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在美再闖禍 氣囊彈出破裂 司機遭割頸身亡

來源: Tiger666 2016-04-07 23:24:0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553 bytes)

日本汽車在美再闖禍 氣囊彈出破裂 司機遭割頸身亡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被閱讀 11159 次)
 

美國公路安全監管部門6日證實,一名年輕女性司機在上月的一起追尾事故中死亡,緣由是日本高田公司生產的安全氣囊彈出過程中破裂,部分碎片劃破受害者頸部動脈,致其死亡。這是美國國內迄今與問題安全氣囊有關的第10起致命交通事故。

普通追尾

根據監管部門通報的情況,這起事故發生在得克薩斯州本德堡縣。3月31日,一名17歲女學生駕駛一輛2002年款本田“思域”轎車,途中與一輛本田多功能運動型車(SUV)追尾。

本德堡縣警官丹尼·貝克威思說,受害者當時並沒有超速,而且係好了安全帶,車體損傷並不大,暗示事故本來並不嚴重。

根據警方調查,安全氣囊彈出過程中發生破裂,碎片在衝擊力作用下穿透氣囊,擊中司機頸部,致使後者頸動脈破裂,當場死亡。

貝克威思說,如果不是問題安全氣囊,這類事故很少會對車內人員造成嚴重傷害,“任何人本來都不會遭遇這種(死亡)命運”。

警方稱,事故車輛是一輛二手車,購置時間不詳。受害者家人稱,他們並不了解這款轎車已經在汽車製造商的召回範圍內。

召回壓力

根據相關調查,高田公司生產的安全氣囊充氣設備在一些情況下可能發生破裂,而充氣設備破裂產生的碎片可能飛出,致傷乘客。

在美國國內迄今與高田公司問題安全氣囊有關的10起致命交通事故中,9例涉及本田品牌汽車,其餘1例涉及福特品牌汽車。問題安全氣囊迄今還在美國國內造成超過100人受傷,引發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召回潮。

全球範圍內,問題安全氣囊迄今還在馬來西亞的一起交通事故中造成一名女性死亡。全球14家汽車製造商迄今已宣布召回總計約2400萬輛裝有問題安全氣囊的汽車。

根據官方統計,本田公司早在2011年就宣布召回涉及此次事故的“思域”轎車,但迄今仍未完成召回。

美國聯邦參議員比爾·納爾遜說,最新的致命事故“顯示現有的召回舉措根本沒有完成任務”,高田公司和相關汽車製造商必須加倍努力,盡一切可能找到並通知安裝問題氣囊的車主,“在發生任何其他致命事故前”盡早修複問題。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發言人布賴恩·托馬斯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一機構“已經要求汽車製造商盡力完成100%召回目標”。

本田公司在一份聲明中稱,將拓展通報渠道,盡力讓有關車主了解召回計劃。

修複困境

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上月公布的數據,截至去年年底,高田公司和相關汽車製造商召回並更換了大約750萬套安全氣囊,幾年來的更換率不到迄今宣布召回安全氣囊總數的30%。外界不禁產生疑問,更換進程緣何依舊緩慢?

業內人士稱,與高田問題安全氣囊有關的召回數量規模空前,迫使汽車製造商和高田公司罕見地尋求與其他安全氣囊生產商合作,加速更換安全氣囊進程。然而,安全氣囊並非同一規格標準產品,各大製造商產品線存在差異,更換進程不可避免延後。

一家安全氣囊製造商的工程師說,不同款車型的安全氣囊在大小、形狀和充氣量等指標上並不統一,“我們需要研究方向盤和儀表盤之間的空間,確保能夠(將安全氣囊)裝進去”。如果是要將安全氣囊裝進高田公司為特定款式轎車定製的氣囊空間,其他氣囊製造商就麵臨更艱巨的挑戰,因為“我們或許不得不改變我們(安全氣囊)的設計”。

參與高田氣囊召回更換的全球頂級安全氣囊製造商Autoliv發言人托馬斯·瓊森說,公司沒有與高田公司召回氣囊完全一致的氣囊產品,而生產每一款這類可替換氣囊需要經過設計與測試兩個研發階段,因而公司今年預計交付的2000萬套安全氣囊可能麵臨延期交付的可能。

●背景

三巨頭占據

市場80%份額

據外媒報道,近期,德國知名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大陸集團,向美國國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遞交了召回計劃,因其製造的部分安全氣囊傳感器存在故障隱患,將在全球協同受影響的6個汽車品牌實施召回,涉及500萬輛車。有分析認為,安全氣囊已經陷入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大的安全危機漩渦。

汽車氣囊作為汽車安全輔助性配置,真正的成熟運用於汽車行業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進入新世紀之後安全氣囊幾乎成為所有汽車的安全標配。據悉,和高田公司有所不同,國內氣囊生產銷售占比在全球安全氣囊市場的占有率並不高,國內配件企業提供的更多的是底盤係統、動力總成係統和車身電子係統的零部件為主。

目前氣囊製造的兩大核心技術——ECU和傳感器,僅被德國大陸、德國博世和高田公司少數幾家零部件廠商所掌握。而作為全球安全氣囊三巨頭之一的高田氣囊,和瑞典奧托立夫公司以及天合汽車集團(TRW)又是僅有的三家能夠獨立生產安全氣囊的公司。其中,奧托立夫(Autoliv)是全球最大的安全氣囊製造商,占有約40%市場份額;高田和TRW緊隨其後,分別占20%的市場份額。

也正是因為眾多汽車企業,特別是日係品牌對於高田公司的重度依賴,在氣囊事件逐漸惡化的數年裏,高田公司一直有恃無恐。隨著高田的沒落,安全氣囊市場的格局也受到了影響。高田短時間內的市場份額勢必會被奧托立夫和天合所瓜分,但由於氣囊行業的準入門檻較高,一般企業難以進入,因此整體供應鏈的格局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在這些汽車安全係統生產商逐漸走向壟斷趨勢時,汽車氣囊的生產標準卻仍存在一定的界限模糊,比如氣囊生產有國際的ISO標準,但安全氣囊由傳感器、電控單元、氣體發生器、氣囊、續流器等組成。至於分責到傳感器、電控單元等電子設備,至今尚無統一標準,這是安全氣囊危機背後更應該引人注意的。

所有跟帖: 

比那次日本火石輪胎事件還嚴重。應該把這種廠商罰得傾家蕩產 -日理萬機- 給 日理萬機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8/2016 postreply 04:49:11

火石輪胎500出事時還是美國的公司 -fourwaves- 給 fourwaves 發送悄悄話 (4378 bytes) () 04/08/2016 postreply 08:02:40

88年就被橋石收購了,收購以後這爛東西被發揚光大了 -日理萬機- 給 日理萬機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8/2016 postreply 09:45:06

那這爛東西是美國的吧,而且後來沒有再聽說有新問題,你所謂發揚光大在那裏 -fourwaves- 給 fourwave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8/2016 postreply 09:53:56

多了,僅2000年一次就recall 6.5 million。 有隻買資產不負責任這一說? -日理萬機- 給 日理萬機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8/2016 postreply 10:17:04

可憐的司機 -soccer88- 給 soccer88 發送悄悄話 soccer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16 postreply 16:40:07

趕上定時炸彈了。你車裏有它的氣囊,好好想想吧。 -southmountainer- 給 southmountain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8/2016 postreply 19:24:4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