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崛起,開始讓小夥伴台灣感到威脅zt

來源: wxcfgh85 2014-09-11 11:46: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544 bytes)

 

資訊台媒:一個深圳打敗整個台灣

2014 09/10

  近日,台灣媒體撰文指出:“當深圳搶進矽穀,爭取第三波製造革命的商機時,台灣卻毫無招架之力,我們會和深圳愈拉愈遠嗎?”,引發網友一片熱評,普遍認為深圳確實是硬件創新最好的地方。

  而據近日瑞士世界經濟論壇發布(WEF)“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在全球144個受評國家中,台灣排名第14,較2013年退步2名,原因在於評比項目中的“商品市場效率”、“創新”與“企業成熟度”名次下滑所致。

   13年前,深圳的人均GDP隻有台灣的1/3,而13年後,深圳的人均GDP超過2.2萬美元,超越台灣的2.1萬美元。和台灣同為製造重鎮的深圳,倚 靠著中國大陸市場,國際大廠幫忙練兵,技術突飛猛進,本土大企業崛起,人才亦開始匯集。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中最後一個擠進2萬美元榜單的地區,但讓台灣 人失望的是,人均GDP近幾年來原地踏步,毫無邁前的跡象。

  即使下雨依然燠熱難耐,但位於中國深圳蛇口區的創意產業園區南海意庫,短短兩天,還是湧進2萬人潮,擠爆占地一萬多坪的南海意庫。但讓人意外的是,他們既不是來聽演唱會,也不是來看大明星,他們是來參與一場硬體創新的活動──“創客市集(Maker Faire)”。

  “那2天還下大雨,不然參加的人更多,”主辦創客市集的柴火創客空間發言人王英豪指出,兩萬名的遊客是去年同樣活動參與人數的10倍,遠超過他們預期,“在深圳搞硬件(體)創業,是全民運動。”

  矽穀跳過台灣新創公司和訂單湧向深圳

  來參加活動的,不隻是深圳人,還有為數不少金發碧眼的外國人。王英豪表示,柴火創客空間成立4年來,每1年都有好幾個外國人,花1千多元人民幣的月費,在柴火租場地,在深圳當地找創業夥伴、找供應鏈。他們大多是來自美國矽穀的年輕創業家。

  HWtrek創辦人、台灣創意工場執行長王仁中經常往返台美之間,他指出,現在深圳市政府甚至直接進駐矽穀的育成中心,在當地接單後再把這些世界上最新、最有創意的訂單,帶回深圳製造。

   深圳積極向矽穀的新創公司招手,不可思議的是,有“製造王國”美譽的台灣,卻竟然在這被業界稱之為第三波硬體製造革命之中缺席!“台灣已經消失在矽穀創 業者的世界地圖上了,”王仁中憂心忡忡地說道,因為如今矽穀的創業家,都跳過台灣,去找深圳製造。這無疑是台灣製造業的一大警訊。

  深圳視台灣為假想敵 人均GDP達2.2萬美元

   其實一直以來,深圳都將台灣視為假想敵,不掩飾“超越台灣”的企圖心。今年最新出爐的《關於深圳市2013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明 白指出,深圳發展在2013年已經實現曆史性突破──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突破2萬美元,達2.2萬美元,“超過台灣,從此與亞洲四小龍並肩而 行。”

  深圳常住人口不過1000多萬人,約台灣人口一半,深圳土地麵積也不過2000多平方公裏,約台灣平原麵積的1/4不到,說人均GDP超越台灣,不盡完全合理,但不難看出深圳強烈的競爭野心。

  不可否認,深圳在過去十多年來,的確展現出迅猛的爆發力。如果把曆年人均GDP拉出來看,深圳從2000年人均GDP隻有5000多美元,約台灣的1/3,但深圳一路快速成長,13年間跳躍3倍不止,但同時期台灣僅成長四成多,“深圳速度”遠超過“台灣速度”。

  深圳快速超車台灣,台灣尤其必須格外注意:因為深圳和台灣兩地,就像是照鏡子一般,彼此之間有著高度的相似性;因此,深圳本土企業搶下的每一筆訂單,很可能就是台灣廠商失去的機會。

   眾所周知,深圳和台灣產業都以製造代工業為主,高度重疊,若以製造為主的第二類產業來看,深圳和台灣各約占GDP比重的4成3、3成6,比率相仿;其 次,深圳和台灣產業主體都以中小企業為主,深圳平均每一平方公裏約有2百家以上的中小企業,密度之高,不但居全中國之冠,甚至比台灣都高出一籌。

   而且,深圳跟台灣一樣,都是“移民社會”,原居深圳的本地人口不過幾十萬人,其餘數百萬居民都來自各省。“因為深圳大多都是移民過來,離鄉背井,所以他 們敢衝敢拚,變化速度也很快,”原先到深圳做家具,後來跨入LED產業的深圳台商協會會長張周源指出,“如果跟不上他們的腳步,一定死得很難看!”但台灣 企業的“狼性”,卻已漸漸磨光。

