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價換來的教訓 -- 水箱漏了就堵,是否飲鴆止渴?
看了最近的漏冷卻液的帖子,以及各種堵漏的藥方,想起了以前花了沉痛代價學來的教訓。
當年那車漏的是供暖氣的熱交換器, 弄得地毯上濕濕的。那部件不大也不貴,但是換它要拆方向盤和整個儀表盤。因為不願動那一對氣囊,所以就和大家一樣先找省時省力的簡單方法。當時還不知有蛋花湯這種有機的方法,隻去找了一把叫做 Stop Leak 的粉末,往水箱裏一倒,果不其然,那水立馬就不漏了。
加滿冷卻液,興高采烈地踩著幹幹的地毯好幾天後,發現溫度表開始有點異常,上下震蕩還幅度挺大,當然冷卻風扇也跟著一道起哄,還三天兩頭的引擎過熱。起初還算淡定,總是往好裏想,後來經不起好奇的誘惑,把溫度探頭拔出來看了一看。
這一看可不得了。溫度計的探頭上塗上了一層Stop Leak加溫熔化後變成的塗層。那家製造商可一點不山寨,那層料連砂紙都難以砂去。再回頭一想,為補那個針眼大的洞,整個冷卻係統的管路內壁上全被塗上了這層塗料。
想當年Stop Leak 發明時,電腦還沒有發明, 引擎是直列的,冷卻風扇是軸直接帶動的,冷卻液是不加壓的水,所以副作用還不太大。
如今的車,全都改了,引擎的和諧運轉全靠一群探頭在引擎內外打探情報,匯總到儀表盤後麵那個飯盒子大小的電腦來決定給多少油,摻多少氣,打幾個火。那層塗層雖然把一個小洞完美地堵上了,但同時把整個冷卻係統的精確檢測功能和冷卻效率擊潰了。
這有點像幾年前神秘失蹤的法航A330 客機一樣,一架理論設計上說不可能有事故的飛機,僅僅遇上兩條結冰的空速管,就讓自動駕駛儀歇了菜。開慣自動波的年輕駕駛臨時又忘了如何開手動波,結果在短短四分鍾裏那飛機一頭紮進大西洋,機上兩百二十八人魂斷大洋。
引擎過熱對汽車是致命的,關於這個,還能碼一篇文章。過熱的引擎引起了排廢中的 NOx過高,差點過不了年檢。心說濕地毯總比沒車強,買來酸液,灌腸兩次,那層膜還是牢牢的粘在冷卻液經過的所有地方, 暖氣倒還是不漏, 但引擎溫度再也沒回到下藥以前的穩定區域.
有機的蛋花湯藥方從沒機會試過,貨架上一排一排新出的吹得天花亂墜的堵漏新藥再也沒敢服過。那車後來盡管沒有英年早逝,但也沒熬到頤享天年。記得有人說過這樣的話,
For every problem, there is usually a short term solution that seems attractively simple, quick, and cheap, but in the long run it is disastrous.
人類學會的另一個規模稍大,但原理相似的做法, 就是軍事上的地毯式轟炸。沒辦法找到一個小目標,就把整個區域全炸平了,目的是達到了。但是代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