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基督徒的財富與金融觀

淺析基督徒的財富與金融觀

現代人尤其是基督徒對財富的理解已經從萬惡之源,改變到財富並無善惡之分。尤其在歐洲文藝復興之後,天主教徒和基督徒們意識到他們隻是上帝所賜財富的管家。

18世紀的約翰衛斯理倡導“盡力賺,盡量省,盡能捐”的思想,影響了近代許多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安德魯卡內基,比爾蓋茨,都是其中的踐行者。

如何學習和領會“盡力賺,盡量省,盡能捐”?為何“勤勞卻不富有”?“金融是什麼?”“金融的核心是什麼?”

勤勞是中華民族及普世的光榮美德。在農耕時代,農戶也許可以依靠勤勞種田致富,但在高科技時代,許多重復性的工作被高速高效的機器,計算機所取代。勤勞地工作已經難以致富了。就像雙腳跑不過火車和飛機。同理,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金融在致富的道路上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麼,金融到底是什麼?是不是人們“談虎色變“的華爾街的次貸產品,危害全球呢?

金融 (FINANCE)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經濟活動的總稱。[中國金融百科全書].顧名思義,把固態的金條熔解成可流動的液體,就是金融的淺意。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所有涉及到價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在沒有金融市場的社會裏,一旦發生災荒等風險事件,許多家庭被迫賣妻賣地以求活路。自從有了金融工具以後,人類社會可以更主動地利用非人格化的金融工具進行跨期價值配置,更好更主動地安排規避風險。人們不用再擔心生老病死,天災人禍,讓日子過得更加平穩。當然,人類貪婪本性若遇上政府監管不力,就會造成社會的巨大動蕩。如美國的次貸危機。這其實像“水能載舟,亦可覆舟”。是同一個道理。根本原因不是水,不是金融的問題,而是如何用水的問題,如何運用金融原理的問題。

基督徒不僅要勤儉節約,也要正確理解金融的本質和善用金融工具。具體來說,像養老,保險,借貸,證券投資等,就是更單純的圍繞價值,風險的跨期交易。比如說養老退休金,人是在年輕時多存錢,多投入,老了退休不能賺錢後就從原來的投資中得到回報。這是非常典型的跨期財產配置。

當下澳洲的養老金製度麵臨入不敷出,回報趕不上通脹的困境。如何“未雨綢繆”,已經擺在澳洲居民們的議事日程上了。

“安貧樂道” 不是聖經所倡導的,箴言10:22說: “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

金融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理財工具,運用妥當,不僅可以讓家庭生活有所保障;如有多餘能力,可以進一步學習和投資,而進一步的收益也可以多貢獻於社會,比如,幫助教會弟兄姐妹的需要等等。再進一步可以在“盡能捐” 上,多貢獻自己的力量,眾所周知,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的慈善基金,都是交給擅長經營管理的人,不斷投資運轉經營著。巴菲特曾勸告世界上的超級富豪說,投資時把錢交給更擅長管理的人,要把這種想法擴展到慈善捐贈,不要在死後建立一個由年老的生意夥伴或者雇員管理的基金會。

願我們秉承中華民族勤勞工作,節儉生活的優良傳統,借鑒西方文化中善用金融工具的優點,“盡力賺,盡量省,盡能捐”,終將榮耀歸給賜福的天父上帝!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