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日本車VS德國車的爭議



日本車VS德國車的爭議無論在世界各地都是熱門話題,爭辯不斷的原因是汽車無法用可以一翻兩瞪眼的量化數據來比較,因為汽車不像冷氣、冰箱、電視等這些單純的工業製品,評論好壞的標準可以用耗電量多少、噪音大小、畫質好壞等等這類很容易數據化的客觀標準來評斷,諸如外觀造型夠不夠時髦這類主觀觀點的地位輕微,不是選購時的重要參考依據,人們多半根據客觀標準作選購決定。汽車就完全不一樣了;油耗、性能、可靠度這些客觀標準固然很重要,但是造型、內裝鋪陳、品牌形象、民族感情、懷舊情懷這些主觀認定往往才是影響購買決定的主要因素。君不見許多闊佬為了彰顯身分地位非雙B不買,許多太太小姐單看外型選車才不管什麼性能油耗,價廉可靠但扮相不佳的車銷售量平平的案例比比皆是?!汽車這種兼具客觀與主觀條件的工業製品,其實應該被歸類於時尚產業,用類似評論服飾的標準作試車報告,將可以量化比較的客觀條件,以及因人而異的主觀觀點分開處理,不可讓主觀觀點影響客觀判斷,才不會愈說愈不清楚製造一堆廢物報告。

回到本文的主題:德國車跟日本車究竟誰的品質的比較好?!我們不妨從北美市場來檢視這個問題;北美市場是全球最大,也是公認對外來者最開放、競爭最激烈的汽車市場,這裡的車輛數及廠牌夠多,而且該地區氣候多樣化,這表示這個市場的比較基數夠大、使用者類型夠分歧、使用環境夠多樣,與其他小地區的數據相比較,反映出來的數據比較具有代表性。根據ConsumerReports這個最冷酷客觀、曾經讓許多大企業下不了台、也是北美最大的消費者組織的統計,以三年車齡之內出現毛病的數量作比較基準,品質最好的前五個全部是日本廠牌;最差的五個由好到壞依序是Satrun, GMC, M-Benz, Volkswagen, Cadillac,新車的可靠度及顧客滿意度也呈現類似的分佈。接著看看日本車在德國的表現如何;根據德國最大汽車雜誌Auto motor und sport在2003年年初對讀者的調查,儘管最想要的車仍然是德國車,但是德國人心目中品質最好的車清一色是日本品牌。連德國人自己都認為日本車的品質最好,日本車德國車的品質爭議真的可以就此打住了。

一看到Made in Germany一般人直覺上會聯想到高品質、堅固耐用。為什麼德國貨會給人這樣的感覺?! 人們的既定觀點是隨著時間的演進而逐漸累積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所以我們回顧歷史,看看德國貨等於高品質這個刻板印象從何而來;自從英國引發工業革命,德國跟其他歐洲國家一樣緊跟英國的腳步全力發展工業,在20世紀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段期間,德國在化學、煉鋼、等領域中已經有許多足以跟英法相抗衡,甚至是世界頂尖的科目。可是嚴格來說這個時期的德國貨在當時世人的眼中不算非常突出,在當時享有如同今天德國貨神話地位的是英國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通貨膨脹的摧殘下,德國的工業歷經了一段黑暗期,直到納粹掌握政權,德國的基礎科學及各式輕工業才算重新回到常軌繼續發展,也由於納粹的重視,這段期間內的發展非常快速,德國貨從這時候開始慢慢取代英國貨成為高科技、高品質的代名詞。戰爭可以考驗一個國家內在潛力;在戰爭的激發之下,德國的工業潛力全力爆發開來,戰時開發出來的新科技、新技術不計其數,跟汽車有關的就有:多氣門引擎、噴射供油係統(機械式)、合成機油、增壓器、合成燃油、鍛造技術、粉末冶金…..等等族繁不及備載。儘管挾其科技優勢,還是不敵盟軍的數量優勢而敗下陣來的德國幾乎亡國,命噠莆趙諉塑娛稚係牡聡?嗣袂巴疽黃?H徊恢獓?液穩ズ螐模?ㄒ荒軌蜃約赫莆盞木褪侵厥吧瞄L的工業製造換取衣食溫飽。儘管家園殘破不堪,許多大都市、工業區在盟軍的大肆轟炸下(連許多古都、住宅區也遭受盟軍濫炸)重工業破壞怠藎不說,連基礎建設也幾乎不復存在,不過經過數十年工業化的浸淫影響,德國工藝精神已經深植人心,成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加上戰敗的刺激以及求生存的激勵,西德在短短不到10年的時間於1950年代中期,工業產質就恢復到戰前的水準。

