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勞恩為何向美軍投降?
布勞恩是誰?二者即將結束時,納粹向英國倫敦發射了大量V1和V2彈道導彈,炸死了許多百姓。這個行動在軍事上,幾乎毫無意義的。這個的項目領導人和設計者就是韋納·馮·布勞恩。
他在年輕時就幻想把人送上月球。在戰爭期間,他加入了納粹黨,成為了黨衛軍的一名上尉。
V1和V2最後的發射場在德國易北河河口右岸的Peenemunde 小漁村,在德國靠近波蘭的東北角上。在1944年底,當盟軍在東西方打入了德國本土,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知道德國敗局已定。蘇軍正從東麵殺來,離Peenemunde不遠了。布勞恩必須思考自己的未來如何辦。
他想盡快向盟軍投降。向誰投降呢?首先,蘇聯被排除在外的。原因很簡單:許多科學家被關進監獄處死。一位科學家僅僅是離開了蘇聯,就被缺席審判為死刑。這樣的國家,沒有任何有頭腦的科學家會向往。法國也被立即排除在外。具有世界上最強大陸軍的法國在幾個星期就投降了。法國的男人除了見到女人就發騷外,好像不會幹別的。這在嚴謹的德國人眼中能看起他們嗎?英國正遭受了布勞恩製造的導彈的襲擊,死了很多的百姓。英國人會正八經高看他們嗎?剩下了唯一是美國了。“He said he favored the United Stated because of its intense devotion to individual freedom and human rights.”布勞恩也知道,在相同的時代道德水準下,老美對個人的尊重要好一些。他還認為:“在他目前的經曆中。我的國家已經失敗了兩次戰爭,下一次我想站在勝利的一方。”這是典型德國人的思維!
他還知道,美國才有能力實現他早年的外太空旅行夢。
這是布勞恩決定向美軍投降的主要原因。
蘇軍正在逼近,如果布勞恩安坐不動,被蘇軍俘虜的命運就不可避免了。他決必須采取行動。他知道美軍遠在南方。
他利用自己手中有的黨衛軍的各種文具,偽造了命令,要求把他的整個製造和發射導彈的隊伍,共有五千多人,把他們的設備、科學儀器和所有文件都裝上汽車、火車和所有能找來的運輸工具上。布勞恩自己手持搬遷的“命令”,一路向西南的Harz 山脈移動。
為了躲避盟軍強大的空中打擊,他們隻能在晚間行進。在路上,布勞恩自己在駕車時,睡著了,而把自己的胳膊摔斷了。當他們曆盡千辛萬苦達到目的後,他們就四處尋找美軍。
1945年5月2日,希特勒已死了。布勞恩自己換上平民的服裝,騎上自行車,下山尋找美軍。他最終遇到了美國第44步兵師的反坦克巡邏隊。他告訴美國大兵,他們是在山裏的德國火箭科學家隊伍,要向美軍投降。最後,他還誇張地要求:他們想“taken to see ‘Ike’ as soon as possible”。“艾克”是艾森豪威爾的昵稱。美國大兵認為這是遇到了一個瘋子。
當他們和美軍方的情報機構溝通後,他們對布勞恩的隊伍一無所知。一位士兵認為:他們逮住了“不是第三帝國最大的科學家,就是最大的說謊者。”
美國軍方最後找到了布勞恩的隊伍,和他們隱藏的成噸關於火箭的文件後,他們宣布:“曆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和技術寶藏之一已經安全掌握在美國人手中。”據說,斯大林知道消息後,咆哮道:“我們擊敗了納粹軍隊,我們攻占了柏林和Peenemunde,但美國人得到了火箭工程師!”我想,獨裁者永遠也搞不懂的是:強迫科學家為他們作出創造性貢獻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當布勞恩的隊伍被確認後,美軍方要求布勞恩推薦名單,他精心選擇了五百多名。軍方不感冒,他隻好重新挑選了127名重要的人物。
為了不惹惱美國的公眾,軍方於1945年9月把他們秘密地運到波士頓港口,羈留在那裏。後來,又運到德克薩斯。
本來,美國在二戰後,確定德國的黨衛軍是犯罪組織,不允許他們的成員進入美國。但對布勞恩是特殊赦免。這大概有點像羅馬帝國把有一定技術的奴隸解放,給予自由民的身份。
在美國,布勞恩最終實現了他少年時代要送人去月球的夢想。
當某些人輕蔑地聲稱,美國人是完全靠德國人的技術才實現了太空夢的。但他們搞不明白的是:布勞恩一夥人為什麽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美軍,向他們投降,而不是去尋找別人!
德國的BG急切投向美國。。。
所有跟帖:
• 老歐, 這個我猜是給你看的~~~嗬嗬~~~ -夢中夕陽- ♀ (0 bytes) () 01/27/2014 postreply 00:35:13
• 瞎吹的,曆史證明,戰後蘇聯的火箭比美國發展得更快更好.直到20年後阿波羅計劃美國才趕上蘇聯. -pta- ♀ (46 bytes) () 01/27/2014 postreply 01:15:08
• 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次把人送上太空,第一次探月飛行, 全都是蘇聯人幹的! -pta- ♀ (0 bytes) () 01/27/2014 postreply 01:16:45
• 他投向美國隻是因為沒有其它辦法活命 -勿來三- ♂ (2 bytes) () 01/27/2014 postreply 01: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