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廠牌經典老爺車

來源: insight777 2013-01-02 01:15: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024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insight777 ] 在 2013-01-02 10:43:2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TVR-Griffith

導語:TVR汽車公司不負重望之V8動力驅動敞篷車。TVR 汽車公司建立於1947年,創始人是Trevor Wilkinson,而公司的名字TVR也是來自於這個創始人的名字中的三個字母。公司的第一款車使用一輛量產車進行改裝,安裝...

TVR-Griffith2  

  TVR汽車公司不負重望之V8動力驅動敞篷車。TVR 汽車公司建立於1947年,創始人是Trevor Wilkinson,而公司的名字“TVR”也是來自於這個創始人的名字中的三個字母。公司的第一款車使用一輛量產車進行改裝,安裝了TVR自己生產的輕量化底盤,由於對於車輛的車身改動不算特別大,因此在極大程度上保證了車體的強度和剛性,並且減重後的車身能提供更好的動力-重量比。事實上這種設計和改裝風格一直延續到目前的TVR的跑車生產當中。

TVR-Griffith3  

  開始,TVR和其他少數派廠家一樣,因為自己的車型產量少,所以基本上不會自己生產發動機,而是采用別的公司的量產引擎。雖然TVR公司對這些從外麵購買來的引擎進行了大量的改裝,以便滿足自己跑車的需求,但是沒有自己生產的引擎,實際上就如同生產液晶電視的廠家沒有生產液晶板的能力一樣,都是被認為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所以在80年代之前,TVR多多少少讓人覺得沒有太多的實力。對著這種窘況,TVR 這個大不列顛的超級跑車公司無疑覺得十分冤枉。

TVR-Griffith4  

  一直到90年代初期,關於引擎外購的情況開始發生改變,TVR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於1995年推出了自己的V8引擎(TVR官方稱法是Speed Eight)。這台在很多技術參數上都接近賽車引擎性能的V8引擎(代號AJP8)被安裝在了TVR Cerbera身上,成為了讓業界刮目相看的產品。而這僅僅是一個開端,1997年,TVR公司在巴黎車展上推出一台直列6缸引擎(Speed Six),這台引擎首先也是裝備在Cerbera身上,而令它聞名世界的恐怕還是之後它搭配在TVR Tuscan身上,在好萊塢電影《劍魚行動》裏麵客串了一把。之後TVR T400R車型裝載著Speed Six 直列6缸引擎,於2003年和2004年重返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T400R連續兩年完成了賽事,雖然無法從賽事的大哥大德國汽車公司和意大利汽車公司手中搶得分數,但是依舊讓人見識了TVR產品的實力。

Austin Healey 3000 MKII
Austin-Healey-3000

   1959-1967年間投產,Mini Cooper S(寶馬迷你庫帕)出現之前持續在歐洲享譽盛名。如今,Austin品牌正在中國企業的手裏,不過今次不講Austin品牌是如何到了我們手裏——在網上搜索南汽、MG、Austin詞條得到的信息定會豐富得多,當然真實程度不能保證——在這裏,我想講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的、曾經強大的Austin,一個與Healey在一起創造過經典的Austin,以及一款代表Austin Healey最大也是最後輝煌的車型——Austin Healey 3000 MKII。

Austin-Healey-30002

   其實Austin Healey品牌應該從Healey講起,道理後麵我們會講到,但Austin的曆史遠比Healey悠久得多,根據長幼有序的原則,還是從Austin講起。Austin品牌創造者名叫HerbertAustin(1866-1941),他曾是Wolseley汽車工具廠的經理,1905年,他建立了Austin汽車公司,廠址在英國的長橋。請注意這個時間,Austin建廠的時間僅比英國最老牌的汽車廠Rolls-Royce和Rover晚1年,而1913年的AstonMartin和1922年的Jaguar更算小字輩了。

Austin-Healey-30003  

  在Austin早年的車型中,1909年問世的Austin 7型是曆史上非常著名的車型。二十年間這款車曾幾度改款(尺寸由大變小),但他一直是掌握那個時代的王者。對於世界汽車工業,Austin 7型的影響可以等同於大洋彼岸的Ford T型車,世界許多汽車品牌的幼年時期都是在仿製Austin 7型中度過的,比如德國的BMW和日本的Datsun(Nissan的前身),Jaguar的第一輛車也是用了Austin 7型的底盤和發動機,扣上了Jaguar創始人Wil iam Lyons爵士設計的殼子,因此我們不難看出Austin在當時的主導性地位。

蓮花7
蓮花-7
導語:蓮花7 輕型跑車,標識卡特漢姆(Caterham)徽章,仍彰顯貴氣本色。蓮花七 是一輛小,簡單,輕量級雙座汽車露天 跑車 生產 蓮花汽車 (最初叫Lotus Engineering)[1] 在之間 1957 並且 1972. 它是由Lotus創建...

  輕型跑車,標識卡特漢姆(Caterham)徽章,仍彰顯貴氣本色。蓮花七 是一輛小,簡單,輕量級雙座汽車露天 跑車 生產 蓮花汽車 (最初叫Lotus Engineering)[1] 在之間 1957 並且 1972. 它是由Lotus創建者設計的 Colin沿街叫賣者 並且被認為表現蓮花哲學的具體化通過低重量和樸素。 原始的模型用超過被賣的2,500輛汽車是高度成功的,[2] 由於它的吸引力作為可能使用的路法律汽車 clubman賽跑.[3] 在結束的蓮花以後生產七, Caterham 買了權利對它和今天做兩輛成套工具和充分地被裝配的汽車。
蓮花-73
蓮花-72
  1959年,Caterham汽車公司還隻是蓮花(LOTUS)公司的指定銷售中心,特許經營蓮花“7” 車型。正是由於長期經營蓮花7車型,令Caterham公司對蓮花7車型情有獨衷。一直到1973年,全世界的蓮花7車型的製造和銷售權,被蓮花賣給了Caterham公司,因為蓮花的老板認為自己的公司需要更多現代化的汽車,而不是這款如同老爺車一般的舊車。Caterham公司則認為,這款輕量級的敞篷開輪汽車,絕對可以吸引那些追求駕駛樂趣的顧客,雖然數量可能不多,但是不怕沒有人買。由此開始,獨一無二特的蓮花7開始了屬於Caterham的新生活。

英國Triumph凱旋汽車

這個起源於1885年、停產於1984年的英國汽車品牌,塵封了28年之後,仍然讓聞名世界的寶馬公司念念不舍,其魅力可見一斑。

Triumph這個詞本身就頗受歐洲大陸喜愛,或許是古羅馬統治者建造的Triumphal Arch(凱旋門)光耀了歐洲大地。我們能夠在這個詞背後發現很多品牌,從聞名世界的德國內衣品牌,到布拉迪·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夫婦等好萊塢明星深愛的Triumph機車。實際上,擁有超過百年曆史的Triumph摩托車與Triumph汽車原本就是一家。

追溯根源,Triumph與德國有著不解的淵源。1885年,創始人Siegfried Bettmann先生在德國Nuremberg成立了S.Bettmann公司,開始從歐洲境內進口自行車並在倫敦販賣,次年,以“Triumph”品牌銷售。1889年,S.Bettmann加入了新的合作夥伴後,開始在英國考文垂生產屬於自己的自行車產品。

1897年,公司正式更名為Triumph Cycle有限公司,並在5年之後開始生產Triumph品牌摩托汽車。起初,Triumph品牌的摩托車發動機都來源於購買其他公司的二手引擎,不過隨著生意的日漸興旺,它們很快便開始製造了自己設計的發動機。1907年,Triumph購買了更多的工廠以擴大經營,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獲得了英國軍方的大量訂單,藉此在1918年成為了英國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廠商。

1921年,Bettmann在下屬的勸諫下,收購了Dawson汽車公司,並開始在兩輪之外,開始了四個輪子的汽車生意。第一款車型便是搭載1.4升引擎的Triumph 10/20車型,它的命名源於當時皇家汽車俱樂部的10馬力定級以及實際的20製動馬力輸出。其所搭載的1.4升4缸發動機,采用單頂置排氣化油器設計,並配備4速變速器,可驅動10/20達到最大84km/h極速。

漸漸的,Triumph加入到了英國主流汽車品牌的征戰之中,作為應對Austin 7車型的回應,Triumph Super 7隨即推出,這也是Triumph品牌首次開始大批量生產的車型。車如其名,Triumph Super 7比Austin 7長150mm、寬50mm,搭載832cc的四缸側氣門發動機。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29年,Super 7推出了一款名為SpecialSports的機械增壓版特別版車型,發動機排量降為了747cc,但可達到130km/h的極速。

同年,著名車手Donald Healey駕駛一部標準版Super 7加入到了蒙特卡洛拉力賽的角逐當中,遺憾的是在法國境內雪天路段中失敗退賽,不過次年Donald與Triumph汽車重頭來過,並使得Triumph成為了首個完成整個賽事的英國汽車品牌,還取得了第七名的成績。Triumph在蒙特卡洛取得的傲人成績,比Austin mini提前了30餘年。

