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幸存者偏差聯想到的...1941年美國空軍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教授亞伯拉罕.沃德針對美軍轟炸機受到地麵炮火攻擊後,建議在哪些部位增加防護。調查中發現,在執行對德國地麵部隊轟炸後還可以返航的多架戰機中,在機翼部位的中彈點比較多,而在機尾部位的中彈點比較少。美國空軍問是否要加強機翼部位的防護?沃德教授說:“恰恰相反,要加強機尾部位的防護。理由主要是,機尾中彈的戰機安全返航的機率很少,被擊落了!機尾部分需要增加更多的防護而不是機翼部分!” 事實也證明,在加強機尾部位的防護後,安全還航的美軍轟炸機變多了。這就是統計學上著名的理論-幸存者偏差。這讓我聯想到的在悉尼地產銷售行業中出現的一個事實。有一種銷售流派以“成功學”為指導,“我的成功可以複製”,直接或者間接告訴客戶,“TA買在哪裏,買了多少套,現在怎麽好了,跟我買就對了”。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當悉尼住宅地產蓬勃發展的時候,TA就鼓吹在悉尼買就對了。當悉尼地產下調一點,就開動TA那三寸不爛之舌,鼓吹在黃金海岸,在布裏斯班,及某礦區買。悉尼住宅地產的投資需要樂觀的,積極的心態。但是,從幸存者偏差的理論可以得出結論,買了幾套房,投了幾個不同城市的房產後,卻失敗的人不在少數!因為被迫賣房還債,虧錢拋售者的聲音是聽不到的,或者被埋沒了,被忘記了!就像機尾中彈的戰機,消失了!而TA的成功經驗就像是機翼中彈的戰機,是無法成為模仿的對象!尤其是在悉尼住宅地產投資上,理論和實踐是兩碼事!悉尼住宅地產投資是個以時間為基數的投資積累,特別重視實踐!而且是成年累月的實踐經驗!每個人的現金流和還款能力又是千差萬別的,那些地產成功者的經驗隻能是用來借鑒,千萬不可生搬硬套!曾記否,2018年在搏擊界,雷公太極的雷雷被MMA的徐曉冬在22秒內KO的例子,再一次告訴我,不是太極不能實戰,是某人沒有實戰經驗。本來可以在口舌上給些建議的,偏要跨界,在實戰上逞能,豈能不敗!同理,不是悉尼住宅地產不能讓平民百姓達到自給自足的財務獨立,而是我們自己這些平民百姓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更沒有量化風險,控製風險的思想準備,也沒有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沒有在不斷的思考和實踐中,提高自己的風險管控能力,不是借助別人的成功經驗,而是全盤照搬!因而在挫折中跌倒,怨天尤人。悉尼地產界的投資者和中介們,請多一些實踐經驗的交流,多談一些本人在投資中遇到的困難和風險,這樣也許可以讓後來者有些思想準備。更加希望平民百姓的我們可以摸索出一條悉尼住宅地產的道路和途徑,不僅功在當代,而且利在千秋!共勉之!掛一漏萬,敬請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