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可樂和兩個寂寞的男人——小議姚順的書法
(一)
不久前看到姚順網友貼出他的一頁手稿的照片,字是用毛筆小楷寫在一張簡單古樸的紙箋上。照片拍的很隨意,光線不足,畫麵昏暗,我看後大為喜愛。
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用不同的看法看世界會看到不同的世界。如果從攝影的角度看,這是一張糟糕的照片。我喜歡照片中的氛圍,尤其喜歡那張印著貢玉堂的古雅樸素的紙箋和寫在上麵的字跡。
(二)
紙箋,是尺幅較小的紙。過去文人用它來日常抄寫詩詞,撰寫文稿、書信。所以,紙箋又稱詩箋、信箋,其書寫是書法,但其書寫的目的又並非書法,而隻是書寫。
1965年仲夏的一天,在接見外賓時,陪同的鄧穎超對主席說:很久沒有讀到主席的新作品了。很希望能讀到主席的新作。毛澤東當時聽了微微一笑,幾天之後,送來兩首新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念奴嬌·鳥兒問答》。手稿的上方還寫著:鄧大姐,自從你壓迫我寫詩以後,沒有辦法,隻得從命。兩夜未睡,寫下兩首詞。現在送上請教。如有不妥,請予痛改為盼。”那時,毛澤東的這兩首詞就是抄寫在中央機關專用的紙箋上的。
(三)
過去的文人抄詩是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的部分。那時既沒有網絡,也沒有複印機,抄寫是學習、消遣和創作,或者自娛自用,或與朋友應酬。他們每個人都有一手好字,他們的字經過長期極嚴格的訓練,高度相似,又有自具個性。當然,對於偉大領袖在1965年寫在印有中央機關抬頭的紙箋上送給鄧穎超和周恩來的這兩首詞還別有深意,不僅僅是文人間輕鬆的唱和,這裏就不多說了。總之,紙箋雖然就是稿紙而已,但不僅日常且重要,而且後來製作日益精美考究,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一頁箋紙裏有書有畫,有金石篆刻,有鳥語花香,還有事有情,成為一個小世界。這樣某些文人對紙箋就相當挑剔,或根據書寫的心情、內容選擇印有不同圖案的紙箋。有時還會把自己的名字印上,定製個性化的紙箋。到民國年間,紙箋的製作達到高潮,一方麵的原因是那個年代的文人是中國最後一批全麵係統接受過良好傳統文化教育底蘊深厚的文人,另一方麵的原因是現代郵政係統建立,人際交流大增,各種信函的數量暴長。當時,許多知名的文人畫家像林琴南、陳師曾、戴伯和、齊白石、張大千、陳半丁、徐悲鴻都曾為紙箋商家設計繪畫過紙箋的模版。我看到的文章中還有談到姚芒父的唐畫壁磚箋,這個姚芒父不知是不是姚順的老爺爺。
(四)
今天已經很少有人會晚上用毛筆在紙箋上抄寫詩詞了。因為要這樣做的人必須坐在椅子裏坐直身體,而不能靠進沙發一邊喝著可樂一邊嚼薯片一邊寫,因此也就必定是一個與時代有些違拗的人。後來看到姚順又寫了一篇文字,說他寫書法是與心相會。這一點不假。今天的人寫毛筆字是藝術創作,擺開架勢認真揮毫,好像今天讓孩子們練習寫毛筆字就是繼承了中華的偉大傳統文化,但其實那隻是一個殼。文化並不是一件事,它是一個係統,由諸多元素整合,形成一種氛圍、環境。文化是人們的生活方式。一個人少生於斯,老來便葬於斯。