1930年,Triumph Cycle更名為Triumph Motor,它們意識到自己無法和其他汽車廠家競爭廣泛的汽車市場,於是便決定開始製造高端車型逐鹿上遊市場,推出了Southern Cross和Gloria車型。盡管如此,Triumph還是沒能擺脫經濟問題困擾,為了緩解壓力,在1936年決定將摩托車業務出售,該部分業務隨後被收入了Areil集團,成立了Triumph Engineering有限公司。

事與願違,Triumph沒有如其所願取得輝煌的勝利,在汽車領域幾番掙紮,最終於1939年走上了破產程序。工廠、設備、商標都待價而沽。T.W.Ward見機收購了Triumph公司,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Triumph的生產被迫停止,更加悲涼的是,其位於Priory大街的車間工廠在1940年的戰火中毀滅殆盡。

1944年11月,Triumph終於迎來了又一個救主,Standard Motor標準汽車公司購下了Triumph剩餘的資產和商標,並在第二年成立了子公司“Triumph Motor”,其生產全部轉移到了標準汽車公司位於考文垂郊區的工廠。

Standard Motor並不是一家簡單的汽車公司,它還同時為捷豹提供著引擎製造服務。在經過了負責人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它們決定用Triumph品牌打造與戰後的捷豹競爭的車型。Triumph戰前的型號並沒有得到複生,而是在1946年推出了一係列全新的產品,從Triumph Roadster開始,包括了1800係列以及Mayflower車型。由於鋼鐵的短缺,起初它們全部采用了鋁合金材料車身,後者由於被用於製造飛機而數量豐富。但在現在看來,鋁合金材料實際上是昂貴的鋼鐵車身替代品。

到了上世紀50年代,Triumph品牌和Standard開始進行細分,前者專注於跑車生產,後者則主攻轎車市場。1953年,著名的Triumph TR2車型推出,TR係列也一直被生產到了1981年,不過有趣的是,TR2在前端鑲嵌了Standard車標的同時又在輪轂蓋上印著Triumph的標誌。

TR2在1953-1955年間總共製造了8636台,它搭載了一部雙SU化油器、1991cc四缸發動機,最大功率90馬。車身安裝在堅固的分離底盤之上,前輪采用獨立懸掛而後輪為鋼板彈簧設計。標準版變速器為一部4速手動變速箱,四輪鼓刹。

TR2最初的設計目的有二,一是為了挑戰MG在北美的出口跑車市場;二是由於Standard Motor的老板JohnBlack在競標摩根汽車的過程中失敗,於是決心建造自己的跑車與MG抗衡。此前,Triumph曾推出過TriumphRoadster車型,但它早已過時並且動力不足。John Black想要的是一款價格可以承受的跑車車型。於是,TR2隨之誕生,它在北美市場上廣受消費者喜愛,也一度成為了Triumph最為暢銷的車型。隻有,擁有更強動力的TR3接連推出,此外還有硬頂版本的GT套裝版。

另一方麵,Standard品牌也推出了一係列小型轎車係列,包括Standard Eight、Ten以及它們的替代車型。但藉由Triumph品牌TR係列跑車的巨大成功,公司認為Triumph的品牌價值遠超Standard。於是Triumph也開始在1959年推出Herald轎車車型,而Standard品牌的最後一款車型也被Triumph 2000在1963年所取代。

1960年,顯赫一時的Leyland汽車公司收購了Triumph,隨後它又歸屬到了British Leyland汽車公司靡下。在六、七十年代期間,Triumph推出了相當先進的Dolomite Sprint車型,在1973年,這款車就已經配備了16氣門四汽缸引擎。

品牌後期,Triumph大多歸屬於Leyland和British Leyland旗下的專門部門,後接連隨交易轉入Rover Triumph和Jaguar Rover Triumph。其中,唯一一款由Rover Triumph品牌推出的Triumph車型是TR7,但不幸的事,它所在的工廠接連關閉,TR7以及衍生車型TR8也逐漸凋零。

最後一台Triumph車型在1981年推出,名為Acclaim,然而此時此刻的Triumph已經完全沒有了英國汽車的靈魂。這款Acclaim實際上是一台換標之後的本田Ballade,在位於牛津Cowley的前Morris汽車公司工廠生產。1984年,Triumph品牌徹底消逝,Acclaim也被Rover 200所取代。

當前,Triumph品牌的所有權歸屬於寶馬集團,得源於1994年寶馬收購羅孚集團,也就是後者當時擁有著Triumph品牌。在Phoenix Consortium從寶馬手中再次購買羅孚集團的時候,Phoenix Consortium也曾試圖將Triumph購入囊中,但被寶馬拒絕。

自2007年開始,就一度有傳言成寶馬將複興Triumph品牌,網絡上也曾經出現過全新TR4車型的假想圖,但寶馬始終沒有官方回應此事。近日,據相關消息顯示,Triumph品牌或將用於更低端的四缸寶馬Z4敞篷衍生車型,亦或是MINI衍生車型。寶馬高層曾表示,它們對於Triumph品牌的信心要勝於它們之前對於MG的信心。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將再次看到被麥穗環繞著的Triumph重出江湖。



1965年的Triumph Herald


奧斯汀汽車公司

1905年營建的奧斯汀汽車公司,多年來以生產經濟型小轎車而聞名於世。五十年代末期以來,由於中東戰爭、石油危機,小型省油轎車應運而生。1959年奧斯汀公司推出的迷你(MINI)轎車,在汽車行業中產生了巨大反響。它采用前橫置小排量發動機,並與前輪驅動的傳動機構緊密地集中在一起的緊湊型設計,相對加大了客室的空間。雖然車很小,但車廂內卻不顯窄小,被稱為F.F緊湊型轎車,是繼福特T型轎車和大眾甲殼蟲轎車以後,汽車史上又一經典設計。現奧斯汀屬英國國營利蘭股份有限公司(LEYLAND)。


  赫伯特·奧斯汀

公司的創始人是赫伯特·奧斯汀(Herbert Austin),在1905年時製造了第一輛奧斯汀汽車。直到1914年左右,奧斯汀始終是英國汽車工業的領導者。後來因全力投入研發的WW1車係銷售不佳,導致公司瀕臨破產,直到1922年Seven車係成功上市,才使得奧斯汀汽車轉危為安。1947年奧斯汀汽車公司研發成功A40車係,開始采用頂置氣門(OHV)引擎。

BMC

  1952年,奧斯汀與諾菲爾德車廠(Naffield)合並,組成英國汽車公司(British MotorCorporation) ,簡稱BMC,旗下包括莫裏斯(Morris)、沃爾斯利(Wolseley)、萊利(Riley)及MG等數個品牌。公司總部設在英國長橋(Long- Bridge),主權由奧斯汀車廠掌控。1968年,BMC與羅孚(Rover)車係合並,重新命名為英國利蘭汽車公司(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1986年,公司更名為羅孚集團(Rover Group);1988年,羅孚集團被英國最大的軍工企業不列顛航天公司收購;1994年,又以13億美元的價格轉入寶馬汽車公司;2000年5月再次被寶馬賣給了英國鳳凰財團。2005年4月,這艘英國汽車工業的大船再也無法轉動,最終宣布破產。

南汽集團

  不過故事到這裏並沒有結束,它不僅沒有成為曆史,反而離我們越來越近。在沸沸揚揚的競購活動中,來自中國的南汽集團以5000萬英鎊成功購得破產後的羅孚汽車公司及其發動機分部。奧斯汀這個曆史悠久的汽車品牌因為資產關係的變換而在世界車壇顛沛流離,可是誰也沒想到,在百年之後它居然會嫁到遙遠的東方。

  公司產品

提起這段紛繁複雜的曆史,真的讓人眼花繚亂。還是讓我們回到現實,來細細地品味一下眼前這躍動的精靈吧。綠色的外衣鮮亮而柔和,在今天看來也是一種非常時尚的色彩。瞪大的眼睛看起來精靈古怪,微微上翹的嘴角似乎正在衝你傻笑。它就是今天的主角—產自上個世紀60年代的奧斯汀·希利·小精靈(Austin Healey Sprite),一輛雙門雙座敞篷跑車。

敞篷跑車

  奧斯汀·希利·小精靈Austin-Healey Sprite 如果說從前麵看它像一位調皮的女孩,那麽當你扣上軟頂從側麵看的時候,它絕對是一位擅長運動的帥小夥兒。舒展的身姿、長長的車頭看起來動感十足,黑色複合材料覆蓋的駕駛室略顯狹小,就像飛機的駕駛艙,讓你按捺不住駕馭的衝動。後輪拱頂部削平的造型從視覺上讓人覺得重心有所降低,似乎正俯蹲著身子,充滿了蓄勢待發的張力。車身兩側從前大燈延伸至尾燈的直桶造型,就像一艘小艇的船舷,大大增加了車輛的整體感。麵對這樣一個身材勻稱、比例協調的敞篷跑車,如果不是走到跟前,你真的難以相信,它的長度隻有3496毫米,寬度隻有1346毫米,而直列4缸發動機的排量也僅僅是1098毫升。

