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6 Jony
開著Tesla從北京到上海已經被多次證明是可行的,利用宗毅捐贈的充電樁在沿途進行充電,這一千多公裏的路程對特斯拉來說已經不成問題(當然,你得接受一個事實:汽油車用一天可以走完的路程,特斯拉可能需要三天)。
追求更大挑戰的人一直都在,比如,EVCLUB創始人Neo(王振飛)就把Model S開上了青藏高原。在挑戰既定路線的同時,他們要做的事情是沿途建設Tesla充電樁。
和Neo取得聯係時,他在甘肅張掖——他們活動的第三站;而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們已經到了嘉峪關。此後,還要經過敦煌、格爾木、安多、那曲,最終到達拉薩。這一趟從西寧開始的長途旅行,總裏程將近3000公裏,長距離、高海拔,這種體驗對於Tesla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哪怕是在美國;從另一個方麵來說,這也是檢驗車輛可靠性和性能的好機會。
Tesla能讓人放心嗎?
相比於傳統發動機,電動車不需要吸入氧氣來助燃,所以高原上的稀薄空氣並不會對Tesla的動力造成什麽影響,但是汽油車爬坡費油、下坡省油的規律倒是和電動車很像。Neo說,在上山路段,往往實際行駛1公裏路程,車子的可用續航裏程就要下降2公裏。而當Model S要從海拔4120米的大冬樹山埡口駛往30多公裏外的充電點祁連時,車內顯示的可用續航裏程隻有26公裏。結果,一路的下坡給了動能回收功能很大的發揮空間,到達祁連之後,可用裏程已經達到45公裏。但是,從敦煌到格爾木以及從格爾木到拉薩600公裏的長距離路段,即使以Model S標稱的500公裏續航裏程來看,基本上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雖然一路都有拖車跟隨,但是依照Neo的冒險性格,顯然更願意自力更生解決問題。
另外一個疑問是,高原環境是否會對Model S的電池性能產生影響?至少到目前為止,Neo還沒發現什麽不一樣。
不太一樣的“穿越”
開頭說到,這次青藏之行目的之一是沿途建設特斯拉充電樁。與之前宗毅以個人名義捐贈的充電樁不同,這次活動所建的充電樁都符合特斯拉“目的地充電計劃”的標準,顯然,這是與特斯拉官方有關的,他們的相關技術人員全程跟隨活動。實際上,Neo除了EVCLUB特斯拉車友會創始人這個身份之外,他還是深圳充電網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這家公司正是特斯拉目的地充電計劃的合作商,他們負責這一計劃的具體落地實施。這次活動所建的充電樁,也是由他們所捐建。
有了這層關係,再來看這次活動,實際上是一舉多得的事情。駕駛特斯拉穿越青藏,表麵上來看,是挑戰自己挑戰車輛的一次嚐試,難度和意義相比開著特斯拉走京滬線要大太多。另外這也是對特斯拉品牌和目的地充電計劃的有益傳播,它的效果相信要比常規傳播好上很多。最後,對於EVCLUB和充電網公司來說,可以得到充足的曝光量和關注度,這對於他們業務的推進是極大的促進。再多說一句EVCLUB,Neo並沒有把它當成普通的車友會來運作,而是試圖通過EVCLUB的App,建立一個充電樁信息平台,這個想法很像我們曾經報道過的“特斯拉充電樁共享計劃”。選擇EVCLUB的平台來宣傳這次活動,也是一次有意為之的運營。
在EVCLUB App的充電網絡圖上,西部地區的“2”和“3”圖標很顯眼,這正是Neo此行所建
看起來,特斯拉在自我營銷上又贏了一次,而且這次贏家不隻是他們自己。但是,從我個人來說,更願意從不那麽功利的立場來看待這次活動——自駕進藏是很多人的心願,和還沒有付諸行動的人相比,在路上的行者理所應當贏得敬意,何況,這次是電動車。
到底怎麽充電?
這次沿途建設的均為220V的充電樁 ,電流為32A,這和北京等地的目的地充電樁在規格上有些差異。考慮到高原地區的實際用電情況,Neo的公司和特斯拉沒有選擇采用更大的電流。這意味著,如果要將一輛Model S充滿電,需要大概13小時,每小時充電量可供行駛30km左右。文章開始的那張路線圖裏,每一站都會建設充電樁,他們在到目前為止的四天時間裏,都在按照預定計劃行駛,白天行駛,晚上休息時間充電。除了前麵說的從大冬樹山埡口到祁連充電點的驚險,並沒有遇到裏程焦慮的情況。真正的困難是兩個600km路段,Neo說,他們會盡可能的想辦法在路段中途補充電量。
其實,到達祁連之前的續航焦慮,也並不是由於路途太遠,而是之前充電不滿造成的。在上一個充電點進行充電時,由於正處於酒店的用電高峰,電壓不穩,很難滿足同行的兩台Model S一起充電的需求,其中一台車的充電保護功能自動切斷電源。反複的跳電、重置之後,隻能用另外一個充電樁給它充電,結果導致出發時這台車的電量顯示隻夠300km出頭的路程。
至於在後麵的行程裏他們會不會遇到其他的困難,GeekCar會繼續關注報道。
本文配圖由Neo提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