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欣定律” --“劣幣驅逐良幣” zt

來源: booloolood 2010-07-31 12:38:5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06 bytes)
格雷欣定律” --“劣幣驅逐良幣”

400多年前,英國經濟學家格雷欣發現了一有趣現象,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名義價值相同的貨幣同時流通時,實際價值較高的貨幣,即良幣,必然退出流通——它們被收藏、熔化或被輸出國外;實際價值較低的貨幣,即劣幣,則充斥市場。人們稱之為格雷欣定律,亦稱之為劣幣驅逐良幣規律。
  有兩家麵包店:一家的麵包原料精致,做工精細;另一家的麵包幹癟粗糙,缺斤少兩,但是價格卻比第一家低一半。你認為哪一家店的麵包會賣得更好?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是第二家。這就是格雷欣定律在起作用。
  格雷欣定律是一條經濟法則,又叫“格雷欣定律”,也稱“劣幣驅逐良幣法則”,是由16世紀英國金融家、商人托馬斯·格雷欣提出來的。當時,市場上流通的是金屬鑄幣,時間長了,人們發現足值與不足值的鑄幣可以一樣使用,於是,人們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貨幣(良幣)儲藏起來,而把不足值的鑄幣(劣幣)趕緊花出去。結果,劣幣把良幣趕出了市場,這樣,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所代表的實際價值就明顯低於它的名義價值了。
  後來,人們用這一法則來泛指價值不高的東西會把價值較高的東西擠出流通領域,如盜版軟件對正版軟件的衝擊等。除了商業和金融,其他領域其實也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比如,官場上,清官可能會受到貪官的排擠;醫院裏,拒收“紅包”的醫生被看成另類。如果沒有良好的道德環境和有效的約束體製,劣幣驅逐良幣、稗子戰勝水稻就將大行其道,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
  也叫做劣幣驅逐良幣律。在鑄幣時代,鑄造重量輕、成色低的鑄幣是貨幣流通中反複發生的行為。鑄造劣質貨幣也是統治者解決財政收入,搜刮民財的措施。當劣幣出現於流通之中時,人們會把足值貨幣收存起來,即格雷欣定律。
  這個規律是16世紀英國人T.格雷欣首先發現的,故通稱格雷欣定律。19世紀上半葉美國的經驗,為這個規律提供了一個極好的例證。美國在1792年實行複本位製時,法定金銀鑄造比價是15∶1,但在1795~1833年的 39年裏,國際市場上金與銀的實際價值對比是15.6∶1,法國在1803年實行複本位製時規定的鑄造比價為15.5∶1。這個國際條件,使銀幣在美國成了“劣幣”而金幣成了“良幣”,於是,白銀從國外(包括法國)大量流入美國,而黃金則從美國大量輸往外國(包括法國),美國成了事實上的單銀本位製國家。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