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書千字文卷 閏中秋月帖 瘦金書千字文
|
歌唱家網友許斌非常抬舉我---說要學我的字,還說要將原先的瘦金體和啟功的字貼都丟了---我簡直是受寵若驚了!
我的字不是不可以學--是不值得學。所以,我建議他還是要學古人的帖。
但是,我卻不建議學寫瘦金體---因為,字如其人---皇帝的氣質,即使是玩藝喪誌的皇帝--他還是皇帝。不管時代怎樣--他們都是可敬不可親的。他的書法藝術也一樣,保持距離的欣賞,從中感受到他個人的獨特風采,能領會到他的與眾不同的境界----對自己學習書法,也有幫助。可是,想達到他一樣的境界---那就是缺乏自知之明了。------請仔細看看這裏的瘦金體--尤其是他的“千字文”--然後,再去點擊剛剛炒作的火熱的1.4億的“千字文”---稍微比較一下最後一筆“捺”的字體,如“水”、“人”、“文”、“衣”。。。相信不是專家的你我--都能看出真假來了。(請看有關連接)
http://v.news.163.com/video/2012/1/D/3/V7LS178D3.html
那個競選的唐先生也隻是說:前文化部長郭沫若鑒定過的一定是“好東西”---他沒有說是“真東西”!--好東西---我們這裏“書畫藝廊”也不少嘛!
另外的懷疑處,古人寫東西,不太會有封麵題字、寫文之前寫題目的習慣,隻會在寫完後,再落款、再著明所寫的內容。
至於郭老的鑒定,隻能當作參考。他是個老好人,說不定有人求他幫個忙呢?--就像範增大學畢業作品請他題字那樣。
啟功先生的書法藝術,非常了得。即使不喜歡他的風格,也不得不承認,他的風格在一群人中間,鶴立雞群--馬上給認出來!學他的字,也隻能學到形似,很難學到神似---我個人習慣,看到好作品,老想一個同樣的問題:這家夥是怎樣的吃喝拉撒的呀!
一查,啟功出自皇室家族--雖然,是沒落貴族,可是,俗話說,爛船還有三寸丁。他自幼耳聞目睹的熏陶---已經是我們常人不可能接受道的教育了,須知道,任何技藝的教育必須是全方位的,才能達到較高的境界,否則,隻是熟能生巧之類的工匠吧。
啟功先生的書法可能是近代最後一位貴族書法家了。他的字高雅脫俗,秀中有韌勁,寬容有氣度,於客廳、於書房、於手紮、於便條--都叫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然而,卻不太適合高高在上地成為招牌大字,我心中納悶了些日子,膽戰心驚,說不出個究竟來--直到汪曾祺大作提到:作為招牌,啟功先生的字,書生氣重了點!-----實在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弘一大師教學生,學書法,從篆字開始,一則可以知道漢字的來源和結構,再則,掌握了篆字每一筆粗絲一樣的平衡法,筆墨的控製能力強了---然後再展開其他字貼的臨寫,就更容易發揮了。國內某位女書法家用此法在香港推行書法教育,非常受歡迎。
學書法,除了各派名帖的觀賞、臨寫,還要隨著個人的喜好,不斷學習,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書聖王羲之一向好學,某日,看到人家的好書法,迷得睡不著,半夜裏,手指頭不知不覺在老婆背上書寫起來---正直夏季,王夫人纖纖玉背,被“寫”得發癢---醒了過來,王大師嬉皮笑臉賠罪:夫人,借體一用,借體一用!
王夫人翻過身來,用食指輕輕點著他的胸口:“人各有體,何不用自己的?”
“人各有體”??!!----王羲之終於闖出了自己的風格,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