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放假在家看《去有風的地方》,意外的被裏麵的謝奶奶給吸引了。演的太好了,經曆苦難卻仍略帶天真,永遠對生活帶著希望,還有點雲南人的範,還以為她就是當地的一個老奶奶的本色出演呢。
於是早上好奇的搜了一下她的經曆,下麵一篇這麽長的 GQ中國的文章,我在跑步回來的路上竟一口氣讀完了,還感慨良多。
感慨一: 她有個好父親!這才是知識分子所應有的格局,不是盲目遵循守舊,而是對世界和人性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在五六十年代,她的父親就已經有“人要做自己喜歡的行業才會做好”和“老一代人有自己的局限性”的認知,而不是以自身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經曆處處指點別人(包括自己的孩子)應該過什麽樣的人生!難怪能培養出這麽自由獨立的女兒!
“吳彥姝的父親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國際金融,當過教授,父親覺得“子多母苦”,便隻要了一個孩子”
“我是受我父親的影響,我原來想去話劇院的時候,我的母親是反對的,她有老的思想,覺得演員是三教九流,我父親就說,人要做自己喜歡的行業才會做好,所以我就做了演員,不然的話我就會去做醫生。我的父親很開明,他覺得一切都是年輕人創造的,老一代人有自己的局限性。”
感慨二:我想這位記者所說的“少女感”,是一種態度,對生活充滿熱情,並不把自己局限在年齡的跳跳框框裏的態度,就是活出“人性”, 不受限於男女,不局促於老幼,就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人”,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幾年前我就驚訝於發現國內的同齡的親戚朋友心態已經老了,口氣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就會混吃等死沒有盼頭了,或者看破人性,心灰意冷的了無生趣,心中萬分驚訝,心想我的“人生還沒開始呢”。我一個二十多歲的同事有一次對我說“你還有少女感”,還說她周圍的朋友都不敢相信我的年齡,不僅是因為體型的保持,更是體現出來的一種狀態,對生活的熱情,對新鮮事物用滿好奇心,不讓年齡成為自己的局限。
“有記者問我關於“少女感”的問題,我很驚訝,我以為是我造作了。他們一定要問我,問為什麽我有少女感,我說可能跟我的好奇心有關,和我愛玩有關”
感慨三:吳彥姝是個幸運的人,幸運的在開明和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才,讓她無論在何時都能肆意的綻放,我也想做她父母這樣的媽媽,讓自己能成為孩子一生前行的力量!
“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時我正在河北的一個農村下鄉鍛煉,有一天,我突然看見我媽媽降臨在我的麵前。那個時候交通並不方便,根本沒有車,我說媽媽你怎麽來的?她說一路上搭人家的卡車來的。我媽媽聽說地震,擔心啊,其實唐山離我們那遠著呢,但是她就要看見我,因為那個時候寫信很慢的,也沒有手機,農村也沒有電話。“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0c49bf381f75661ceb204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