中國曆史上,日常的書寫才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中國的書法有些像美國的可口可樂。沃霍爾發現可口可樂表現出美國社會的一種平等性,上至總統、富豪下至平民乞丐喝的可口可樂都是一樣的。而在古代的中國,隻要人讀過書,那麽他的日常精神的娛樂就是平等的,無論在白天的歡宴應酬中,還是夜晚房間燈下獨坐,上至皇帝、宰相下至鄉野士人,他們做的都是在紙箋上用毛筆書寫,他們的字跡既高度統一規範又各具個性性情,而所寫的是詩詞歌賦。書法和詩歌富於他們平等的同時又是極其高雅的品質。美國的可口可樂是大工業生產的毫無個性的一模一樣的商品,喝可樂隻是一種簡單的消費,而中國的詩和書法關乎心情,品味,才華,情誌,是精神上極高的愉悅。從這點來看,這樣的書寫和歌吟是本質和最為重要的,字寫的好壞詩寫的高下實在是次要的。
然而,字寫的好壞又是重要的。從陸機的《平複帖》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從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到蘇軾的《寒食帖》,都是寫在紙箋上的手稿。因為手稿的書寫思緒並非關注於寫,是在精神、情感的激流推動下,心與手與紙筆的合一,所以,這樣的文字毫無刻意書寫自然,是無法再次複製重現的境界。而紙箋也是重要的。1929年5月15日,魯迅給許廣平寫的信選用了繪有枇杷和蓮蓬的彩箋。許廣平看後大為喜歡,心中充滿甜蜜。那時她已懷身孕,而平日最喜歡吃枇杷。魯迅選擇的箋紙寓意幸福甜蜜和多子多福,而且在信中稱許“小刺蝟”。魯迅很講究紙箋,他留下的許多書信都使用繪有不同風格書畫的精致箋紙。民國時代還新出現的一種紙箋,愛情箋。蓋那時社會突然解放了,人們可以積極自由的追求愛情帶來的甜蜜的苦惱和磨難了,而關於愛情的一切要甜蜜要疲勞要麻煩要苦惱,還有浪漫。其中最為有名的一款是由著名文史學家鄭逸梅集句,書法大家蔣吟秋書寫繪畫的係列。愛情箋還可以製成香箋。《尺牘叢話》書中曾有記載,這種箋紙放近炭火盆烘烤,封入書函中,愛人拆開,便有香氣縷縷溢出。文化是麻煩,而是可以催生出更麻煩的麻煩,然後,就垮掉,一切又變得簡單。不過,一旦麻煩開始了,就不會再簡單,隻會越來越麻煩。
後來,西方的鋼筆在民國年間迅速普及,因為鋼筆貌似簡單實用。而已經有超過兩千年的傳統的毛筆書寫就隨之廢棄,變成書法了。而紙箋也隨之衰落,幾乎銷聲匿跡。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姚順用的這個貢玉堂的紙箋好像是一個經營傳統書寫紙張的公司,它的紙箋古樸雅致,頗有品味,但價格好像也不菲。今天的商品經濟的時代,文化就是真金白銀。貢玉堂這個名稱好像是出自杜甫詩,“美人胡為隔秋水,焉得置之貢玉堂。”
(五)
姚順網友喜歡古文,看不上白話文,但他今天寫的也是白話文。所以,我們沒有人看到過他的古文寫的如何,我們看不懂古文,也沒有興趣想看。而他寫的白話文,自然讓我們看了就很難喜歡了。但他的毛筆字寫得讓人喜歡。他的手稿上的字跡氣質類似民國年間的那些文人。那時的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普通人並不以書法著名,但他們幾乎每個人都寫得一手好字,他們的字跡中既有學養,又有自然和性情。曾看到過陳寅恪的妻子唐筼寫的字,那書法氣質極佳,令我難忘。唐筼的祖父唐景崧曾任甲午戰爭時的台灣巡撫,後為防台灣歸入日本曾在台灣建國,所以台灣獨立過,隻不過那次可以說是愛國保台的台獨。唐筼大學時讀的是體育學院,後來是中學體育老師。