大家都知道二次世界大戰過後緊接著就是冷戰時期,而以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公約組織對峙的最前線就是處於兩大集團交界處的德國;德國人都很清楚華沙組織侵略西歐的第一步就是攻下西德,大多是平原、丘陵的西德國土境內很適合機械化部隊大規模作戰,一旦戰事爆發無論是東德或西德的德國國土將成為兩大集團激戰主戰場,這是確定不過的事。家園再度陷入戰火成為焦土的恐怖陰影徽秩誦模?讖@種不確定氣氛下的德國人的生活態度是很戰戰兢兢的,這個時期德國的工業產品品質相較於擅長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對品質控管處於起步階段的美國,以及工業能量未成氣候的日本來說非常優秀,雖然德國貨的價格在當時就已經比同級品高一截,但這不但無礙於它受歡迎的程度,高價確認了德國工業製品等於精品的地位。

M-Benz, BMW, VW在今天車壇的地位就是在冷戰對峙最激烈的這段期間內逐漸累積而成的;1980年代前的德國車擁有當時最先進的造車科技,製造品質也高人一等,今天傳頌於車迷之間許多德國車傳奇都是發生在當時的真實事件。不過這個世界是隨時在改變的;擺脫貧困正式邁入富裕已開發國家的德國開始改變了,變的注重提高薪資過於對品質的堅持,注重縮短工時過於提升經營效率,安逸環境產生怠惰態度的人性弱點開始發酵。今天的德國跟那個締造經濟奇蹟的德國已經大不相同了;日本的高工資舉世皆知,但是今天德國的工資比日本還高出15%,諸如健康保險、各類福利津貼等間接工資,德國比日本高出30%,這表示即使是完全相同的東西,德國製造的一定比日本製造的價格高出15%以上,這些多出來的錢用來支付健康保險、年金基金、旅遊津貼、疾病補助等一些與製品品質毫無關係的補貼,可是用高價換來的貨品品質卻不見得比日本貨好。德國的汽車產業對自己的缺點非常瞭然於胸,反映在現實上就是未來2010年之內德國境內不會有新建的汽車工廠,德國主要車廠的M-Benz, BMW, VW紛紛將新車型的生產轉移到東歐等其他國家,慢慢降低德國生產的比例。連德國車廠的決策者都認為不值得花這麼多工資換這樣的品質,消費者實在不必再蠢血沸騰地擁載Made in Germany。說到這裡,有些人也許會說"我是某某領域的工程師,每天使用的某德國製造專業機器經久耐用很精準又不會故障,所以德國貨真的很不錯"。沒錯這是事實,德國的某些專業儀器或機具的確獨步全球,但是專業機具的進入障礙高又有少量多樣的特性,每個工業先進國家多少有一些這種位居領先地位的專業廠家,各個領域的工程師、科學家都有自己有關美國製、日本製、瑞士製、瑞典製、法國製、義大利製專業機器的使用傳奇,所以實在不能因此判定德國車一定比較好。

看到這裡也許你有很多話要反駁,仍然覺得德國車品質第一,沒有關係,20世紀初期英國貨VS德國貨的品質爭論也是熱門話題,當初很多人也是覺得英國貨品質世界第一,就像前麵所說的,人們的觀點會隨著時間逐漸改變的,或許10年之後,根本不會有人懷疑日本車的品質比較德國車好,就像今天根本沒有人會相信英國工業世界第一。

儘管德國車的品質大不如前,但是德國車在世界各主要市場受歡迎的程度卻絲毫不受影響;認為日本車品質優於德國車的德國人在被問及最希望擁有的車子時,自家的雙B、Audi、VW仍舊位居首選;儘管北美Consumer Report的車主紀錄中BMW, M-Benz的問題數目高於一般水準,但是這絲毫不影響車主對該車的喜好,願意再度購買的車主滿意度跟高檔日本車無分軒輊。這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品質並非頂尖還能夠大受歡迎!?

