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海歸27萬,今年預計40萬,回國找工作不易。

來源: commonsense888 2014-05-25 14:12:5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14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commonsense888 ] 在 2014-05-25 14:13:4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錯過校招? 文化“斷層”? 個人能力?

找工作個人能力是關鍵

雷葉婷

  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727萬,比去年增加28萬,再創曆史新高。2013年有27萬名留學生歸國,今年預計海歸人數比去年增長近50%,今年將迎來“史上最大海歸潮”。這意味著,2014年就業季預計將有超過30萬名海歸同國內727萬名應屆畢業生一起參與就業競爭,海歸就業變得比之前更加困難。除了越來越多的求職人數,造成海歸就業難的原因還有什麽?

難點一:校招季不等人

  當被問及高校畢業生和海歸規模越來越大從而導致就業難這個問題時,留美海歸曲凱告訴筆者:“‘僧多粥少’這個大環境短時間是改變不了的,也是我們不得不麵對的。”不過曲凱最擔心的不是求職人數的暴增。曲凱認為,競爭人數導致就業變困難是一個問題,但是還有一個問題令他在找工作時很無奈,那就是錯過校招季。

  “國內大多數企業的招聘期在當年8月到12月之間,麵向應屆生,而海歸一般的畢業時間大多數是在來年6月,少部分是12月。”曲凱無奈說道。所以對於海歸來說,回國找工作時能不能被當做應屆生對待首先就是一個讓很多人憂慮的問題,其次就是很多海歸都會錯過校招季。“目前隻有極少數企業開啟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國內的工作崗位,因為不能參加筆試麵試等,可行性幾乎為零,而且這些人也很少會有機會或精力去各個學校參加校園宣講會招聘會等,所以從時間點和資源的角度來說,海歸都是弱勢群體。”曲凱道。

難點二: 文化“斷層”的困惑

  留法海歸丁朝霞認為海歸就業難主要是因為文化“斷層”。“文化‘斷層’簡單來說就是海歸因為在國外的時間比較長,導致回國後不適應國內的文化,進而導致相親、找工作、人際交往等一係列問題的發生。”丁朝霞解釋道。“文化‘斷層’可以通過時間來緩解,但是對回國馬上麵臨找工作的年輕海歸來說,這顯然是一個不小的問題。海歸經過若幹年的國外留學,已經適應國外的環境,回國必定有個文化衝擊,不適應國內的處事方式等。”

  對留學時間較長的海歸來講,文化“斷層”顯然是一個不小的問題,但是留學時間短的海歸也有自己的煩惱。海歸吳斯曼是在英國讀的碩士,“我讀的是一年製碩士,這一年來英語還沒說溜就回國了。”在英國待的這一年時間裏,吳斯曼最常做的就是和一群中國留學生聚在一起,或者組隊遊歐洲。“一年倒是拿到手一個外國碩士文憑,可是學到的東西自己有數,如果跟以前那些保研同學一起爭工作機會的話我心裏真沒底。”

難點三:招聘這關不好過

  智聯招聘近日發布的調查顯示,超過七成企業人力資源主管表示,不會優先錄用海歸。具體來說,66.1%的人表示會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喜歡海歸的人力資源主管和管理階層為8.0%;另有25.9%的人表示比較青睞海歸。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個人能力不過硬這些都是用人者拒絕海歸的原因。除了這些因素,有公司人力資源主管表示:“海歸中所學知識和所做事情完全無關是一個比較普遍的情況,所以企業會挑更好用的人。我們對國內的學生更了解,覺得國內的學生工作的時間可能更長,期望的待遇更低。”

  LifeLearner(一家學習網站)的創始人鬱宏翔表示:“我想雇這樣的海歸:回來至少英文流利到接近nativespeaker(說本族語言的人)程度的。一般而言,這說明他不是躲在中國學生圈子裏的,他擅長交際而且比較活躍,他的個人能力也差不到哪裏去。實際上,不僅我們,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想擁有一批個人能力過硬的海歸。”

留學生變創業者 教你漂亮“出招”(李煜野)

  近3年來,留學生學成歸來尋求就業機會與創業天地的人數增速迅猛。據統計,今年國內大學畢業生近727萬人,留學歸國人員約35萬人。對於國內及海外畢業生兩大求職創業群體來說,在自主創業的起跑線上,海歸群體特有的優勢依然存在。優勢雖在,但不明顯。留學生及海歸需要經曆自我學習、曆練與成熟的過程,方能成功轉型為一個“海歸創業者”。

