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法因緣 之七》

來源: 銀月亮 2024-01-25 19:59:3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888 bytes)

《我的書法因緣 之七》
不知不覺已經是大學四年級了。整個大學期間,讀了好些美學方麵的書。多數是西方人翻譯成中文的各種繪畫構圖表現審美的理論。現在已幾乎全都忘卻了。還能記得的隻有阿恩海姆論視覺美學。其中講到的格式塔心理學會對書法有所借鑒。尤其是草書作品,正是通過由局部到整體的心理期盼而完成審美過程。當然阿恩海姆提到構圖中的均衡和張力的論述對書法也同樣有效。


從宿舍樓去課堂總是要經過三角地。不知何時起在三角地邊上搭了一個書棚。一天無事去閑逛,看到一本硬皮精裝的《中國當代書法家作品集》,便買下來。花了五十元,是我當時大半個月的夥食費了。這就是我的第二部葵花寶典。不同與《全國文匯書法競賽獲獎作品集》的僅僅是收集的作品來自各地成名的書家。各人標有省籍和年齡,一人一幅,共五百多幅。一路流覽過來,我最為欣賞的多是四五十歲書家的作品。年歲更大,筆法間反倒現顯出心力腕力的不足。二十多年過去了,想必許多人已經作古了。


先談沈鵬。沈鵬書法多是行草。如能見到他的楷書,便知道他的書法的碑學淵源。沈鵬行草,下筆力道如有千鈞,行筆滯重而不拙笨。沈鵬也是當今的書畫論著作家,隻是我從不曾讀來。沈鵬在啟功之後做過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較年輕一代書家中定有邱振中,江西南昌人。邱振中行草靈動鮮活而大度大氣。筆走龍蛇,暢快淋漓。筆劃勾連流淌,貌似隨意,其實無一不有精心的安排。要達到如此境界,沒有多年的磨練是難以做到的。


《中國當代書法家作品集》裏沒有陸維釗的作品。這位書家比好友沙孟海隻大一歲,人生頗為坎坷。早在1980年就去世了。陸維釗擅長行楷和隸書。結字渾厚飽滿,張力十足。運筆蒼老持重。整體書法磅礴雄偉。晚年又獨行一種沙孟海稱為蜾扁而後正式稱為扁篆的書體。我買得他的一本書帖。不曾想模仿學習,但很是著迷了一陣子。扁篆取了篆書筆法,用了隸書字形。在大篆小篆之外找到了一種新的品味。由大篆的古樸脆硬改來優雅剛韌。由小篆的呆板纖柔換得生動鮮活。實在是很有意思的嚐試。陸維釗任教浙江美術學院,我曾經極其向往的聖地。1979年他主持第一屆書法研究班,就有王冬齡,邱振中等晚一輩現代書家的中堅力量。


記不得是在海澱區還是琉璃廠的小書店,我尋覓到懷素《自敘帖》的書帖,得以見到整帖全貌了。真跡收藏在台北故宮。之為狂草,大概沒想讓觀者認出字來。滿目舞動的線條,絲毫看不到僧人的靜慮禪定。懷素好酒常醉,想必是個自在逍遙的和尚。懷素運筆中直均勻。邱振中曾仔細論述懷素絞轉筆法,而這也是他自己極為擅長的書法技巧。


北大辦了一次學生書法展。我也遞交兩三件行草條幅。有落款,但沒有印章,更沒有裝裱。如此散漫的態度,回想起來實在不應該。記得展覽會上有好些好作品。印象中有件用墨色濃淡來表述的作品,有水墨畫的感覺。而在另一件作品,筆劃裏特意地有些蚊絲般的皸裂。我不知道用何種技法達到這種效果。不該是印出來的吧。
大學四年就這樣很快過去了。該是我有生以來最快樂的時光。入校時帶著少年的諸般期望和夢想。離校時多少有些惆悵。行李托運回家。我隻帶一個簡單的行囊去上海。最後一次回北京已是1995年的十二月中。

—寫於2017年4月15日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