後來因為一段有關他爺爺的書法而與陳寅恪相識相戀隨後結為夫妻。1953年病中曾作詩:“不生不死度殘年,竟日沈沈寤寐間。夜半蟲聲忽驚覺,魂歸何處瘴江邊。”同年陳寅恪寫詩贈予妻子,“燒餘紅燭嶺梅邊,珍重殘妝伴宿眠。枕上忽聞花氣息,夢驚魂斷又新年。”我一直以為陳寅恪的文字如果寫小說會比錢鍾書的《圍城》要得多好。至於學問就不好說了。學問都是沒用的事。據說陳寅恪的老父親陳三立,當年書法頗有盛名,寓居北平時上門求字者甚多。但老人在家中卻獨喜歡唐筼的書法。這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陳寅恪最後的20年》中,我還看到在嶺南大學裏為陳寅恪抄寫書稿的一位女性的筆跡。那字寫的極為娟秀工美,而這位女性隻是一名家庭婦女,嶺南大學裏某位教授的妻子。
如果我來評論姚順的字,那就要用妍媚生姿。他的字跡有著一種嫵媚鍾秀之態,但整篇氣韻平穩工整中又有著活潑的情趣。他說他寫字是與心約會。我從他的字跡、從他拍攝照片的燈光中看出的是一種寂寞。那是一個每天夜晚獨自在書室中與他的紅顏知己相約的男人,而其實那隻是一個抱守著已在逝去從某種角度來說十分美好但已過時的文化的寂寞的人。
(六)
我有時也用墨寫寫字。但我隻是隨心所欲想如何寫就如何寫,從不臨摹。所以,我的書法不能算是書法,隻是亂寫。這讓我很滿意。我不喜歡把自己的字寫的像另一個人。我想這樣我的字就一定可以算是現代藝術了。不過,就像搖滾樂,現代藝術也已經成為一種古老的藝術了。陳丹青在為《現代藝術150年》寫的序的題目就是:多麽陳舊啊,150年已經過去了。姚順說他的書法是與心約會,那我的書法就是萬念俱灰。
許多我們從小伴隨長大的事情在今天的時代都過時了。不過時的或許隻有寂寞。一個人的寂寞。兩個男人的寂寞。一個一個時代的寂寞。像我這樣費時費力寫這篇文章也是寂寞。我用鋼筆在大本子上寫了5稿,不僅是我仍然希望寫出完美的文字,能流傳給孩子們,更重要的是,我一直不知道應該怎樣把我心中想說的話寫出來。心裏想的許多東西都說不清,能說出來的很多又寫不清。隻有寫出來了,落在紙上,變成一片文章才是真實的。想和說,對於我,都不可靠。文化一直是源於寂寞和不滿足。文化也一直是某種理想。未來可能也依然如此吧。而一個人一旦接受了某種文化最終將成為這種文化的殉葬。
朝花夕拾,一生何求?
隨手寫一首詩作為結束。寫詩可以很容易,也可以很難。可以選擇最難的方式寫詩,也可以選擇最容易的方式寫。寫詩是追求一種極致。
兩個男人的寂寞
姚順
你寂寞的時候
拿起了一支古老的筆,你寫
你的夜晚,不久
你的寂寞
開花了。
立
我的饅頭熟啦!
我大口的嚼
我的饅頭
我的寂寞
我也寂寞
我的寂寞
是虎。
立
2021/04/28 姚順喜歡胡蘭成。記得看過胡的字。也是非常好。胡的字也有嫵媚,比姚順的字大氣,但字有些無骨和妖氣。姚順的字也嫵媚,但有骨。當然,我的評論一則隻是一些模糊的感覺,二我也並不是說,如果姚順生在那個年代就不會做漢奸。對此,我一點也沒有把握。字可以見人的性情性格,但人總是遠遠的比字複雜難懂。對此還是少下定論為好。不過,對於胡蘭成的字的記憶是非常模糊的,有可能完全是錯的。
附:
姚順的書法:
姚順的概念:
立和姚順的抽象的合影:
立的書法:
墨跡和自畫像:
萬念俱灰
以心付筆
神遊物外
隨意而書
以養真我
放縱天然
熄意火以耀神明
精氣飛揚
脫桎梏而大道生
萬有羽化
書既成兮
可拋之、棄之
付之東流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