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魔都海歸生活——就在你身邊的派對女王和創業者

來源: 飛天猛龍 2014-05-05 15:05:1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246 bytes)

780條未讀信息,林小安打開微信,滿屏的群聊內容,話題從創業到健身,主題各有不同。小安從矽穀回到上海剛滿一年,朋友們總笑稱她為“派對女王” ——她以每周三場聚會的頻率,參加了各類海歸活動。比起在海外“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工作生活,上海——魔都的魅力愈發凸顯。這座觥籌交錯,五光十色的不夜 城,帶給年輕一代海歸的,不僅僅是精彩的夜生活,更是找到誌同道合同齡人的廣袤平台,而讓這些年輕人聚到一起的原因之一,是他們都有相近的海外背景,更有 共同語言和互相認同的價值觀。

目前,小安任職於一家頂級谘詢公司,除去出差和加班的時間,她 在魔都的生活被安排的滿滿的。故事回播到一年前,常青藤校研究生背景的小安辭去了在美國2年的數據分析師工作,決定回到久別的祖國,為了早日結束單身,當 然,也為了事業上有所突破。飛機一落地老家杭州,小安就開始網羅各類上海的求職信息,之所以選擇上海,一方麵是為了事業在大都市有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麵也 是希望工作地離家近而又少一些來自家庭的束縛。通過各大網站和各類渠道投了數百次簡曆後,均無果而終。小安也關注了很多求職平台,最終小安在她關注了近2 年的“HEDGE高端海外交流平台”人人網公共主頁上,看到了招聘信息,從而通過麵試順利入職。

通 過該主頁發布的白領社交活動,小安進而漸漸融入到了魔都人氣最為火爆的各類海歸活動中去,這讓她在這座城市迅速結交了各個行業的朋友。這些活動的主辦方, 除了各類海外高校校友會,還包括了創二代俱樂部閃耀中國和接力中國,海歸私企繼承者圈子Networking,人氣海歸組織海豚灣,MBA Bible,以及青年創業者投資人俱樂部等等。這些組織的成員多數均有海外教育背景,加入它們通常需要一至兩位協會成員內部推薦,身份審核後入會。定位不 同,各類組織的聚會活動形式也多種多樣,聚餐、品茶、甜品會、讀書會、馬拉鬆、短途旅行,費用方麵大多采用AA製度分攤。對於小安而言,每次活動兩三百開 銷,每個月用於聚會和交通的費用在4000元左右,這是一筆不少的開銷不過用“投資”來形容,或許更為恰當。

 

 

在魔都的海歸群體裏,林小安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員了。他們可能已經在創業的路上艱辛前行,也可能正在海歸聚會的分享講壇下,蓄勢待發,積澱能量。

這 些年,提起海歸,人們似乎總自然而然聯想起高薪,英文流利,以及新潮的形象。而這些表象的延伸,是海外歸國人員有著良好教育背景,更願意接納新鮮事物,以 及國際化視野的內在涵養。從小成長於江浙滬一帶的年輕人,不少人在海外求學或工作了數年後,還是選擇了從回到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開始新的事業。在 這裏,有著比海外更為廣闊的市場和商機,相對更為廉價的人力成本,以及比起在海外更容易獲取的本土資源和國家政策支持。於是,不少海歸選擇了:在滬創業。 萬事開頭難,創業者們不難發現,相比於海外:市場空間大,可是行業競爭環境惡劣,一個好的創業點子被大企業抄襲是分分鍾理所當然的事;雇傭人力成本低,可 是市中心租金成本高,4A級寫字樓每平每天的租金價格可以到達20元;政策扶持好,可是人際關係複雜,單單是解決報稅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可能就要被多個地方 踢皮球。除了思考好公司的盈利模式之外,還要麵對錯綜複雜層出不窮的現實問題。對於有著留洋背景以及優越經濟基礎的高學曆海歸而言,也不例外。

