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雷茅斯到冰河小鎮
2015.12.28.晴天,8-27度。
由於沒有訂上冰川小鎮的住宿和看冰川的直升機,我們不得不越過冰川小鎮,直奔阿爾卑斯山脈高原,今天將是行程最長的一天,對姥姥、對我們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
早晨6:00起床,我匆忙趕到海邊,雖然知道西海岸看不到日出,但朝霞中的海麵仍是心係所戀。走到海邊,大山陰影下的波濤沒有想像的那般火紅,天邊的雲朵也沒有想象的那般燦爛。一輪明月清晰地掛在幽藍的帷幕,幾隻魚竿懶懶地插在漫長的沙灘。漁夫點燃的篝火,送來陣陣焦炭香,閃爍的火苗,在昏暗的早晨顯得格外紮眼。沒有三腳架照不出什麽好片子,匆匆按了幾次快門,回營地做早餐。
8:00出發,沿6號公路南下。
6號國家公路全長1162公裏,北起布倫海姆(BLENHEIM),南至因弗卡吉爾(INVERCARGILL),縱貫新西蘭南島,途經叢山峻嶺、峽穀高原、湖泊河流、蜿蜒海岸,曆盡高原之壯美、山川之秀麗、湖海之嬌豔,號稱南部風景線(SOUTHERN SCENIC ROAD)。
從格雷茅斯(GREYMOUTH)到魯阿塔普(RUATAPU),50餘公裏路段,除了在庫馬拉節點(KUMARA JUNCTION)有一個半圓弧外,基本上是一條沒有起伏的沿海直線。開這樣的路,隻需留意車速,防著冷不丁殺出來的警察叔叔即可。在空曠的飛機跑道似地路上,把撒野的精力用在欣賞風景。山腳下的牧場、海邊的濕地、丘陵帶的森林、名不見經傳的河流獨行橋,伴著車載DVD古典音樂的唯美旋律,一幕幕在眼前過場。
6號公路之美還在於沿途人煙稀少,今天途徑的小鎮寥寥無幾,走過人口2967的霍基蒂卡(HOHITICA)綠玉小鎮,就算今天走過的最熱鬧地方。
小鎮建立於黃金開采盛世,是西海岸淘金熱的中心,直至19世紀中葉,它依然是新西蘭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曾經是短命的韋斯特蘭省會(WESTLAND PROVINCE,1873-1876年)。目前黃金、煤炭、林業及綠玉產業全麵萎縮,人口極具減少,目前維持小鎮經濟的僅有乳製品加工、旅遊及少量的綠玉加工業。鎮中的卡襪機博物館展出有古董襪子編織機,攝政王劇院是目前南島最好的3D數字影院。
6號公路之美在於它途經數坐大湖,GREYMOUTH到冰河小鎮就要走過LAKE MAHINAPU、LAKE LANTHE、LAKE WAHAPO、LAKE MAPOUNIKA四座湖,這些幾公裏到10幾公裏湖表麵積與後續的大湖相比,隻能算作小水泡,但作為湖的功能:戲水、釣魚、露營、發電卻一應具備。沒時間在每一處逗留太久,照幾張野鴨飛禽,湖光倒影,亦樂在其中。
6號公路之美在於它途經數條大河: WAITAHA RIVER、MIKOUNUI RIVER、TOTARA RIVER、HOKIRITA RIVER、ARAHURA RIVER、TARAMAKAU RIVER,跨越河流的都是獨行車道小橋。行至橋頭一定要停車觀望,對麵無車則走;對麵有車,無停車線一邊先行,這都是新西蘭行車的規矩,駕駛者應具備起碼的禮貌。
行至WAITAHA橋頭,緊隨著一輛前車準備過橋,突然從路邊殺出一輛車擠到我的前麵,駕車者是一位亞裔青年,行至橋上河裏出現奇特的一幕:一群牛正在涉水轉場,河床裏激流清澈,群牛爭先恐後跳入,濺起一個個偌大水花,場麵堪比東非草原的角馬遷徒。不過它們是在轉場,從容悠閑地享受激流衝刷的刺激,沒有草叢中獅子的窺視,沒有深水處鱷魚的惦記。
意外的一幕在橋上開演,前車竟停在獨行橋上!司機、乘客一通亂拍,我沒想許多,借機賞景,何樂而不為?他們盡興了繼續向前走,到對麵橋頭突然轉向左邊,我以為是禮貌讓路,剛想開過去,它卻一舵橫向右邊,原來它要掉頭到橋的右麵繼續觀景。幸虧反應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我忍無可忍,狠狠地“嘀”了一下,是抗議也是提醒。
