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最後有那麽幾段話。“她不能使自己的目光從他身上移開:他看上去象一位老人,頭發變灰了,今非昔比了,不在於從醫生變成了司機,而在於不再年輕了。”“托馬斯,你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我的錯,由於我的錯,你的句號打在這裏,低得不可能再低了”“你沒注意到我在這裏很快樂,特裏莎,追求事業是愚蠢的,我沒有事業,任何人也沒有,認識到你是自由的,不被所有的事業束縛,這才是一種極度的解脫。”
這些文字很有衝擊力,道出了女性感性的高點和男性理性的高點。
特裏莎從相對自由的蘇黎世回到相對專製的布拉格,表麵上是想念自己的母國,其實是感情上用自己的“軟弱”報複托馬斯對自己的不忠,那個經常半夜回來,頭發上帶著其他女人下體味道的男人。但就是這樣的男人,放棄了自己的醫生事業,跟著自己回到了相對專製的布拉格,最終無怨無悔地當了一個農民司機。這一切表明,忠不忠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托馬斯是愛她的,這就是她想要的愛情!就在那一刻,她覺得她是有愛情的,她所有的壓抑瞬間得到了釋放,感情上她滿足了,一切都無所謂,那就是她感性的高點。
而托馬斯為了那個如嬰兒般躺在搖籃裏隨水流漂到自己身邊的女人,放棄了醫生事業,以為一切如同他喜愛的貝多芬的鋼琴曲裏的“非如此不可”,那麽到底是什麽讓他“非如此不可”呢,社會的道德,宗教還是人性呢?
最終的答案卻是人生並非“非如此不可”,那是自己人生的自由選擇,他可以選擇留在蘇黎世,也可選擇回歸布拉格,那是內心的選擇,沒有任何牽強,因此心靈上是放鬆的,生活是快樂的。這也突出了男性理性的高點,用自己所擁有的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那便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如果生命有意義,那就是,不忘初心,追求自由。自由是無限的,但帶著鎖鏈的,想想你需要什麽樣的自由,然後努力去打開自由鎖鏈去擁有那樣的自由,然後用追求到的,擁有的所有自由來選擇你的人生,那便是生命的全部。
一個朋友說:當年她可以出國的,但她舍不得父母,選擇了留在父母身邊的生活。我為她慶幸!人生是單行道,沒有可比性,更加說明了自由選擇的重要性,人生並非社會道德,宗教或者其他下麵的“非如此不可”,要知道自由本身高於這一切,一定要細細思考,選擇自己內心最想要的,然後這樣的人生才是“月光如春風拂麵”的無悔人生!
11/14/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