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的媽媽不光會做各種麵食,她還經常用時令花果做東西給我們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做的槐花餅。聽起來小資對吧,哈哈,在物資相對貧乏的年代,吃花,吃葉,那可是不得已而為之。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曆過饑荒,而我們父母輩的,有幾個沒有挨過餓呢。
人類在優勝劣汰的環境中,就會最大限度地尋找食物鏈,賴以生存。這吃花吃葉吃草的傳統,被一代又一代曾經掙紮在生與死之間的祖輩們傳承下來,槐花便是一種。當漫山遍野開滿了野槐花,我們小孩子們就拿著細網兜和竹竿去打槐花,雪白的槐花飄落而下,芬芳滑過我們的笑臉,落入張開的小細網兜。
我們按照鄰居阿姨的要求,一人提了滿滿一網兜槐花,回來抖落在她家的大簸箕裏麵。然後她就開始醃製,和麵,做槐花餅。我們並不關心製作的過程,這不是我們小孩子操心的事,而且大人們往往嫌我們浪費麵粉,製作槐花餅的時候,就把我們支開遠遠的。於是我們幾個女孩就會去樓下跳牛皮筋,直到三樓傳來吆喝聲:吃飯了!
於是正好玩累的我們,滿頭大汗擁擠在我鄰居家的飯桌前。因為特殊時令才會有槐花,往往這個時候,她家會邀請好幾家一起來她家吃。一年中的熱鬧,除了過年,便是槐花盛開的季節了。當我們麵前都分好了槐花餅,我們就開吃了。槐花的香甜夾著麵粉被油煎過的香味,打開了我們所有的味蕾,就這樣享受著人間美味。孩子們的嬉鬧聲,兼夾著大人們讚歎美食的感歎,構成了一幅人間煙火圖。
長大以後,我周圍高樓林立,再也沒有見過漫山遍野的野槐花,那兒時槐花餅的記憶,就這樣走遠,在某個想念美食的夜晚,又回到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