小排量
  
一向以奢華尊貴著稱的英國人為什麽會生產這樣一款袖珍跑車?主要是由於1956年爆發的蘇伊士運河危機後,英國的汽油供應非常緊張。因此,外形小巧、油耗低的汽車成為市場的新寵。於是1958年,BMC公司的小精靈汽車應運而生,填補了小排量跑車市場的空白。



  為了降低成本,在小精靈設計之初就考慮到盡可能多地利用已有車型的零部件。發動機、變速箱、前後橋均來自A35車型,而轉向係統來自莫裏斯(Morris)的Minor車型。這樣不僅節約了成本,還使很多庫存零部件得以充分利用。

第一代小精靈

第一代小精靈采用的A係列發動機排量還不足1升,最大功率隻有43馬力,裝配4擋手動變速箱,采用前置後驅形式。由於兩個前大燈突出且距離很近,所以當時人們稱它是患了蛙眼病的小精靈。可能設計師覺得這個車型太小,所以沒有設計行李廂蓋,並將發動機蓋和翼子板以及車燈等設計成一體,整體向前翻才能打開。第一代車型雖然並不成熟,但卻在市場空缺的情況下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總共售出將近4.9萬輛。於是BMC公司信心大增,於1961年又推出了外形和結構做了大量改進的第二代小精靈。由於一直在MG的Abingdon工廠生產,所以同時還推出了它的姊妹車型,即掛MG商標的Midget。後者除增加了一些鍍鉻裝飾,其他零件幾乎完全一樣。圓形大燈分列兩側,散熱格柵也更加開闊。上一代設計上的不足得到改進,增加了行李廂蓋,發動機蓋改為傳統的方式,前盤式刹車成為標準配置。到了1962年,小精靈開始配備1098毫升的發動機,動力提升到59馬力。今天站在我們麵前的是小精靈係列中的第三代,它從1964年開始生產,共生產了25905輛。為了適應發動機動力的增加,加粗了曲軸,後橋彈簧也經過了重新調校。鍍鉻前後保險杠不僅增加了車輛的安全係數,而且更多了一份成熟和穩重。風擋玻璃有所加大,A柱的後麵增加了一個可以旋轉打開的三角形玻璃窗。這樣的結構不僅對前風擋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還有利於車內的空氣流通。車外後視鏡的布局與前兩代一樣,隻在左側有一個,而外形大不相同了。現在的鏡體是彈頭形狀,表麵采用鍍鉻裝飾,雖然看起來有點笨拙,但卻最大限度地優化了空氣動力學性能。

第二代小精靈

  拉住門把手打開車門,你會覺得順理成章。可是在前兩代車型上卻沒有這樣的設備,要想上車必須從車內開門。坐進駕駛艙內,柔軟的座椅很舒服,坐姿也恰到好處。座椅、儀表板以及車門內飾板保持了與車身相同的顏色,看起來清新柔和。除了必要的儀表和開關,車內沒有任何奢侈和享樂的設備。車速表和轉速表分列轉向柱兩側,右邊是燃油表、機油壓力和水溫表,下麵“Sprite”的標誌清晰可見。
  如果按照現在的市場定位,我們肯定會把它歸為女性用車,因為不僅顏色充滿了女性色彩,而且車內所有的操控裝置也都顯得纖細而輕柔。三輻式方向盤通過三組金屬杆與轉向柱相連,雖然沒有助力,打起方向來卻異常輕鬆。轉向燈的操縱杆更是細得不能再細,就像古代女人用的簪子。車內後視鏡很單薄,如果哪位女士願意,完全可以把它卸下來裝在包裏當作化妝鏡用。

  由於受到車身寬度的限製,坐在車內顯得有些局促。車門永遠緊貼著自己的肩膀,而且由於車門內側的拉手過於靠後,基本和肩膀的位置平齊,所以從車內打開車門顯得異常困難,甚至有點自己撓後背的感覺。不過前後空間還算可以,因為沒有第二排座椅,身後有不小的空間可以放一些隨身物品。

  搬動點火開關,隨著幾聲清脆的馬達響,發動機歡快地運轉起來。踩離合、掛擋、加油,綠色的“小船”揚帆起航。變速箱的擋位很清晰,離合器的力度也很輕,就算身材嬌小的女孩開起來也絲毫不會費力。迎著微風,徜徉在冬日溫暖的陽光下,別有一番愜意。相信在上個世紀60年代,時尚靚女們開著這樣的小車上路,絕對是街頭一道靚麗的風景。

第三代小精靈

  第三代小精靈一直生產到1966年,之後BMC公司再次推陳出新。第四代車型采用同時代Mini Cooper S上使用的1275毫升發動機,從而使動力大大提升,達到65馬力。不過到了1969年,重新改組的英國利蘭汽車公司不再使用小精靈這個品牌,而是以MG 的Midget品牌大量出口美國,並且一直生產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南汽集團收購了羅孚以後,很有可能以奧斯汀品牌在中國生產轎車。不過去年年底又有消息傳出,由羅孚前經理人團隊組成的GB跑車公司有意回購奧斯汀旗下的希利跑車品牌。

Austin-Mini Muke


Austin-Healey Sprite 奧斯汀·希利·小精靈

Austin-Mini Cooper



    SINGER,中文名:辛格。它是20世紀30年代英國的汽車品牌。它有一些經典車型留名於世界車壇。比如:辛格10(Singer Ten)、辛格9(Singer Nine)、辛格.勒芒(Singer Le Mans)、辛格SM敞篷跑車(Singer SM Roadster)等。照片中與夢露合影的便是辛格SM敞篷跑車。

    辛格SM是戰後辛格公司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車型。該車係1948年10月首次投入市場隻作為出口商品。但是由於設計大多模仿同時代的美國車,所以這輛車在於喬伊特.標槍(Jowett Javelin)及標準.先鋒(Standard Vanguard)等車型的競爭中,從未像其競爭對手那樣受青睞。業內專家指出:辛格SM雙門敞篷跑車無非是一款經過改進後的辛格9雙門敞篷車,後者早在1939年便已問世,因此新車型的整體設計令人失望。

    在辛格SM之後,辛格公司還推出了辛格.瞪·羚(Singer Gazelle)、辛格.時尚(Singer Vogue)、辛格.岩羚羊(Singer Chamois)但其市場反響都一般,很多人都認為它隻是“樣子貨“,沒有真正的市場核心競爭力。事實也是如此,1970年左右,在激烈的競爭下,辛格品牌消亡了,它的最後一款車型辛格.岩羚羊也隨之停產。


    仔細追究,瑪麗蓮.夢露與辛格結緣應該源於一部名為《如何嫁給百萬富翁》的電影,辛格應該是讚助了這部影片,所以才有了與瑪麗蓮.夢露共同出鏡的機會。

    再仔細品味一下,你會發現辛格與夢露的確有些相近。夢露在其36歲的時候,玉損香消;SINGER的品牌曆程也非常短暫沒有超過40年。

1951年 Singer Roadster


Standard(1903-1963年)

   品牌特點:主打中小型車市場,曾經為皇室提供過車型

    Standard汽車公司也是英國老牌的汽車廠,公司首次注冊是在1903年,創始人為RW Maudslay,公司成立之初,隻是一個由7個人組成的小型的發動機廠,總部在英國的考文垂,該品牌的第一輛汽車也是在1903年誕生,當時它搭載的是一台1.0L單缸的6馬力發動機,後輪驅動,匹配3速變速箱,當時該公司的產能隻有每三個星期製造一輛汽車。


    隨著第一輛車型的誕生,Standard公司便開始迅速研發4缸和6缸發動機車型,當時推出的車型主要包括了Standard 8、Standard 9、Standard 10、Standard 11、Standard 12、Standard B、Standard C等多達16款車型,並且當時Standard公司生產的汽車,主打的是中小型汽車市場,當時旗下的車型售價基本在500英鎊以下。


    在1911年Standard汽車還為當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及他的隨從提供了多款搭載了4缸發動機,最大功率16匹的Standard E車型,而到了1914年,Standard汽車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並且在此之前共計生產了1600多台汽車。


    第一次大戰期間,Standard同樣做為軍工廠,主要生產皇家飛機、軍用“吉普車”、炮彈等。一戰之後,Standard公司重新生產戰前的車型,比如戰前的Standard S車型,此時更名為Standard SLS。到了上世紀20年代,Standard公司開始擴大生產,飛速的新建工廠。到了1924年,Standard的市場份額已經可以和當時的奧斯汀汽車公司相媲美,當年就銷售了10000台汽車。