曾經有一故事在新西蘭廣為流傳:一對來自國內的小夫妻,在路上盡情賞景,時不時還停車拍照,根本不顧壓在身後長長的車隊。後車實在氣憤不過,在寬敞路段把他們截停,拔下鑰匙報了警。
有感而發,望來新西蘭自駕遊的同胞都明白,除了交通法規,與人方便也是新西蘭駕車者的習慣和最起碼禮貌,不要給人口舌,成為咖啡館、酒吧中無聊故事的主角。今天的駕車人(但願不是同胞),若有一點公德,就不會不在乎後麵跟隨的幾台車,對麵等待的幾台車,若少一點自私,就不會不給信號,肆意轉向。
6號公路之美在於它穿越險山、高原,緊鄰冰川。離開ROSS小鎮,公路離開海岸線,彎彎曲曲引進大山,走到世界上離冰川最近的地方。
10:10到達冰河小鎮FRANZ JOSEF GLACIER,隻有330人的小鎮,在旅遊旺季,每日要接待的遊客超過2000人。穿過人群熙嚷的街道,在很遠的僻靜處停下車,拍幾張雪山照片,匆匆離去。好在去年在這裏看過冰川,寫過遊記。
2.冰河小鎮到碧水藍灣
下午12:20到達騎士角(KNIGHTS POINT),騎士角位於哈斯特(HAAST)以北約10公裏,麵向塔斯曼海的懸崖上,一片空地建有停車場、紀念碑、廁所、觀景台,可俯瞰ARNOTT POINT及海濱岩石上的長毛海豹,可通過看板了解懸崖上的植物及飛鳥。紀念碑為50年前6號公路貫通奧塔哥和西海岸而建。按當時的習慣,該地當以某位高級官員的名字命名,當惠靈頓總部電詢該地點名稱時,得到的回答是NIGHTS,一條經常出入工地的寵狗的名字。
1:00來到隻有297人的狩獵小鎮哈斯特(HAAST),這是個通向峽穀高原及東海岸的咽喉小鎮,有條件不錯的旅店、餐館,是狩獵人的理想基地。我們在這裏午餐,幾輛滿載遊客的巴士也在此休息。幾十米長的小鎮街道熱熱鬧鬧,我們找了一處樹蔭,在草地上鋪開攤子,吃保溫筒裏昨晚打包的豬排,旁邊的KIWI家庭,攤子鋪的更大,吃的花樣更多,另一邊的年輕人正抓緊時間曬太陽。
6號公路之美在於它穿越阿爾卑斯山脈的險峻隘口,穿越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從哈斯特到哈斯特隘口(GATES OF HAAST),公路沿著阿斯珀林山國家公園(MT. ASPIRING NATIONAL PARK )和庫克山國家公園(MT.COOK NATIONAL PARK)之間的峽穀,逐哈斯特河(HAAST RIVER)一路上攀。因此看雪水激流,賞峽穀瀑布是這段路的主題。
2:00到達第一座瀑布,ROARING BILLY FALLS。這是去年沒有參觀的瀑布。走過一片叢林,近百米寬的鵝卵石河床展現在眼前,一道藍色的雪水在山邊河床湍湍流過,一個個藍色的旋窩,白色的水花,在你麵前匆匆漂走,山坡上的激流躍下幾塊大石,造就一派磅礴之(虛)勢,就算做瀑布了。“到此一遊”,擺各種姿勢拍照都遠遠不夠,真正的接觸應是全方位的。於是乎我們脫了鞋,淌著冰涼的雪水,享受著鵝卵石按摩腳底的疼痛,走到河對麵的瀑布水潭,讓蒙蒙霧氣打濕熱乎乎的臉。
在南島叢林裏、池水邊,滋生著一種黑色的小蟲,俗稱“小咬”。看不清它的嬌容,落到皮膚上就是一個芝麻大小的黑點,驅不走趕不散,比蚊子賴皮比跳蚤貪婪,會冒死衝破防蚊藥水的毒膜黏在皮膚上。唯一的辦法就是拍,但黑點拂去之後,手上會留下一絲黑血,腿肚、胳膊上會留下點點紅斑。去年被它們害慘了,今年做了很多準備仍心有餘悸。因為幹旱今年的小咬很少,因為防範得當,到目前為止尚無被攻擊記錄,腳脖上的紅包,均為草地蚊子的傑作。
2:50來到落差28米的雷鳴溪(THUNDER GREEK)瀑布,這是真正的飛流直下,而不是沿著峭壁的奔泄,但水勢不是很大,少了點磅礴,值得謳歌的仍是瀑布下的小溪,奔流著晶瑩,滲透著湛藍。因光線問題,姥姥和瀑布裝在一起的照片,不甚理想。
