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的書法很喜歡,從小就臨摹練習,更欣賞他的人品,今天看到一則文章,特意轉發分享。
《祭侄文稿》是什麽?被借到日本為何引發巨大爭議?
國家人文曆史
1月12日,一條指責台北故宮博物院將《祭侄文稿》外借的微博引發眾多網民好奇和爭議。微博上展示的海報是:
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東京博物館將舉辦“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展出的文物中包括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但因為位列第一的王羲之《蘭亭集序》已經失傳,所以這個所謂的“天下第二”就是我們目前能看到的天下第一了。紙卷書法作品已有1000多年曆史,脆弱性可想而知,真是“展一次傷一次”。
人民日報官方公號評論道:這是把天底下第一等象征“氣節”的珍貴文物,用來做天底下最沒有“氣節”的獻媚之舉。
為什麽說《祭侄文稿》象征“氣節”?讓我們先從顏真卿這個人說起。
圖1 顏真卿畫像
在中國書法史上,顏真卿既是開創一派新風的書法家,人品道德更堪稱完美。
歐陽修評價顏真卿的書法:“顏公寫的字,就像忠臣烈士、有道德的君子。剛見麵的時候覺得威嚴難以接近,看得越久越覺得可愛。”
唐德宗李適評價顏真卿的為人:“天生擁有傑出的氣質,經曆了四位皇帝的統治時期,仍然能保持堅定的誌向。”
對於這樣一個人,可能隻有八個字能形容他:
人如其字,字如其人
顏真卿的故事,要從他爺爺的爺爺的爸爸——顏之推開始講起。
顏之推生活在南北朝亂世,先後在南朝梁、西魏、北齊、北周、隋朝做官,目睹了無數“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故事,深感個人在國家、在命運麵前的渺小無力。
改變不了世界,那就先改變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吧!於是,顏之推撰寫了一部《顏氏家訓》,希望用家訓來規範子孫後代的行為,指導他們的學習、工作。
在《顏氏家訓》的指導下,顏之推的三個兒子,個個學習成績出色、道德品質優良,進入朝廷做官,成為隋唐之際的知名人物。
顏之推的孫輩中,更是出現了如顏師古這般的碩儒。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的顏真卿,對各種邪門歪道、投機取巧有著天然的免疫力。從他學書法的故事中可見一斑:
唐代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士人,書法之風頗盛。寫得一手好字也是吏部選官的標準之一。顏真卿雖然已經通過了吏部的選官考核,但為了精進書法,他仍然專門去向著名書法家張旭請教寫字的秘訣。
終於告訴他:用筆的妙訣是“如錐畫沙,如印印泥”。點畫沉著,下筆有力,力透紙背,才算功夫到家。
他最大的誌向,仍然遵循了顏之推以來的家族傳統:充實才學、端正操守,成為一個對國家有實際用途的人才。
顏真卿到平原郡之後,也很快看出了安祿山的狼子野心,便在暗中加以防備。
他借口防洪防災的需要,派人疏浚河道、高築城牆、登記壯丁、囤積糧草,為未來的戰事做準備。同時在業餘時間,不忘約上一群文人朋友,喝喝酒、寫寫詩,樹立文藝太守的人設,降低安祿山的警惕性。
終於,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河北二十四郡官軍嚇破了膽,降的降,逃的逃。唐玄宗知道了,在朝堂上急得直跳腳:“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忠臣乎!”
隻有顏真卿治下的平原郡,固若金湯,頑強抵抗,並派出使者快馬加鞭趕到長安,向朝廷報告情況。玄宗聽了使者的報告,方才轉怒為喜,回頭問道:
“顏真卿是誰?長啥樣?”
就在唐玄宗稀裏糊塗之時,顏真卿已經在平原郡率先舉義,反抗安祿山。河北諸郡聞訊,紛紛響應,殺掉安祿山任命的官員,與平原郡聯絡,並共推顏真卿為盟主,服從盟主的軍事指揮。顏真卿的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也在義軍之中。
河北的起義軍從後方牽製了安祿山的兵力,緩解了潼關和長安的危勢,立下大功。安祿山聽說後方生變,急忙撤回兵馬,攻打常山(今河北石家莊一帶)。
常山危急,顏杲卿向太原尹王承業緊急求援。但王承業擁兵觀望,就是不肯援救常山。無奈之下,顏杲卿率領部下頑強抵抗幾日幾夜,直到彈盡糧絕,城破被俘,被叛軍送到洛陽的安祿山大營。
在營中,顏杲卿對安祿山怒目而視、當麵斥責,罵聲不絕。叛軍氣急敗壞,割掉了顏杲卿的舌頭。顏杲卿在含糊不清的罵聲中,壯烈殉國。
常山一役,顏氏家族三十餘人為國捐軀,包括顏杲卿、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顏杲卿的外甥盧逖等。
此時的顏真卿卻無暇沉溺於悲痛之中。唐廷將他升為戶部侍郎兼本郡防禦使,不久後又讓他任河北采訪使、工部尚書、禦史大夫等官職,指揮河北各地平叛。
直到兩年之後,顏真卿才得以抽出身來,派人尋訪族人的下落,將杲卿、季明和盧逖歸葬長安鳳棲原祖塋,並寫下了那篇著名的《祭侄文》。
現在,人們每當談論起顏真卿,總是要先提到他那平穩端正、質樸厚重的“顏體”。殊不知,有什麽樣的人,才有什麽樣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