    20年代末,由於當時汽車銷售的利潤急劇下滑,加上Standard汽車的過度擴張使得Standard汽車的經營進入了困境,而隨著John Black成為Standard公司的總經理,Standard的情況才有所好轉,他建議Standard公司和其他汽車公司合作,為當時的Jensen(傑森)、Avon和Swallow Sidecar Company(捷豹的前身公司)生產整車車身,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1931年誕生的SS(後來更名為捷豹SS)的車身就是由Standard汽車提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當Standard汽車的年產量已經達到了50000台,在當時來說已經相當輝煌。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Standard汽車繼續轉向軍工生產,其為軍方提供了數以萬計的輕型裝甲車、飛機及輕型“吉普車”。到了二戰之後,Standard汽車的命運開始逐步發生變化。


    1945年,Standard汽車收購了當時的Triumph凱旋汽車,組成了Standard-Triumph汽車公司,當時Triumph被Standard打造成了一個專注於跑車生產的品牌,而Standard則主攻轎車市場,在隨後的歲月裏Standard品牌也推出了一係列小型轎車,包括Standard Eight、Ten、Ensign、Vanguard等車型,而Triumph也生產出了當時的TR係列跑車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了1960年,隨著英國當時政策的變化,Standard-Triumph汽車公司被當時的利蘭汽車公司收購,收購之後Triumph也開始生產轎車車型,而鑒於之前Triumph品牌TR係列跑車的巨大成功,利蘭公司認為Triumph的品牌價值遠超Standard。於是便把品牌發展的重點放到了Triumph上,於是在1963年Standard品牌的最後一款車型也被Triumph 2000所取代,在1970年,Standard-Triumph汽車公司也被重新命名為Triumph汽車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Standard的合資公司(1949年成立)在英國Standard汽車停產了之後,其還生產過很長一段時間的Standard車型,當時印度的公司生產Standard車型主要包括了Standard Herald、Standard Gazel及Standard 2000車型,而到了1988年隨著該印度Standard合資公司的倒閉,Standard汽車也正式停產。

1938年的 Standard Flying 8


Rover羅孚(1887-2005年)

曾經的英國皇室座駕/英國最龐大的汽車集團

    羅孚對於中國人來說已經非常熟悉,它是現在上汽榮威的前身,最早由約翰·坎普·斯達雷和威廉姆·蘇頓在1887年創立,至今已經有125年的曆史。羅孚品牌創立之初是生產自行車的,直到1904年第一輛汽車才真正誕生。
車輪上的英國:消失的七大經典汽車品牌 汽車之家

    1904年,第一輛羅孚8汽車誕生,當時該車采用了一款單缸的1.3L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了8馬力,這樣的動力在當時已經非常強勁了,所以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極大的追捧。第一款羅孚8車型推出後,其銷量達到了2200台,並且曾經還有探險家駕駛這輛車完成了從英國的考文垂到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長途旅行,正因如此羅孚8也成為了世界上跨越歐洲的第一款汽車。



    隨著第一款車型的成功推出,羅孚汽車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並且順利的經過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而在二戰之後羅孚汽車在受到美國威利斯汽車的啟發下還創建了著名的路虎品牌,第一款路虎是在羅孚P3的基礎上研發的,當時在羅孚P3轎車的基礎上增加了4輪驅動和多功能車身。



    1958年誕生的羅孚P5車型把羅孚品牌真正帶向輝煌,當時的品牌價值能與勞斯萊斯相比肩,也正是因為這款車型的出現,讓羅孚被附上了“皇室血統”的光環,當時的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梵蒂岡教皇等都是P5或P5B(P5的延續車型)的用戶。



    到了上世紀60年代,羅孚開始逐步陷入危機,因為在上世紀60年代之前,英國政府一直對本國汽車實行高關稅保護,而在上世紀60年代之後隨著高關稅政策的取消,使得英國汽車受到了國外汽車的強烈衝擊。為了改善這一困境,英國政府將英國大多數主流的汽車廠商進行了整合,當時的奧斯汀、MG、羅孚、凱旋、捷豹等品牌都被融合到了英國的利蘭汽車旗下,組成了類似汽車聯盟的集團。

    不過這一舉動並沒有幫助羅孚汽車走出困境,英國對汽車產業的政策是以出口為主,內需為輔。但英鎊的堅挺,使得英國汽車在其他國家奇貴無比,並且在質量上卻沒有什麽優點。所以導致了英國汽車業的持續低迷。



    1977年,羅孚還與本田開展了合作,希望應用本田的技術製造出經濟實惠的家用車型,隨後推出的羅孚200、羅孚600、羅孚800均是基於本田車型打造,遺憾的是羅孚一味的“換標”行為,不但沒有為羅孚贏得發展機會,反而加速了它的滅亡。



    到了1994年,羅孚正式被寶馬收編,隨後的六年中寶馬陸續推出了羅孚25、羅孚45和羅孚75車型,雖然這幾款車型也收到了一些成效,不過由於德英兩國的曆史文化差異的衝突,以及寶馬對羅孚改造過程中的強大阻力,最終導致了寶馬不僅沒有幫助羅孚走向成功,反而拖累了寶馬的發展。



    2005年羅孚宣布破產,旗下的MG和羅孚兩個品牌的技術平台被南汽收購,而隨後南汽又被上汽收購,但是由於商標權的問題,羅孚在中國隻能以中國的自主品牌“榮威ROEWE”銷售,至此,一個100多年老品牌也正式消失。


1950年的 Rover MG TypeY
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1914年誕生)
   品牌亮點:外形完美的高性能跑車

    提起阿斯頓·馬丁,人們往往瞠目於它前衛時尚的外形設計、奢華高端的品味享受。其實,它除了擁有濃濃的貴族範兒和不菲的身價外,還有一段相當曲折的品牌發展曆史,在其近百年的曆史中曾經輾轉英國多地,並於1987年被美國福特公司收購,2007年又重新被英國公司買回。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用在阿斯頓·馬丁身上,那是再合適不過了。


    公司成立之初就致力於打造擁有高性能與完美外形結合的高品質汽車。1914年,Martin&Bamford公司的第一輛汽車便誕生了,它是由Martin基於一輛1908年的Isotta-Fraschini車型,搭配一台四缸發動機改造而成,後來這款車型被命名為Coal Scuttle。



    隨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這場戰爭中,Lionel Martin去了海軍陸戰隊,而Bamford則在皇家後勤部隊效力,就這樣,Martin&Bamford公司僅僅成立一年便麵臨夭折的命運。



    一戰後,Martin與Bamford的公司在英國肯辛頓區重新成立,由於個人原因Bamford於1920年離開了公司。從1922年Lionel Martin開始生產跑車並創造了多項速度、耐力記錄。一次Lionel Martin駕駛自己製造的賽車在阿斯頓·克林頓山舉行的山地汽車賽中獲勝,為了紀念勝利,1923年他把公司改名為阿斯頓·馬丁。然而好景不長,由於經營上的種種問題,阿斯頓·馬丁在1920年代殘喘經營,Martin也終於頂不住壓力,在1926年選擇離開。



    1929年阿斯頓·馬丁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International的跑車。然而令人無奈的是,1932年該公司再次出現財政危機,時至第二次世界大戰,該公司僅生產了700輛車。在戰前有一輛車值得注意,1939年二戰爆發前,阿斯頓·馬丁研發出來一款名為Atom的車型,這款車型擁有獨立前懸掛和自動變速箱,相比當時其他的跑車,這款車更加先進。但是由於二戰的爆發,這款車最終沒能推出,但是卻為阿斯頓·馬丁的新車研發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二戰後,1947年大衛·布朗公司收購阿斯頓·馬丁及當時的Lagonda汽車公司,隨後便開始研發DB跑車係列。這位被譽為“戰後救世主”的拖拉機大王為阿斯頓·馬丁帶來了複蘇的契機。



    1948年DB係列首款車型DB1麵世,這款車以二戰前的Atom車型為基礎設計。DB係列車型的名字則是為了向其創始者David Brown爵士致敬,取其名字的首字母命名而成。


    1951年,采用了來自Lagonda發動機的DB2車型包攬了勒芒24小時比賽3.0L級別的前三名。1953年,阿斯頓·馬丁推出了其首款四座車型DB2/4,它基於DB2設計,采用兩門四座的車身形式並搭載Lagooda 2.6L發動機,最大功率125馬力。



    1963年,阿斯頓·馬丁推出了DB5車型,它外觀設計優雅,配置豪華,搭載4.0L鋁合金發動機,最大功率282馬力,最高時速可達233km/h。在1963年DB5還曾在電影銀幕上作為007係列電影男主角詹姆斯·邦德的座駕出現。



    1965-1972年,阿斯頓·馬丁分別推出了DB6與DBS車型,DBS搭載4.0L直列六缸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286馬力。該車型出現在了1969年007係列電影第6集之《女王密使》中。



