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書法作品來了,我首先會產生第一觀感, 與作者是誰無關,與介紹者無關。我會有自己的反應,被打動 (正反兩方麵都有可能),或者無動於衷。
其次,對有興趣的作品會進一步根據介紹或者自己查詢去了解背景,也看看專業人士和他人的評論,對比一下哪些層麵自己沒有注意到,產生第二次觀感。
這一篇作品我第一眼看到後首先是喜歡的。 原因很簡單:
第一, 與平時熟知的傳統書法不同,有新鮮感。
第二, 與我比較熟悉的拉丁舞有相通性,不同形式能打動人的藝術作品都有一定的相通性,那就是與觀者的共鳴效應。 如果將熟知的傳統書法,特別是行草比作是紙上芭蕾,或者華爾茲,這一篇就很像 Samba 或者 Salsa,這裏 包括的內涵和文化信息很多,暫時沒時間細聊, 熟悉拉丁舞的朋友們大概了解。
第三, 它的結構和筆畫特點形成了 pattern, 或者說風格,不是 random 的。
其他觀眾可能與我的觀感有相同之處,相反之處都很正常。 通過交流,人們才會更多地看到自己看不到的 perspective。 如果過早地把自己的認識和感覺視為絕對標準,那麽就會產生狹隘的思維和眼光。想想看, 如果沒有當時的 open mind, 這種書寫體能流傳下來嗎?是不是早該被以流行之風扼殺?在專業人士中也有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流行風格的藝術形式不全是好的, 沒有流行存在的藝術形式就無法談好。 為什麽? 因為沒有生命力了,到一定的時候就 變成了 artifact, history etc, not art anymore。
Art is current and personal.
當代人會選擇最適合的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的喜歡用傳統方式,有的喜歡用現代方式,有的介於二者之間, 書法也不例外。限製了後者就缺少了三分之二。什麽樣的觀念就會營造什麽樣的氛圍,產生什麽樣的結果。
人們喜不喜歡哪種藝術作品的因素很複雜,也就是說能打動人的美的元素很多,不是簡單地定一兩個標準或者增加一點理論知識就能改變人的感覺。 隻能表達自己是否喜愛及原因,也可能對他人有一定影響,也可能毫無影響。好與差的藝術作品都會在探索和實踐中自然留取或淘汰,而不是被窒息在搖籃裏 :(
很好的交流, 再謝大家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