3:30 來到WILLS HUT峽穀小橋,領略雪山溪水順山勢下泄的壯觀,如果陶波湖峽口被稱為胡卡瀑布,那麽這裏被稱為WILLS瀑布一點不過分。幾十米落差的河道上,湍急的大股水流衝擊著阻礙河道的巨岩,隆隆水勢震撼峽穀,可歌可頌的是:透過層層水霧及奔騰喧囂的朵朵浪花,依然可以看到那深邃的藍。
4:00來到扇尾鴿(FANTAIL FALLS)瀑布,和第一個瀑布相似,這裏有很大的鵝卵石灘。河對麵山崖上,一股雪水呈扇麵傾泄而下,如前所述,這也許不算瀑布,但即使是一股急水,因為他的清澈湛藍也值得駐步。我們赤腳渡河,感受雪水肌膚的冰涼,走近瀑布,感受身心融進自然的聖潔與莊重。
4:30來到藍灣(BLUE POOL)泊車場。藍灣步道長1.5公裏,來回30分鍾。一路需走過兩座吊橋,瑪卡羅拉河(MAKARORA RIVER)橋,和她的支流藍河(BLUE RIVER)橋。
在藍河的吊橋上,可以看到橋下麵由小河灣構成的藍灣。顧名思義,藍灣的水是“藍色”的,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湛藍剔透,這些來自雪山冰河的溪水,保持著分子水平的純淨,透射率之高、反射層之深,為一般淨水所不及,因而形成了獨特的藍。
3.藍灣到WANAKA
6號公路之美在於它橫貫雪山高原,沿著一座座大湖自如地舒展。
南島西南部海拔200多米的峽穀高原,分布著平均麵積200多平方公裏,平均深度300多米的五個大湖,去年走到這裏曾寫歌頌大湖的得意詩篇,引用兩段:
“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覆蓋整個南島西南部的冰山,那是極為寒冷的冰河代,巨冰肆意成長,覆蓋了高原,凍住了海岸。它肆意地漲啊漲,高原被扯開無數個深穀;它肆意地長啊長,渾然一體海岸,被撕成一道道深淵。
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開始變暖,冰山慢慢消融,漫天大水填就了一座座堰塞山川,海洋倒灌將撕裂的海岸變成一條條魅力峽灣”。
南島之美正在於此,一邊是海拔幾百米高峽平湖,翻過山脈就有水深幾百米的深穀峽灣。水麵落差之大,地理環境變化之神奇,舉世罕見。
6號公路之美在於它蜿蜒於高峽湖畔,這段路程的一半都是沿湖而行,出了藍灣就意味著公路走出山脈,進入雪山圍就的高原。路幾乎筆直地在高原延展。
遇到的第一個大湖是瓦納卡(WANAKA)冰川堰塞湖,它是新西蘭第四大湖,海拔280米,麵積192平方公裏,最深點超過300米,有馬卡羅拉(MAKARORA)等河注入,為克盧薩(CLUTHA)河源頭,出口處有水電站。
沿著大湖走了近10公裏,雖然是老路重走,但依然震撼。路在半山腰,依青山傍藍湖,走在山裏、遊在水上還是飄在空中,怎麽形容都不為過。簇新的欄杆護著公路,老伴兒再也不認為隻有女王鎮有實力修這樣的護欄。在大湖的幾個瞭望點徘徊了許久,依依不舍,轉過山腳爬上一座高坡,站在製高點瞭望台,看到山巒那邊又出現一座湛藍的大湖。它是與瓦納卡湖毗鄰的哈威亞湖。兩座大湖被一麵名為頸項(NECK)的銀白色山坡分隔,兩湖水麵高差48米。
哈威亞湖(LAKE HAWEA),麵積141平方公裏,湖麵海拔高度為348米,最深處達392米。原為峽穀,因出口被塌方堵住而成堰塞湖。由納亨特(HUNTER)等河流注入,由克盧薩(CLUTHA)河、哈威亞(HAWEA) 河流出,1958年修建大壩發電,湖麵被提升20米。
下了岬口傍著哈威亞湖畔前行,但路不再筆直、平坦,彎彎繞繞起起伏伏,又走了10幾公裏。
7:00到達有常住居民3500人的湖畔小鎮瓦納卡。
裏程表讀數:1913.7公裏。
2016.1.20.於奧克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