  剖析深圳的產業發展曆史,和台灣一樣多處相似。位在後海灣的深圳,從一個靠海吃飯的小漁村,到成為中國 大陸第1個經濟特區,靠北鄰香港的地利優勢、發展貿易,再到轉型發展製造代工,成為山寨大城,一度全中國大陸的山寨手機,有七成以上在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 角組裝和銷售,年產銷量高達五億支。

  說來吊詭,深圳能成為中國大陸山寨重鎮,全球低價製造的代名詞,還得拜台灣廠商如鴻海、聯發科之 賜。“常有人半夜在深圳富士康龍華廠的後門口站崗,等著收購鴻海不要的瑕疵品和腳邊料,拿回自己工廠廢物利用,”一名研究硬體製造業十多年資曆的產業分析 師笑說,“深圳今天的這群山寨供應鏈這麽活躍茁壯,老實說,還不都是喝鴻海奶水長大的?”

  但如今深圳誕生出華為、中興和騰訊等國際級的大型科技公司,早就不是吳下阿蒙,他們技術日進千裏,已有迎頭趕上台灣的架式。然而,把深圳業者從山寨軍改造成正規軍的操刀者之一,令人驚訝地也不是別人,正是台灣科技業的親密戰友——英特爾(Intel)。

  昔日台灣戰友英特爾成深圳升級推手

   事實上,英特爾不僅是一個目擊者,它更是深圳此波超越台灣的影武者。“他們(英特爾)要增聘五百個員工,這棟樓肯定裝不下。”深圳平板電腦製造商原道數 碼副總裁文和軍說,英特爾在深圳大舉招兵買馬人盡皆知,現有兩層樓的辦公室空間已人滿為患,正在與深圳市政府討論成立規模更大的創新中心。

   2013年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上任後,馬不停蹄連續拜訪深圳,不但將年度訊息高峰會IDF移師深圳舉行,高喊今年平板出貨量要衝至4000萬台目標;今年五月,英特 爾更宣布和原本不屑一顧的中國大陸本土IC設計業者瑞芯微電子,簽署深度合作協議,業界更盛傳,英特爾原想砸錢並購瑞芯微,反而吃了閉門羹。

   瑞芯微是深圳白牌平板電腦處理器的主要供應商。本刊記者循線拜訪超過十家當地白牌平板供應鏈業者,發現了英特爾在過去一年透過各種方式地毯式掃描了整個 深圳平板供應鏈,並清楚對這些綠林好漢描繪美好願景:“在PC時代,英特爾扶植了台灣的華碩、宏棋,現在輪到深圳出頭了”。

  和英特爾同 盟的微軟也持同樣看法。微軟中國副總裁張永利直截了當說道:“當科技趨勢從PC轉移到平板與手機,深圳已經變成非常重要的生產基地。”這可不是空頭支票, 微軟位於深圳南山區的亞洲硬件中心,負責微軟全球超過1/3的硬體開發工作。張永利還說,微軟將持續加碼對深圳投資。

  外商有誌一同拚命 討好深圳。據了解,授權大廠安謀科技才剛搬到空間更大的新辦公室,手機處理器霸主高通也早在兩年前就要求主管搬到中國大陸就近服務客戶,一位白牌手機老板 喜孜孜拿出一張照片向記者炫耀:“這是高通副總裁與我的合照。”國際五星酒店集團爭相開幕並推出企業方案,要搶食外商員工來深圳出差的住宿商機。

  英特爾在PC產業喊水會結凍,但在行動裝置處理器領域卻僅能勉強擠入前五名,就有好事者嘲諷英特爾,投資深圳根本隻是在取暖。一位PC產業主管語帶不屑地說:“99塊美金的平板電腦,你敢用嗎?”但山寨起家的白牌業者一點也不害怕被笑。

  “這是我們的黃金機會。”最早開始生產搭載英特爾處理器平板電腦的方案業者天誌偉業總經理王永誌說道。天誌偉業今年上半年出貨近百萬片英特爾方案公板。

   雖然英特爾祭出晶片免費的補貼方案,但要當陣前先鋒,王永誌仍然吃盡苦頭。“我們的供應鏈完全被整理過一遍。”他說,初期慣用的深圳零組件業者全都不能 用。他必須轉向歐美大廠采購,不但拉高他的采購成本,更因為沒有第二供應商,容易因單一品項缺貨而卡死整條生產線,對於重視現金周轉的白牌業者來說,風險 非常高,和王永誌同期投入的業者也都怨聲載道。

  危機就是轉機,英特爾決定親自下指導棋,先找來通路業者大聯大、世平幫忙備料;再找上白牌業者慣用的深圳供應鏈廠商,一家一家登門拜訪談合作,還主動派工程師到廠內協助。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