    很遺憾,阿斯頓·馬丁似乎總是在扮演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角色。1972年它再次被伯明翰的一家公司買下,並於1975年再次被交易到北美商人彼得·布拉格和喬治·敏頓的手中,新公司隨後推出了V8 Vantage和Volante車型替代原DB係列車型。



    1980-1986年又經過幾次易手後,最終1987年福特收購了該公司75%的股份並於同年推出了V8 Zagato Volante車型且還參與了007係列影片《黎明生機》的演出。



    1993年日內瓦車展上,阿斯頓·馬丁宣布時隔20年後將再次推出DB係列車型,而首先推出的便是DB7,它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捷豹F-Type。DB7搭載直列六缸機械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350馬力,峰值扭矩489N·m。



    1994年福特公司將大批資金投入建造阿斯頓·馬丁在英國的新工廠,1994年一年時間內阿斯頓·馬丁生產DB7車型700輛,此後這個數字不斷增長,在2002年達到6000輛。1999年阿斯頓·馬丁推出了搭載V12發動機的Vantage,而到了2001年Vanquish V12也被推出。新工廠建成後的這7年,阿斯頓·馬丁生產汽車量比以往80年的總和還要多。



    阿斯頓·馬丁的最後一次易手是在2007年,由英國人David Richards領導的財團出資9.59億美金從福特手中將它買下。不久之後便推出了Vanquish的繼任者全新DBS,它搭載6.0L V12發動機,最大功率510馬力,最大扭矩570N·m,並采用六速手動變速器,此外,這輛車曾在2007年007係列電影《皇家賭場》中再次出演主角座駕,由此可見007係列電影始終陪伴阿斯頓·馬丁成長,並為它贏得了相當高的關注度與知名度。



    隨後2009年誕生的售價4700萬人民幣的阿斯頓·馬丁One-77跑車無疑再一次震驚了世界,許多人在討論它不菲的身價,但是相較其近百年的造車曆史、無數次的絕處逢生而言,4700萬也隻不過是個數字而已。



    百年的坎坷曆程沒有改變阿斯頓·馬丁高水準造車的初衷,在無數次的破產重組中我們看到的是阿斯頓·馬丁一次又一次的品牌升華,時至今日,阿斯頓·馬丁無疑處在英國乃至世界跑車製造領域的“第一陣營”,它品牌的延續不僅僅源於堅持與創造,還要得益於它特有的品牌性格與造車理念。

邁凱輪McLaren(1963年誕生)
  品牌亮點:以F1為主,公路跑車為輔的超跑品牌

    風馳電掣、賽場稱雄,似乎隻有這些才是形容邁凱輪的詞匯。的確,對於一支馳騁F1賽場46年、曾獲得8次車隊總冠軍以及11次車手冠軍且從未被出售的老牌強隊來說,它完全不必擔心自己在賽場的知名度。但您可能不知道,在當今民用跑車市場上,邁凱輪依然是英國本土品牌的佼佼者。


    邁凱輪汽車的創始人為新西蘭人布魯斯·邁凱輪。當時的布魯斯·邁凱輪還是F1庫珀車隊的一名賽車手,早在1959年,布魯斯·邁凱輪就迎來了其人生中的首次F1冠軍,當時他隻有22歲,成為了當時F1大獎賽最年輕的冠軍。在隨後的幾年中,由於一次比賽前與庫伯車隊老板的矛盾,使得其產生了組建自己車隊的想法,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同為賽車手的Timmy Mayer的支持,於是在1963年,布魯斯·邁凱輪和Timmy Mayer合夥創立了


    邁凱輪車隊在1964年便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布魯斯的合夥人Timmy Mayer卻死於一次試車中,除了悲傷與痛苦,布魯斯·邁凱輪還要麵對車隊管理層空缺的難題。經過一番溝通,Timmy Mayer的哥哥Teddy Mayer成為了下一任車隊管理者。此後,邁凱輪車隊開始了它傳奇的賽車生涯。



    1968年,邁凱輪車隊在比利時大獎賽上贏得了他們的第一座冠軍獎杯,並在此後兩年中不斷有所斬獲。不幸的是,車隊創始者布魯斯·邁凱輪於1970年步其搭檔的後塵,同樣於一次賽車測試中不幸身亡,此後Teddy Mayer全麵接手邁凱輪車隊並在1974年帶領車隊第一次登上了世界方程式大獎賽的積分榜。


    1984年邁凱輪車隊老板梅爾把公司的一部分賣給了當時F2 Project Four車隊的老板羅恩·丹尼斯,此後由羅恩·丹尼斯出任車隊管理者。這也開啟了邁凱輪曆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擁有尼基·勞達、阿蘭·普羅斯特以及埃爾頓·塞納等頂級車手的邁凱輪車隊一時呼風喚雨,在那一時期共獲得7個車手總冠軍以及6個車隊冠軍,真真切切的締造了“邁凱輪傳奇”。



    上世紀80年代末,邁凱輪公司想借助他們強大的F1賽車研發製造技術打造一輛超高性能跑車,當時天才F1賽車設計師戈登·默裏(Mclaren F1的主設計師)是該計劃的執行者。



    隨後在1992年邁凱輪F1誕生,工程師將大量的F1賽車技術應用到該跑車上,所以其F1的名字也由此而來,可以說它是一台地地道道的街道F1。邁凱輪F1能在3.2秒內從靜止加速到100km/h,極速突破380km/h。它曾經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量產跑車,這個紀錄從它1994年進入批量生產一直保持到2005年停產。直到2005年,科尼賽克CCR終止了Mclaren F1全球最速量產跑車的紀錄。



    到了2004年,邁凱輪還幫助奔馳打造了被喻為“公路上的F1”的奔馳SLR跑車,售價為60萬歐元,每年限產500台,動力上它裝備的是一台由AMG提供的5.4升V8發動機,帶機械增壓器,在6500轉動時爆發出最大功率626馬力,最大扭矩為780N·m,最高車速達到334km/h。



    2009年9月10日,邁凱輪又推出了另一台民用超級跑車MP4-12C。該車繼承了大量邁凱輪F1的跑車元素,對超級跑車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邁凱輪在2011年初已著手開始製造1000輛MP4-12C,其中四分之一在英國本土銷售,敞篷版本也隨後推出。



    MP4-12C搭載一台3.8L V8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600馬力,峰值扭矩600N·m,最高轉速可達8500rpm,與之相匹配的是邁凱輪獨立研發的SSG七前速雙離合變速箱,充沛的動力以及先進的科技,這些足以讓這台MP4-12C在世界超跑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邁凱輪的興起與發展雖然隻有短短49年,卻讓我們看到了年輕人身上特有的正能量,兩位創始人的先後車禍離世並沒有摧毀這個品牌,反而使得它在逆境中愈發堅韌、頑強。

摩根Morgan(誕生於1910年)
  品牌亮點:一個具有老爺車造型的性能跑車品牌

    摩根是英國一家有著百年曆史的汽車製造公司,且一直歸屬於英國。該公司在1910年由Harry Frederick Stanley Morgan(簡稱H·F·S Morgan)創立。H·F·S Morgan直到1959年自己77歲去世時依然經營著公司,可以說,摩根汽車是他今生最大的精神寄托。老摩根的兒子Peter Morgan接手公司後依然延續父輩傳統,直至2003年去世才停止經營企業,今天的摩根汽車是由該家族第三代掌門人Charles Morgan全麵管理,相信在查爾斯小的時候就早已篤定“為摩根汽車奉獻終生”的信念了。

    暫且不論查爾斯是否會為摩根汽車鞠躬盡瘁,但是摩根品牌始終如一的勁頭可是在汽車界出了名的,除摩根以外,沒有一家汽車廠商自從上世紀30年代就幾乎不改變外觀設計。而摩根始終致力於手工打造一流的運動跑車,讓客戶在駕駛中享受無窮樂趣的造車理念也被完整的保留至今。


    摩根汽車公司坐落在英國小鎮莫爾文,擁有200名左右雇員,是個典型的家族企業,由於生產線以及員工人數限製,摩根汽車年產量很小,2007年僅生產640輛,如今產能也隻有1200台左右。但每輛車都是完全手工打造的精品,一台車從下訂單到提車往往需要1-2年的時間。


    摩根所生產的第一款車是一台單座三輪小型車,這輛車是H·F·S Morgan在1909年的個人作品,且完全來源於摩根對造車的濃厚興趣。也正是因為這種興趣,摩根開始致力於設計製造生產車輛,並為單座敞篷小型車申請了專利。摩根早期生產的汽車均為這種被稱作“Cyclecars”(三輪式機車)的兩座或四座車型。


    新一代的摩根F-4三輪機車係列出現於1932年,包括F-4、F-2和F-Super在內的所有該係列車型均采用了壓縮鋼材質的底盤以及四缸福特Sidevalve發動機。


