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喜歡的不一定就是錯的。如同美食,有些味道是後天獲得的。苦辣麻澀臭都不是人們天生喜愛的味道, 但不阻止這些味道成為豐富的美食文化的一部分,而擁有愛好者。寬容是藝術生存的一個條件。“不懂不必裝懂”也包括不要輕易下否定的結論。
一個不喝酒的人可能不明白“馬尿”般的啤酒有什麽好喝的?不看球的人可能不明白幾十萬人看著十幾個人搶一個球有什麽意思?一個男人十之九十怕是不能理解為什麽女人的手包是如此重要?
欣賞需要投入,需要找出微妙的不同,找出特點。在你能找出不同之處之前,談不上欣賞。
欣賞是找出讓自己愉悅的東西。欣賞是一種探索的快樂。批評是建立在對批評對象的了解。如果不了解對方,還是用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對方。路邊有鮮花有狗屎,何必盯著狗屎不放忽略了鮮花。
古典藝術是描述性的,描述是為了讓別人感受,所以有它一定的方式。現代藝術中很多是個人表達性的,並不關心別人的感受與否,所以無需遵循一定之規。我高興,我喝酒,你要是也喜歡喝酒加入我,我自然高興有個酒友,可要是你覺得我們是喝“馬尿”,也沒有什麽,隻是覺得你還沒有體會到喝酒的樂趣。 你可能可以大談茶經,仍然可以自樂融融,以茶會友。或者你可能隻喝瓶裝水,平平淡淡,而放棄那些本來也無所謂的味道。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偏愛,無須說服他人。世界是因為多樣性才有意思。
古典藝術像醇酒,令人陶醉。現代藝術像是五花八門的雞尾酒,清涼飲料,繽紛多彩。你說誰是更好?--- 那跟酒一樣:要看你是在什麽場合喝。一場球賽之後,就是酒鬼也不會挑二鍋頭來解渴。在吧台看球,非要來上一杯紅葡萄酒,未免不和時宜。一二好友聚會,品酒論茶,豈不美哉?何必非要論出個誰好誰壞?
徐悲鴻的奔馬與Daorah Butterfield的馬的銅像誰的更好?雖然我更偏愛其中之一,但這種問題毫無意義。除非你是一個藝術品投資家,那麽你的“好壞”與藝術無關。
隨想隨寫,不成文章,歡迎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