問題在於品質並不是評斷汽車的唯一標準!! 一部車是否受歡迎諸如外型、配備、操控性、性能都是重大要件,大家為什麼獨厚品質這一項特別注重車子的品質呢?! 尤其是關於德國車與日本車品質比較的話題總是能夠引起熱烈的討論。照理說,外型、操控這種見仁見智的主觀看法才是能夠引起連篇戰火的焦點話題,為何製造品質這種很容易用統計數據一番兩瞪眼判定的客觀主題會引起這麼廣泛的討論?! 可見得一般消費大眾真的很注重汽車的品質;品質不好的車子發生故障的機會比較多,維修費用因而比較高,日常生活也可能因為車子故障而造成不便,品質不佳的車子使用壽命通常比較短,凡此種種都是一般人重視汽車品質的原因。汽車跟其他新產品一樣,剛問世時是價格高昂的奢侈品(年紀稍長的讀者應該還記得擁有一部車簡直是不得了的大事的那個時代),既然是價格高昂的奢侈耐久品,使用者當然會特別在意品質與使用壽命。可是隨者消費大眾所得收入的逐漸增加,汽車售價不斷下滑的趨勢逐漸演進,購車支出在一般人的支出總額中所佔的比率已經降低到購車隻是一般高價商品的消費行為,擁有一部車更是稀鬆平常的普遍現象。一部車能夠用多久、毛病多不多、維修費用如何等經濟性問題,已經不是多數人關注的焦點了,現在無論是汽車媒體還是消費大眾,關注的焦點總是集中在造型、科技、功能,對於品質的相關話題不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大眾觀點糖塞,要不就是含糊帶過,君不見全世界各式各樣的汽車媒體有的標榜注重試乘比較,有的注重風格時尚,有的強調新聞性等等不一而足,偏偏就是沒有一份注重品質評比的汽車媒體,會花功夫長期追蹤車輛品質表現並作係統化統計的媒體,全世界不超過5家而且全部都是跟汽車媒體毫不相幹的消費者團體!!! 有怎麼樣的大眾就有怎麼樣的媒體,由此可見消費大眾在潛意識上是不注重汽車品質的,隻不過歷史傳承下來的習慣,讓我們把"好車的品質一定要好,品質不好的一定是爛車"的製式化邏輯深植在腦中,一般人直覺上還無法接受"品質不好的好車"這樣的東西。這就好比大家都知道充實內在涵養的重要,要是有人反對一定遭眾人唾棄鄙夷,可是現實生活中真正有讀書習慣的人寥寥可數,大多數人最愛看的其實是壹週刊和蘋果日報,大多數人最關注的不是自我內在的提升而是公眾人物的八卦誹聞一般。

回頭繼續探討喪失品質優勢的德國車為什麼絲毫沒有減損它受歡迎程度。過去1990年代是德國車製造品質落後日本車最明顯的時期,卻也是許多其他特色勝出日本車最多的時期;舉引擎為例,自從80年代末期一陣多活瓣化的風潮過後,儘管日本車引擎沒有停止精緻度的改善,卻從此就沒有太引人注目的大改變,反觀她的德國對手:VW集團的TDI柴油引擎、FSI直噴汽油引擎、W型多缸引擎、BMW的無節氣門引擎、電子油門、M- Benz機械?壓引擎的成熟化,都結結實實地領先日本同級車一大步。類似的情形在波箱上也看的到,在日本高級車上才看得到的5速自排,德國的中級車就已經普遍使用,甚至八速自排也不算稀奇。更別提德國車上很普遍日本車卻很少用的多連桿懸吊,還有德國車廠最近大鳴大放,新車以史無前例速度推出的高級SUV、超級豪華房車、超級跑車,這些車種日本對手不是付之闕如就是乏善可陳。如果你還沒有概念,趕緊翻翻雜誌最後麵的規格表比較一下,光從數據規格就可以看出同級德國車與日本車在科技先進程步上的落差。