    1936年,摩根發布了其生產的第一輛“4-4型”汽車,兩個“4”的意思分別為四缸發動機與四個輪子。然而摩根在推出四輪車型後並沒有停止三輪機車的生產,隻是隨著奧斯汀以及早期莫裏斯的興起,人們越來越重視四輪車提供的舒適性,三輪式機車競爭力極具下降,到了1952年,三輪機車徹底退出摩根家族。


    二戰後的摩根汽車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一款搭載更為強大發動機的“Plus 4”車型誕生了,1950年它采用的是一台排量為2.1L的Standard Vanguard發動機。之後盡管它在1954年、1985年、1988年以及2004年曾換裝過TR2、菲亞特、羅孚和福特四款不同發動機,但不論動力如何提升,它的外形卻一如第一代車型,從未改變。

    1968年,麵對那台已經略顯老邁的四缸發動機,摩根為他們當年推出的Plus 8車型安裝了來自羅孚的V8發動機。與Plus 4的換發動機路線相同,Plus 8係列後續車型裝配了來自路虎的大排量發動機,但外形依舊如此,讓人很難想象最初的這台摩根Plus 8是一款擁有190馬力,0-100km/h加速僅需5.6秒的性能車。

摩根 摩根 摩根plus 2013款 plus 8

    無論是Morgan Plus 8,還是2000年以後推出的Morgan Aero 8(Max/Super Sports)等多種車型,無一例外的都延續了摩根“換藥不換湯”的造車理念,這些車型在外觀的改變甚微,不仔細觀察你甚至很難察覺它們的不同。但說到內部那可就是千差萬別了,拿Morgan Aero 8來說,外觀還是老爺車那副老態龍鍾的樣子,可它卻搭載了應用在寶馬Z4與M3上的V8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367馬力(274kw),0-100km/h加速隻需4.5秒,如此高性能的“老爺車”開起來一定很拉風。

摩根 摩根 摩根aero 2012款 coupe

    2012年,摩根還把旗下的Aero跑車、Roadster、Eva GT等多係列車型帶到了中國,並且計劃在2012年在中國銷售出50台。

    對速度與性能的追求一直是摩根家族的目標,盡管它沒有時尚前衛的外觀、沒有複雜多變的科技配置,但在它的身上,你看不到任何退讓與妥協,自30年代就幾乎從未改變的外觀足以看出這個汽車世家對文化、信念的堅定與傳承。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摩根汽車的精神如同鄭板橋的詩詞一樣,根基深厚,巋然不動。

賓利(1919年-至今)
   品牌特點:源自於賽車、專注於打造頂級的豪華汽車
   如今東家:大眾汽車

    對於賓利汽車的曆史相信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最早起源於賽車運動,一位酷愛賽車運動的“年輕人”-W.O. Bentley先生在1919年創立了賓利汽車,如今已經歸屬於大眾汽車,成為大眾汽車旗下的頂級豪華車品牌。


    其實賓利公司在曆史上最輝煌的時刻還是在其成立之初,1919年賓利公司成立後,即推出最大功率高達85馬力的3.0L車型--賓利3.0,其最高時速可以輕易突破80英裏/時(約128公裏/時),這已經是當時速度最快的量產汽車。隨後在1924年賓利首度於勒芒大賽中擊敗法國勁敵Bugatti(布加迪)奪下勝利的桂冠,之後還於1927年、1928年、1929年及1930年以4.5L車型、Speed 6、8.0L車型連續席卷勒芒耐力賽的冠軍,成為勒芒賽事史上的傳奇。


    到了1931年,由於公司財務運營上的不善,賓利公司被當時的勞斯萊斯收購,在進入勞斯萊斯之後,賓利基本就成了勞斯萊斯的換標品牌,在30-80年代,當時賓利推出的車型與同期的勞斯萊斯除了標識不一致外,其他設計基本完全複製,在此期間,賓利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品牌風格。


    到了80-90年代,賓利被重新重視,隨後便推出了大家熟悉的歐陸係列、雅駿係列及慕尚係列豪華車。到了1997年,當時的國防裝備集團公司Vickers(維克斯)宣布要出售勞斯萊斯公司(1978年起,英國的國防裝備集團公司Vickers維克斯接管了勞斯萊斯汽車),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賓利,在經過一陣激烈的品牌爭奪戰後,寶馬贏得了勞斯萊斯,大眾贏得了賓利,而隨後賓利在大眾旗下便開始走向複興之路。


賓利 賓利 歐陸 2004款 gt 6.0

    賓利在進入大眾之後,品牌開始走向複興之路,不僅在2002年替代勞斯萊斯成為了英國皇室的專屬座駕,而且隨後的銷量也節節攀升,在2007年,全球年銷量就已經突破了萬台,而在中國現在每年的銷量也超過了千台。


勞斯萊斯(1904年-至今)
   品牌特點:曾經的皇室座駕、世界頂級的豪華車品牌
   如今東家:寶馬汽車

    與賓利不同,勞斯萊斯品牌誕生之初就是一個定位於打造世界頂級豪華車的品牌,並且100多年過去了,至今也沒有被超越。


    1904年查利·勞斯和亨利·萊斯創立了勞斯萊斯品牌,而1907年推出的首款量產車Silver Ghost銀魅為勞斯萊斯確立了在車壇頂級豪華品牌的地位。這款銀魅轎車采用了6缸7L發動機,最大功率可達49馬力(36kW),最高車速可達110公裏/時。到1924年,勞斯萊斯銀魅共計生產了6173台,對於當時頂級豪華車來說,這樣的銷量已經相當可觀。

    值得一提的是,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勞斯萊斯的業務轉向了飛機發動機的製造,並且很快就成為了勞斯萊斯的主營業務,同時勞斯萊斯還為當時的銀魅轎車配上了裝甲,車頂設計了炮塔,可搭配維克斯303機槍。


    一戰以後,勞斯萊斯開始迅速發展,並推出了大名鼎鼎的幻影係列,在1925-1935年間,幻影共計推出了三代,總的銷量達到了4000多台。同時在1931年,勞斯萊斯還收購了賓利汽車,開始步入雙品牌發展的時代。

    二戰之後,由於研發經費的原因,賓利淪為了勞斯萊斯的貼牌車,在這一時期分別推出了勞斯萊斯Silver Cloud(銀雲)和賓利S型車、勞斯萊斯Silver Shadow(銀影)和賓利T型車、勞斯萊斯Silver Spirit(銀靈)和賓利Mulsanne等,期間最值得一提的還是第四代幻影的誕生,當時這款車型是專門為伊麗莎白女王和愛丁堡公爵設計,勞斯萊斯也宣布隻有國家元首才有資格購買和擁有它。這就意味著勞斯萊斯將自己推向了超高端、惟我獨尊的市場。


    到了上世紀70年代,勞斯萊斯主營的飛機發動機遇到了問題,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汽車分部的發展,以至於到了1978年,英國的國防裝備集團公司Vickers(維克斯)接管了勞斯萊斯汽車的生產,在此之後,Vickers(維克斯)開始更加注重賓利的發展。


    1997年,維克斯宣布要出售勞斯萊斯,當時大眾和寶馬成為最直接的競標對手,經過一陣激烈的爭奪之後,大眾和寶馬達成協議,賓利歸大眾所有,而寶馬拿到了勞斯萊斯的名字和標誌的使用權,但是允許大眾使用勞斯萊斯的名字生產汽車到2002年底。到了2003年,寶馬完全擁有了勞斯萊斯品牌。

勞斯萊斯 勞斯萊斯 幻影 2013款 6.7 標準版

勞斯萊斯 勞斯萊斯 古思特 2010款 6.6t 標準版

    在進入寶馬汽車之後,勞斯萊斯主要生產全新幻影和古思特兩款頂級轎車,2011年全球銷量為3538台。該成績刷新了勞斯萊斯汽車品牌創立100多年以來的曆史紀錄。雖然如今它以不再是英國皇室的專屬座駕,但是它在人們心目中頂級豪華車的形象一直未被取代。

相關閱讀:

車輪上的英國:易主的八大經典汽車品牌 汽車之家

捷豹(1922年-至今)
   品牌特點:跑車、賽車、高級轎車全麵發展的汽車品牌
   如今東家:印度塔塔汽車

    捷豹汽車在英國具有“英國騎士”之稱,其標誌是一隻跳躍前撲的美洲豹,矯健勇猛,形神兼備。捷豹公司主要以生產製造跑車、賽車和高級轎車而聞名於世。

    1922年,捷豹汽車的創始人William Lyons威廉·裏昂斯遇到了他誌同道合的機械師William Walmsley威廉·威斯利,同年他們共同創建了Swallow Sidecars公司,當時該公司主要從事挎鬥摩托車的生產,幾年後Swallow Sidecars公司就獲得了相當出色的業績成就。1934年,Lyons收購了Walmsley的股份,重組車廠並將公司名字改成了SS,這就是捷豹汽車公司的前身。


