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毛澤東的書法(zt)

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mnes博客(新浪)

(2013-01-17 09:29:15)
 

 

 

五、毛澤東書法的定位

前述各部分分別介紹了毛澤東書法的基礎、演變、真偽、以及特點,到此一個問題擺在了眼前,那就是在漢字書法文化中,毛澤東的書法究竟處於什麽地位呢?為使答案客觀公正,而又不至於大而空化之,或者相反以偏概全,對此問題不妨從專業書法、百年國家領導人書法、以及新中國領袖書法三個層次逐次解而析之。

(一)不及專業水準

漢字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抽象符號藝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書法是書者的精神、氣質、學識、修養的體現。正因為如此,寫一筆好字,就成為傳統文化對文人的基本要求,這反過來也給了文人自覺追求寫好字的動力與壓力,以期通過提高書寫水平來展示自己的精神、氣質、學識與修養。這換成科學語言來講就是,書法是一種信號,是書寫者傳遞給外界關於自身能力與文化素養的信號:字好,人高;字差,能低。所以,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老話:字如其人。

在一個以毛筆為書寫工具的古老大國,從古至今用毛筆書寫者數以十億計,但能成為書法家者畢竟隻是其中絕少的一部分,而另外的絕大多數人,均不夠進入書法家行列。這個最淺顯的道理表明,書法家是具有漢字書寫能力的人中,能將其推至藝術高度的人。為了達到這種藝術高度,他們必須具備足夠的書法功力,能通真、行、草、隸、篆,甚至樣樣精工,因為精通這些書體既是他們功力的修成之路,也是他們功力的表現。隻有如此,才能在書法創作中,有足夠的藝術表現力,來很好地表達其內心世界和創意,使作品精氣神兼備,技勢韻格俱佳,小至蠅頭小楷,大至榜書,均能做到如此。

以吳昌碩為例。他篆隸楷行草皆工。楷書始學顏魯公,繼學鍾元常;隸書學漢石刻;篆學石鼓文,用筆之法初受鄧石如、趙之謙等人的影響,以後在臨寫《石鼓》中融匯變通。沙孟海讚譽吳昌碩極力避免“側媚取勢”、“捧心齲齒”的狀態,把三種鍾鼎陶器文字的體勢,雜揉其間。其行書,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黃道周之章法,個中又受北碑書風及篆籀用筆之影響,大起大落,遒潤峻險。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吳昌碩行書以及草書的筆法,如錐劃沙,從形態學角度看很單調,但因為他筆力強,筆氣厚,筆勢壯。行草更像“一筆書”,行氣幾乎沒有間歇和停頓,所以它在最後一筆上盡情宣泄,其起伏波瀾,微茫變化,尤其值得細細品味。

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

吳昌碩

顯然,毛澤東書法離此標準尚有不小的距離,基本功弱是一大軟肋,既不能多種書體皆通,也做不到大小字皆能,一幅作品中總夾雜一些敗筆。

如果說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新中國天下第一碑,應該沒有疑議。1949930日,新政權正式宣布成立的前一天,毛澤東還沒有登基,就正式決定建此碑,可見該碑在毛澤東和新政權心目中的至高地位。“天下第一碑”自然應該配“天下第一字”。什麽字才配得上這樣的至尊地位?從其政治、社會、文化意義出發,應為正楷大榜書,威鎮寰宇,莊重肅穆,虔誠恭敬。但毛澤東無力做到這一點。他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寫在中式宣紙信箋上的行書,且不論字寫得如何,單就書體就少了應有的莊重氣象。真跡每個字大小隻約8~9厘米左右,銘刻時需放大23倍,達到2米大小。書法中,大字相對於小字,其筆畫粗細不是簡單地與字型等比例放大,需要的是倍增,並減少露鋒,方能做到結密無間,厚重沉穩。可想而知,毛澤東真跡放大23倍之後,就更加羸弱,遠遠望去像鋼筆字,勢韻幾無,失卻緬懷先烈的至誠之心。

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
為人民英雄紀念碑題詞(1955.6)

因此,將毛澤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拿來與昆侖關紀念碑和常德會戰紀念坊的書法對比,明顯看出厚重不足,難以憾人心弦,讓人心生足夠的莊重肅穆之情、凜然正氣,盡管後者也非專業書法家所寫。

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

人民英雄紀念碑 昆侖關紀念碑杜聿明題

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 常德會戰紀念坊橫額“天地正氣”為蔣介石題

試想,如果毛澤東不是黨政領袖,“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那幾個字的書法水平能上紀念碑嗎?這裏有一幅1958年大躍進期間湖南省平江縣農村人書寫人民公社提出的宣傳標語的照片。一介小百姓,就做到了毛澤東做不到的懸肘榜書,且頗顯基本功,“創造晚稻大王”幾字,即便是用廣告白寫在不能增色任何書法效果的木板上,也結體合度,雍容大氣,若是好筆好紙好墨侍候,這些字定是一番絕不會弱於毛澤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氣象,問題是,即便那樣,也上不了紀念碑。這種假設與對比,給出了一個樸實的道理,字因權高。因此,對比法,是客觀評價毛澤東書法水平的不二法門。

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
農村人書寫宣傳標語(湖南平江縣1958)

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 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

農村人與毛澤東書法效果對比

氣勢,一直被認為是毛澤東書法的長項。不少評論認為毛澤東書法“大氣磅礴,筆走龍蛇”,並以此為依據,認定毛澤東創造了新的草書風格和規範,是書法大家,其基本功不足的軟肋都無損於這一點。果真如此嗎?或許,關在房中兩眼不看其他書家的作品,將毛澤東書法鋪滿書案,會認為都是龍飛鳳舞,得出這樣的看法。一旦將毛澤東的書法作品拿到與其他一些書法家的作品擺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發現,毛澤東的草書,很難說有超常的氣魄,還不論隻有狂草之形而無狂草之草。事實上,毛澤東書法的基本意象應該是風吹垂柳,帶幾分輕軟,隻求順勢而動,不求逆勢均衡,遠談不上大氣磅礴。對比所附黃苗子、徐文達、邱振中的三幅書法作品,可清楚地看出這一點。徐文達和邱振中的兩幅草書,才更像萬裏大河,在連綿的山巒間左騰右挪,蜿蜒於蒼茫大地,氣韻非凡

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

黃苗子 徐文

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

邱振中 草書意象

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閑談毛澤東的書法(6/9)

毛澤東草書意象

因此,用專業水準衡量,毛澤東難以進入書法家行列。

(未完待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