這就是德國車至今仍然深受世人喜愛的原因,儘管品質耐用的桂冠已經被日本車奪走,但是憑藉著在科技技數上的不斷創先,德國車得以繼續散發誘人魅力。不僅如此,德國車長久以來高人一截的高價位,對於德國車在車市中名牌精品地位的鞏固有加分的效果;我們看看時下各時尚名牌共有的條件就不難明瞭德國車已經是車市中的GUCI, LV, HUGO了。要成為時尚名牌,第一必須有高人一等的品味(其實品味不見得要多高雅,隻要夠獨特夠怪,而且麵對外界的異樣眼光有幾近宗教信仰般的堅定自信,有時也可以自成一家之言甚至創造流行),德國車的內裝無論是人體工學的考量、色澤的搭配、質感的講究乃至於外部光線與內部鋪陳的調和,還有將現代科技元素巧妙地摻揉進自家傳統的造型演進,都是即便是日本設計師也不得不懾服的獨到之處,所以在品味這點德國車有成為精品的資格。第二,時尚品牌必須有可以不斷製造話題用以維持居高不墜人氣的行銷手腕;近年來VAG集團的轉型、BMW的造型革命、M-Benz的車型多樣化等事件雖然無法與某些勇於羶腥造勢的時尚品牌相提並論,但是這種程度的新聞性已經足夠聚集眾人的關注目光,並提供車迷八卦足夠的材料,所以德國車在這方麵有及格的分數。最後是構成時尚名牌的最要的條件,那就是要讓擁有的人有一種晉身權貴階級、身分階級因而提升的虛榮感,雙B長久以來幾乎已經成為社會精英份子的標準配備(對某些人來說是基本配備),而且這是遍及世界各國的普遍現象,社會早就形成了一種擁有雙B者非富則貴的認同感,雙B在這方麵無庸置疑可以獲得滿分。

擁有許多服飾類奢侈品牌的英國跟義大利,他們生產的車子外型有品味也夠吸引人,可是車子是終究要拿來使用的工具,它不是擺著不動的裝飾品,產品本身的製造品質跟產品功能一定要有一定的水準,才有資格晉身名品;義大利車跟英國車的品質已經糟糕到會影響使用者日常生活便利性的程度(扔了那些還在高喊歐洲車第一的英國雜誌吧,他們是拿品味作掩護的白人至上主義者),德國車的製造品質雖然差日本車一截,但終究有一定水準不致於在日常使用上造成太大困擾,意大利車糟糕的品質無法滿足現代人對於車輛的基本需求,實在沒資格稱得上是時尚精品。這好比你很難想像揹著LV的皮包享受眾人羨幕目光的時候肩帶會忽然斷裂皮包墜地,這樣的LV還夠資格算得上是名品一樣。這也是Ferrari, RR, Jaguar即便名氣夠也打進了北美市場,銷售量卻始終小得可憐的原因。英國一些老車廠被外國車廠接收後,營嘮m然有新氣象但是由於以前的紀錄太差,它需要一段時間培養信譽,才談得上建立品牌形象。近年大出風頭的法國車,雖然設計有領導潮流水準的獨到之處,但是它一樣有品質不佳的致命傷,加上並非高級車,缺乏高級車的品牌形象,根本連時尚精品的候選資格都沒有。忘了"德國車是帶有斯巴達風格的經濟型好車"這種70年代的歷史印象吧,在這個連品牌名稱就是大刺刺國民車的VW都要改型成高級車車廠的今天,德國車已經是車市中的時尚精品了。市場區隔很清楚的顯示,要幾乎不會壞的代步交通工具就找大家都負擔得起的日本車,要藉座駕向世人宣告你的身價跟別人不一樣的就找德國車吧!!

所有跟帖: 

文章太老,不合時宜 -nasastar- 給 nasasta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5/2010 postreply 09:33:18

一點也不老,說得非常中肯,事實就是如此。 -冬心- 給 冬心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5/2010 postreply 11:37:09

是有些老了,現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是哪?2003年初的調查還拿說事 -extrayida- 給 extrayida 發送悄悄話 (54 bytes) () 04/05/2010 postreply 18:32:12

不知所雲! -saaqvolvo- 給 saaqvolvo 發送悄悄話 saaqvolv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5/2010 postreply 21:24:0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