    1935年,“Jaguar捷豹”的名字首次出現。在當年倫敦車展開幕前,第一輛貼有捷豹標簽的汽車“SS捷豹”2.5升轎車誕生,在倫敦梅菲爾大酒店舉行的奢華儀式上亮相。該車被認為是可以與賓利相媲美的轎車,而售價卻隻有賓利的四分之一。


    1938年,捷豹汽車的首款跑車SS100誕生,它是捷豹曆史上相當經典的車型,當時這款車型搭載了3.5L的發動機,0-100公裏/小時加速僅用10.5秒,最高時速超過160公裏/小時。該車當時主要被用於比賽,在阿爾卑斯山路汽車拉力賽和英國RAC汽車拉力賽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過該款車型一直沒有被量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該款車僅有1輛成品車。


    隨後二戰爆發,當時的捷豹汽車雖然受到戰爭的影響停產,不過他們的研發工作並沒有停止,就在二戰期間捷豹汽車研發出了一款全新的直列6缸的3.5L發動機,當時這款發動機被命名為XK發動機,在二戰之後,捷豹也是靠著這款發動機在汽車市場上輝煌了近20年。


    1948年,首款搭載XK發動機的捷豹XK120誕生,當時這款車型在比利時進行了測試,測試的極速達到了202公裏/時,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快的量產車。


    在隨後的50-60年代,捷豹汽車誕生了一係列經典的車型,包括了捷豹C-Type、D-Type、E-Type、XJ13等,當時這些車型在賽車場上可謂是叱吒風雲,其中C-Type在1951年首次參加勒芒24小時耐力賽就獲得了冠軍,而D-Type更是了得,在1957年的勒芒大賽中,五部以個人名義參賽的D-Type分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位的好成績。


    當然在高級轎車市場捷豹同樣有不錯的成績,比如在1968年誕生的XJ6車型,它是當時捷豹生產的最出色的轎車,剛一上市便好評如潮。在隨後的24年裏,其銷量超過了40萬台,XJ6轎車以強調舒適、安靜著稱,當然動力上也同樣強勁。


    到了80年代,整個英國工業都在走下坡路,捷豹也沒能幸免,即使XJ係列依舊保持著捷豹的獨特高貴的個性,但是公司的運營狀況越來越糟糕。1990年,美國福特汽車以40.7億美元收購了捷豹。作為福特旗下一個單獨運營的豪華車品牌,捷豹一直保持著自己優雅、高貴的氣質。在福特-捷豹時代,捷豹汽車的表現依然不俗,1990年捷豹XJR-12在勒芒大賽中包攬了冠亞軍;1992年誕生的XJ220以最高極速322公裏/時的成績,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快的量產車。

捷豹 捷豹 捷豹xf 2012款 xf 3.0l v6豪華版

捷豹 捷豹 捷豹xk 2012款 xkr 5.0l v8機械增壓敞篷跑車

    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美國汽車業遭受重大打擊,福特汽車的運營也陷入困境。2008年,福特汽車以23億美元的價格,把捷豹和路虎打包出售給印度塔塔集團。在進入塔塔集團之後,捷豹汽車主要生產和銷售XJ、XF及XK三個係列的車型,目前整體銷量表現一般,在量產車的銷量上就今年6月份來說,捷豹路虎全球銷量為28215輛,其中捷豹的銷量僅為3829輛。


路虎(1945年-至今)
   品牌特點:源之於威利斯的高性能豪華SUV品牌
   如今東家:印度塔塔汽車

    作為目前市場上高性能豪華越野車的代表,路虎品牌一向以最強的通過性能和無與倫比的越野能力令人稱道,其硬派的豪華形象深入人心,在市場上也取得了出色的業績。但在路虎品牌60餘年的發展中並非一帆風順,幾次易主曾經讓路虎顛沛流離。


    路虎品牌最早是在羅孚旗下創立,其第一款車型是借鑒當時二戰後遺留下來的一輛美國威利斯Jeep,當時研發新車的目的就是製造一款可以在農田等惡劣路況下行駛的汽車。


    1947年,首款路虎汽車被研發出來,首款車型被命名為“Land Rover”,其中Rover就是當時“羅孚”的英文,1948年,Land Rover開始量產,首款路虎采用了1.6L汽油發動機,並且采用四驅係統,由於其軸距為80英寸(2032毫米),因此這款第一輛路虎的代號也被叫做“80英寸乘用車型”。當時這款車推出之後便一炮而紅,在1950年一年的產量就達到了16000輛。

    由於出色的越野性能,路虎品牌憑著“Land Rover”這一款車型在英國市場上輝煌了20年,並且當時這款車型也深受英國軍方的喜愛,英國武裝部隊采購了許多Land Rover車型,將其作為標準的輕型四輪驅動軍用汽車。

    在50-60年代,雖然路虎的總銷量超過了50萬台,但是由於當時英國政策的原因,其母公司羅孚被當時的英國利蘭集團收購,而路虎也一起並入利蘭旗下,隨後羅孚便和美洲虎(捷豹)、凱旋成立了美洲虎-羅孚-凱旋部。


    1970年,第一代Range Rover(攬勝)誕生,它是路虎首款全尺寸SUV,第一代攬勝搭載了3.5L V8發動機,並且底盤采用了全新的螺旋彈簧,比之前的Land Rover更舒適,出色的越野性能、舒適的駕乘體驗和寬敞的空間使得Range Rover成為了當時市場上的新寵兒,在當時的英國屢獲大獎,並且在1971年一年就銷售了56663輛。


    1989年,路虎旗下的又一經典車型Discovery發現係列誕生了,當時路虎生產該款車型的目的就是想研發一款定位略低的家庭休閑SUV,當時這款車借用了攬勝的許多技術,起初隻有三門,後來又推出了五門車型,發動機采用的是3.5L V8汽油和2.5TDI的柴油發動機。隨後1990年,為了區別品牌和產品,路虎公司將老款Land Rover係列產品命名為路虎衛士。1993年第150萬量路虎下線,成為公司的一個裏程碑。


    1994年,隨著羅孚公司正式被寶馬收購,路虎也被納入寶馬旗下,但是在寶馬旗下羅孚品牌並沒有按照寶馬設想的那樣良性發展,並且路虎汽車的銷量也有明顯下滑,1996年當年銷量為317615輛。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寶馬旗下,路虎品牌50周年慶典時,路虎又研發出了一款新車-路虎神行者,隨著神行者的誕生,Land Rover汽車也真正贏得了“世界上用途最廣泛的汽車”的殊榮。

    2000年,由於羅孚汽車並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甚至還拖累了寶馬自己,所以寶馬將旗下所有四輪驅動係列產品,包括Range Rover路虎攬勝、Discovery發現、神行者和Defender衛士賣給了福特汽車,而羅孚品牌也被寶馬歸還給了英國政府。


    在福特旗下,雖然路虎也在不斷的推出新產品,但是福特在捷豹、路虎兩大品牌上已砸進逾100億美元,而這兩個品牌的經營業績卻長期低於預期,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福特汽車公司整體經營狀況惡化,連年遭受巨虧,這使它不得不收縮戰線,將這兩個品牌低價出手,以便聚焦主力。2008年3月26日,塔塔以23億美元的價格將福特旗下捷豹和路虎兩大知名汽車品牌收於麾下。

    在進入塔塔汽車之後,路虎品牌業績喜人,在潛心經營兩年後,塔塔公布的200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為這樁收購的成功進行了最好的注解。塔塔2009年第三季度綜合淨利潤為65億盧比(約2億美元),而2008年同期則虧損了259.9億盧比(約8.166億美元);綜合淨銷售額為2598億盧比(約81.62億美元),同比增加48%。其中,捷豹路虎淨利潤為41.6億盧比(約1.41億美元)。

路虎 路虎 攬勝極光 2012款 2.0t 3門耀動版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路虎品牌還推出了一款相當具有科技感的攬勝極光(Evoque)車型,該車型搭載了2.0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推出之後再全球市場引起了火爆的預定,現在在國內,它也一直需要加價才能購買。

Lotus路特斯(1947年-至今)
   品牌特點:最純粹的跑車品牌
   如今東家:馬來西亞寶騰汽車

    路特斯可以說是英國汽車工業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以追求最純粹的駕駛感受作為品牌的發展的理念,並且這一理念從來沒有被動搖過,由路特斯推出的車型,永遠沒有豪華的配置,隻有小排量的發動機及最極致的輕量化車身,並且在它的曆史上,賽車才是它的靈魂。

車輪上的英國:易主的八大經典汽車品牌 汽車之家

    其實路特斯品牌第一款車型源自於汽車改裝,一位對機械極度癡迷的人-柯林·查普曼(Colin Chapman)創建了路特斯品牌,1947年他通過改裝一款奧斯汀7跑車,製造了第一款Lotus汽車,命名為Lotus MK 1。在第一款路特斯車型誕生之後,路特斯品牌就開始了自己漫長的賽車之路,在柯林·查普曼(Colin Chapman)的世界裏,賽車才是路特斯品牌的精髓,而生產民用跑車隻是路特斯品牌的一個“附屬品”,隻是用來支撐賽車的經費來源。

