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逛到這裏,看到大家的討論,加一點看法。
實際上用一點高中物理看,事情很簡單。實際上大家也都提到,一是馬力決定加速度(在同樣的質量和速度情況下),二是扭矩乘轉速基本上就是馬力(差一個係數)。
那為什麽還是有好多講不清的爭論呢?比如,馬力和扭矩是成正比的,為什麽還有“馬力好“的發動機,和”扭矩好“的發動機?那是因為用的名詞混淆了。此馬力非彼馬力也,此扭矩非彼扭矩。
通常所說一個發動機的馬力應該指的是在最佳轉速下的最大馬力輸出。大家都知道,一個發動機的輸出馬力是依轉速而不同的。低轉速時輸出的馬力比較小,高轉速輸出比較大。峰值馬力往往是在很高轉速,離紅線不遠的地方。因為做市場,總會挑比較大的數說。所以一個發動機的馬力就用它的最大馬力來代表。所以說,通常說的“馬力”不是當時的馬力,而是最大馬力。
但是平時行車的時候,轉速都不會在靠近紅線,而是在比較低的速度。所以在較低轉速的馬力,有時候更重要。比如有的發動機,雖然是300馬力(峰值),但是在低轉速隻有50馬力。另一個發動機,雖然是270馬力,但是在低轉速有80馬力。那麽(簡化地說,實際還有好多其它因素)在平時開,第二個發動機更有勁。但是開到紅線上,卻是第一個發動機更有勁。
這種在低轉速時有較好馬力輸出的發動機都是有比較大的”扭矩“。這是因為在高轉速下輸出大馬力並不需要大扭矩(因為扭矩乘轉速是馬力),所以一個發動機的最大扭矩通常不在轉速很高的地方。
回到實際開車,因為常常用到的都是中低轉速,所以有好的低轉速馬力輸出的發動機(或者說就是扭矩大的發動機)感覺比較有勁了(哪怕他們的峰值馬力可能比較小一點)。你要加速,他們就能馬上提供馬力,而不是先下換檔加轉速然後才有馬力。所以說來說去還是馬力的事,隻不過這個馬力是即時馬力而不是峰值馬力。所以說此馬力非彼馬力。
我的兩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