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電動車好不好不能像你們這麽攻一點不及其餘的玩法。
粗略可分為車輛生產、全壽命保養、能源消耗、能源生產幾方麵。一般評價時都是跟燃油車互撕,直觀嘛。
生產上電動車的電池問題大,但燃油車的冶煉鑄造及精密加工也不是吃素的。其實大家對電池生產涉及的化學過程誇大了,涉及鋰(最輕金屬)的反應遠不如重金屬化學反應的毒性大。鋰電池裏需用的重金屬不多。而燃油車構件中涉及的重金屬是不少的。廢舊回收及處理上兩者的環境壓力大致相當。
全壽命保養上,電動車優勢大,現在的電池已經有20年的壽命,電池完了,車也該掛了,全壽命期間的其它部件更換少主要是運動及製動。而一部燃油車,無論是發動機,變速,冷卻,機油,傳動各方麵一生當中都有數不清的維修和更換需求。
車輛運行廢棄排放上,就不用比了吧。分散燃燒處理及排放與集中燃燒處理及排放的效率也不必比了吧。即使算上運輸消耗(化石能也存在運輸和耗費問題),兩者的差距也是巨大的。
能源消耗上,以充電樁/加油站為界,都換算成能量值(焦耳),之後,電動車在充電過程中會損失20%,而燃油車不會。在持續作功時,兩者都有轉換損失,電動車領先但不多。差得多的在於城市行車,電動車沒有擁堵及等候信號燈時的怠速能量浪費,而燃油車就算有停車熄火的功能也不能減少多少怠速排放及耗能。這一項電動車完勝。
以上各項加起來,電動車領先好多好多。
好了,問題的關鍵來了,批評電動車的主要理由是電力生產的汙染排放問題,這是個吵翻天的問題。
先回答兩個原則性的問題:一是要不要盡可能控製化石能源的開采和消費。二是要不要優先解決城市空氣汙染問題。在這裏假設上麵兩個問題的答案都為:是。然後再看當前的趨勢:風電及太陽能源生產持續提高。所以電力生產的源頭汙染問題也在持續減弱過程中。以此為基礎,從環境壓力角度看,電力優於石化能是毋庸置疑的。此處忽略了風電裝置及太陽能板的汙染問題,因為石化能開采涉及的機械使用及地質環境損害及石化煉油耗能及汙染遠超太陽能板製造的汙染及耗能。整天拿太陽能板生產汙染說事兒的,隻能稱得上一個蠢字。
再比較化石能源生產及電力生產的經濟性能。先回答,碳排放算不算是一種讓人類無法消化的成本,如果算,這個問題其實就over了。再回答,石化資源是否存在內稟價值(也就是成本),而陽光是隨便用的,其實問題又over了一次。
好吧,這些都不算(反正人類從來奏是隻管今天不管明天的)。電力生產的綜合生產及運輸也是遠優於化石能開采儲藏運輸的,這裏就不展開了。
其實,這樣一個雖然複雜但就算是文科生用一點常理就能理清的問題卻在人類社會裏成了一個廣泛爭議的問題。原因還在於人類的大多數是短視的,沒把資源浪費和汙染當一回事,他們雖然會抱怨今天有霧霾,卻並不關心明天,更不關心噴進大氣的億萬噸碳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