    1952年前,路特斯研發出的MK 1、MK 2和MK 3三款車型均是在其他品牌跑車上改裝而來,並且當時MK 2和MK 3兩款車型還在銀石賽道上多次取得冠軍,直到1952年之後,屬於路特斯品牌自主研發製造的第一款跑車MK 4才真正誕生,同時還誕生了Lotus的品牌標識。


    1957年,路特斯誕生了其曆史上的招牌產品Lotus 7車型。這台車在車身設計上簡直就是一輛“裸車”,Lotus 7隻有約350公斤重,所以要不了多少馬力就可以把車子開得飛快,在當時足以和超級跑車對陣。不過Lotus 7的風阻極大,比任何現代家庭轎車都要大一倍以上,開到150公裏/時以上的速度時,就好像闖入颶風中一樣。迄今這款車仍在以Caterham(卡特漢姆)Super 7的名義生產,而這款車型也是路特斯品牌誕生的首款民用跑車。


    隨後Lotus不斷的改良和更新賽車的設計,在各種大小賽事中表現搶眼,尤其Mk 8、Mk 9及Mk 10賽車更是在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出盡了風頭。比如:1957年,Mk 11型賽車終於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取得曆史性突破,獲750cc級性能指標的冠軍。其實路特斯汽車最大的成就還是在F1的賽事上,在1968年到1974年,路特斯車隊開始使用考斯沃斯DFV發動機。在這款發動機的幫助下,路特斯車隊獲得了1968年、1970年、1972年和1973年的F1年度總冠軍。

路特斯 路特斯 elan 1962款 基本型

    由於在路特斯的公司裏幾乎所有的人都是技術人員出生,所以在公司的經營上一團糟,經常麵臨破產的危機。不過好在每個年代路特斯品牌都出現了類似於“救世主”一樣的民用跑車,如:50年代的路特斯7、60年代的路特斯Elan、70年代的路特斯Esprit,正是這些銷量不錯的車型,讓路特斯品牌最終堅持到了80年代。


    到了80年代,由於路特斯的創始人柯林·查普曼(Colin Chapman)去世,加上深陷財務沼澤,以至於路特斯品牌沒有更多的經費去參與更多比賽以及新車研發,而到了1994年,Lotus正式退出了F1賽事,從1958年首次參賽到1994年路特斯退賽,路特斯車隊先後參加了491場比賽,並贏得其中的79場比賽,獲得7次F1年度製造商大獎和6次年度車手大獎。此外,車隊還在印地安納波利斯500英裏大獎賽和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出盡風頭。


    1983年7月,日本豐田汽車以160萬英磅買下了路特斯16.5%的股票,雙方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1986年初通用以3400萬美元控製了Lotus汽車58%的股權。次年再將控股增加至97%,幾乎完全擁有了路特斯品牌。


    到了1993年,通用公司通過與布加迪長達十八個月的談判,終於同意以3000萬英鎊的價格,將路特斯賣給了布加迪,這兩家以技術見長的跑車廠於1993年11月正式合並,立即展開將Lotus跑車複興的準備工作,並且把Lotus的獨門利器-主動式懸掛係統及噪音抑製係統,安裝在布加迪EB112上。雖然看起來,Lotus汽車到了布加迪之後是生機盎然。但它的到來並沒有為這個母品牌帶來太多的利潤,在隨後的時間裏,路特斯又被幾度易手,東家還包括韓國大宇,而最終在1996年,被來自馬來西亞的寶騰集團收購,並於2003年完成全部收購工作,至此Lotus才算是剛剛真正下來。

路特斯 路特斯 elise 2011款 1.8t sc運動版

    自路特斯正式入駐寶騰汽車之後,路特斯品牌便開始逐步走上複興的道路,最明顯的標誌就是1996年2座中置發動機跑車Elise的推出。這款車型為路特斯帶來了相對不錯的銷量,隨後路特斯還誕生了Exige及Evora兩款車型,並且一直銷售至今。


Vauxhall 沃克斯豪爾(1857年-至今)
   品牌特點:主要從事家用車生產、英國版的“歐寶”品牌
   如今東家:通用汽車

    沃克斯豪爾應該是本篇文章中大家最不熟悉的汽車品牌,該品牌是英國汽車工業史上較早涉足汽車製造業的品牌之一,它的前身公司在1857年就已經成立,不過如今它已經成為了通用汽車在英國生產歐寶車型的汽車工廠,就和澳大利亞的歐寶汽車掛霍頓車標一樣,在英國生產的歐寶汽車都掛沃克斯豪爾的車標。

    1857年,當時蘇格蘭工程師亞曆山大·威爾遜在英國沃克斯豪爾地區建立了一家生產蒸氣機的工廠,最初的業務是製造船用發動機和鑄件,這就是沃克斯豪爾車廠的前身。公司選用了獅身鷲首徽標作為標誌。

    沃克斯豪爾的造車曆史開始於1903年,那一年公司老板Hodges在仔細研究了自己那輛戴姆勒汽車以後,決定生產一種比它更好的汽車,於是沃克斯豪爾汽車進入了研發階段。 同年,沃爾克斯豪爾的第一款車型誕生,第一輛沃克斯豪爾汽車的發動機功率為5馬力,總共賣出了43輛。

    隨後在第一次大戰之前,沃克斯豪爾還推出了幾款全新的車型,其中包括了1905年誕生的12/14型、1908年誕生的20型汽車及1913年誕生的30/98型汽車,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型汽車,當時它的時速可達160公裏/時,這是當時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量產車,並且在1910年還贏得了3200公裏不需要維修的長途測試比賽。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沃克斯豪爾開始研發中級汽車,其中在1922年推出了一款名為王子Toure的車型,不過受困於戰後的經濟蕭條,消費乏力,之前生產的30/98型和全新的王子Toure由於造價昂貴,銷量一直比較慘淡,在經過了7年的經濟壓力之後,沃克斯豪爾汽車被美國的通用公司接管。


    在通用接管沃克斯豪爾之後,通用公司將先進的流水線生產及全新的銷售模式帶入到了沃克斯豪爾,這也讓沃克斯豪爾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當時沃克斯豪爾開始轉向平價實用的家用車市場,隨後便推出了20/60型、HType 10型及JType 14型等車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沃克斯豪爾共計賣出了60000輛汽車,而這些車型中,大多都是1.2L排量的。


    二戰期間,沃克斯豪爾轉向軍工生產,當時主要組裝丘吉爾坦克,共計生產了約5600台,並且還生產了超過250000台軍用貨車。二戰以後,沃克斯豪爾恢複乘用車生產,主攻家用車市場。在60年代末,該公司的年銷量還曾超過了萬台,其中最熱銷的車型為入門級的Viva及較大的Victor。


    在70年代之後,沃克斯豪爾、歐寶及澳大利亞的霍頓三個品牌就開始相互技術共享,隨後這個三個品牌推出的車型,在英國市場上就貼沃克斯豪爾的標識,在澳大利亞貼霍頓的標識,而在世界其他地區則最多的貼歐寶的標識。最初,通用的這一做法取得非常不錯的效果,在1989年,沃克斯豪爾就成為了英國汽車市場上第二受歡迎的汽車公司(第一是福特英國合資公司),但是在90年代之後,通用公司一味的“貼牌”行為,使得不少汽車品牌走向了滅亡。

沃克斯豪爾 沃克斯豪爾 astra 2005款 vxr

    在70年代後,沃克斯豪爾生產的車型主要包括了Senator(對應歐寶Senator)、Nova(對應歐寶Corsa)、Carlton(對應歐寶Omega)等,而到了21世紀,沃克斯豪爾就基本成為了歐寶在英國的車廠,當時生產Corsa可賽、Astra雅特、Vectra威達、Zafira賽飛利這些車型名稱都和歐寶的完全一致。

沃克斯豪爾 沃克斯豪爾 沃克斯豪爾vxr8 2007款 基本型

    當然,也不是所有沃克斯豪爾生產的汽車都是歐寶的,比如沃克斯豪爾Monaro VXR跑車,它就是霍頓Monaro的英國版。而在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通用汽車轟然倒塌,沃克斯豪爾和歐寶都曾經被列入出售名單,但幾經波折這兩個品牌被新通用保留了下來。毫無疑問,通用看重的是歐寶,沃克斯豪爾隻是歐寶的附屬品。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The lure of ECs
  • Property investor gets timing spot on
  • Slower rise in industrial property prices seen
  • Magnificent courtyard home
  • 尋訪倫敦城酒吧
  • 所有跟帖: 

    五六十年代,上海中學有輛Austin,所以每個學生都可以開五分鍾的車過一下癮。 -數字證- 給 數字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02/2013 postreply 14:36:02

    謝謝,不過照片都不大好看 -chinomango- 給 chinomango 發送悄悄話 chinomang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3/2013 postreply 13:33:3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