,消除反對聲音。

最不可忍的是他曾公然推動23條立法,促使逾50萬人上街要求他辭職。

之後發生的事就無需我費舌了。

在曾蔭權時代,民怨有所減輕,但梁振英上台後形勢急轉直下,民憤達到空前的程度,從反對國教的抗議活動就可見一斑。

而梁振英的回應是收緊對大眾傳媒的控製,如拒絕向受歡迎的電視台發放免費電視牌照。

香港社會存在的沮喪和不滿情緒,已遠不止於針對梁振英那些不受歡迎的政策和行動。正如董建華在任後期的情況,一波又一波的不滿情緒現指向梁振英本人。他注定要以失敗告終。

在民憤難平之時,中央若要挑選值得信任的人,最好三思而後行。

鄭經瀚是政治評論員

--------------------------------------------------------------
其實董建華本來就是江親手選的第一任特首,江為董大罵香港記者,兩人的密切關係可見一斑。 梁在特首選舉時的前部下劉夢雄曾經透露,說董要他輔佐梁,梁的不少政策也和董建華相似,說梁是董認定的接班人應不為過。既然是這樣,習總還依仗董建華來了解香港問題,要不就是習傻得以為自已跟董的關係比起後者與江的關係鐵,要不就是在香港問題上,根本不存在江派習派,北京的各派態度都是一致,就是不能讓香港實現真正的普選。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