招式1:積跬步 致千裏

  對於有創業想法的留學生來說,準備期很重要。其經驗的積累與閱曆的積澱都在海外學習期間的實習及打工階段形成。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中國國際人才》執行主編王鶴霖說:“從校園到職場,從職場到創業場,是一個階段對另一個階段的突破與挑戰過程,更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26歲的女攝影師林海音在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期間,對攝影情有獨鍾。她拍攝了一組《七個腫瘤》的照片,獲得了“腫瘤天使”的讚譽。臨近畢業時她決定辦一個攝影工作室。幾年的積累加上女性攝影師細膩的視角讓她廣受關注。她的作品屢次登上《Elle》以及《一個》雜誌封麵,她也獨家獲得了拍攝張曼玉等名人的機會。“其實就是那句話,‘積累加機遇’。”林海音說,“做好自己的積累,才可以第一時間把作品拍得有內涵。”

招式2:接地氣 保特色

  “秦哥夾饃”位於美國紐約皇後區埃爾姆赫斯特,開業時間不到一年,客人幾乎絡繹不絕。王瑞是“秦哥夾饃”的合夥人之一,談到在美國開中式快餐的最大困難,王瑞說:“最重要的是產品的‘本土化’。肉夾饃是中國西北特色小吃,既要保持中式風味,又必須適應當地口味,被美國民眾接受。”在這方麵,王瑞比較了中西方的飲食差異,比如美國人不愛吃羊肉,於是,在孜然羊肉的基礎上加以改良,推出了孜然牛肉夾饃,果然深受美國人喜愛。

  相比開肉夾饃店,郭方正的炸雞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在英國讀書時,郭方正就想:“上班領高薪的日子是穩定,但太無聊。”於是,他在河南鄭州以賣炸雞的方式開始了創業之路。炸雞車前麵天天都排著長隊,“我在這裏等候了400年,隻為把最好的炸雞,獻給來自星星的你。”這是炸雞車上的噴繪。郭方正說:“《來自星星的你》火了,鄭州的炸雞遍地開花,如果自己不能做出特色,肯定會‘出師未捷身先死’。所以我就瞄準了‘星星’特色。”

招式3:找路子 倒“時差”

  “留學生回國創業前,眼光一定要瞄準‘全球化’與‘本土化’。實現‘全球化視野’與‘本土化落地’的有機結合。”王鶴霖說。風險投資中,得到資金支持最為關鍵。美國華爾泰國際資本董事會主席唐馬克表示,風險投資獲得成功是有訣竅的。他說:“中美兩國的市場情況不同,回國創業之前,創業者應該看看選擇的項目在美國有沒有成功,若是這個商業模型在美國成功了,再到國內找個切入點重點去做,這樣風險就相對較低。”

  目前,在中國大多數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型都並非原創,而是“地區創新”,相當於倒了個“時間差”。剛剛走上創業之路的留學生應該明確,不管是美國市場還是中國市場,投資者們最看重的是盈利方法和市場需求,這兩點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

漫畫:雷葉婷

漫畫:雷葉婷

創業要出“奇招”(齊心)

  如今,就業難度不斷增加,眾多海外留學歸來人員麵對巨大的就業壓力,紛紛選擇自主創業。海外留學的經曆,使得這些海歸在創業中往往另辟蹊徑。

  “海歸賣盒飯”、“西安武錚養蟲子”以及“海歸合夥賣包子”等都是海歸從小行業做起的實例。他們或打造品牌、或著手環保、或進行網上營銷,把國外先進的理念帶到國內基礎創業中,因地製宜做出自己的特色。

  越來越多的海歸創業者願意從簡單的行業做起,為自己的創業各出“奇招異式”,這些招式用好了“登峰造極”,用不好則會“走火入魔”。因此一定要有所選擇,抓住重點。前期的積累是後期發展的基礎,就像武俠小說中的“輕功”,有了“輕功”的基礎,對於各種創業“奇招”才能駕輕就熟。“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海歸的創業往往帶有國外的模式和理念,因此落地要接上“地氣”,倒回“時間差”才不會“東施效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