江 浙滬一帶,不少有著家族傳統企業背景的海歸,從高中就開始留洋求學,學有所成後,他們開始回國打拚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雖然尋求家人支持可以更快的將企業 從無都有發展起來,但是他們深知,否能把企業做上規模,運營的風生水起,讓員工對自己心服口服,仍需要通過自身修行,向父輩們學習。海歸創業者們和繼承者 們,在工作中多多少少將自己在海外接受的新鮮學識運用到了實踐中:我們看到傳統高檔家具企業,開通了官方微信賬號,聯合遊艇會進行事件營銷;我們看到了原 本隻接受訂單貼牌生產服裝的廠商,開了網店,開始發布自有品牌定製款服裝;我們也看到了在App Store 蘋果應用軟件商城的暢銷排行榜裏名列前茅,風格簡約洋氣的軟件,開發團隊是本土公司。當然,我們可能想不到鋪天蓋地打著俗氣廣告的電商公司背後,數據運營 團隊竟是清一色的哈佛牛津斯坦福校友;我們可能想不到一款網絡熱銷的手機貼膜,看似簡單,研發團隊竟是一群留洋博士;我們也可能想不到,義無反顧放棄投行 高薪,去除五金和稅之後給自己發不到一千月薪,卻以一天18小時工作製要求自己的,依舊是這樣的一些有著海外求學工作經曆的勇敢者。這些細枝末節的變化, 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一代的海歸,似乎更加勇敢,堅定,和自信。

或 許,在常人眼中,年輕海歸大多是同齡人裏的“高富帥”和“白富美”。有著名校光環,和良好家庭條件,創業似乎隻是年輕氣盛“富二代”們一擲千金的嚐新。其 實不然。事實上,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創業成本逐年降低,國內高校的園區和社會企業提供的孵化器,向海歸提供了低成本,低風險的良好創業環境。在上海乃至 全國,近年來最終能帶領企業走上正軌,甚至上市的海歸團隊,並非純粹倚仗原始資本和高新技術取勝。有著海外背景的核心團隊的成功,往往也離不開對本土市場 趨勢的精準把握,對互聯網的信任,和對行業規則的了如指掌。成功沒有捷徑,海歸創業者們在海外學習時強化的Work hard, play hard(賣力工作,盡興玩)的觀念,自然而然地延續到了工作中。當我們走近年輕一代海歸創業群體時,不難發現他們日常的生活方式也令人耳目一新,不同於 父輩企業家熱衷的茶道、辟穀和打高爾夫球等休閑方式,年輕精英們似乎更狂熱於在工作之外也挑戰自我,突破極限。於是,他們選擇了衝浪、潛水、登山、馬拉 鬆、跳傘等等休閑方式。

畢竟,創業是九死一生的事,絕大多數的人,或許在觀望中漸漸放棄,打消創業的念頭。而真正的勇敢者,也未必能有幸笑到最後,創業成功。但失敗或成功的定義,本就因人而異,對於年輕一代的海歸創業者而言,或許從未嚐試和停滯不前是他們更難接受的生活態度。

海歸們熱愛上海,因為她有著夜巴黎的風情,也不乏紐約的速度感。在這座競爭激烈的城市,強者為王。或許,在上海,派對女王和創業者就在你身邊,又或許,他就是正在讀著此文的你。


所有跟帖: 

這類活動,我也知道很多,誰要去? -buddy12- 給 buddy12 發送悄悄話 (124 bytes) () 05/05/2014 postreply 17:46:24

一代打交道的全是男人,二代白天男人,晚上女士,三代:白天,晚上都是女士…嗬嗬 -FL棉農- 給 FL棉農 發送悄悄話 FL棉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5/2014 postreply 18:05:04

你二弟就是第二代吧?哈哈 -望自遠方- 給 望自遠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5/2014 postreply 18:14:36

俺覺得俺四弟咋象你講的第四代啊一一嗬嗬 -FL棉農- 給 FL棉農 發送悄悄話 FL棉農 的博客首頁 (59 bytes) () 05/05/2014 postreply 18:25:50

是的,忙的人沒時間參加這種聚會, -buddy12- 給 buddy1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5/2014 postreply 18:13:41

上麵兩位說得有道理 -野生動物攝影家- 給 野生動物攝影家 發送悄悄話 野生動物攝影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5/2014 postreply 20:45:1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